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部编版八年级(下)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共25分)
(一)默写与运用(8分)
1.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2.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4.小语反复学习后,自认为掌握了知识点,给同桌讲题时,却无法清晰表达解题思路,正如《虽有嘉肴》中所言:“ , ”。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5—9题(17分)
【甲】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竹溪逸民传(节选)
元末明初·宋濂
竹溪逸民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①。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逸民年五十,益淡泊无所系,间谓其友曰:“吾将渔于山樵于水矣。”②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③无所利,乐矣。”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有删改)
【注释】①翛翛(xiāo):形容竹影摇曳。②樵:砍柴。③无所利:不谋取利益。
5.【甲】诗作者是 (人名),【乙】文作者是 时期的陶渊明。(2分)
6.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中“足”的意思是 。
(2)下列对【丙】文“间谓其友曰”中“间”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期间 B.参与 C.隔开 D.私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划线句。(3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中老翁一家的困境是安史之乱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缩影。
B.【乙】文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个角度展现了桃花源的美好。
C.【丙】文中竹溪隐者看似荒诞的言行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追求。
D.【甲】【乙】【丙】都用生动的描写真实再现了古人的生活状况。
9.【乙】文中“□□□□”一词,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生活愉快自得,【丙】文中“□□”一词是竹溪隐者的人生追求。两文都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二、现代文(共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节选)
王选
①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第一代主任是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发现者。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有一句名言,他讲:“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姆孙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奠基人,他培养了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了第五代,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掉。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研究重心必然移到美国。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②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③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 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④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0.根据选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4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中出现的“笑声”“长时间的掌声”等,渲染了现场热烈的气氛。
B.演讲者说自己现在是在“靠卖狗皮膏药为生”,表现了他谦逊的态度。
C.选文提到要“扶植年轻人”,就是要挖掘培养足以担当大任的年轻人。
D.演讲者认为 “院士”其实不是学术权威,而是外界给予的荣誉称号。
12.有人主张将第①段中布莱克的论据作如下精简,以更好地体现他对年轻人的扶植。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5分)
【精简后的论据】
第五代主任是布莱克,他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4分)
一个人的仪式
夏立君
①2008年深秋,自广西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②先到达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墓地与陆地之间有小路相通。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方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栅栏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辗转找到村委会,一村干部说:“有啥看头?隔着门看看就得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③返回墓园。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寂寞是注定了。我打量着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数分钟,原路退出。
④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⑤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田野中,守墓人开门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1645 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父殉国时虚岁五十,子就义时虚岁十七,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向故国山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⑥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沉寂。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除了守墓人,再未见一人。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
⑦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叶片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多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张开了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
⑧清代对夏氏父子墓一直是保护的。乾隆时,还对这些抗清义士予以表彰。满清统治者没有让自己陷于麻木。后来,极麻木的事竟让现代人做了。1955年4月,荡湾村村民数人盗掘了夏墓。打开夏允彝棺椁,掘出墓志铭一方、印章二枚、松江布数匹,还有折扇、扇坠等物,大多被村民分抢。手稿一卷、线装书十余册,当场损毁!
