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重点、易错点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王老师用一根长3.04米的竹竿测量河水的深度,他把竹竿垂直插进水中的泥巴里,然后拔出来,量得插进泥巴的部分长0.25米,露出水面的部分长1.55米,河水深( )米。
A.1.23 B.1.24 C.1.25 D.1.26
2.58×8×2的结果与下面( )的结果相等。
A.58×10 B.58×16 C.58×6
3.下面三组小棒,哪组不能围成三角形( )。
A.5cm、6cm、8cm B.9cm、7cm 2cm C.9cm 5cm、5cm
4.在下面的四边形中,( )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5.(432+268)×80=( )。
A.33200 B.80000 C.56000 D.13200
6.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
A.270度 B.360度 C.540度 D.720度
7.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2个饼,两面各需要3分钟,烙5个饼最少需要( )分钟.
A.9 B.12 C.15
8.甲乙丙丁四个数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而且甲>乙>丙>丁,如果乙丙丁的平均数是40,那么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应该是( )。
A.小于40 B.大于40 C.等于40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则此三角形肯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小明计算1.57加一个一位小数时,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2.63,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
A.12.17 B.10.6 C.1.06
二、填空题
1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12.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0=
13.3.972≈3.97表示精确到( )分位。
14.三点八三写作( ),有( )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 )。
15.在30×45-16÷8中,如果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请你写出添加括号后的算式( )。
16.在括号里填上“>”“<”或“=”
(26+4)×(50-40)( )26+4×15-40 420-(25+15)×4( )415+440+11×28
260×15+740×15( )(260+740)×15 125×1001( )125×1000+1000
17.247.306的百位上的数是 ,百分位上的数是 .
18.1里有 个,0.34里有 个0.01.
19.32.5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是( )。
20.小青期末模拟测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其中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3分,则她的语文成绩是( )分。
三、判断题
21.数对(5,8)表示第5行第8列。( )
22.一百点零六六写作100.66。 ( )
23.54cm、24cm、30cm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24.知道四年级二班每个同学的身高,就能知道四年级二班的平均身高。( )
25.小英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平均分是90分,他最好一科的成绩一定是90分。( )
26.四年级二班买回文艺书和故事书各15本,文艺书每本4元,故事书每本6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列算式是(4+6)×15。( )
27.计算28÷4+16×5时,可以同时计算除法和乘法。( )
28.左图中只有3个梯形。( )
29.0.157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15.7。( )
四、计算题
30.直接写出得数。
0.82×10= 60÷100= 0.026×100=
3.9÷10= 0.178×1000= 0.24÷10=
3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3位小数。
0.35= 2.8= 18.6030=
10= 1.06= 6.0600=
32.口算并填空。
⑴25×4= ⑵7÷3= ⑶125×8= ⑷326+74=
⑸75×4= ⑹0÷9= ⑺54+45= ⑻200÷50=
⑼32×2= ⑽85+25= ⑾50×12= ⑿240÷40=
⒀13÷1= ⒁680-480= ⒂89÷89= ⒃287-87=
在上面的算式中,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的算式的序号是( )。
五、改错题
33.错题门诊.
( )
六、作图题
34.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
A(4,6)B(3,7)C(1,7)D (1,6)E(2,6)F(2,2)G(6,2)H(6,6)I(7,6)J(7,7)K(5,7)
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
七、解答题
35.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侧挖山洞,甲队每天挖25m,乙队每天挖30m,10天挖通。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36.下面是高阿姨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表。
年份 数量/封 种类 1995 2000 2005 2010
普通邮件 20 18 10 5
电子邮件 0 6 20 45
(1)将统计图补画完整。
(2)( )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 )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
(3)2000年,收到普通邮件的数量比电子邮件多( )封,2010年,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是普通邮件的( )倍。
(4)从1995年到2010年,高阿姨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越来越( )。
37.小刘同学第1天读故事书18页,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读1页。
(1)小刘前3天共读书多少页?
(2)小刘这3天平均每天读书多少页?
38.客车每时行65千米,货车每时行50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5时,两车还相距40千米(未相遇),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9.下面这张平面图被损坏了,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写出图中各景点的位置.
大门
鸟岛
儿童乐园
狮虎山
湖心亭
冒险岛
急流勇进 .
