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一)-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一)-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4 13: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绷带(bēng) 威吓(xiè) B.旖旎(ní) 镌刻(juàn)
C.丞相(chéng) 血泊(pō) D.山涧(jiàn) 燕园(y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荣幸 锻练 一针见血 肃然起敬 B.眷恋 颤抖 无边无垠 相映成趣
C.栓住 承认 一声不吭 瞑目蹲身 D.呐喊 部置 情不自禁 从容镇定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B.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儿子)
C.我是好意。你且回来我家看官司榜文。(榜文:官府的告示)
D.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按年龄大小排好顺序)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着台上同学精彩的表演,观众们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B.他头脑清楚,逻辑思维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C.地铁站里的人不可胜数,因为现在已是深夜,只有寥寥几个赶路的身影。
D.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让人肃然起敬,他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丁大爷经常穿一件蓝棉袄和一顶灰色棉帽,保持着坚苦朴素的作风。
B.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不仅能将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C.他曾四次被评为“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D.校外辅导员经常教育我们:“我经历了两个新旧社会,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可要珍惜它呀!”
6.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下列是小语在作文中所写的感慨,与其他几句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的是哪一项?(  )
A.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家乡的月亮在我心中都是那么圆!
B.别的树木,到了冬天就变成光秃秃的。柏树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雪交加,它显得更有精神,昂首挺胸地站立在风雪中。
C.商店里卖的毛衣再暖和,也比不上奶奶亲手编织的毛衣啊!
D.虽然兰花长得远不如玫瑰那样娇艳迷人,但是它的香味是那么清新,那么怡人……
二、填空题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duàn liàn( )人的体魄。劳动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你看,田野里,农民正挥舞着chú tou( )辛勤劳作;工厂里,工人们正shú liàn( )地操作着码头上的机器;调度员正在协调搬运工作,到处呈现出fán máng( )的景象。这眼前的景象,让我们qíng bù zì jīn( )地发出yóu zhōng( )的赞叹,不论年龄大小,所有的辛勤劳动者都让我们sù rán qǐ jìng( ),值得我们zūn jìng( )。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读古诗,悟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 ”表达的是难舍难分的友情;“ ,意恐迟迟归”表达的是温暖的亲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是边关将士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
(2)读古诗,赏美景。“人闲桂花落, ”描绘了山林夜晚的静谧;“ ,五千仞岳上摩天”勾勒出北方河山的壮丽;“ ,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展现了西北边塞的壮阔。
(3)读古诗,品童趣。“童孙未解供耕织, ”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学种瓜的天真可爱;“稚子金盆脱晓冰, ”使我们看到幼童弄冰的自得其乐;“ ,短笛无腔信口吹”则让我们看到牧童坐在牛背上的悠闲自在。
三、句子训练
10.读例句,体会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句子。
例:在外留学的哥哥总是感慨:“国外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亲手做的饭菜。”
11.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景,发挥想象把它描写出来。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快 慢 冷 吵 暗
12.照样子写句子,写出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例:刘明平时面对老师的提问总能对答如流,可今天却磕磕巴巴,半天也没说出正确的答案。
13.读例句,体会人物的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久别重逢”的情景。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的奇特语言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用动作、气味和声音来传递信息。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翘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有危险,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信息激素,这是一种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倒如,一种雌蛾在交配前,只分泌0.1克的“性引诱素”,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角,甚至在1千米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只要有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释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
14.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作用外,还有(  )等作用。
A.攻击 觅食 求偶 模仿 B.觅食 求偶 识别 自卫
C.求偶 识别 自卫 娱乐 D.识别 觅食 模仿 求偶
15.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各项中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仅昆虫气味有“语言”,高等脊椎动物也有。
B.根据动物学家研究,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至少有40种。
C.“警戒素”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是最普遍、最灵敏的。
