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4 22: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染色体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重组
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B.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和数量
C.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
D.DNA分子中碱基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属于基因突变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使人体发生基因突变,属于物理因素的作用
B.紫外线照射使大豆发生基因突变,属于化学因素的作用
C.碱基类似物处理使西瓜幼苗发生变异,属于物理因素的作用
D.乙肝病毒感染使人体发生基因突变,属于生物因素的作用
4.图中a、b、c为某染色体上的基因,I、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Ⅱ中发生的碱基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可导致a、b位置发生互换
C.b中发生碱基对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D.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使得该DNA上的基因c变为C
5.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Aa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可以增加配子的多样性,使同一双亲的后代表型具有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6.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图中甲、乙、丙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麻花”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变异类型都属于染色体畸变,都含4个DNA
B.甲图是由染色体的片段缺失而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三图可能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均为1:2
7.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植株
C.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都有所增加
D.多倍体在动物中常见,在植物中很少见
8.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9.癌症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正常的DNA甲基化会使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等丧失功能,从而导致正常细胞增殖异常以及DNA损伤不能被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损伤修复异常、DNA受自由基攻击可引起基因突变
B.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会使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的过程受到干扰
C.9号和22号染色体交换片段会引发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表明基因重组可致癌
D.原癌基因异常扩增导致基因数目增加,会引发神经母细胞瘤,表明染色体变异可致癌
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B.往往在患者家族中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
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够有效治疗遗传病
D.基因检测可以精确的诊断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哮喘,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2.屠呦呦等科学家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治疗做出突出贡献。随着时间推移。发现疟原虫对单方青蒿素出现了一定抗药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科学家继续研发出高效的青蒿素联合疗法并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疟原虫出现抗药性,说明疟原虫种群在进化
B.受单方青蒿素刺激,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若一直使用单方青蒿素,疟原虫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会上升
D.青蒿素联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杀灭感染人体的抗药性疟原虫
13.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0%,Aa占50%,aa占30%.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的比例变化的图是( )
A. B.
C. D.
14.科学家研究了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狐属不同种群对沙漠的适应机制,发现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含有缺水时能改变尿浓度的基因,该基因还扩散到了北美赤狐的基因库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狐属的定向变异能帮助其适应环境改变
B.路氏沙狐和耳廓狐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基因迁移可增加狐属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导致耳廓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15.下列生命形式的诞生过程中,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都可能增加的是( )
A.狮与虎交配产生狮虎兽
B.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的形成
C.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
二、多选题
16.由于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酶X变为酶Y。下表显示,酶Y与酶X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状况②可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改变有关
C.状况③是因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
D.状况④翻译的肽链变短
17.下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白化病的变异来源可能与过程②的类似
C.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与过程③的完全相同
D.过程③的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18.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用甲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B.该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作用只是冲洗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C.将蒜(或洋葱)放在冰箱冷藏室内(4℃)放置一周,目的是利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2~3cm放入卡诺氏液中,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
19.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图②表示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图③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三、解答题
20.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但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商种方案,据图回答:
(1)过程①所用的“y射线”属于 诱变因子,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答两点即可)等特点。
(2)若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经过程②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经过第二代、第三代自交并筛选获得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分别占 , 。