40.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8厘米,其中一条边长10厘米,另外三条边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重点、易错点测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B C C C B C A
1.B
【分析】竹竿被分成了3部分,一部分插入了泥巴,一部分在水中,还有一部分露出了水面,求河水深就是求在水中的那部分竹竿的长度。因此用竹竿总长度减去插入泥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的部分的竹竿长度就可以,据此解答。
【详解】3.04-0.25-1.55
=2.79-1.55
=1.24(米)
故答案为:B
2.B
【分析】把16分成8×2,58乘16就等于58乘8乘2。
【详解】因为8×2=16,所以58×8×2=58×16
故答案为:B
3.B
【详解】A.5+6>8,8-6<5,可以围成三角形;
B.7+2=9,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C.5+5>9,9-5<5,可以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4.B
【详解】略
5.C
【分析】一个算式中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顺序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432+268)×80
=700×80
=5600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详解】略
7.C
【分析】烙5个饼:先同时烙两个,正反面共需3×2=6分钟;再烙后三个,先烙第一个与第二个的正面需3分钟,然后烙第一个的反面与第三个的正面需要3分钟,最后烙第二个的反面与第三个的反面需3分钟,烙完3个共需3×3=9分钟,5个共需6+9=15分钟,据此即可得解.
【详解】先同时烙两个,正反面共需:3×2=6(分钟);
再分三次烙3个,共需:3×3=9(分钟);
5个共需:6+9=15(分钟).
故答案为C.
8.B
【分析】乙丙丁的平均数是40,由于甲>乙>丙>丁,那么甲一定大于40,则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也大于4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应该大于40。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9.C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EC∥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ECD=∠ABC,∠ECA=∠CA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 不难判定该三角形的形状
解:如图,EC是∠ACD的角平分线,且EC∥AB;
因为EC∥AB,
所以∠ECD=∠ABC,∠ECA=∠CAB;
因为EC是∠ACD的角平分线,
所以∠DCE=∠ACE,
因为∠ABC=∠CAB;
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平行线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
10.A
【分析】根据题意,用2.63减1.57得出的数,化成一位小数,再按照小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2.63﹣1.57=1.06
那么这个一位小数就是:1.06×10=10.6
正确的结果是:1.57+10.6=12.17
故答案为:A
【点睛】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11.平行四边形
【详解】直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征解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12.0.4
【详解】略
13.百
【分析】3.972≈3.97,3.97的最后一位数7在百分位上,所以3.972≈3.97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3.972≈3.97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数位、小数近似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4. 3.83 两 0.01
【分析】根据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作“.”,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首先要搞清小数的位数,有一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1;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01,……,以此类推。
【详解】三点八三写作3.83,有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0.01。
【点睛】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5.30×(45-16÷8)
【分析】30×45-16÷8,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要想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可以给45-16÷8添上小括号。
【详解】如果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算式为30×(45-16÷8)。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小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16. > < = <
【分析】四则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我们需要分别计算出两边式子的结果,然后比较大小。
【详解】26+4=30,50-40=10, 30×10=300;4×50=200,26+200-40=226-40=186;300>186,所以(26+4)×(50-40)>26+4×50-40;
25+15=40,40×4=160,420-160=260;11×28=308,415+440=855,855+308=1163,260<1163,所以420-(25+15)×4<415+440+11×28;
(260+740)×15=260×15+740×15,所以260×15+740×15=(260 + 740)×15;
把1001拆分成1000+1,根据乘法分配律可得125×1001=125×(1000+1)=125×1000+125×1=125000+125=125125, 125×1000=125000,125000+1000=126000,125125<126000,所以125×1001<125×1000+1000。
17.2,0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数位顺序表,百位在小数点左边第三位,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再确定百位和百分位上的数.
解:247.306的百位上的数是2,百分位上的数是0.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数位顺序表,先确定百位和百分位是哪个,再看对应的数是几.
18.13,34
【详解】试题分析:(1)一个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分子是几,其就包含几个分数单位,1=,所以,1里面有13个.
(2)小数的意义可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理解,0.01=,0.34=,所以,0.34里面有34个0.01.
解:(1)1=,所以,1里面有13个;
(2)0.01=,0.34=,所以,0.34里面有34个0.01.
故答案为13,34.
点评:求一个带分数里面有多少个分数单位,一般要先将这个带分数先化为假分数.
