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缚(fù) 匀称(chèng) 粗糙(cāo)
B.芬芳(fēn) 旋风(xuàn) 情绪(xù)
C.苍劲(jìng) 细胞(bāo) 模样(mó)
D.概括(gài) 告诫(jìe) 希冀(jì)
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辩认 痕迹 谦虚B.懦弱 遵循 经厉C.储存 续继 变幻 D.凶猛 瞬间 拨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蝴蝶张开轻盈的翅膀,在花间飞舞。
B.小燕子看见一棵大树,尾巴轻轻一摆,便轻巧地躲开了。
C.小狗的鼻子十分灵巧,老远就能闻到肉骨头的味道。
D.这本童话书写得真好,越看越有味道。
4.下列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
小沙不解地对表哥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师傅。”
A.小沙不解地对表哥说:“他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师傅。”
B.小沙不解地对表哥说,他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师傅?
C.小沙不解地对表哥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师傅。
D.小沙不解地对表哥说,他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师傅。
二、填空题
5.看拼音,写词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探头的mó gu( ),那zī tài ( )优美的hé huā( ),那qí miào( )的hǎi dǐ( )世界,都让人赞叹不已。
6.选词填空。
激烈 热烈
(1)不管他们争论得如何( ),归根到底还是要凭事实说话。
(2)会场上不时爆发出( )的掌声。
乐趣 趣味
(3)他( )十足地玩着新买的飞机模型。
(4)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 )。
7.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
①争( )斗( ) ②( )( )书画
③( )( )盗铃 ④兵( )将( ),水来( )( )
(1)“雅人四好”指的是 。(填序号)
(2)画横线的是八字成语,我还能写一个:
8.按原文填空。
(1)《清明》中写出强烈哀伤的诗句是:“ , 。”暮春时节,看涧边幽草,听鸟儿啼鸣,我想到了“ , ”这两句诗。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当有的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希望不劳而获时我会给他讲《 》的故事;当犯了错误不敢面对时,我会对自己说“ ? ,善莫大焉。”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葡萄灰、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9.画“ ”的这句话把 比作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长得 。
10.第一自然段具体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 、 、 。
11.读画“ ”的句子,句中的“画家”是指 。
A.画艺高超的人 B.大自然 C.种荷花的人
课外阅读。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①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夜晚里的“瞎猫”。
②这是因为,有一种叫“牛磺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可是猫不能在自己体内合成牛磺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磺酸,猫在夜间就会由“一目了然”变成“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但是,老鼠体内却有这种物质,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磺酸的不足,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夜视能力,正常地生存下去。
③穆勒认为,当今社会大城市中猫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一方面因很少或几乎不吃老鼠,这使它们的夜间捕鼠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能力的降低又使它们少食鼠肉。这样下去,现代猫的捕鼠功能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④穆勒的研究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原来,目前医学界对一种“顽固性夜盲症”束手无策。这种夜盲并非常见的由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至今不明白它的发病机制。于是,医生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牛磺酸,因而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人食一些鼠肉。
⑤经眼科生理检测发现,食用老鼠肉以后,病人眼睛中视网膜内的“视紫红质”数量增多了,由此使“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力因此也增强了。
12.“束手无策”中“策”的意思是 。
A.计谋,主意 B.古代的马鞭子 C.同“册”
13.下列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牛磺酸能够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
B.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磺酸,老鼠体内有牛磺酸
C.眼科医生已经证明吃鼠肉可以治疗夜盲症
D.“顽固性夜盲症”不是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
14.“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中“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
15.文中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书面表达
16.请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你满意的习作吧!