(3)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表现出 的特点,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一般是 ,原理是 。耐盐水稻新品种与普通水稻 (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
(4)互花米草是我们常见的耐盐植物,在南通沿海滩涂大量分布。有人尝试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获得耐盐水稻,但很难成功,这是因为互花米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 。
21.自然界中有某种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合子),控制其高秆的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用A表示),如图1细胞甲。在研究中发现矮秆突变体,其植株中无A基因,如图1细胞乙、丙(突变基因为a)。其中矮化程度与a基因数量呈正相关,但只要有A基因存在,植株即表现为高秆。
(1)细胞乙出现a基因是由发生了 ,细胞丙的变异是在乙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2)细胞丙经过减数分裂后可产生 种配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初级性母细胞含有 个突变基因。
(3)若细胞丙植株进行自交产生子一代,则子一代中有 种矮化类型。
植株甲和乙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的后代F1,某学生想再通过人工的方法利用F1得到纯合的高秆(基因型为AA),设计了三种方法,如图2所示。
(4)方法I直接得到了纯合的AA植株,此育种方式称为 。
(5)方法Ⅱ得到纯合的AA植株的育种方式称为 ,运用的原理是 (填变异类型),其中过程③利用了 技术,过程④常用 处理。
(6)方法Ⅱ与方法Ⅲ相比,理论上更倾向于方法 ,原因是 。
22.多囊肾病(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发现PKD存在多个不同的致病基因,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不尽相同。如图1为甲、乙两个PKD家系的遗传系谱图。

(1)甲家系中PKD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
性遗传,甲家系Ⅱ-2的基因型为 (相关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
(2)为判断乙家系PKD的遗传方式,对乙家系患者和正常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基因部分序列如图2所示。检测发现乙家系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

据此判断,甲乙两个家系PKD的遗传方式是否相同 ,乙家系Ⅲ-2和Ⅲ-3基因型是否相同 。
(3)比较乙家系PKD患者和正常成员的基因序列,PKD产生的原因属于 (填变异类型)。
(4)限制酶E可特异性识别DNA序列CATATC并在该处切断DNA分子,若用限制酶E切割乙家系PKD患者的基因,酶切后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可能有 种。
(5)若甲家系Ⅲ-2与乙家系Ⅲ-2婚配,生育携带PKD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为 。
(6)PKD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措施仍然是针对患者肾内和肾外各种并发症。对于有PKD家族史的家庭,有效降低患儿出生率的方法有 。
①适婚青年进行遗传咨询
③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患病情况
②根据再发风险率的估计提出预防措施
④对患PKD的双亲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
23.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G、H、Q、W、X)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
图2:插入外源基因S的显性突变蚊子(AABB)的染色体及局部放大。
(1)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由于个体间存在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该理论未能解释的是 (用选项字母表示)。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2)图1的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 。
(3)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选择和 。
(4)蚊子不仅常常影响人们的睡眠,更是传播各类病原体的媒介,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蚊子群体中存在不同个体反映了 多样性。
(5)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研究发现:S蛋白可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但蚊子体内无S蛋白。因此,可将携带外源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可降低或免除人所受到的伤害。将S基因分别插入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2所示),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
四、实验题
24.籼稻花为两性花,其雄性育性与Ub基因和TMS5基因有关,Ub基因编码Ub蛋白,在温度≥25℃时Ub基因会过量表达;TMS5基因编码核酸酶RNaseZ,可分解Ub基因转录的mRNA。安农S-1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籼稻温敏不育系,其TMS5基因突变,使RNaseZ酶活性降低,温度≥25℃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25℃条件下,将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与雄性不育的比是3:1,说明安农S-1的温敏雄性不育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
(2)雄性不育系因无需人工去雄而在育种中有重要作用,相比于普通的雄性不育系,安农S-1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优势是:安农S-1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会随着 的改变而发生逆转,有利于子代雄性不育性的获得。
(3)有人推测“温度≥25℃条件下,Ub蛋白含量过多导致雄性不育”,请以安农S-1为实验材料验证该推测,实验组的处理和预期结果为(填写字母):
①实验组1的处理为 ,预期结果为雄性可育;
②实验组2的处理为 ,预期结果为雄性不育。
A.温度<25℃培养 B.温度≥25℃培养 C.抑制Ub基因表达 D.高表达Ub基因
(4)电镜分析发现野生型的花粉细胞壁组织结构完整,孢粉素是花粉壁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受Ub基因表达的影响。温度≥25℃下,科研人员对野生型(WT)和安农S-1孢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从细胞结构水平,推测雄性不育是由于 导致的。
(5)综合分析上述信息,从分子水平分析安农S-1在温度≥25℃时雄性不育的原因是:温度≥25℃时, ,使RNaseZS1酶活性降低, 减少 增多,抑制 ,从而使得安农S-1雄性不育。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D
7.C
8.C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B
16.BC
17.ABD
18.BCD
19.ABC
20.(1) 物理 细胞分裂旺盛,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不定向、突变频率低、一般是有害的
(2) 3/5/60% 7/9
(3) 植株矮小、高度不育 有丝分裂的前期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属于
(4)生殖隔离
21.(1) 基因突变 重复
(2) 2/二/两 6/六
(3)三/3
(4)诱变育种
(5)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组织培养 秋水仙素
(6) Ⅲ 方法Ⅲ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然后得到AA个体,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操作简单
22.(1) 常 隐性 Aa
(2) 不同 相同
(3)基因突变
(4)2或4
(5)1/6
(6)①②③
23.(1) 生存斗争 D
(2)X与Q
(3) 突变 隔离
(4) 60% 协同进化 遗传/基因
(5) 减少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繁殖
24.(1)隐
(2)温度
(3) AD BD
(4)花粉细胞壁组织结构不完整
(5) 安农S-1其TMS5基因突变 对Ub基因转录的mRNA的降解量 Ub基因表达量 孢粉素的合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