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综合评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积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读图,完成1~3题。
1.b图所示半球( )
A.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B.甲为大洋洲
C.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D.以大西洋为中心
2.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提供海洋资源 ②划分地球五带 ③便于海洋运输 ④产生地壳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是( )
A.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 B.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C.向海洋倾倒生活垃圾 D.加强立法、严于监管
跨学科 语文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右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鹦鹉螺号”航行路线,正确的是( )
A.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
B.跨东、西、南、北半球
C.只在热带海域航行
D.穿越了巴拿马运河
5.下列属于A大洲与B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大高加索山脉 B.地中海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6.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海陆分布格局的认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思维导图的补充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海洋 ②海洋 ③多 ④七 B.①陆地 ②海洋 ③多 ④六
C.①海洋 ②陆地 ③少 ④七 D.①海洋 ②陆地 ③少 ④五
教材原创 亚欧大陆是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合称,面积达5 000多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7~8题。
亚欧大陆北纬30°附近地形剖面图
7.下列关于亚欧大陆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①中间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②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③四周有丘陵和平原 ④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图中所示亚欧大陆北纬30°附近地形自西向东的分布特点是( )
A.中间高、四周低 B.低—高—低
C.中间低、四周高 D.高—低—高
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右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由图可知,陆地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海底地形为( )
A.大陆架—海盆—大陆坡
B.大陆坡—海盆—大陆架
C.大陆坡—大陆架—海盆
D.大陆架—大陆坡—海盆
10.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海底地形是( )
A.海沟 B.海盆 C.大陆架 D.洋中脊
11.下列不属于海底地形的是( )
A.海沟 B.高原 C.洋中脊 D.海盆
有学者认为,候鸟原本是沿较近的路线迁徙,后来候鸟的导航地面目标产生移动,从而使迁徙路线也随之变动。下图为某候鸟迁徙路线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跨越大西洋的候鸟迁徙路线变化图
12.引起候鸟迁徙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大陆漂移 B.地球运动 C.气候变化 D.食物改变
13.候鸟从甲地迁移至乙地,主要穿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巢湖鱼龙是一种已灭绝、外表类似鱼的海生爬行动物,地质学家曾在巢湖城西龟山发现鱼龙化石,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鱼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6题。
14.在巢湖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巢湖鱼龙生活在陆地
B.海洋中的生物是从陆地上来的
C.巢湖曾经是一片海洋
D.古老海洋生物以前生活在陆地
15.巢湖地区存在鱼龙化石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气候变暖 C.降水增多 D.地壳运动
16.与巢湖鱼龙化石形成原因一致的是( )
①南极大陆地层中有煤炭矿藏 ②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③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④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
化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红海航道是亚欧之间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下面为红海演变图(图1)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17~18题。
17.据图观察,红海海域面积( )
A.逐渐缩小 B.逐渐扩大 C.保持不变 D.时大时小
18.红海演变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彼此分离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彼此分离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12月18日我国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图1为这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12月18日兰州市民手机地震预警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的两次地震都( )
A.与非洲板块有关 B.与板块挤压有关
C.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 D.位于地中海沿岸
20.12月18日23:59,正在睡梦中的兰州市民,突然听到手机地震秒数倒计时,这说明( )
A.地震完全可以预报 B.人们可以掌控地震
C.人们可以阻止地震 D.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设计航线 认识大洲和大洋】 蒲城县某中学教师在讲到《世界海陆分布》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张世界主要港口的分布图(如图)。要求他们设计航线并完成下列问题。(9分)
任务一:找出里约热内卢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最短海上航线
(1)里约热内卢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最短海上航线要经过③ 运河,该运河是 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2分)
任务二:说出伦敦到上海的航线所经地区
(2)从伦敦到上海的航线如果经过地中海—① 运河—②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上海,那么它所经过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 洋和太平洋。这条航线没有经过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 洋。(3分)
(3)该航线的起点伦敦所在的大洲是 洲;航线途经①运河,它是 洲和亚洲的分界线。(2分)
任务三:找出图中唯一没有港口分布的大洲
(4)同学们发现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 洲是图中唯一没有港口分布的大洲,同时它也是跨 (填“经度”或“纬度”)最广的大洲。(2分)
22.【项目化学习】 (15分)
项目主题:世界的地形
项目资料:如图是我国某地的地形示意图,请你一起探究。
探究一:对比分析
(1) 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填“海拔”或“相对高度”)
(4分)
(2)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顶面起伏较为和缓的地形是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是 。(填“平原”或“高原”)(4分)
探究二:知识复盘
(3)在图中, (地形类型)符合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的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位于 洲。(3分)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世界上海拔最高、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是 。(4分)
23.某地理兴趣小组正在进行海陆变迁的主题探究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第一步:探究海陆变迁
材料一 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类已经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
(1)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曾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分)
第二步:预言大陆漂移
材料二 大陆漂移说认为大约在两亿年前,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其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
(2)根据大陆漂移说,下列三幅图所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2分)
第三步:验证板块运动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37.15°N,
36.95°E)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中国救援队火速携带救援物资参加抗震救灾。右图为世界板块构造局部示意图。
(3)土耳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土耳其位于 地震带附近。(2分)
(4)根据板块运动理论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形成的,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图中的阿尔卑斯山脉位于 洲。(6分)