(1)学了《荷花》一课,我们仿佛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现在,请你也来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花。
要求:把花的特点和自己观花时的感受写清楚,题目自拟。
(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当下面这些事物组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
①胖驴和瘦马
②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③慢性子徒弟和急性子师傅
④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D C D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
A. 匀称(chèng)——(chèn);
C.模样(mó)——(mú);
D.告诫(jìe)——(jiè)。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A.辩认——辨认;
B.经厉——经历;
C.续继——继续。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C.“灵巧”的意思是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在此处形容狗的嗅觉不恰当,可改为“灵敏”。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一是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去掉引号,冒号改为逗号。二是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根据语境将其改为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或“她”或者人名。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句中的“说”后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我”改为“他”。
改为:小沙不解地对表哥说,他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师傅。
故选D。
5. 蘑菇 姿态 荷花 奇妙 海底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蘑”“姿”“荷”“海”“底”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6. 激烈 热烈 趣味 乐趣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词义辨析。
激烈:(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
热烈:指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
(1)该句中指他们争论言辞剧烈,故选“激烈”。
(2)该句中指掌声非常热情。故选“热烈”。
趣味:侧重客观属性,指事物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或有趣的特质,强调对象的特点。
乐趣:侧重主观体验,指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享受或满足感,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
(3)该句中“趣味十足”的意思是使人感到非常愉快,故选“趣味”。
(4)该句中指养花这件事带来的情趣,故选“乐趣”。
7. 奇 艳 琴 棋 掩 耳 来 挡 土 掩 ②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选词填空和成语积累。
①争奇斗艳:指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多形容花与女子。
②琴棋书画:文人四友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术语,特指琴、棋、书、画四项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备的技能,合称“四艺”。
③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或对策。
(1)“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故选②。
(2)画横线的是八字成语,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用于比喻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8.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守株待兔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金灿灿的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梨黄 茄子紫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言警句、名篇名句理解和默写。
(1)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意思是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书写时注意“清”“纷”“欲”“断”“魂”“幽”“涧”“黄”“鹂”“树”的正确写法。
(2)《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 五蠹》,讲述宋国人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放弃耕作,每日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最终田地荒芜的故事。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希望不劳而获”,与故事中农夫妄想不耕作就获得兔子的行为一致,因此用该寓言警示其需通过努力而非侥幸获取成果。
书写时注意“谁”“能”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灿”“紫”“黄”“梨”“茄”的正确写法。
9. 荷叶 大圆盘 非常茂密 10. 半开 全开 花骨朵儿 11.B
【导语】这篇描写荷花的短文语言清新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第一段通过拟人化的“冒”字和排比句式,生动展现了荷花的不同形态;比喻手法将荷叶比作大圆盘,形象贴切。第二段由具体描写转为抒情,将荷花比作“活的画”,升华了自然之美。全文由实到虚,从形态描摹到意境营造,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文中第①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荷叶比作大圆盘,形象地描绘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挨挨挤挤”则生动地表现了荷叶生长得茂盛、繁多且相互紧密挨着的情景。