D.发现蜜源后,工蜂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所在地告诉自己的同伴。
16.下列哪些现象不是通过动物“语言”起作用的?(  )
A.人只要是碰到蜂巢,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B.野猪一旦觉察到有危险时,就会扬起尾巴,在尾尖上打个小卷。
C.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D.长尾鼠发现有危险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
17.文中多处使用了说明方法,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处并分析。
18.第1自然段中,加点字“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号。久而久之,便有了“23号”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②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更羡慕得两眼放光。
③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④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
⑤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
⑥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
⑦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⑧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⑨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⑩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那一刻,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19.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主要事件 丈夫的情感变化
看到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
极为尴尬
看到自己女儿在堵车时的表现
20.“我”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
A.严格要求,期望过高 B.顺其自然,不过多干涉
C.全方位指导,细致入微 D.鼓励为主,激发内在潜力
21.“在路边鼓掌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
A.平凡而普通的人 B.成功和出类拔萃的人
C.缺乏才华和努力的人 D.对他人成就的欣赏者
22.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代表文章主旨?( )
A.赞美优秀和卓越 B.强调内在品质和努力的重要性
C.倡导做一个平凡而努力的人 D.鼓励和支持他人追求梦想和目标
23.结合上下文品味⑤和 段的两个划线句,选择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4.文章中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5.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文中“我”的女儿却“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读完全文,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
《水浒传》中有一位“及时雨”宋江,每当江湖朋友有难之际,他都会伸出援手。在生活中,当你寒冷时,有人送来了羽绒服,这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及时雨”,给予你感动,给予你真情。
要求:1.题目自拟;2.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内容具体,感情真挚;3.书写规范、整洁。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B C B D A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威吓(xiè)——hè;
B.旖旎(ní)——nǐ;镌刻(juàn)——juān;
D.燕园(yàn)——yān。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锻练——锻炼;
C.栓住——拴住;
D.部置——布置。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却看妻子愁何在”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在古汉语中应指“妻子和孩子”,而非仅“儿子”。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C.“不可胜数”表示数量极多,数也数不清,但是句子后面却提到“只有寥寥几个赶路的身影”,表示人数很少,前后矛盾。因此,“不可胜数”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穿”这个动词可以搭配“蓝棉袄”(穿棉袄),但无法搭配“灰色棉帽”(应为“戴棉帽”)。句子中“穿”同时支配两个宾语,造成搭配混乱。
C.句式杂糅。“被评为……”(如“被评为‘支前模范’”)和“获得……的光荣称号”(如“获得‘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两种句式杂糅。原句想表达“他四次获得‘支前模范’的称号”,但错误组合了句式。
D.表意不明(逻辑混乱)。“两个新旧社会”容易让人误解为“有两个新社会和两个旧社会”,实际想表达“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旧社会和新社会)”。语序不当导致逻辑歧义。
故选B。
6.D
【详解】此题考查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辨析。
题干中所给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碰到青天。“三万里”极言黄河长度,“五千仞”突出华山高度,用夸张手法展现山河的雄伟壮阔。
A.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意思是:两岸猿猴的啼声还在耳边不停回荡,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万重山”夸张地体现船行速度之快,顺流而下已穿过无数山峦 。
B.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都已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千山”“万径”夸张地表现出环境的空旷、寂静,无鸟无行人 。
C.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三千尺”夸张地突出瀑布落差大、气势猛 。
D.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是: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描写了暮江夜景。
故选D。
7.A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情感的方式。
A.“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家乡的月亮在我心中都是那么圆!”直接抒发了“我”对家乡月亮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情感表达较为直接。
B.句中“别的树木”“柏树却不一样”,通过将柏树在寒冷和风雪中的表现与其他树木对比,突出柏树的坚韧和有精气神,从而间接表达了对柏树的赞美之情。
C.句中“再暖和”“也比不上”,将商店里卖的毛衣与奶奶亲手编织的毛衣进行对比,间接表达了对奶奶编织的毛衣的喜爱和对奶奶的感情。
