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
2、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4.了解父亲的“心机”,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单词China,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引入:相信这个单词大家都认识,它的汉语意思是“中国”,而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瓷器”,由此可见,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
2.课件出示,欣赏青花瓷图片,同时欣赏歌曲《青花瓷》。
没错,这是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这首歌很有现代感也很有中国味,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就是——青花瓷。这些漂亮的瓷器就叫“青花”,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2005年,元青花代表作“鬼谷子下山”更是拍出了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读课文后,读课件上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看课件上的句子,找出在文章的哪里,这段话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课文分为了两部分)
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企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板书:企盼
寻觅
三、细读理解“默默企盼”。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读1-4自然段,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你读出了什么?学生们汇报所学所得。
生: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生:父亲不传授我祖传配方。因为文中写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2.
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
再次读父亲说的话。
抓住“完美”设计悬念。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你知道什么是“完美”吗?
思考: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现在你们知道这配方究竟是什么吗?(留下悬念,什么是完美?什么是祖传配方?)
4.小结:两鬓班白的父亲年事已高,而“我们”家又是制瓷世家,世代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想向“我”表达他的期望,但当时“我”还小,父亲知道“我”还不能理解,于是最终还是沉默,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由此可见,父亲对青花制作事业的热爱,对“我”充满企盼。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企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企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四、研读“苦苦寻觅”。
1.课件出示学习问题,默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3.
学生们交流学习,汇报所得。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修复”青花。启发思考:“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2)(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3)(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创作”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五、再读领悟,理解中心,解答文章第一部分疑问。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 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2.课件出示精彩句子,充满感情读一读。
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它在水里成长,在水里嬉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思考理解,交流这两句话的含义。
“这是我站在古人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生:我认为,仅仅是复制和修复,作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生:修复和复制都是仅仅和前人的一样,没有自己的创意,只能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止步不前。创新是在掌握前人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入自己的想法。
4.父亲说的完美是什么?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感悟超越和传承两个词的含义及其关系,解答第一部分留下的疑问。)
5.教师小结: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最美丽、最完美的!才能把青花这项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种自信、那种愉悦,那种快乐,让我们读出来吧!(请大家齐读作者的创作过程这些段落,去共同感悟我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索、以及快乐)。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精彩句子,并读一读。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
——
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
——
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
——
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
——
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总结中心,升华感情。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制瓷艺人的骄傲和一生的追求,都凝聚在上边。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我们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应赞美那些为了传承和超越付出一生心血的青花艺人。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比如我国的传统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3.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作业。
课下收集各行各业有关“传承和超越”的动人故事。
板书设计:
完美?
企盼
传承
超越
配方?
21.青花
修复-----不满意
寻觅
复制-----
冷眼
创作-----
笑容
【教学反思】
《青花》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感人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与创新默默地奉献着。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抓住主要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的课文的主要线索是:儿子在“修复——复制——自制”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父亲对儿子神态感情的相应变化,从“不满意---冷眼----笑容”。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文中“儿子”对青花瓷的寻觅过程,一步步引领学生理解青花创作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这也是对青花探寻过程的梳理和归纳,自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注重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中华文化”,学习课文时,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如:在学习“儿子”艰难寻找青花创作配方的语段时,我结合媒体演示,欣赏青花图片、音乐和青花旗袍,由艺术、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升到对人生也需要创新的理解。同时,展示丰富的青花瓷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知“青花”,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在品读父亲交给儿子残缺青花瓷瓶这一语段时,让学生从中感悟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企盼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分析“儿子”艰难寻找青花的语段内容时,结合内容运用媒体同步播放表现迷惘情感的轻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景,体会“儿子”寻找青花的艰辛。引导学生从赞美青花瓷,到赞美青花艺人,从而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悠然而生。
《青花》告诉我们:因为有了这些不断追求、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完美的艺术大师,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中华文化才有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