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屏息(bǐng) 枝折花落(shé) B.绮丽(qí) 铁杵(chǔ)
C.宾馆(bīn) 倔强(jué) D.曝晒(pù) 大模大样(mú)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慰籍 爆炸 甜蜜 B.踪迹 拂拭 行驶
C.警戒 防备 岗位 D.敏捷 侍候 胳膊
3.动物的妙喻也很有意思,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下列语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
你看——新时代少年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寄托着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踏实勤奋,敢于挑战,即使是______,也应该有一种______的精神,争取在前沿性技术探索中当______,把梦想化作现实。
A.千里马 小蜜蜂 老黄牛 B.纸老虎 小蜜蜂 领头羊
C.千里马 老黄牛 领头羊 D.变色龙 铁公鸡 千里马
4.乐乐想了解更多动物的知识,她可选择下列哪些书籍?( )
A.《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 B.《灰尘的旅行》高士其
C.《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 D.《西顿动物故事》西顿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②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还不及手掌大。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B.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C.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二、书写
6.读文段,看拼音,写词语。
邻居送我一只小花猫,抱回家后我家可就了。开始它还挺,甚至有些,可是不久就淘气起来,将窗帘抓了个,把篱笆的扯到地上,气得我往外赶它,它又舔着我的装可怜。唉,真是个的“小麻烦”!
三、填空题
7.看拼音,根据语境,请你完善下面的小诗社招募令。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tǎng ruò( )你热爱诗歌,来吧!加入我们诗社!你jí jiāng( )在这里开启一段xìng fú( )的旅程,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好友,用笔miáo huì( )生活的乐章,让诗歌wèi jiè( )孤独的心灵,让文字绽放càn làn( )的花朵。
8.根据课外积累填空。
(1)日暮乡关何处是, 。
(2)莫听穿林打叶声, 。
(3)子曰:“ ,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5)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6)学校要举行“读书分享交流会”,四年级我们共读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读了这本科普读物后,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 ?你还找到了它的答案: 。
四、句子训练
9.借你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景,书写出一段段美文。
例: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我来写:
例:一只白蝴蝶扇动翅膀,在花园中飞舞着,忽然停落在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上。
我来写:
五、综合性学习
参加暑假读书沙龙
旅行团在晚会的时候开展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的活动,请你参加。
10.根据图片猜童话,写在横线上。
1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制作童话故事读书卡。
故事名称:《 》 最喜欢的人物: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六、诗词曲鉴赏
古诗阅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12.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
13.解释字词的意思。
疏疏: 阴:
14.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属于(动态 静态)描写,后两句属于(动态 静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划去不正确的选项)
15.我从 一句中,看出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①一天早晨,巨人还在睡觉,忽然听见了动人的音乐。他以为是国王的乐队从门外走过,其实是一只小小的梅花雀在窗外唱歌。他很久没有听见小鸟在花园里唱歌了,觉得这是全世界最动听的音乐。这时,雹停止了疯闹,北风也不再吼叫,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春天到底来了。”巨人说。他跳下床往外看。
②他看见一幅奇特的景象。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花园里来了,他们都坐在桃树上面。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这的确是很可爱的景象。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手还挨不到树枝,只好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这棵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雪和霜,北风还在树顶上吼叫。“快爬上来,孩子!”桃树一面对小男孩说,一面尽可能地把树枝垂下去,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
③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
16.文段出自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故事《 》,我读过的童话故事还有《 》。
17.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孩子们爬进花园后, 、 、 等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
18.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他十分后悔”什么?
19.你从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
A.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
B.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C.要善待儿童,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
生活的真谛
①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②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③后来有一天,他们打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④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⑤“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⑥“买花。”守墓人应道。
⑦“对,给我儿子。”
⑧“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⑨“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⑩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20.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前一句是对老夫人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是 。后一句是对老夫人的 和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是 。
21.文中加点词“目瞪口呆”的意思是 ,守墓人目瞪口呆的原因是 。
22.“这真叫我快活!”下面对亚当夫人说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自己开车过来,使她快活
B.临死前完成了一桩心愿而使她快活
C.守墓人帮她把花送给了孤儿院的人,因而使她快活
D.她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获得了幸福,因此她十分快活
23.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守墓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24.文章要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是什么?