1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①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写了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的、花瓣儿全展开的和还是花骨朵儿的。
1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
从文中第②段“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结合前文第①段对荷花姿态的细致描绘,可知这里的“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眼前生机勃勃、形态各异的荷花池景象。而能够创造出如此生动、美丽且富有生命力的“画作”的,显然不是普通的人类画家或种荷花的人,而是大自然。
故选B。
12.A 13.C 14.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15.不能,“可能”表示的是推测,还没有得到最终证实,如果去掉就变成确定的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
【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猫吃老鼠”为切入点,通过科学研究的视角揭示了生物链中的奇妙关联。文章结构严谨,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先提出科学谜题,再揭示牛磺酸的关键作用,进而引申到医学应用。语言平实准确,运用“一目了然”与“睁眼瞎”的生动对比,既保持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将动物行为研究与医学实践巧妙结合,展现了跨学科思维的价值,体现了科普文章“小现象见大道理”的典型特征。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束手无策”指毫无办法解决困难。“策”在此指计策或主意,选项A符合文意(医生对夜盲症毫无办法)。故选A。
1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C.不符,第④-⑤段仅提到医生“尝试”让病人吃鼠肉,且实验结果仅表明“夜视能力增强”,但未明确“已证明可治疗夜盲症”。
故选C。
1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可知“这个问题”直接指代前句提出的疑问,即猫吃老鼠的原因。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第④段可知“可能”表明医生对“患者缺少牛磺酸”仅是猜测,尚未经过科学验证。删除后变成“患者也缺少牛磺酸”,与原文中“尝试”“设想”的探索性态度矛盾。医学研究中,未确定的结论需用“可能”等词限定,避免绝对化表述。所以不能删去。
16.例文1:
我最喜欢的花
每个女孩子都喜欢花,有的人喜欢国色天香的牡丹,有的人喜欢出尘清新的荷花,有的人喜欢娇艳欲滴的玫瑰,但我最喜欢的是花香四溢的桂花。
深秋的早晨,我一推开窗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原来花坛里的桂花早已挂满了枝头。这个时节,桂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每棵桂花树上,层层的绿叶挨挨挤挤,一朵朵黄色的小桂花躲在这些树叶之间,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它们有的三五成群 ,有的五个一伙。看,这枝头上长了一簇簇的桂花,看,那枝头上也长了一串串的桂花,如果把眼前的花坛看作一幅活的画,那么这位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一阵秋风吹过,我连忙跑到桂花树下,不禁大声喊道:“下桂花雨了,下桂花雨了。”这时,金黄色的桂花纷纷从树上飘落,给花坛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走在上面,软软的,香香的,舒服极了。
这就是我喜欢的花——桂花。例文2:
胖驴和瘦马
动物王国里住着一只胖驴和一匹马。他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春天,他们要播种。胖驴力气大,不一会儿,他就把田耕好了。瘦马跑得很快,在胖驴耕地的时间里,早就把种子从家里拿过来了,他们来一个撒种子,一个施肥、浇水。
夏天来了,他们一起去散步。累了就会坐在地上休息。胖驴的影子又大又长,瘦马就躲在影子里面乘凉,真是舒服极了!可是,胖驴身上一直有蚊子飞来飞去,飞来飞去。瘦马就用尾巴驱赶走蚊子。不一会儿,胖驴全身也感到非常舒服!
秋天,果实丰收了。胖驴和瘦马一起兴高采烈地走在果园里,一边聊着天,一边摘着果子!胖驴说:“瘦马!我蹲下,你踩在我的背上,去摘上面的果子吧!”
冬天,寒风凛冽。胖驴对瘦马说:“让我们靠在一起吧!这样比较暖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例文3: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个子兔和小个子狼一对好朋友。
一天,它们一起去草地上玩耍。它们遇见一个卖气球的叔叔,卖气球的叔叔说:你们要不要买气球?大兔子说:“买。”它们买了好多气球,大兔把这些气球都给了小个子狼,小个子狼被气球带上了空中。大个子兔子赶紧抓住小个子狼的尾巴,可是气球太多了,气球把小个子狼和大个子兔子一起带到了空中,小个子狼害怕地说:“这可怎么办?我们会被气球带到天上,”大个子兔子想了想说:“你慢慢地放开一些气球,”小个子狼听到大个子兔子说的话,开始一个,两个,三个放飞一些气球,气球缓缓从空中的降下来了。
小个子狼说:刚才好险啊!差一点就被困在天上了,大个子兔子说:是啊!真是好险啊!我们还是去公园里钓鱼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想办法解决问题。例文4:
慢性子徒弟和急性子师傅
从前,在青山脚下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姓张。张师傅手艺精湛,做事雷厉风行,是个出了名的急性子。他做一张八仙桌只要半天功夫,雕花窗棂从不起草稿直接下刀。村里人都说:“张师傅的手比脑子还快!”
这天,张师傅收了个徒弟叫小明。小明生性温和,做事总是不紧不慢,是个典型的慢性子。拜师第一天,张师傅就急得直跺脚:“快把刨子递给我!”“赶紧去磨斧头!”小明却慢悠悠地回答:“师傅别急,工具要放整齐才好找。”
一次,张师傅接了个急活——三天内要做完一套新婚家具。他急得满头大汗,锯木头时差点锯到手指。小明见状,轻声说:“师傅,慢工出细活。”张师傅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等你慢悠悠做完,新娘子都变成老太太了!”
