11 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嘻、龇”等6个生字,会写“淙、龇”等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2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远的歌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讲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件事,谁能说一说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师:既然文章写的是学生为老师采药的事(板书:学生 老师),为什么还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歌声里包含着什么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中,倾听作者的心声,感悟他所要表达的情感,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想问问大家,在这节课前,你们思考这两个问题了吗?(生:思考了)很好,那你们都体会到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呢?
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歌声里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下面,不妨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那些语句最能体现学生对老师的爱,尤其要关注其中的重点字词,可以做上记号,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好,开始!
活动2【讲授】二、细读课文,理解“歌声”
(一)引导生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预设:
1.第7自然段
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1)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立即”“使劲”体会到作者反应之快速,态度之坚决。
评价:抓住关键词语,真正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含义之后,我们的读书会更加有滋有味。
(2)全班齐读。
(3)设疑:东山里真的有狼吗?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里知道的?
评价: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4)创设情境,理解“告诫”一词含义,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5)引导学生抓住二牛说的话,体会二牛一心想着老师,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6)小结: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渡语:我们从这一段中体会出学生对老师的爱,你还从其他地方找到了吗?让我们继续交流。
2.第8自然段
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谈体会,并将感受融入到句子中进行朗读。
预设:①捉鱼的困难、艰辛。
②收获满满后的喜悦之情。
评价:同样一句话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创设情境,感受童年欢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几句话,看看你的耳边都响起了什么声音。
预设:流水声、尖叫声、喊声、扑通扑通声、笑声……
这些美妙的声音编制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吗?
(3)小结:
看来,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也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第9自然段
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迎面碰上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
(1)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到学生无比喜悦的心情。
(2)引导学生想象:透过孩子们高兴的神态,你能猜到他们都会想些什么?
(3)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也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4.第10自然段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1)引导学生体会“献”字的精妙。
准确的使用词语就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
(2)质疑: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体会老师的泪是什么样的泪水。
5.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真挚的热爱(板书:热爱)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用词的精妙、准确,希望大家将这节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二)老师对学生的爱
过渡语: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值得学生如此热爱呢?请大家从前文中找一找,看看同学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1.出示: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1)一句话中连用了三个“好”。同学们,当一句话中反复出现某一个字的时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通过这三个好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这是多么好的语言形式呀,层层递进,逐渐加深,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2)男女生分读、齐读。
2.体会老师的好。
是呀!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空口无凭,难以令人信服,这位老师到底哪些方面好呢?请大家默读前文,找到描写老师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体会。
预设:长相美、嗓音美、有知识、有爱心。
3.小结:
多么美好的心灵呀,甘愿舍弃城市的繁华,留在这里教我们,这就是老师对我们的(爱)——无私的关爱。(板书:关爱)
4.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看着板书大家一起说,
(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线)
活动3【讲授】三、感悟“歌声”,总结升华
过渡语:是啊,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浓浓的爱,那么为什么作者不以“永远的爱”为题,而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呢?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大家看,作者之所以以永远的歌声为题,除了这歌声中包含着太多的内容,令作者终生难忘之外,其实这“歌声”犹如一条丝带将童年的点点滴滴穿在了一起(画一条线),如果我们把这下宝贵的经历看做是一颗颗珍珠的话,这“歌声”犹如一条线,将颗颗珍珠串成了一幅璀璨的项链。(再画一条曲线)。
活动4【讲授】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作者和他的小伙伴,还有老师,就像那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有更深刻的体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爱,那就让我们感受、捕捉无形的爱,弘扬、传承伟大的爱,用心谱写人生爱的华彩乐章吧!
课件8张PPT。永远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