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08: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
——“开展阅读分享会”
一、学习目标
1.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和同学分享阅读收获。
2.能搜集、研读红色诗词,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本诗集。
3.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能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
二、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综合活动课 5课时
三、教学过程
出示子任务
任务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晒晒我的心愿
第一课时
我们从《古诗三首》中体会到诗人借物表达人生志向的写作手法;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我们看到李大钊同志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从容赴义;读《为人民服务》,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实现全中国的解放,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节课,让我们运用小学阶段习得的阅读方法,走进一组文章,开展一次阅读分享会。
活动一:阅读教材导读,了解活动任务
阅读教材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中的“开展阅读分享会”,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小学阶段习得的阅读方法如下: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本次活动任务:运用这些方法读“阅读材料”,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阅读每篇文章的,有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也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活动二:选择阅读方法,读懂“阅读材料”
1.快速浏览“阅读材料”,根据批注提示,提炼阅读方法。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毛主席在花山》
《十里长街送总理》
《飞夺泸定桥》
《狱中联欢》
《伟大的友谊》
《囚歌》
《春天的故事》
预设阅读方法:从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品质;从描写人物动作中体会人物内心;从场面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从场景描写中体会人物情感;从细节描写中读懂关键句;从背景资料中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选一份阅读单进行学习,说说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
阅读单一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事情 毛主席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毛主席的品质
《毛主席在花山》 从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语句中体会人物品质 请乡亲们回来碾米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给乡亲们沏茶
帮母女俩推碾子
交流预设:请乡亲们回来碾米——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给乡亲们沏茶——毛主席又叫住他,说:“任务完成得不错……送给碾米的乡亲们。”帮母女俩推碾子——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扫碾出来的米粒。从毛主席的品质中知道他的志向:解放全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阅读单二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人们的动作 人们的心情 周总理的品质
《十里长街送总理》 从描写人物动作中体会人物内心 等灵车:
望灵车: 悲痛心情
送灵车:
交流预设:等灵车——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踮着脚望着,望着……(焦急的心情);望灵车——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送灵车——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不舍之情)侧面体现出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他也因此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从中知道他的志向: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
阅读单三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夺桥场面描写 人物形象
《飞夺泸定桥》 从场面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
交流预设:场面描写——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为了党的事业奋不顾身。从中知道战士们的志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
阅读单四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表演场景 蕴含的感情
《狱中联欢》 从场景描写中体会人物情感
交流预设:表演场景——只见铁门哗啦一开……遥望着远处的云山。蕴含着革命者蔑视敌人,有坚强的革命斗志,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的情感。从中知道革命者的志向: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奋斗。
阅读单五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关键句 细节描写 蕴含的感情
《伟大的友谊》 从细节描写中读懂关键句
交流预设:关键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细节描写——每天下午……有时进行激烈的争论。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蕴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时刻设法互相帮助,建立了伟大的革命友谊的感情。从中知道他们的志向:竭尽全力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单六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创作背景 表达的情感
《囚歌》 从背景资料中深入体会
背景资料: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叶挺下山与顽军谈判,要求让部队通过去苏北抗日,却被无理扣押,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 。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国民党反动派还对他进行威迫利诱,这些被叶挺坚决拒绝。叶挺始终坚贞不屈,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他于1942年11月21日以“六面碰壁居士”为名,在牢房墙壁上写下《囚歌》,手稿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交流预设:结合背景资料,可以体会到,这首诗歌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对敌人的轻蔑与嘲讽,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崇高的气节。
