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夜(zhòu) 澄清(chéng) 竹箸(zhù) 膘肥体壮(piāo)
B.翎毛(líng) 镌刻(juàn) 山坞(wù) 搔首弄姿(sāo)
C.揪住(jiū) 桅杆(wéi) 威吓(xià) 跃跃欲试(yuè)
D.憎恶(zēng) 拧紧(nǐng) 千仞(rèn) 自惭形秽(hu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附庸 绝活 一声不吭
B.耻笑 不堪 出谋划策
C.纽扣 簇拥 摩拳擦掌
D.繁忙 施行 手急眼快
3.朋友问小明:“周末你还去图书馆搜集资料吗?”小明答:“外甥打灯笼——( )!
A.有言(盐)在先B.名(鸣)声在外 C.净是输(书) D.照旧(舅)
4.对下面一段话的意思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
每次从大人那里得到一个硬币,我就会跑到小镇上去租书看。《秦琼卖马》《铁道游击队》《基督山恩仇记》……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精彩故事?它们都是从哪儿来的?我怀着好奇,一遍遍重读着手中的图画故事……我发现一个秘密,只要不把书还回去,就可以一遍遍重读,不用再付钱。
A.“我”喜欢看书。 B.“我”看了很多书。
C.“我”喜欢重读故事。 D.“我”发现租书的秘密。
5.下列句子中,对于人物描写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士兵说。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形象。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D.主席仰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红楼春趣》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B.“交流平台”中提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
C.《从军行》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田园诗的佳作。
D.《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能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二、书写
7.看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
8.根据拼音写词语。
zhàng打( ) 拐( ) 屏( ) 蚊( )
yí( )态万方 ( )产 ( )惑不解 心旷神( )
9.读一读,结合语境猜一猜句子中带点词语的大致意思。
大唐盛世,都城长安的街市商贾①(gǔ)云集,店铺林立,一派热闹繁华。客舍②洒扫迎客,医馆郎中③坐诊,俱是生意兴隆。最热闹的要数科举考试放榜之日,宫城附近的端门金榜高悬,引无数士子④和引车卖浆的老百姓一起蜂拥而往观之。
①商贾:( ) ②客舍:( ) ③郎中:( ) ④士子:( )
10.课内外积累。
(1)“ , 。”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无以回报;“ ,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戍边战士的离愁别恨。(填诗句)
(2) ,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
(3)有趣的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
(4)《三国演义》中“奸绝”是 “义绝”是 ,“智绝”是诸葛亮。
四、句子训练
11.续写句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 。
12.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13.云朵在天空飘荡(发挥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五、现代文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②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③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遮,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4.作者将威尼斯的小艇先后比作 、 、 ,突出了小艇 、 和 的特点。
15.联系上下文,下面对选文理解有误的是( )。
A.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在字里行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B.作者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威尼斯风光的韵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文中巧妙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小艇为威尼斯生活带来的情趣。
D.写人们看戏和城市安静下来的内容与威尼斯的小艇没有太大关系,可删去。
16.“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中“特别好”表现在哪里?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材料二:
西天取经路线图
材料三:
①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A]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B]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②念完咒语唐僧对悟空道:“你连伤两命,分明是野性未驯。你走吧,为师再不留你了!”