D.句中“远不如”,将兰花与玫瑰进行对比,突出兰花香味的清新怡人,间接表达了对兰花的喜爱。
故选A。
8. 锻炼 锄头 熟练 繁忙 情不自禁 由衷 肃然起敬 尊敬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锻炼”“锄”“繁”“肃”“尊”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临行密密缝 黄沙百战穿金甲 夜静春山空 三万里河东入海 黄河远上白云间 也傍桑阴学种瓜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唯”“密”“缝”“穿”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静”“海”“间”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傍”“桑”“钲”“牧”的正确写法。
10.在异地求学的姐姐总是念叨:“学校附近甜品店的蛋糕再精致,也比不上外婆亲手蒸的桂花糕。”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例句“在外留学的哥哥总是感慨:‘国外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可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采用“……再……,也比不上……”的句式,通过对比“国外的饭菜”和“妈妈亲手做的饭菜”,鲜明地表达出对妈妈做的饭菜的喜爱,以及对妈妈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仿写时,先确定要对比的两种事物,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突出对其中一种事物的偏好。
示例:在远方打工的爸爸总是感叹:“外面的山珍海味再好,也比不上奶奶做的家常面。”
11.腊月,天多冷。河水冷得结起厚冰,麻雀冷得缩成毛球,行人冷得跺脚搓手,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描写鸡、狗、蝉在炎热天气下的反应,生动地表现了“热”这一情景。
“快”指速度高、用时短;“慢”表示迟缓、速度低;“冷”形容温度低、寒意重;“吵”表示声音嘈杂喧闹;“暗”形容光线不足、黑暗。写作时,可围绕这些核心特征,通过描写事物、动物、人物的表现来侧面烘托。
示例:快:发令枪响,选手快得像离弦之箭。衣角被风掀得猎猎作响,脚步落地带起飞尘,眨眼间就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慢:蜗牛爬行慢得像时针挪动。叶片上的露水都蒸发大半,它才挪了半寸,身后蜿蜒的痕迹仿佛凝固在原地。
冷:深冬的风冷得像刀片割脸,湖面结着青灰色的冰,麻雀缩在枯枝上瑟瑟发抖,行人裹紧的围巾都凝着白花花的霜。
吵:菜市场吵得像炸开的锅。摊主的叫卖声震耳欲聋,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连头顶的灯泡都跟着喧嚣声微微发颤。
暗:傍晚,巷子暗得像被墨浸透。路灯昏黄的光晕只够照亮脚下,墙根的野猫缩成黑影,偶尔的犬吠让寂静更显深邃。
12.李爷爷平时待人温和,脸上总挂着笑意,可今天却皱着眉头,对着不小心撞翻花盆的孩子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写作时,先点明人物平时的典型表现,形成一种常态印象,再用转折词“可”“但”等引出人物反常行为,通过对比凸显差异。
示例:张悦平时上台演讲自信大方、声音洪亮,可这次站在台上却双腿发抖,声音也变得又小又颤。
13.我和分别多年的老师在机场不期而遇,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老师也激动得说不出话。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情景写话。
结合例句“从见到这封电报开始,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可知,句子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体现出毛主席此时悲伤和忧愁的心情。仿写时,仿照例子,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来体现人物的内心。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仿写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人物分别很久后见面的情景即可。
如:好多年没见啦,今天这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同学重新相遇,有多少话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就这么沉默着。
14.B 15.C 16.C 17.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这句话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动物“语言”的种类繁多。 18.不能。“一般”写出了动物“语言”的主要作用,也有特殊的作用,因此“一般”不能删除,若删去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这个词语表明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解析】略
19. 羡慕得两眼放光 女儿说出“当妈妈”的第二志愿 露出自豪的微笑 20.B 21.D 22.B 23.①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富有爱心、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②运用动作描写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织毛线时的情状,表现了她丰富的生活爱好及对生活的热爱。 24.文中的女儿是一个富有爱心、幽默乐观,而且还是一个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人。女儿的志愿,只是做一个平凡的幼儿教师和家庭主妇,这看似堕落的志愿,正包含着女儿行事低调、心甘情愿作幕后英雄的品质。 25.我赞成拿破仑的观点。因为人是需要努力方向的,确立伟大崇高的目标,能不断促进自己向更高的境界努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古往今来有志之士的追求。
【导语】这篇散文以“23号女儿”的成长故事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教育观的碰撞。文章通过父亲的情感变化(羡慕→尴尬→自豪)和女儿的特质(乐于助人、幽默乐观)形成鲜明对比,最终肯定了平凡人生的价值。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如织围巾的细节)和象征手法(“路边鼓掌”的意象),深刻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追求卓越,而在于培养健全人格。文章语言朴实却饱含温情,引发读者对成功定义的思考。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②自然段“因此,他一看到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更羡慕得两眼放光”可知答案。
由短文第⑤自然段“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可知,当“我”说出相当妈妈时,爸爸的神情极为尴尬。
由短文第⑨自然段“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可知,看到自己女儿在堵车时的表现,丈夫露出自豪的微笑。
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⑥自然段“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可知,父母曾尝试“揠苗助长”,但最终选择放弃,恢复女儿正常作息。这体现他们从“强求”转向顺其自然,不过多干涉。
故选B。
