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3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16: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能注意停顿、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品词析句,学习神话故事怎样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来表现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学情分析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该书是先秦古籍,是一部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夸父逐日》这篇文言神话故事,篇幅短小,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细节勾勒出了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夸父形象,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本篇课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学生从前两课《鲧禹治水》、《大卫》已经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怎样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寄寓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上学期,通过学习《寓言两则》,学生已经接触了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与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课文配有注释与插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此,我让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等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作为本课教学重点,把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所揭示的意义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通过朗读、感知、领悟、表达、拓展引导学生感受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体会文言文神话想象丰富、大胆的独特魅力。
3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神话故事怎样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来表现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夸父逐日的积极意义,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1、图文并茂,初识夸父形象。
课件出示夸父图片及文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即“戴天”,山顶连接着天,形容极高)。有人珥(戴在耳朵上的饰物。这里用作动词)两黄蛇,把(手里攒着)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后土”和“信”,都是神话中的人名),信生夸父。
——《山海经·大荒北经》(晋郭璞《山海经注》)记载
2、简介资料,全面了解背景。
学生简介搜集的夸父、《山海经》的资料。
小结: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逐日》。(教师板书课题:夸父逐日)
活动2【讲授】
一、回顾交流,梳理学法。
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师梳理文言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四部曲:借助拼音,读准读通;把握节奏,读出韵味;借助注释,读懂文意;抓词品句,理解升华。
二、自主朗读,培养语感。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2、指名读课文,教师顺学而导,纠正读错的字音、节奏。
注意生字“渭、邓”的读音,联系上下文判断多音字“饮”的读音。读出分号与句号的停顿。
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读出节奏、重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师相机添加节奏与重音)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熟读成诵。
三、合作探究,疏通文义。
合作探究(一):
1、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要求: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或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同桌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单,互相尝试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学习任务单
原句
译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学生同桌合作学习。
3、班级交流展示。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①字义:古今“走”字的含义;结合诗句“欲穷千里目”、词语“震耳欲聋”、“翠色欲流”理解“欲”的意思。
②句意:
饮于河、渭。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③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句,体会文言文语言简洁,行文简练。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提示学生根据书上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适当加些自己的想象:
提示:太阳似()。
天空的云似()。
大地似乎()。
夸父(衣着、神态、动作、心理)()。
四、品词析句,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探究交流(二)
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在相关句子旁做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小组议一议:夸父逐日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神话故事是怎样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来寄托古人的美好愿望?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班内交流汇报。
(1)感悟夸父精神
①胸怀大志——“夸父与日逐走”
补充资料:
远古时代的世界族人和哲学家们怎样看待太阳的——火地岛人、布须曼人认为太阳是至上神的“眼睛”;萨莫邪德人认为太阳是善的眼睛;柏拉图认为太阳是表象的可见事物中的善的影像;俄尔普斯认为太阳是世界的智慧;我们认为太阳象征着光明与温暖。(板书:胸怀大志)
②英勇顽强——“入日”(板书:英勇顽强)
③顽强毅力——“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品读“渴”字:结合生活实际、资料穿插品“渴”的夸张。(板书:渴)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大泽,在雁门山北,其大纵横千里。
(体会夸父喝的水多及渴的程度,感悟夸父追赶太阳的顽强与执着。)
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体会夸父形象高大)
④造福后代——“弃其杖,化为邓林。
品读“弃”字悟夸父的“希望”。(板书:弃)
通过对“弃”字的甲骨文“”的讲解,理解夸父希望别人继承自己逐日梦想。
品读“化”字,悟神话的奇特。(板书:化)
(2)古人愿望: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板书: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3)体会表达
①想象丰富、大胆——“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细节夸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③想象奇特——“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及时板书:想象丰富情节离奇)
五、朗读成诵,升华情感。
再次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雄壮与悲壮,熟读成诵。
师小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陶渊明
后来,“夸父逐日”也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板书设计:

胸怀大志
夸父逐日

(探索自然
英勇顽强
改造自然)

想象丰富
情节离奇
活动3【作业】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①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①“文”同“纹”,即花纹。
②其鸣自詨(
xiāo
):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③堙(yīn):填塞。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精卫填海》的故事。
2、《精卫填海》一文表现了远古人们
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