⑨又回到小昆山镇住地。忽见一个路标,指明前方是 “二陆读书台遗址”。二陆是谁?陆机、陆云兄弟。二陆是小昆山人,皆为晋代大才子,因未能及时从仕途退却,皆死于惨烈权斗。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较热闹的处所。才子似乎总比英雄好玩。
⑩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组成一个鸡鸭帝国,似一直在嘀嘀咕咕发议论。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只有那些鸡鸭听得最为真切。(有删改)
【注】广富林村的行政建制在2008年被撤销,全村村民整体搬迁。现在的位置已经成为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公园2009年开建,2018年开园。里面的陈子龙纪念馆是松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内主要介绍陈子龙的文学成就,创办复社与几社、反清复明的事迹,还有夏允彝、夏完淳等人的英雄事迹介绍。
13.第⑧段加点词“麻木”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有啥看头?隔着门看看就得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15.下列对第⑤—⑨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史实再现了明清易代之际夏氏父子舍生取义的悲壮。
B.夏氏父子墓地和陈子龙墓都因为地处偏远而人迹罕至。
C.作者渲染墓园凄清寂寥的氛围烘托拜谒时的内心感受。
D.“二陆”相关景点的热闹与夏氏墓园的冷清形成对比。
1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5分)
三、综合运用(共10分)
2025年5月至7月,松江区将开展“红耀云间”红色文化季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学校设计了系列子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走访红色场馆
17.学校组织走访红色场馆活动,下列选项不符合要求的是( )(2分)
A.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B.陈云与松江地区农民暴动史料展馆
C.松江红色展陈馆
D.松江区烈士陵园纪念馆
【任务二】讲述红色故事
18.学校将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下列哪项不属于必备环节?( )(2分)
A.推选主持人,撰写活动串词。 B.开设课程,培训参赛选手。
C.组成评委会,制定评分细则。 D.评出奖项,公布比赛结果。
19.请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红色故事,补全主持稿的开场白。(2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那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红色记忆。
翻开初中的语文书,我们不会忘记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讲演》中的铿锵誓言;我们不会忘记《金色的鱼钩》里老班长用缝衣针钓起的希望;我们不会忘记
……每一段历史都在告诉我们:红色基因从未褪色,它流淌在五星红旗的经纬里,更应扎根于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
【任务三】阅读红色经典
20.有些精神,穿越不同的时代,跨越不同的国度,仍然熠熠生辉。你觉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哪一种精神,在新时代依旧闪烁着光芒?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80字左右)(4分)
四、写作(共4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长江源头的各拉丹东,是马丽华走过的路;从长安到永州,是柳宗元走过的路;至死不渝地争取和平民主,是闻一多走过的路……生活中,那些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都影响着我们,塑造着我们。你又走过什么样的路呢?
请以“走过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5部编版八年级(下)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共25分)
(一)默写与运用(8分)
每题2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孤蓬万里征
2.山光悦鸟性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5—9题(17分)
5.(1+1分) 杜甫 东晋(晋朝)
6.(2+2分)(1)值得 (2)D
7.(3分)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去(做客),都拿出酒与饭菜(来招待他)。
(采分点:余、延、句子通顺)
8.(3分)D
9.(5分)
怡然自乐(1分) 适意(1分)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1分),《竹溪逸民传》表达了作者对隐者淡泊名利(不谋取利益)的赞美。(2分)
二、现代文(共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10.(4分)
(1)(2分)论述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分)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
(3)(1分)创造条件,把年轻人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把年轻人推到前面,打破论资排辈的风气)
11.(2分)D
12.(5分)我不赞同这一看法。原有论据写了布莱克不顾众人痛骂,坚持停掉基本粒子研究。一方面证明有时候年轻人更能敏锐地洞悉世界发展的趋势(更有创新意识,更有开辟新天地的胆识)。另一方面他被人痛骂,也说明人们经常崇拜权威,质疑年轻人。布莱克的经历进一步论证了扶植年轻人的必要性,精简后则不能体现这一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4分)
13.(2分)忘记历史
14.(4分)这句话是对村干部的语言描写,表现他对于“我”要去看陈子龙墓的不理解(对陈子龙墓毫无敬意/没有意识到陈子龙墓的价值),与“我”翻栅栏也要进墓园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陈子龙的尊崇敬重(突出了英雄不被人所知的伤感)。
15.(3分)B
16.(5分)“一个人的仪式”写作者独自去陈子龙、夏氏父子墓凭吊。表达了对陈子龙、夏氏父子等人舍生取义的敬佩,以及对英雄被冷落的痛心(批判了人们对历史的漠视)。
三、综合运用(共10分)
17.(2分)A
18.(2分)B
19.(2分)写出课文/书籍1分+勾连文本内容1分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的无畏/《老山界》中战士们翻山越岭的坚毅背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托起的炸药包/《七律·长征》中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回延安》中宝塔山、窑洞里的灯火
20.(4分)写出精神品质1分+结合小说内容2分+阐述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1分。 示例一:保尔·柯察金身上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有着坚定的信念)。(1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有改变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2分)新时代的我们,也需要理想主义的光芒,指引前进之路。(1分)
示例二:保尔·柯察金身上有顽强的意志。(1分)在伤病无情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克服困难,写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2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顽强的意志,去克服生活中的艰难险阻。(1分)
四、写作(共4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