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4.3 化学方程式 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4.3 化学方程式 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08:40: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科粤版)
课时设计(课题3)
课题 化学方程式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初步认识;接着详细阐述了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微观意义和质量意义;在书写方面,明确了书写原则和具体步骤;最后还介绍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和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已掌握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具备一定化学基础。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在配平及条件标注上出错;计算时,对物质间质量关系理解可能不深入。他们对化学与生活联系感兴趣,渴望通过实践验证知识。教学中需针对配平、计算等难点设计练习,结合生活实例增强理解,引导从微观和定量角度分析反应,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理解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能从质与量视角认识物质转化规律。【科学思维】: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定量关系建立化学计算逻辑框架。【科学探究与实践】: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能依据实验事实规范表达反应并进行相关计算。【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方程式对科研与生产的指导价值,严谨对待化学定量表达。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以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标注条件和状态)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如最小公倍数法)及计算时相关量的正确找出与比例式建立。
5.评价量表知识点“实验操作”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评价标准(总分35 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新课导入化学反应有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5分)任务二:什么是化学方程式①请简述化学方程式的定义。(5分)②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呢?(5分)任务三: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5分)②化学方程式怎样配平?(5分)任务四: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和关键是什么?(5分)②请简述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5分)6.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本节聚焦】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书写及其计算;质量关系;比例关系。【问题探讨】 【小组讨论】 同学们分成小组探讨问题。 导入新课,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点的探索欲望。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主动思考。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能够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二: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讲解】在前面,我们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例如: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但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而且不简明,不利于国际交流。因此化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例如,上述反应可表示为: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作化学方程式,又叫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叫作反应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叫作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呢?首先,从定性视角认识,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例如,上面列出的反应,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其次,从定量视角认识,微观上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 微观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宏观上表示质量关系。仍以上述反应为例:很明显,每 12 份质量的碳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化学方程式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化学反应的多个视角,即从物质变化、反应条件、定量关系(质量关系、比例关系)等角度进行认识。化学方程式的读法:①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②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③微观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讨论与交流】①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说出该反应式可以表示哪些含义。②你认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什么?【板书】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观看图片】【小组学习】①宏观方面:表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即水这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体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通电) 。微观方面:表示2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体现了分子层面的反应过程,即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数量关系(2:2:1 )。质量方面: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2×(2+16)=36]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2×1×2 = 4)和32份质量的氧气(16×2 = 32),体现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m(H2O):m(H2):m(O2)=36:4:32 = 9:1:8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客观事实(即化学反应实际发生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等必须符合真实情况 )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方程式要配平,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 能准确表述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理解其宏观物质变化与微观粒子关系的双重意义,正确书写简单方程式并解释配平依据,计算时步骤完整、比例式准确,体现对“质”与“量”双重表征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文字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结合具体反应案例,让学生理解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简洁性与科学性,掌握配平逻辑,建立宏观物质变化与微观原子守恒的联系,培养定量分析思维。
任务三: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讲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科学实验的事实为根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二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根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同。现在,请你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化学式的配平1. 观察法2. 最小公倍数法3. 奇数配偶法4.分数配平法口诀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出现分数去掉分母,调整系数使支配平。要保证所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配平方法。为你介绍常见的最小公倍数法。说明:右边是5个O原子,左边是2个O原子,最小公倍数是10。故 P2O5 前配2,O2 前配 5,因而P前配 4。另外,在第三个步骤中,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有气体,则后者用“↑”号标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物质,而在生成物中有沉淀,则后者用“↓”号标明。例如:在线学习轻松学习化学方程式◆ 将化学物质的名称制作成化学纸牌(如图),通过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让你轻松学习化学方程式。一边游戏,一边记忆化学方程式,很方便,也很有效。你想试试吗?请你上网搜索相关教程,体验化学游戏学习的魅力。长话短说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可以表示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比例关系。书写时要根据事实并注意配平,适当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化学方程式所用符号【检查站】1.写出 KClO3 在 MnO2 催化下加热分解成KCl和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在化学方程式 2XY2 + Y2 =2Z 中,代号 Z 的化学式是(D)。A. XY B. XY2 C. X2Y D. XY3【板书】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小组学习】用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化学纸牌检查站1.2.答案:D解析: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X原子有2个,Y原子有2×2+2 = 6个;反应后2个Z分子中应含2个X原子和6个Y原子,所以每个Z分子含1个X原子和3个Y原子,即Z化学式为XY3 。 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方程式,配平正确率超80%,部分学生对气体/沉淀符号标注有遗漏。计算时比例关系应用较熟练,但审题时易忽略反应条件,需加强特殊反应配平训练,整体达基础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文字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引入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结合最小公倍数法案例,让学生掌握书写步骤。用“化学纸牌”游戏强化记忆,通过纠错练习突破符号标注难点,培养规范书写习惯。