八、书面表达
25.生活是一首充满惊喜的诗,越读越让人喜欢。邻居家的小猫,我好喜欢;上个月,我学会了轮滑,我好喜欢;上周末,爸爸带我去丛林探险,我好喜欢;前几天,我发现了一处秘密基地,我好喜欢……
请以“我好喜欢__________”为题,介绍你喜欢的人或物、喜欢去的地方、喜欢做的事情……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3)字数400左右,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期末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A C D C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B.绮丽(qí)——qǐ;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形辨析。
A.慰籍——慰藉;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千里马:比喻有才华、有潜力、能担当重任的人。
小蜜蜂:象征勤劳、勤奋,强调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品质。
老黄牛:比喻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但实际虚弱的人或事物。
领头羊:比喻在团队中起引领、带头作用的人。
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善于伪装、立场不坚定的人。
铁公鸡:比喻极度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我们必须踏实勤奋,敢于挑战,即使是____:句中强调新时代少年肩负时代使命,需具备卓越才能,用“千里马”突出其潜力与担当,符合语境。第一空填入“千里马”;
我们必须踏实勤奋,敢于挑战,即使是____,也应该有一种____的精神:前文提到“必须踏实勤奋”,用“老黄牛”精准呼应这一品质,强调务实精神。第二空填入“老黄牛”;
争取在前沿性技术探索中当___,把梦想化作现实:句中“在前沿性技术探索中当____”需体现引领作用,“领头羊”恰能表达少年在技术探索中勇当先锋的愿景。第三空填入“领头羊”。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名著阅读及搜集积累。
A.《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这是一部科普百科全书,涵盖自然、科学、生活等多领域知识,但内容广泛,动物主题仅占部分章节,非专门著作。主题与动物关联度低;
B.《灰尘的旅行》高士其:以微生物和自然科学为主题,通过拟人化手法讲述细菌、灰尘等微观世界的知识,与动物关联性较弱。主题与动物关联度低;
C.《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地质学家李四光所著,聚焦地球科学、地质构造等内容,与动物知识无关。主题与动物关联度低;
D.《西顿动物故事》西顿:加拿大作家西顿的经典作品,以真实动物为主角,通过故事形式生动描绘动物的生活习性、情感与智慧,是专门的动物主题文学与科普结合的书籍。主题与动物关联度高;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①“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通过具体数字“1”“十亿分之一”准确说明纳米的长度,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将桥洞的形状比作虹,用常见事物类比说明,属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③“仔熊猫却小得出奇,还不及手掌大”将仔熊猫的体型与手掌大小对比,突出其“小”的特点,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C。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遭”“窟”“窿”“藤”“萝”“膊”“蜜”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倘若 即将 幸福 描绘 慰藉 灿烂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倘、将、福、绘、藉、烂”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三军可夺帅也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水为什么能灭火 水能降低温度并隔绝空气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和语言表达。
(1)书写时注意“烟”“江”“愁”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妨”“吟”“啸”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军”“夺”“帅”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身”“虽”“令”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非”“勿”“礼”的正确写法;
(6)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提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以及写出从书中得知它的答案即可。
示例:我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读后,我知道了它的答案是:因为阳光进入大气层时,蓝光被气体分子散射得最多,所以看起来是蓝色的。
9. 岸边的椰林,海上的帆船,天边的白云,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大海晚归画。 一只小蜜蜂扇动翅膀,在花园中飞舞着,忽然看到了一朵鲜艳的小花。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情景写话。
(1)例句用“……绘成了……”的句式,先描写景物,再总述整幅图画给人的总体印象。
观察图画,图中有椰林、大海、帆船、沙滩、白云,选择三个景物按照一定顺序,用“……绘成了……”的句式,先描写图画中景物,再总述整幅图画给人的总体特点。
示例:金黄的沙滩,碧波荡漾的大海,海面上的帆船,绘成了一幅美丽悠闲的夏日海景图。
(2)例句运用“扇动”“飞舞”“停落”一连串的动词,写出白蝴蝶飞行的场景,仿写时,需要运用一连串的动词,体现生活场景。
观察图画,图中有蜜蜂、鲜花,用一连串的动词,体现蜜蜂飞行的场景。
示例:一只小蜜蜂挥动着透明的翅膀,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着,忽然停在了一朵美丽的花上。
10. 《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 11. 白雪公主 七个小矮人 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他们善良体贴,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解析】10.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观察右边的图片可知,画面中有白天鹅和一只小“丑小鸭”,可推测是《丑小鸭》 。故事讲述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被同类鄙弃,历经重重磨难后最终长成白天鹅的故事。