第二天,张师傅发现小明坐在院子里,正对着块木头发呆。他火冒三丈:“你这是在偷懒!”小明却认真地说:“师傅,我在观察木纹走向。您看,顺着纹理下刀,既省力又不会开裂。”张师傅凑近一看,果然如此。
渐渐地,张师傅发现小明虽然慢,但每件作品都完美无缺。他做的榫卯严丝合缝,雕刻的花鸟栩栩如生。而自己因为太急,反而常常要返工。
一年后的庙会上,师徒俩的作品并列展出。张师傅的家具大气磅礴,小明的工艺品精致细腻,引得众人交口称赞。这时,张师傅摸着胡子笑了:“急性子有急性子的好,慢性子有慢性子的妙。关键是要懂得取长补短啊!”
从此,青山脚下多了对默契的师徒。张师傅学会了在关键处慢下来,小明也懂得必要时加快速度。他们的作坊门口挂着块新匾——“快慢相宜”。例文5:
大方魔法师和小气巫婆
在森林的深处住着一位大方的魔法师,一位小气的巫婆,巫婆非常小气,每天去魔法师家蹭吃蹭喝,今天小气的巫婆又去大方的魔法师家蹭吃蹭喝,一进门,他闻到了一股清香,没错,大方的魔法师正在用他的魔法做吃的,小气的巫婆说:“什么时候开饭呀?”大方的魔法师说:“你又来了呀,你来得真是个时候,现在正好开饭了。”小气的巫婆吃完饭后就回到了家,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发现是小兔子,他打开门问小兔子:“怎么啦?”小兔子跟他说:“我们家的油有没有了?跟你点。”小气的巫婆说:“我家也没有了你去魔法师家看看吧。”小兔子无奈地来到了魔法师家,魔法师刚刚听到了它和巫婆的对话,小兔子一敲门他就拿来了油。
过了几天下雨了,小鹿忘带伞了看见了婆带伞了,他就跟巫婆说:“我忘带伞了,咱们可以一起顶伞吗?”小气的巫婆说:“不可以,你自己没拿伞,还想来蹭我的伞?”小鹿看到了魔法师,它问魔法师:“我可以一起和你顶一把伞吗?巫婆,不让我和她一起顶。”大方的魔法师说:“可以,那你和我一起顶吧。”
从那以后,魔法师和小动物们成了永远的好朋友,巫婆却慢慢地被小动物们遗忘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1)
一、审题。
本次作文属于话题作文。要求仿照《荷花》一课的写作特点,来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花。把花的特点和自己观花时的感受写清楚,题目自拟。
二、立意。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介绍给大家。写实类的文章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花的外形、颜色、香气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事例,突出花的独特的特点。描写时运用所学的好词好句,恰当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中间:详细描写花的特点,同时穿插自己观花时的感受。
结尾: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2)
一、审题。
本次作文属于话题作文。要求从给定的四组事物组合中任选一组,编写想象故事。
二、立意。
在想象的世界里,发挥创意,让这些事物组合发生奇妙的故事,突出想象奇特,情节有趣的特点。
三、写作思路。
①胖驴和瘦马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中间:设计具体情节,想象胖驴和瘦马之间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恰当运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结尾: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②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中间:设计具体情节,想象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恰当运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结尾:结尾点题,抒发感情,升华主旨。
③慢性子徒弟和急性子师傅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中间:设计具体情节,通过描写师徒二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展现性格差异带来的冲突和矛盾,进而探讨性格互补的重要性。描写时恰当运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结尾:结尾点题,抒发感情,揭示主旨。
④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中间:设计具体情节,对比魔法师和巫婆在对待他人请求时的不同态度,引发对善良、慷慨助人的美好品德的弘扬,以及对自私、小气等不良品质的批判。描写时恰当运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结尾:结尾点题,抒发感情,揭示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