阅读单七
文章题目 阅读方法 创作背景 表达的情感
《春天的故事》 从背景资料中深入体会
交流预设:创作背景——1979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92年,南方谈话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深圳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1994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响彻了中华大地,简单通俗的歌词背后,讲述了一段厚重而深刻的历史,歌颂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3.学习小组按阅读单展示汇报。
课堂小结:
本次阅读会,我们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了七篇文章,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下节课,我们将就这些文章进行分享交流,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通过阅读会,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这一节课,我们分享阅读收获,学会讲好革命故事。
活动一:分享阅读收获,拟定讲好革命故事的要点
1.全班交流、分享在阅读中的收获。
2.小组讨论,共同拟定讲好革命故事的要点。
讲革命故事要点:
(1)交代故事背景。
(2)生动展现人物神态、语言、动作。
(3)精彩讲述故事场面、场景、细节。
活动二:讲好革命故事,了解党的奋斗历程
1.小组内练习讲“阅读材料”涉及的革命故事。
2.讲故事展示。
例:讲述《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时,教师补充当时背景资料,加深同学对“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的理解。
背景资料:
1948年4月,解放战争进入最关键时期,党中央从陕北来到了晋察冀,4月13日到达阜平县城南庄,在城南庄居住了35天。由于特务告密,5月18日早晨,国民党飞机轰炸了城南庄,当晚,毛主席就转移到花山村,并在这里居住了10天。虽然只有短短10天的时间,但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还可以补充学过的与毛主席有关的课文——《八角楼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七律·长征》《为人民服务》《开国大典》(此处按时间排序)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
课堂小结:
本次活动,我们通过分享阅读收获,学会了讲好革命故事,初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红色诗词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
布置作业: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展示形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开始设计并制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展板。
◇展示形式:
制作群英档案
制作主题手抄报
手写感悟便签墙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在上两节课开展的阅读分享会上,我们能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章,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大家都知道,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它描绘山川美景、抒发个人情思。这节课,让我们在红色诗词的海洋里畅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后全班共同制作一本诗集吧!
活动一:交流和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1.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
《狱中诗》《囚歌》《走进新时代》《红梅赞》《春天的故事》
《就义诗》《过洞庭》《梅岭三章》《我的“自白”书》《宣誓》……
2.引导分类搜集的作品。
第一类: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按作者分类)
第二类: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歌颂祖国辉煌建设成就的……(按照内容分类)
第三类:抗战时期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开放时期的、新时代的。(按时期分类)
3.小组内交流搜集渠道,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到图书馆借阅,到书城购买,到网络上搜索并摘抄,观看视频,请教长辈,与同学分享交流……
小结:通过资料搜集成果的呈现,我们不仅阅读了大量红色诗词,还学会了搜集资料的方法。面对庞杂的资料,分类整理不仅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资料,还能在整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活动二:通过填写时间轴,了解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小组合作按红色诗歌创作时期填写时间轴。
2.按照时间顺序交流红色诗词。
小结:按照时间顺序对红色诗词进行整理,能让我们通过诗词认识不同时期的伟大革命者;通过时间的进度条,我们知道正是有了这些仁人志士,中华民族才能从黑暗走向光明。
活动三:分组研读诗词,交流感受和体会
1.选择一首红色诗词,小组内研读,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温馨提示:可以借助背景资料研读红色诗词。
(资料库:作者情况、成诗过程、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现实意义。)
2.全班交流。
活动四:依评价标准编制红色诗集,筹备朗诵会
1.编制红色诗集。
第一步:从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角度分类整理红色诗词。
例如从写作动因及情感内涵可以将红色诗词分为:狱中诗、就义诗、革命抒怀诗、立志诗、哀痛诗、声讨诗。这部分诗词集合可以命名为“血与泪的洗礼”。
例如从创作时间分类可以将红色诗词分为: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建党一百周年的等等。这部分诗词集合可以命名为“光辉的历程”。
分类后的若干板块组成诗集目录。
第二步:给诗集命名并设计封面。
围绕红色主题,好的书名和好的封面设计能激发读者对阅读诗集的兴趣。
第三步:为诗集作序。可以是自序,也可以是他序,或二者兼备。
第四步:为诗集排版。分组完成某一板块,最后集合成一本诗集。
第五步:美术设计。围绕红色主题进行配图。
特别说明:可手工也可用电脑处理。
2.筹备诗歌朗诵会。
第一步:自由组成红色诗歌朗诵会的筹备委员会,明确分工。
第二步:撰写策划书。
第三步:依据策划书开始排练。
第四步:节目请专人审查,提出修改建议。
第五步:走台预演,调整完善。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那么多饱含深情、充满力量的佳作。通过研读诗词,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的深情关怀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不屈,让我们将制作的诗集好好保存,它将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指引!