观察左边的图片可知,画面中有一位正在点燃火柴的小女孩,火光中出现了小女孩和一位老奶奶相拥在一起。由此可以推测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讲述的是大年夜,饥寒交迫的卖火柴小女孩在街头流浪,一次次擦燃火柴,在幻想中感受温暖、美食与亲情,最终却冻死在街头 。
11.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课外搜集和积累。
题目要求制作童话故事读书卡,需明确写出故事名称、最喜欢的人物以及喜欢该人物的理由。这就需要我们从读过的童话故事中选取一个,确定其中最有感触的人物,并清晰阐述喜欢的原因。可从经典童话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小王子》等中挑选,也可选择一些相对小众但自己印象深刻的童话。选择的人物最好是形象鲜明。在阐述理由时,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具体展开,展现人物的真善美形象。
例:故事名称:《灰姑娘》 最喜欢的人物:灰姑娘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灰姑娘尽管长期遭受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却依然保持着善良、乐观的品质。她没有因困境而心生怨恨,始终坚守内心的美好,最终凭借自身的善良获得了幸福,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和感动 。
12.杨万里 13. 稀疏 树荫 14.动态 静态 15. 树头新绿未成阴/飞入菜花无处寻 暮春
【导语】这首田园小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春日乡趣。“疏篱”“新绿”静写初春景致,“追蝶”“飞花”动绘童真野趣。末句“飞入菜花”之妙,既藏色彩对照(黄蝶黄花),又暗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趣。全诗笔触清新,在28字间完成从静观到动感的诗意流转,堪称宋人小品中的逸品。
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这首诗选取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1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篱落疏疏一径深”的句意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
“树头新绿未成阴”的句意是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1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结合古诗可知,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写篱笆、小径、树头落花等,是静态呈现乡村景色;后两句“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疾走”“追”等词展现儿童追蝶的动态画面。故应依次划去“动态”“静态”。
15.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结合古诗可知,“树头新绿未成阴”,花朵飘落,说明花期已过,是暮春。“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是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菜花盛开也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象。故应为“暮春” 。
16. 巨人的花园 丑小鸭 17. 拟人 桃树 小鸟 花儿 18.巨人明白了春天不肯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把孩子们赶走了,自己太自私了。他后悔的是他赶走孩子们、独占花园,导致花园长期寒冷。 19.B
【导语】这篇童话片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春天随孩童到来而复苏的动人画面。作者以巨人视角的转变为叙事线索,从“自私”到“心软”的心理变化,巧妙揭示了“分享带来快乐”的永恒主题。文中桃树、小鸟等自然意象被赋予人性,与哭泣的小男孩形成强烈反差,暗示着爱与包容才是消融寒冬的力量。文字间流淌着王尔德特有的诗意与温情,在简单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课外搜索与积累。
阅读整篇文章内容,故事描述巨人与花园、孩子的情景,出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童话《巨人的花园》。
填写自己读过的童话名称,例:《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星孩》等。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课文内容理解。
文中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桃树被赋予“高兴”“装饰自己”“舞动胳膊”等人类情感和动作,小鸟“飞舞歌唱”,花儿“伸出头来”,都是将动植物当作人来写,因此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句子中可知,它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到来后,花园中桃树——开花装饰、小鸟——飞舞歌唱、花儿——探出头来等事物恢复活力的景象。
18.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从文段第③段中,巨人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这表示巨人明白了自己自私的行为(如禁止孩子们进花园)让春天远离。他后悔的具体举动是“先前”的行为,即文中所指他赶走孩子们、独占花园的做法,导致花园长期寒冷。
19.本题考查分析主旨。
A.有孩子才有春天是表象,未点明核心寓意;故错误。
B.最贴合主题:巨人因自私失去快乐,分享花园后重获幸福,体现“分享带来真正快乐”的哲理。故正确。
C.善待儿童过于片面,未强调“分享”;故错误。
故选B。
20. 神态 哀伤 神态 语言 快活 21. 形容吃惊发愣的样子 因为老夫人之前病得走不动,现在却自己开车来,守墓人对此感到非常意外 22.D 23.守墓人具有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4.生活的真谛是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导语】这篇散文通过守墓人与亚当夫人的对话,深刻揭示了生活的真谛。文章以鲜花为线索,展现了两种生命态度:亚当夫人最初沉浸在丧子之痛中,通过祭奠寻求慰藉;守墓人则提出将鲜花送给更需要的人。当夫人将花送给医院和孤儿院后,不仅让他人快乐,自己也重获生命意义。文章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通过对比手法和细腻的人物描写,生动诠释了“给予他人快乐才是真正幸福”的主题,结尾点题自然深刻。