(5)中国救援队携带的救援物资可能有 。(2分) 第2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综合评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积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读图,完成1~3题。
1.b图所示半球(C)
A.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B.甲为大洋洲
C.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D.以大西洋为中心
2.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B)
①提供海洋资源 ②划分地球五带 ③便于海洋运输 ④产生地壳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是(D)
A.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 B.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C.向海洋倾倒生活垃圾 D.加强立法、严于监管
跨学科 语文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右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鹦鹉螺号”航行路线,正确的是(B)
A.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
B.跨东、西、南、北半球
C.只在热带海域航行
D.穿越了巴拿马运河
5.下列属于A大洲与B大洲分界线的是(A)
A.大高加索山脉 B.地中海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6.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海陆分布格局的认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思维导图的补充填写,正确的一组是(A)
A.①海洋 ②海洋 ③多 ④七 B.①陆地 ②海洋 ③多 ④六
C.①海洋 ②陆地 ③少 ④七 D.①海洋 ②陆地 ③少 ④五
教材原创 亚欧大陆是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合称,面积达5 000多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7~8题。
亚欧大陆北纬30°附近地形剖面图
7.下列关于亚欧大陆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C)
①中间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②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③四周有丘陵和平原 ④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图中所示亚欧大陆北纬30°附近地形自西向东的分布特点是(B)
A.中间高、四周低 B.低—高—低
C.中间低、四周高 D.高—低—高
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右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由图可知,陆地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海底地形为(D)
A.大陆架—海盆—大陆坡
B.大陆坡—海盆—大陆架
C.大陆坡—大陆架—海盆
D.大陆架—大陆坡—海盆
10.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海底地形是(C)
A.海沟 B.海盆 C.大陆架 D.洋中脊
11.下列不属于海底地形的是(B)
A.海沟 B.高原 C.洋中脊 D.海盆
有学者认为,候鸟原本是沿较近的路线迁徙,后来候鸟的导航地面目标产生移动,从而使迁徙路线也随之变动。下图为某候鸟迁徙路线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跨越大西洋的候鸟迁徙路线变化图
12.引起候鸟迁徙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A.大陆漂移 B.地球运动 C.气候变化 D.食物改变
13.候鸟从甲地迁移至乙地,主要穿过(B)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巢湖鱼龙是一种已灭绝、外表类似鱼的海生爬行动物,地质学家曾在巢湖城西龟山发现鱼龙化石,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鱼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6题。
14.在巢湖发现鱼龙化石,说明(C)
A.巢湖鱼龙生活在陆地
B.海洋中的生物是从陆地上来的
C.巢湖曾经是一片海洋
D.古老海洋生物以前生活在陆地
15.巢湖地区存在鱼龙化石的主要原因是(D)
A.人类活动 B.气候变暖 C.降水增多 D.地壳运动
16.与巢湖鱼龙化石形成原因一致的是(C)
①南极大陆地层中有煤炭矿藏 ②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③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④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
化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红海航道是亚欧之间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下面为红海演变图(图1)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17~18题。
17.据图观察,红海海域面积(B)
A.逐渐缩小 B.逐渐扩大 C.保持不变 D.时大时小
18.红海演变的原因是(D)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彼此分离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彼此分离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12月18日我国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图1为这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12月18日兰州市民手机地震预警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的两次地震都(B)
A.与非洲板块有关 B.与板块挤压有关
C.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 D.位于地中海沿岸
20.12月18日23:59,正在睡梦中的兰州市民,突然听到手机地震秒数倒计时,这说明(D)
A.地震完全可以预报 B.人们可以掌控地震
C.人们可以阻止地震 D.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设计航线 认识大洲和大洋】 蒲城县某中学教师在讲到《世界海陆分布》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张世界主要港口的分布图(如图)。要求他们设计航线并完成下列问题。(9分)
任务一:找出里约热内卢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最短海上航线
(1)里约热内卢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最短海上航线要经过③ 巴拿马 运河,该运河是 北美 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2分)
任务二:说出伦敦到上海的航线所经地区
(2)从伦敦到上海的航线如果经过地中海—① 苏伊士 运河—②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上海,那么它所经过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 印度 洋和太平洋。这条航线没有经过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 北冰 洋。(3分)
(3)该航线的起点伦敦所在的大洲是 欧 洲;航线途经①运河,它是 非 洲和亚洲的分界线。(2分)
任务三:找出图中唯一没有港口分布的大洲
(4)同学们发现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 南极 洲是图中唯一没有港口分布的大洲,同时它也是跨 经度 (填“经度”或“纬度”)最广的大洲。(2分)
22.【项目化学习】 (15分)
项目主题:世界的地形
项目资料:如图是我国某地的地形示意图,请你一起探究。
探究一:对比分析
(1) 海拔 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填“海拔”或“相对高度”)
(4分)
(2)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顶面起伏较为和缓的地形是 高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是 平原 。(填“平原”或“高原”)(4分)
探究二:知识复盘
(3)在图中, 山地 (地形类型)符合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的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亚马孙平原 ,位于 南美 洲。(3分)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巴西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是 青藏高原 。(4分)
23.某地理兴趣小组正在进行海陆变迁的主题探究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第一步:探究海陆变迁
材料一 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类已经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
(1)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曾是 海洋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运动 。(4分)
第二步:预言大陆漂移
材料二 大陆漂移说认为大约在两亿年前,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其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
(2)根据大陆漂移说,下列三幅图所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③①② 。(2分)
第三步:验证板块运动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37.15°N,
36.95°E)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中国救援队火速携带救援物资参加抗震救灾。右图为世界板块构造局部示意图。
(3)土耳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土耳其位于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附近。(2分)
(4)根据板块运动理论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不断隆起 形成的,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 运河,图中的阿尔卑斯山脉位于 欧 洲。(6分)
(5)中国救援队携带的救援物资可能有 食品、水、医疗用品和急救设备、发电机和照明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