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4 09: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花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章。思想内容上,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知识技能上,着重了解纪实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本课是孙犁“荷花淀派”风格的代表作, 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诗化小说”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的重点。《荷花淀》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景物描写诗意唯美,都是可着重分析的对象。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有必修教材小说作品鉴赏的基础,对于红色革命文学,必修上也已经学过《百合花》,同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尤其要思考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三、【课时目标】
赏析作品,完成如下两个目标:
1.读文本,析形象,赏技法。
2.悟情感,扬精神,爱中华。
四、【评价任务】
1、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给全文三个部分拟写四字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
2、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三处,找出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大声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角色朗读 5 节—29 节(“夫妻话别”部分)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品质? (小组合作交流 3 分钟)
4、反复朗读“商议寻夫”(32——37 段)部分的对话,分析女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5、总结感悟
通过以上任务的完成,达成学习目标。
五、【学习活动】
导语:有一个地方,素有“华北明珠”之称,“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它就是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风景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白洋淀中的荷花淀,共同感悟这里抗日战争时期美丽的风光,浓郁的人情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1.读文本,析形象,赏技法。
2.悟情感,扬精神,爱中华。
了解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选自《白洋淀纪事》。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化小说”。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情境设置:
一年一度的“校园体育与文化艺术节”到了,咱们班准备将孙犁的《荷花淀》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今天开始着手准备,作为剧组的成员我们需要完成如下任务:一、了解背景,二、熟悉剧情,三、设置场景,四、扮演角色
一、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 1945 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荷花淀是河北中部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属海河流域,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件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组织起水上游击队,配合武装部队作战。他们平时努力劳动,坚持生产,一遇敌人进犯,就迅速地组织起来投人战斗,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二、熟悉剧情
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给全文三个部分拟写四字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
明确:
夫妻话别 开端
寻夫遇敌 发展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故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淡化了情节,体现出了诗化的特点。这样富有诗意的故事是在怎样的场景下发生的呢?
三、设置场景
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三处,找出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大声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第 1-3 自然段:月下白洋淀
2、第 40 自然段:午间淀上风光
3、第 61 自然段:日光下的荷花淀
找学生说一说,并齐读。重点分析第一段。以现代诗的形式呈现出来,抓意象进行赏析。“月亮”“苇眉子”动词
“跳跃”
总结:营造了一种优美、宁静的氛围,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中这样说“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那么这里的女性是不是也像花儿一样呢?文中没有肖像描写,下面我们通过人物对话来品味人物形象之美。
四、我来扮演角色
(1)分角色朗读 5 节—29 节(“夫妻话别”部分)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品质? (小组合作交流 3 分钟)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传统美德:温柔体贴 勤劳善良 吃苦耐劳
革命美德: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爱国爱家
聪慧机敏 勇敢坚强 坚贞不屈
情深意重 追求进步 勇于担当
领着学生总结水生嫂的形象: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文章用这么多的语言来刻画水生嫂,那么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吗?生答:不是
那么主人公是谁?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接下来咱们看看故事中的其他女性。
(2)反复朗读“商议寻夫”(32——37 段)部分的对话,分析女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A“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委婉、含蓄
B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心直口快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稳重、谨慎
D“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性急、冒失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腼腆、矜持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谈话的那些人。“
学生自由读、学生分析性格特征、展示鲁迅的话、学生分角色读
师总结:孙犁的这段对话写的也很精彩,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妇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纯朴、真挚的美好形象。
总结感悟
这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战争是残酷的,而《荷花淀》读来为什么让人感觉这么美?谁来说一下?生回答然后老师补充并完善板书内容。
景:优美、宁静、如诗如画,富有诗情画意之美。
人:主人公,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女性们既有传统美德又有革命美德,芦苇般坚韧,荷花般美丽,富有人物形象美。
情:小说中折射出的是家庭的亲情,夫妻的爱情和主人公的保家卫国情,富有情感美。人与景之间是一种和谐之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情感之美,人与自我之间是一种成长之美。
齐读课件:
它是一篇纯美小说,而又贯注着一种民族精神。
——郝宇民《名作欣赏》
孙犁曾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我也不愿意回忆它。”
——孙犁《山地回忆》
师总结:如郝宇民所说,全文“它是一篇纯美小说,而又贯注着一种民族精神”,什么叫“民族精神”?“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新生,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国精神”让我们利用闭幕词来向革命先辈们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齐声朗读:
致闭幕词
你们如荷叶般纯洁的真,如芦苇般坚韧的善,如荷花般沁人的美,让我们领悟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学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感受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尽苦难而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她的人民有万众一心的家国情怀,有昂扬向上的战斗精神,有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这就是中国精神,不朽的精神支柱!新时代的我们,应从中汲取力量,勇担使命,奋勇前行!
六、【作业设计】
请依据文本,结合咱们的设计流程,向学校社团推介咱们改编的话剧《荷花淀》,(可以从背景、情节、景物、人物、主题等方面)写一段推介词,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