20.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文章内容概括和理解。
第④段“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中“表情高贵”“眼神哀伤、毫无光彩”聚焦人物面部神情、目光状态,属于神态描写。老妇人因儿子离世,长期沉浸悲痛,眼神“哀伤、无光彩”直接体现绝望的心情。
第 段“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中“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是面部表情,属于神态描写。引号内的话语,是人物对话内容,属于语言描写。守墓人建议她“把花给活人(医院、孤儿院)”,老妇人照做后,看到他人因花高兴;“微笑”体现积极、愉悦的外在状态;语言中“快活”“病好转”“活着有用处”,直接点明她因找到生活价值(对他人有用),重拾希望与幸福,心情转为开朗、满足、对生活重拾信心。
2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
第 段“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中“目瞪口呆”在文中指的是守墓人看到原本“病得走不动”(前文提及老妇人之前患病行动受限)的老妇人,几个月后竟能自己开车前来这一情况时,因极度意外、震惊而呈现出的发愣、不知所措的神情状态,突出守墓人对老妇人身体和行动变化之大的意外之感。
因此可知,“目瞪口呆”的意思是:形容因吃惊、害怕、激动或发傻而发愣、发呆的样子。
前文老妇人“病得走不动”(第③段),几个月后却“自己开车来”(第 段),病情、行动能力的巨大反差,超出守墓人预期,所以目瞪口呆。
示例:老妇人之前病重到无法行动,几个月后却能自己开车来访,身体与精神状态(从绝望求死到积极活着)的巨大反转,远超守墓人预期,令他极度震惊。
2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
A.“自己开车过来”是结果,不是“快活”的根源。老妇人快活是因“送花给活人,感受到价值”。故错误。
B.“完成心愿”(看儿子)是最初目的,但后续“病好转”是因“找到生活意义”,并非单纯完成心愿。故错误。
C.老妇人是自己主动送花(第 段“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并非守墓人帮忙。故错误。
D.老妇人从“为死人送花”到“为活人送花”,发现“活着对别人有用”(第 段主旨),获得幸福与快活,契合文本逻辑。故正确。
故选D。
2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第⑩段“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可知守墓人善良、真诚,虽身份平凡,却因心疼“鲜花浪费”,直言劝老妇人,体现对他人的关怀。
第 段“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可知守墓人有同理心、热爱生活,关注医院、孤儿院的活人需求,用“爱花”连接他人幸福,传递温暖。
示例:守墓人是善良淳朴、真诚坦率、有同理心、懂得生活价值的人,用简单言行点醒老妇人,推动情节与主旨发展。
24.本题考查分析主旨和情感。
这是对“生活真谛”结论推导的深度解析,从文本情节、人物对话、情感转变中找依据。
第 段“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文章通过故事推导至结尾,直接总结主旨。老妇人从“为死人送花(消沉)”到“为活人送花(快活、病愈)”的转变,验证了“对别人有用=快活”的逻辑,作者借这句话提炼生活真谛。
老妇人因丧子陷入绝望,守墓人启发她将花送给医院、孤儿院的活人,老妇人由此收获快活、病愈,亲身验证“对他人有用能带来生活意义”;其从绝望到重生的情感转变闭环,也支撑了这一结论,共同推出生活真谛——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示例:文章要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是: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即通过给予他人帮助、为他人创造价值,从而获得自身的幸福与生活的意义。
25.例文:
我好喜欢那片向日葵田
去年暑假,我跟着爷爷奶奶回乡下,遇见了那片让我一眼就爱上的向日葵田。
远远望去,整片田野像铺了一层金色的波浪毯。一株株向日葵挺直腰杆,圆圆的花盘比我的脸还大,金灿灿的花瓣像阳光凝成的火焰,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把蓝天都映得发亮。风一吹,它们就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合唱一首欢快的歌。我蹲下来,发现花盘里藏着好多小秘密——黑褐色的花籽整齐排列,偶尔有蜜蜂“嗡”地飞来,毛茸茸的身子沾满花粉,在花盘上蹦蹦跳跳,惹得向日葵也跟着轻轻颤动。
每天清晨,我都会跑到田埂上看日出。第一缕阳光洒下来时,原本低垂的向日葵像被施了魔法,齐刷刷地转向东方,花瓣上的露珠闪着光,像是眼睛在发亮。傍晚回家前,我总舍不得离开,夕阳把向日葵染成蜜糖色,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味道。
这片向日葵田就像乡下送给我的礼物。它教会我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挺直腰杆,也让我知道,只要心里装着阳光,平凡的日子也能开出灿烂的花。每次想起它,我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扬,真希望能再回到那片金色的海洋里。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题目要求以“我好喜欢__________”为题写作,横线处可补充人、物、地方或事情,需突出“喜欢”这一核心情感。写作时应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展现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体现真情实感,避免泛泛而谈。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和不得出现真实信息的要求。
二、立意。
可围绕“喜欢”挖掘深层意义,如喜欢某个物品,可体现物品承载的回忆或情感;喜欢一个人,可展现人物品质对自己的影响;喜欢某个地方或事情,可传递从其中获得的成长、快乐或感悟,让文章有一定思想深度。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采用开门见山法直接点明喜欢的对象;或运用设置悬念法,如描述与喜欢对象相遇的场景,引发读者兴趣;也能用排比抒情法,列举多个美好事物,自然引出所喜欢的内容。
中间:分层描写所喜欢对象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写人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性格;写物可描绘外观、功能;写地方可刻画环境、氛围;写事情则详述过程和感受。在描写中穿插自己的情感,说明喜欢的原因。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可以再次强调喜欢之情,或表达喜欢对象对自己生活、内心的影响,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