任务四: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讲解】既然化学方程式不仅能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 规律,而且还能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你便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计算,从质量关系与比例关系的角度探究化学变化。例如,计算投入一定质量的原料(反应物),可以生产多少产品(生成物),或反过来计算要生产一定质量的产品,应投放多少原料等。值得注意的是,按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计算时都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1.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例1:在实验室中,将含有 13.6 g 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解题步骤1. 按题意设未知量;2. 确定根据,即写出化学方程式;3. 找相关量,即列出与计算相关的量;4. 列比例式;5. 求未知量;6.回答问题。书写格式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2H2O2 =2H2O + O2↑ 2×34 32 13.6 x x=32×13.6g/2×34= 6.4g答:可生成6.4 g氧气。2.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例2 用加热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氧气 9.6 g,求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解题步骤1. 按题意设未知量;2. 确定根据,即写出化学方程式;3. 找相关量,即列出与计算相关的量;4. 列比例式;5. 求未知量;6.回答问题。请同学们练习解答。3.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质量互求例3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按 CaCO3 纯净物计算),可制得生石灰(按CaO 纯净物计算),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试计算每制得 100 t 氧化钙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解题步骤1. 按题意设未知量;2. 确定根据,即写出化学方程式;3. 找相关量,即列出与计算相关的量;4. 列比例式;5. 求未知量;6.回答问题。请同学们练习解答。小结: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我们可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物质的质量与待求物质的质量之间建立起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待求物质的质量。在完全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比例关系。【板书】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2:例3: 能依据化学方程式准确设未知量、书写反应式,90%学生可正确找相关量并列比例式,如过氧化氢分解计算中,多数能规范步骤得出氧气质量。但部分对复杂反应比例关系建立有误,需加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题(如氯酸钾分解制氧),让学生掌握“设-写-找-列-求-答”计算步骤,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培养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强化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提升化学计算能力与严谨解题习惯。
板书设计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作化学方程式,又叫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条件:标注在等号上方)。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 写化学式: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2. 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加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常用最小公倍数法)。3. 标注条件和状态: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生成物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按题意设未知量;2. 确定根据,即写出化学方程式;3. 找相关量,即列出与计算相关的量;4. 列比例式;5. 求未知量;6.回答问题。
8.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实例掌握了书写步骤与计算方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对配平技巧掌握不熟练,尤其在复杂反应中易出现原子数目失衡,如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未正确配平钾、氯原子数;计算时对“相关量”提取不准确,如混淆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对应关系,在过氧化氢分解计算中误将溶液质量当作反应物质量代入。反思教学过程,主要问题在于:配平讲解时,仅通过最小公倍数法示例演示,未针对不同类型反应(如分解、化合)设计分层练习,导致学生迁移应用能力不足;计算环节侧重步骤模仿,未深入解析“化学计量数与实际质量比例关系”的本质,学生易机械套用格式。改进措施如下:增设“配平专项训练”,按反应类型分类设计题目(如氧化物分解、金属与氧气化合),结合原子模型教具演示配平逻辑,强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不变”的核心思想;在计算教学中引入“化学计量数 - 质量关系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过氧化氢分解中“2H O ~ O ”的比例本质,用可视化图表展示微观粒子数与宏观质量的对应关系;增加纠错环节,展示学生典型错误案例(如配平错误、数据代入错误),引导学生互评改进,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应用”的理解。此外,可设计“化学方程式计算挑战赛”,以航天燃料计算等真实情境为题,提升学生应用兴趣与解题严谨性,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向“理解应用”转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科粤版)
单元教学主题 本单元内容主要指向“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一个大概念的建构。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在大概念“物质的化学变化与转化”统摄下,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和变化”以及“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初步形成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初步形成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去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以及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本单元涉及的主要核心概念:1.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2.化合价: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特性。3.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量总和。4.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式子。6.化学计量数: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7.物质质量比: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例。8.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占比。9.化学反应定量计算:依据方程式的计算。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题1“化学式”:本节内容由生活中物品上的化学式进行问题探讨,通过化学式的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学习其表达的意义,进而学习其读法与写法。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学习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组成的方法,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及应用。学好化学式将为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主题2“质量守恒定律”:教材首先设计了问题探讨,通过玻意耳和拉瓦锡实验的相悖结果引出本节内容的核心问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 "。