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自信坚强的生活态度。
4、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主人公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
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这句话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我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
二、品细节,悟情感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我抓住了刘老师的四件事:“笑谈残腿、激情上课、当众提问、放飞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笑谈残腿”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老师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更能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放飞风筝”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动作:“笑着——叫着——蹦跳着——喊着”来品味,让学生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润物细无声
好的文章需要品读,更需要动情地朗读。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描写刘老师的细腻感人的句子朗读,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四、注重写法的指导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我注重读写结合,在注重内容理解的同时,不忘写法的指导,不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抓住了“笑谈残腿、激情上课、当众提问、放飞风筝”这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相信一直进行这些写法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自信坚强的生活态度。
4、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4.1.2学时重点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1.3学时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26 理想的风筝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指课题,生齐读)理想的风筝
2、提示式引读第一部分。
3、师:不见刘老师已经三十年了,但是作者却永远怀念自己的刘老师,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课件出示11自然段,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让作者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呢?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5、师: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板书:笑谈残腿、激情上课、当众提问、放飞风筝)
二、品味“笑谈残腿”,感悟“乐观幽默”。
1、下面我们来学习“笑谈残腿”这件事。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刘老师“笑谈残腿”?
2、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从哪里看出来?
3、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只是有一次……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
①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哪个词最能体会刘老师的乐观?请读出刘老师的幽默乐观。
③师:作者抓住了刘老师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刘老师的幽默、乐观(板书:神态、语言、幽默、乐观)
(2)刘老师笑谈残腿后,同学们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①(出示课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出示填一填)“教室里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
),又是因为(
)。”
(3)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和尊敬,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幽默和乐观。
4、提示式引读11自然段:失去一条腿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谈他的不幸,这是多么乐观、多么坚强啊!刘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11自然段)生齐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师指板书)在学“笑谈残腿”这件事中,我们先自读课文,再找出关键词句,最后说一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板书:读——找——说)
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学习方法,用心地读读5、6、9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三、自主学习5、6、9自然段,感悟“热爱祖国、关爱学生、坚强自信”。
1、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2、汇报学习情况。
(1)第5自然段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说一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从哪里看出来?(板书:热爱祖国)
③指导有感情地读。
④作者抓住了刘老师的神态进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刘老师的爱国。
⑤提示式引读11自然段:刘老师拖着残疾的腿,慷慨激昂地给我们上课,他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有才华,所以作者说——(出示11自然段)生齐读。
(2)第六自然段学习情况。
①课堂上,刘老师慷慨激昂地给我们上课,在他当众提问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②(出示“我记得清楚极了……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关爱学生)
③(出示:“这情景……那么亲切。”)
“这情景”是指怎样的情景?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分男、女生读两种情景)。
④提示式引读11自然段: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们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出示11自然段)生齐读。
⑤通过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学习第七自然段。
“笑谈残腿”、“激情上课”、“当众提问”这三件事都发生在课堂上,而“放飞风筝”却发生在课外,作者是怎样把这四件事联系在一起的呢?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通过这个过渡段,我们知道接下来作者要向我们介绍什么?
(4)第九自然段学习情况。
①请快速浏览第九自然段,找出描写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语句。
②(出示: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
③齐读;
④找出刘老师的动作描写的词(板书:动作),从刘老师的一连串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出示课件)说一说:从“笑着”我读出了刘老师的(
),从“叫着”我读出了刘老师的(
),从“蹦跳着”我读出了刘老师的(
),从“喊着”我读出了刘老师的(
)。
⑥指导感情朗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刘老师不向命运低头,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残疾,他像个孩子似的笑着,叫着,蹦跳着,喊着,坦然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他是多么乐观,多么自信,多么坚强啊!
⑥提示式引读11自然段: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他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亲手放飞风筝,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出示11自然段)生齐读。
⑦通过第九自然段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板书:自信坚强)
(4)学习第10自然段。
①齐读。
②提问:“这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我”感动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活泼的少年应该怎样呢?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①刘老师为什么带领他的学生放飞风筝?他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
②提示式引读11自然段: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他用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乐观、自信和坚强。所以作者说——(出示11自然段)生齐读。
③师:30年,让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又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师到底怎么样了呢?
4、学习1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③掌握省略号的用法(表示语意未尽)。
④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⑤(出示课件)说一说: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思念您(
)。四、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1、(指着板书)师生共同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刘老师。作者抓住刘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通过“笑谈残腿”、“激情上课”、“当众提问”和“放飞风筝”四件事,让我们体会到了刘老师的乐观幽默、热爱祖国、关爱学生、自信坚强。
2、(出示练习)上课笑谈残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1)、指名完成练习。
(2)、全班读。
3、结束语:让我们像刘老师一样,做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自信坚强的人。五、板书设计
笑谈残腿
乐观幽默
读
激情上课
热爱祖国
26.理想的风筝(写人)
刘老师
当众提问
关爱学生
放飞风筝
自信坚强
找
神态
语言
动作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