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老师。
2、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给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
2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老师。
难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3教学思路
围绕本组课文学习的主题及本课的特点,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目标,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为了达成目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6个活动环节,6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6个活动中,以第2个活动为教学重点,重点以学生探讨、交流学习为主;第4个活动为教学的难点,难点以教师引导、点拨为主,这样安排,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第6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提升。
4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学生全员参与,认真学习,积极探讨,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了教学活动,达成了学习目标,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算是一节令人满意的课。但事实上,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完美,本节教学活动中,学生展示的内容,受到教学设备不全的影响,不能将展示内容投影出来,不够形象化,就是这节课的最大缺陷。今后,得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5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6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点明本节学习的内容,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阅读学习目标。
(活动1的设计理念:“行船得有个方向”,学生明确了目标才不至于盲目学习。)
活动2【讲授】学习探究4—10自然段,了解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体会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巡回了解学生讨论、交流学习的情况。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学习4—10自然段,按要求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
回忆事件
描写人物的句子
表现人物的特点
描写作者心情、想法的句子
表达作者的感情
笑谈腿残
激情讲课
鼓励答题
鼓励答题
教师活动(2):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表扬、激励,并适当播放学生的某些展示内容,学生展示不够的地方加以点拨、引导。
学生活动(2):小组展示探究学习的表格内容。
(活动2的设计理念: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组课文学习的主题是“根据课文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此项活动的安排,既围绕了本组课文学习的主题,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和目标,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3【讲授】引导学生读11、12自然段,感悟作者的感情。
教师活动:引导、点拨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朗读11、12自然段,找出体现人物感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
(活动3的设计理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既是本组课文学习的主题,又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更为下一个活动“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作了铺垫,可见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活动4【讲授】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将课文讲述的事件与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并简述作者的遭遇,点拨学生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根据教师的引导、点拨,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活动4的设计理念:此活动是学习的难点,而且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不是很强,教师不能硬逼学生独立去讲明这种关系,所以必须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主,以便于突破难点,这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活动5【活动】回顾目标,了解达成目标的情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目标中的问题,了解达成情况。
学生活动:依标作答。
(活动5的设计理念:这一活动的设计,既有利于了解目标达成情况,又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有了学有所得的成功感。)
活动6【作业】学习文章的写法,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法,布置学生课外作业:写一个给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
学生活动:与老师探讨文章的写法,课外完成习作:写一个给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
(活动6的设计理念:这一活动的设计既为了完成目标3,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提升。)
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残
乐观
尊敬
激情讲课
爱国
影响
鼓励答题
爱学生
亲切
思念
放飞风筝
爱生活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