布置作业:
依据“创编红色诗集”评价表,完善红色诗集。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同一场精神的洗礼,同学们一定产生了新的感悟与抱负。“追寻理想之光,坚定信念力量”主题文化节特别设置了“心愿强”展区,快来晒晒你的心愿吧。
活动一:回顾单元内容,说说仁人志士的强国心愿
1.一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回顾战争年代:李大钊的心愿是( );毛泽东的心愿是( );张思德的心愿是( );董存瑞的心愿是( );叶挺的心愿是( )。
3.走向新时代:袁隆平的心愿是( );刘洋的心愿是( )。
(引导学生简要概括他们的心愿)
讨论交流。
——袁隆平儿时的心愿是做一个园艺工和果园技术员;长大后的心愿是人工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刘洋的心愿是成为一名航天员。
小结: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跟随着一篇篇文章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程,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遭遇重重困难与险境,依然怀着必胜的信心,永不言弃。
活动二:借助教材图示想开去,从不同角度畅聊心愿
阅读教材中关于心愿的图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聊个人心愿。
1.童年时,大人常说这不可以做,那不可以做,你有什么不被允许却迫切希望实现的心愿吗?对于未来,你又有什么美好的憧憬?
——这是关于个人的心愿。
2.家中每一个亲人都是我们的牵挂,对远方的老人,对身边的父母、兄弟姐妹,你有什么心愿?
——这是关于家庭的心愿。
3.从新闻里,我们既看到自然灾害中,为人民安全前赴后继的“逆行者”,又看到不顾生态环境将核污水排泄到海洋的恶劣行径。对此,你的心愿是什么?你想呼吁什么?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对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应有起码的关注。你还关注哪些社会事件?对这些社会事件,你的心愿是什么?
活动三:同伴交流,确定选材和表达形式
1.借助丛书中的选材图示想一想,再跟同桌交流,确定习作选材。
2.“心愿”有了,素材齐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表达”。记叙文、书信、日记、诗歌等不同文体形式都可以,让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
提供不同文体的文章供同学们参考。与同伴商量,确定习作文体。
例如:《雷锋日记》(日记体)
《七子之歌·澳门》(诗歌体)
《与妻书》(书信体)
选材内容 表达形式 习作提纲
关于个人的心愿□ 记叙故事□
关于家庭的心愿□ 写信□
关于社会的心愿□ 写日记□
…… 创作诗歌□
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文体,借助结构图示写个人心愿。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上节课,我们从不同角度畅聊了“心愿”这个话题,课后同学们选择喜欢的素材和表达方式,写了自己的心愿。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赏析丛书中的例文,取人之长,完善自己的作文。
活动一:赏析丛书例文,修改习作,自评互评
1.阅读丛书中的习作例文《我的心愿》,交流例文值得借鉴之处。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以小见大,选材典型。
——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开篇点题,结尾再次点题,首尾照应。
……
2.对照例文和“心愿墙”展区作品评价量表,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给同桌听,对照评分细则,点评习作,再次反思修改。
对照标准,评价自己的习作,在对应的等级下面画颗星吧。
自查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
选择的事例能较好地表现自己的心愿
选择的写作方式适合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心愿
能对照例文按要求再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赏析例文中获得修改方案,将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加完美。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完善都是一次进步。让我们把作文当作一件艺术品,精心雕琢,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布置作业:
“文章不厌千回改”,课后,请依据习作评价标准,继续修改完善习作。在学校“理想信念之光”主题文化节的心愿墙上展示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