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⑵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⒉过程与方法
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赏析古诗,升华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⒈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
⒉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导入
1.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古诗,吟出一两首。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
二.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今天的课有新玩意,别急,老师让大家来玩个游戏,闯关游戏,游戏共设有六关:1.解诗题关;2.知作者背景关;3.初读关;4。晓诗意、悟诗情关;5.再读体会关;6背诵关。
三、课堂大闯关
1.第一关:解诗题关
生闯关解释诗题,“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咏、称颂的意思)
师小结:题目的意思就是歌咏石灰。
2.第二关:知作者背景关
⑴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
⑵老师概括小结: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传说这是于谦16岁时的作品。
3.第三关:初读关
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⒈学生自由读一读,读通读顺。
⒉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过渡: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人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4.晓诗意.悟诗情关
(1).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游戏的第三关,晓诗意悟诗情关,教师在这里安排两个程序:[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2].班上汇报交流。
(2).幻灯片出示:讨论在线:[1].小组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悟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2].揣摩古诗的感情朗读。
(3)幻灯片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
的诗句,然后让学生把小组交流合作的结果在班里展示。
在对这句诗的学习中,你们组收获了什么?
“千锤万凿”是什么意思?(无次的锤击开凿。千
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人们是用什么来锤击开凿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想想石灰被铁锤凿子锤击的情景,并描述一下。
(比如: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主要体会石灰开采过程的艰辛及石灰被锤击时所承受的痛苦.)
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这一诗句。)
现在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过渡:这样开采出的石灰就能投入使用了吗?
(不,只是石灰石,出示:石灰石图片)那么石灰还要经历怎样的人生历程呢?
(4)出示“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诗句,指名让一小组来理解这一诗句?
千锤万凿从深山出来的石灰石还要经历什么?(烈火焚烧)出示火烧石灰石的图片
,问这窑有多少度?(1200度)平时我们烧的开水是多少度?
师小结:石灰窑的温度是开水的12倍,闭上眼想想一下石灰石被1200度的烈火烧得情景?并描述一下。
看着石灰那么痛苦,我们怎能见死不救,我们试图去救石灰,可一不小心我们也掉了下去,在里面的你会有什么表现?
让学生试想一下自己在窑里被烧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石灰呢?石灰又有怎样的表现?(若等闲)
“若等闲”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来形容这态度吗?(在所不惜,视若睹)
那此时你有对石灰窑里的石灰说些什么吗?
你的心里话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吗?(指名读这一诗句。)
现在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让学生理解
被烈火焚烧的石灰最终怎么样了?(粉骨碎身)这词是什么意思?
面对自己的牺牲石灰又有怎样的表现?(浑不怕)是什么意思?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这种不怕牺牲的伟大形象在你的朗读中是怎样体现的?(指名读这一诗句。)
现在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过渡:石灰如此承受煎熬,忍辱负重为的是什么?
(6)出示诗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是指什么?
那么石灰做到了吗?(请举例说说)
说到做到的石灰又是怎样读读这一诗句的呢?(指名读这一诗句。)
让学生回顾全文,看着图说说石灰生产的全过程,体会石灰的精神。
(7)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师: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于谦人生的追求。诗人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这种诗的写法是“托物言志”。
过渡:诗中坚有着忍不拔的石灰,更有着宁死不屈的于谦。我们再来读读于谦这首诗,体会他的高尚节操。
5.再读体会关
一诵――少年抒怀
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二诵――为官感悟
(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
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刑场上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有何惧?于是于谦这样吟诵着(音乐起,诵读全诗)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怀念他,崇敬他,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6.背诵关
学生背诗
四.总结
师总结:让学生谈本节课的体会,师提希望,希望同学们今后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回去后多找托物言志的诗来读读
板书设计:
石灰吟(托物言志)
若等闲
浑不怕
↘
↙
石灰、诗人
↓
不怕牺牲,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