19.3.25
【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知:把32.5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实际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缩小到原来的;据此解答。
【详解】把32.5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是3.25。
【点睛】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96
【分析】根据平均分乘对应的科目数分别计算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之和和数学、英语两科成绩之和,再相减即可计算出语文成绩,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94×3-93×2
=282-186
=96(分)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平均数×科目数=总分,计算出三科和两科的成绩之和。
21.×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数对表示位置是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据此判断。
【详解】数对(5,8)应表示第5列第8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详解】略
23.×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4+30=54,则长54cm、24cm、30cm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24.√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知道四年级二班每个同学的身高,把这组数据加起来,求出这组数据的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即可求出平均数;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
25.×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当语文、数学、科学三科的成绩都是90分时,此时平均分也是90分;当其它两科的成绩低于90分时,则最好一科的成绩一定大于90分;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英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平均分是90分,他最好一科的成绩可能大于90分,但也可能等于90分。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用加法计算出1本文艺书和1本故事书的总价钱,然后用1本文艺书和1本故事书的总价钱乘15即可,依此根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列出算式并判断即可。
【详解】4+6=10(元)
10×15=150(元)
即一共用了多少元?列式为:(4+6)×15=150(元)。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
【分析】根据四则运算法则,算式中有加、减、乘、除时,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法和除法属于同级运算,可以同时计算。
【详解】在计算28÷4+16×5时,按照运算顺序,应先计算除法28÷4和乘法16×5,再将结果相加。由于乘法和除法属于同级运算,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8.×
【分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据此解答。
【详解】将图中所有的梯形标注如下:
由图可知,一共有5个梯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9.√
【分析】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0.157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0.157×100=15.7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0.8.2;0.6;2.6;
0.39;178;0.024
【详解】略
31.0.350;2.800;18.603
10.000;1.060;6.060
【解析】略
32.⑴100;⑵2……1;⑶1000;⑷400;
⑸300;⑹0;⑺99;⑻4;
⑼64;⑽110;⑾600;⑿6;
⒀13;⒁200;⒂1;⒃200;
⑹、⑻、⑿、⒀、⒂
【详解】略
33.×;
【详解】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应先将小数点及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因此:
(×),订正:
34.如图,体恤衫的形状
【详解】试题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在平面图中标出各个点的位置,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解答.
解: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平面图中标出各个点的位置如下:
顺次连接起来围成的图形是一个体恤衫的形状.
故答案为体恤衫的形状.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35.550米
【分析】先求出甲乙两队每天一共修多少米,再乘10就是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详解】10×(25+30)
=10×55
=550(米)
答:这个山洞长550米。
36.(1)见详解
(2)1995;2010
(3)12;9
(4)多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将此图补充完整即可。
(2)观察统计图,哪一年对应的灰色条状最长,哪一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哪一年对应的白色条状最长,哪一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
(3)用2000年收到普通邮件的数量减当年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即可;用2010年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除以当年收到普通邮件的数量;
(4)根据统计图观察进行填空即可。
【详解】(1)
(2)根据统计图观察可知:1995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2010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
(3)18-6=12(封)
45÷5=9
(4)根据统计图观察可知:从1995年到2010年,高阿姨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越来越多。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7.(1)57页
(2)19页
【分析】(1)第1天读故事书18页,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读1页,用18页加1页就是第二天读的页数,再用第二天读的页数加上1页就是第三天读的页数,然后把这三天读的页数相加即可求解;
(2)用这三天读的总页数除以3即可求解。
【详解】(1)18+(18+1)+(18+1+1)
=18+19+20
=57(页)
答:小刘前3天共读书57页。
(2)57÷3=19(页)
答:小刘这3天平均每天读书19页。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题意,先求出前三天读的页数,再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求解。
38.615千米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用65乘5可以计算出客车5小时行驶的路程,用50乘5可以计算出货车5小时行驶的路程,将两辆车行驶的路程相加,再加上40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据此解答。
【详解】65×5+50×5+40
=325+250+40
=615(千米)
答: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615千米。
39.(5,2),(8,2),(11,4),(6,5),(8,8),(11,7),(4,8).
【详解】试题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大门(5,2),
鸟岛(8,2),
儿童乐园(11,4),
狮虎山(6,5),
湖心亭(8,8),
冒险岛(11,7),
急流勇进(4,8);
故答案为(5,2),(8,2),(11,4),(6,5),(8,8),(11,7),(4,8).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40.10厘米;9厘米;9厘米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求解方法与长方形相似,都是相邻两条边的和的2倍,由此先用周长38厘米除以2,求出相邻两边的和,再减去其中的一条边10厘米,即可求出另一条边。
【详解】如下图的平行四边形中,AD=BC=10厘米。
38÷2﹣10
=19﹣10
=9(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另外三条边分别是10厘米,9厘米,9厘米。
【点睛】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周长含义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