2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④自然段“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第⑦自然段“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第⑧自然段“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第⑨自然段“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第⑩自然段“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可知,女儿只想在背后为他人付出,不求回报,默默支持那些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人。
故选D。
2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④自然段“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第⑦自然段“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第⑧自然段“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第⑨自然段“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第⑩自然段“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可知,全文通过女儿的故事强调:成绩虽中等,但她因善良、乐观、助人等内在品质被全班同学欣赏,最终父母也接纳她的平凡理想。主旨是肯定内在品质的价值。
故选B。
2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1)从句子①“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中的“大大方方”与“说”可知,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善良热心、心态平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2)从句子②“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中的“织”、“缠缠绕绕”等动词与把“线”比作“光阴”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织毛线时的情状,呼应“不想做英雄”的淡然心境。
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由短文第④自然段“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第⑦自然段“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第⑧自然段“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可知,女儿善良热心。
由短文第⑨自然段“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第⑩自然段“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可知,女儿能剪出各种小动物让孩子们高兴,能想办法解除同伴们的纠纷……这一切,都显示出女儿的聪慧、能干。女儿可能不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却有着阳光的心态、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大气、包容和爱心。
2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可写赞成拿破仑的观点,从“人要有上进心”、“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等角度写出;或赞成女儿的观点,从“人与人之间不同,有伟大的人,也有普通的人”等角度写出。总之写时要写出为什么赞成,合理即可。
示例:我赞成女儿的观点。因为人世间需要有英雄,更要有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26.例文:
我的“及时雨”
那天放学后,我站在教室门口,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焦急万分。早上出门时阳光明媚,我根本没有带伞。
现在,雨下得这么大,我该怎么回家呢?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同桌小明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把蓝色的大伞,看到我还在教室门口,便笑着问我:“你怎么还不回家?是没带伞吗?”我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啊,早上太匆忙了,忘记带了。” 小明毫不犹豫地把伞递给我:“这把伞你先拿去用吧,我家离学校近,跑几步就到了。”我惊讶地看着他,心里充满了感激:“真的可以吗?那你怎么办?”他拍拍胸脯,笑着说:“放心吧,我可是‘短跑健将’,这点雨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我接过伞,心里暖暖的。
小明的这把伞,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我撑着伞,走在雨中,虽然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但我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平静和温暖。
第二天,我把伞还给了小明,并向他道谢。他还是那样笑着,摆摆手说:“不用谢,小事一桩。”但从他的笑容里,我看到了真诚和善良。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帮助,就能给别人带来巨大的温暖。小明的“及时雨”,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更让我学会了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
从那以后,我也成了别人的“及时雨”。无论是借给同学忘记带的铅笔,还是在朋友需要时给予安慰,我都尽力去做。因为我知道,这些小小的善举,可能会成为别人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及写作。
审题: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及时雨”的作文,这里的“及时雨”指的是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的人或事。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真挚的情感。
选材: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在学校、家庭或社区中发生的事情。例如,考试前同学借给你忘记带的文具,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者在困难时刻老师给予的鼓励和指导。
立意:通过描述这些“及时雨”般的帮助,表达对给予帮助的人的感激之情,以及这些帮助对你成长的重要性。可以强调感恩和回报的主题。
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头,比如描述一个你特别需要帮助的场景,然后引入“及时雨”的出现。例如:“那天,天空阴沉沉的,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沉重,因为我忘记了带数学作业本。”
中间:详细描述“及时雨”是如何帮助你的。可以用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例如,描述同学如何主动借给你作业本,或者父母如何在你生病时彻夜照顾你。
结尾:总结这次经历对你的影响,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并提出你将如何回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