接着通过探究活动,设置了4个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从而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两个讨论与交流环节,启发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这一定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质。最后再通过长话短说和习题进行总结和评价。主题3“ 化学方程式”:教材首先通过问题探讨,提出问题有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然后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后,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讨论和认识化学方程式的一些意义,然后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随即结合上一节内容给出书写原则,为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理解质量了恒定律作:了补充。然后通过对表格中书写步骤的阅读、交流、练习,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这些都为以后进一步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随后教材通过长话短说和检查站进行巩固评价。教材还展示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规范格式,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解决化学问题的规范性。最后再通过习题进行总结和评价。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围绕“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展开,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视角,系统构建化学符号表征及定量计算的知识逻辑体系,具体逻辑结构如下:化学式的基础认知:从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联系切入,阐述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能体现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原子个数比。通过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单质中金属、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非金属气体用元素符号加下标表示;化合物依据化合价规则书写,明确化学式的书写规范。同时介绍化学式的读法及基于化学式的三项计算,即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建立起物质组成的定量表达体系。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通过多个实验,如过氧化氢分解、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等,对比敞口与密闭体系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一核心定律。从原子层面解释定律本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奠定理论基础。化学方程式的建构与应用:明确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具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以及各物质间质量关系等意义。详细讲解书写步骤,包括写化学式、配平、标注条件和状态,强调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具体例题展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互算的步骤,如设未知量、写方程式、找相关量、列比例式、求解和作答,将化学符号表征与定量计算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符号 - 定律 - 计算”的完整知识链,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化学思维提升。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教学活动化学式创意拼图:准备印有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及化合价的卡片,让学生分组拼出指定物质化学式,如“H O”“CO ”,在游戏中掌握书写规则,加深对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与构成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提供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敞口和密闭装置,学生分组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结合“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分析现象,理解定律本质。 化学方程式配平擂台赛:给出常见反应如“P+O →P O ”“KClO →KCl+O ”,学生限时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以正确率和速度决胜负,强化配平技能。教学资源 互动微课:制作动态演示化学式书写步骤、质量守恒微观原理及化学方程式配平过程的微课,穿插例题讲解与即时练习。 计算速查表:整理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及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方便学生快速查询,提升根据化学式计算的效率。本单元教学重点:化学式书写、化合价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本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式微观含义、化合价规律及应用、质量守恒微观本质,以及化学方程式配平与计算思路。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分析常见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说明化学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根据相关标签或说明书辨识某些食品、药品的主要成分,并能比较、分析相应物质的含量。2.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并阐释其微观本质: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并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3.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学情 本单元为“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内容。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学过元素符号、物质分类及简单化学反应,对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有一定认知,但对化学符号体系的系统性认知不足。能力方面,具备基本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不过在定量分析和符号表征上有待提升。在学习挑战上,化学式书写需掌握化合价规则,部分元素可变价会增加难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理解有难度,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原子重组的转化是关键;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兼顾配平、条件标注等,学生易出现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比例关系应用和解题规范也需重点关注。同时,学生对化学符号的抽象性可能理解困难,需借助宏观 - 微观 - 符号三重表征建立联系。此外,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根据标签计算物质成分含量等,应用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单元目标 化学观念:初步学会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初步形成变化观。科学思维:能从变化和联系的视角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能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探究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探究实验,增强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的科学精神。
达成评价表 探索溶解现象大单元学习评价总表
知识点 评价要点 教师评价
化学式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化学方程式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单元课时规划
课题 学习目标 主要知识 课时
课题1化学式 1.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视角认识化学式,理解其表示的物质组成与构成意义。2.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能准确读写常见物质化学式。3.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怎样表示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怎样书写单质的化学式、怎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怎样读化合物的化学式、怎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1课时
课题2 质量守恒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变化原因。2.从原子角度认识质量守恒本质,明确反应前后原子“三不变”。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定量视角 1课时
课题3化学方程式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书写原则,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方程式。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会标注反应条件和物质状态。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相关计算。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