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夏日绝句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夏日绝句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16: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夏日绝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准确背诵默写这首诗,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字句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情感。
3、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
4、体会诗人的赤诚爱国之心,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正确的三观。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在古诗感受与鉴赏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在想像能力上还有欠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要培养学生抓关键字,读出自己感受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3重点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2.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在诗中的爱国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诗题,了解作者
1、师: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学生回答心中的英雄人物。
师:中国人向来成王败寇,但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曾出现过这样一位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英雄,他却是因失败告终,而倍受尊崇的悲剧式人物,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2、师:.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诗词评论过项羽,其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女词人,共同欣赏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
3、了解李清照。
活动2【讲授】反复读诗,领悟诗意
1、通读《夏日绝句》。师:同学们,要想读好一首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下面同学们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自由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诗)谁来都给大家听?(正音,如“为”念第二声。)
2、师:读好一首诗,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我们还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读。理解了意思,你们也就把握住了节奏。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试着去理解诗歌的意思。(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诗的意思理解了,我们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齐读)
4、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学生再读诗)
5、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们加点音乐来读。(配乐读,老师先读,学生再读。)
活动3【讲授】走近文字,感悟诗情
1、整体感受诗歌的味道,师:读诗不但要读出味道,更要去体会诗给带给我们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这首诗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慷慨悲壮)你读孟浩然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吗?(生:没有)你读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吗?(生:没有)为什么《夏日绝句》会带给你这些的感觉呢?再看看古诗,这首诗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找出这些词语。
(生找出“人杰、鬼雄”两个词语)师追问: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这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
2、师:在成语词典中也有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两个词语。(生学习破釜沉舟,拔山盖世)
3、师:读了这两个成语,联系前两句诗,你对项羽有何感慨?
学生: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不管是生还是死,都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就是项羽的本色。
4、师指名读这两句诗。(慷慨激昂,坚定有力)这两句诗“惊天地,泣鬼神”,八百年来令多少人汗颜,自愧不如。请全体同学再来念一念这两句诗。
5、师: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向我们传递着慷慨悲壮的情绪呢?(生:不肯)是啊,一个兵败的人,宁愿死去,也不愿回到江东,这是何等的悲壮啊!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江东是项羽的老家。当年,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南征北战,项羽是江东的骄傲。江东的父老乡亲都盼望着项羽胜利归来。可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
6、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段悲壮的历史。(老师进行讲述)
听了这段历史,再看看“不肯过江东”这一句,你对项羽又有何感慨?
生:项羽宁死不屈、百屈不挠、悲壮豪迈、光明磊落、浩然正气、敢作敢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7、师:同学们,要读好这一句,读出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概,关键是读好哪一个词?(生:不肯)指名读这一句。
8、师: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
、“不能
?(生:不能)为什么?
生:“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师: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9、师:其实,唐代诗人杜牧和胡曾在诗句中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学习杜牧的《题乌江亭》和胡曾的《乌江》),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而是“不肯”!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
10、师: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失败而告终。可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生讨论交流)我们来看一看李清照写这首绝句的时代背景。
(1)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宋朝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背井离乡,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我们在五年级曾学过两首诗是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的。学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2)师:这两首诗写出了鲜明的对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包括李清照一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而南宋朝庭腐败无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目睹南宋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经当年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处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无限的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对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更加钦佩和赞赏,于是悲愤地写下这首《夏日绝句》,呼唤南宋能够涌现出项羽那样的英雄,早日渡江,与敌死战,还我河山!
活动4【活动】全班齐诵,升华情感
音乐起,老师带读,全班诵读这首诗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赏析李清照的诗词(如《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
2、课下观看电影《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