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福建省平潭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建造如图2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图1为“平潭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功能的对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窗户小—御外敌 B.石头压瓦—防大风
C.屋顶缓—防暴雨 D.房屋低矮—利保温
2.下列基于平潭地理特征做出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地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导 B.因台湾山脉阻挡,该地夏秋季免遭台风灾害
C.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业、旅游业 D.该地降水少主要是因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
苦水河为宁夏境内黄河一级支流,上游为干旱稀疏草原区,下游为冲积平原。流域内降雨稀少,降雨历时短、强度大,流域内极端产沙事件频发。在流域洪水事件下,水文站观测的水沙关系曲线会呈现出多种变化,如逆时针形曲线(如图)。近30年来,苦水河流域内输沙量不断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逆时针形曲线意味着( )
A.落水期输沙量大于涨水期输沙量 B.输沙量早于径流量达到峰值
C.涨水期输沙量大于落水期输沙量 D.径流量早于输沙量达到峰值
4.近年来苦水河流域输沙量减少,主要得益于( )
A.上游源区退耕还草 B.下游平原区退耕还草
C.上游源区建设沙障 D.下游平原区打坝淤地
塔吉克斯坦是最早同我国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一。中塔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塔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中塔关系取得新发展。中国已稳居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最主要投资伙伴国地位,下图示意塔吉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5.中国已稳居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两国保持稳定合作的基础条件是( )
①塔吉克斯坦属于产业转移承接地②中国吸引吉尔吉斯斯坦大量投资
③中塔两国以密切的能源合作为主④塔吉克斯坦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产业中,属于中国向塔吉克斯坦转移的是( )
A.石油产业 B.航空制造业 C.纺织业 D.信息产业
规划建设中的西藏那曲河多能互补基地,综合利用光能、水能、储能(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等,优先使用光能。下图示意该基地枯水期典型日多能互补模拟运行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7.该典型日储能主要来源及利用储能发电时段分别是( )
A.光能,18—24时 B.水能,18—24时
C.光能,11—17时 D.水能,11—17时
8.未利用光能在枯水期多于丰水期,主要是因为枯水期(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太阳辐射较弱
C.大气水汽含量较小 D.白昼时间较长
9.多能互补的方式有利于( )
①缩短基地建设周期②当地绿色低碳发展③当地电力稳定供应④节省基地建设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此前,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海域,区人民政府驻永暑岛。永暑岛,全称“永暑礁西南岛”,是在永暑礁(珊瑚礁)西南陆域上吹沙填海建造的仅2.8平方千米的人工岛。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海洋资源利用方式中,与永暑岛的形成属于相同类型的是( )
A.滨海砂矿开发 B.海洋生物医药 C.深海科学探测 D.海洋军事基地
11.技术人员在永暑岛发现了丰富的地下水,解决了岛上居民饮用水问题。下列属于永暑岛地下水成因的是( )
①海域广,水汽充足②河网密布,地表径流丰富
③纬度低,海水蒸发量大④岛沙空隙大,下渗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耕地保护为立足点,以科技进步为着力点,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把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粮食主产区2018—2022年粮食单产和现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有关我国粮食主产区现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粮食单产东高西低 B.耕地面积北多南少
C.机械化水平南高北低 D.粮食生产力北高南低
13.决定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直接因素是( )
A.耕地面积和复种指数 B.粮食价格和粮食单产
C.农业政策和机械化水平 D.耕地质量和农业劳动力
14.要实现“藏粮于技”,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增加粮食种植面积②调整土地种植结构③各类耕地全部开发利用④提高育种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完成下面小题。
15.以下不属于生态退化的是( )
A.石漠化 B.湖泊萎缩 C.森林破坏 D.酸雨降落
16.生态修复措施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措施是( )
A.自然恢复 B.工程措施 C.技术措施 D.生物措施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焦作市煤炭、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的传统工业体系。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焦作市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从20世纪末开始,焦作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材料二 焦作市北依太行山,山川秀美,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打造国际康养名城。焦作市是郑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焦作市依托郑州都市圈,以康养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多个接替产业发展。下图为焦作市位置及周边交通图。
(1)说明20世纪末焦作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
(2)分析焦作市依托郑州都市圈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述焦作市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等接替产业的积极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鲤鱼洲,东至深圳水库,以地下深层输水隧洞形式穿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2024年1月30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图”。
(1)简述广东省进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主要原因。
(2)该工程采用地下深层输水隧洞方式输水,请说明其优点。
(3)说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开通对东江流域带来的有利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活动在世界总体温室气体排放中的贡献率高达30%。粮食种植业具有碳源与碳汇的双重属性。种植业碳效应是碳汇量与碳排放量的差额,碳排放来源包括农资投入(主要包括农药、农用化肥、农用柴油、农用薄膜、农业灌溉)、作物生长与秸秆燃烧三类;碳汇主要为农作物碳吸收。三大主粮作物中,水稻碳排放强度最高,玉米碳排放强度最低,小麦居中。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的空间分布。
(1)根据材料信息,指出我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河南省强净碳汇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碳效应,请提出三条合理措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A C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B D B
17.(1)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衰退,资金缺乏;劳动力流失;人才外流,创新能力不足。
(2)位置相邻,空间距离近;交通运输便利,联系紧密;便于引进资金、技术;便于参与产业分工协作;利于承接扩散转移的产业;郑州都市圈经济增长快,辐射带动作用强。
(3)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流失;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18.(1)原因:西部水资源丰富,利用率低;东部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较为紧张。
(2)优点:有利于减少水量损耗和保障水质;节约土地的同时,便于将浅层地下空间资源留给电力、地铁等基础设施的施工安装;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率。
(3)有利影响:增加水资源供应,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释放更多东江流域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水价稳定,提高社会稳定性。
19.(1)分布特征:我国各省区净碳汇强度的地区差异大;净碳汇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北高南低”的格局;黑龙江、山东、河南净碳汇强度强;青海、福建、浙江、海南等省市的净碳汇强度弱。
(2)原因: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大;粮食作物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农资的利用率较高;秸秆燃烧处理的比例低。
(3)措施:推行粮食“碳汇补偿”激励机制;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集约型农业,控制农资投入;加强秸秆燃烧管控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低碳化种植方案与技术的推广;建立碳汇交易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