③悟空哽咽道:“师父,您又要赶我走?好,只是徒儿还有一件心愿未了……”
④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C]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原文有删改)
17.阅读古典名著,可以采用 、 的方法,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获取更多的阅读乐趣。
18.材料一是《西游记》的目录摘选。请从中提取信息,在相应的位置上填空。
19.材料二是某同学绘制的西天取经路线图。唐僧从 出发,到达 取经。你还对这图中没有画出来的 (哪个故事)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 。
20.材料三中,画线句A、C是对人物的 描写,画线句B是 描写。A、C两处的描写刻画了孙悟空 、 的人物形象。
21.材料三的选文出自《西游记》 这一回目。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
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③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长检:狭长的标签。③益:增加。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
(1)孙权大会群臣( ) (2)使人牵一驴入( )
2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是( )
A.之驴 吾矛之利
B.因听与笔 因释其耒而守株
C.乃以驴赐恪 父不在,乃呼儿出
24.你觉得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书面表达
25.成长过程中,我们有伤心,有过愉悦,有感悟,也有愤愤不平时,无论哪一种情绪表达,都是成长需要的情感抒发,请你以“那一次,我真的_______极了”为题,横线上可以填写“难过,幸福,恐惧、感动……”表示情绪的词语,结合具体事例写出当时的感受。三、习作(共30分)
要求:①补充词语与习作内容相符;
②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数400字以上。
《期末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D D A C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膘肥体壮(piāo)——biāo;
B.镌刻(juàn)——juān;
C.威吓(xià)——hè;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D.手急眼快——手疾眼快;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
D.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照旧”能体现小明周末还会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利用“舅”与“旧”谐音。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理概括短文意思。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我”对书的热爱,从得到硬币后跑去租书看,到对书中精彩故事的好奇,再到一遍遍重读手中的图画故事,都体现了“我”对书的喜爱。虽然文中也提到了“我”看了很多书、喜欢重读故事以及发现了租书的秘密,但这些都是在描述“我”喜欢看书这一主题下的具体细节。因此,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时,“我”喜欢看书是最恰当的。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C.根据这个句子中“想”表明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因此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课文内容的理解。
B.《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作者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佳作,本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与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的写法,从而可体会古诗的意蕴之美。
故选B。
7.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汉字,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妒”“忌”“眷”“崭”“殊”“喉”“肆”“鸥”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仗 杖 障 帐 仪 遗 疑 怡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同音字。
“打仗”读dǎ zhàng,进行战争、战斗,指双方进行武装冲突。故填“仗”。
“拐杖”读guǎi zhàng,辅助行走的支撑工具,通常为木质或金属制成。故填“杖”。
“屏障”读píng zhàng,起阻挡或保护作用的障碍物。故填“障”。
“蚊帐”读wén zhàng,用于阻挡蚊虫的网状织物,通常悬挂于床上。故填“帐”。
“仪态万方”读yí tài wàn fāng,形容姿态和风度极为优雅多样。故填“仪”。
“遗产”读yí chǎn,前人留下的物质或精神财富。故填“遗”。
“疑惑不解”读yí huò bù jiě,感到困惑,无法理解。故填“疑”。
“心旷神怡”读xīn kuàng shén y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故填“怡”。
9. 商人 旅馆 医生 学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商贾:“长安的街市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从“街市”“店铺”的语境看,“商贾”指经商的人,“商”和“贾”古时有区别,行商为“商”,坐商为“贾”,这里泛指做买卖的人。
客舍:“客舍洒扫迎客”,结合生活常识,“客舍”就是供旅客住宿的地方,即客栈,用于接待往来客人。
郎中:“医馆郎中坐诊”,在古代,“郎中”常指大夫,是对行医者的一种称谓,负责给病人看病治疗。
士子:“科举考试放榜之日,引无数士子……观之”,科举考试相关语境中,“士子”指读书人,尤其是参加科举谋求仕途的文人。
10.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羌笛何须怨杨柳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名(鸣)声在外 曹操 关羽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歇后语及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
(1)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意思为: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母亲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儿子回来得晚,衣服会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慈母恩情呢?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寸草”比喻子女,“春晖”比喻母爱,用反问强调母爱如春日阳光般伟大,子女如小草般难以报答,贴切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回报之难。
书写时注意“谁”“晖”“羌”“怨”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陷”“盾”“矛”的正确写法。
(3)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喇叭”在门缝外吹奏,“鸣”声传到门外,“鸣”与“名”谐音,寓意某人或某事的名声广为人知,巧妙利用语音双关形成幽默表达。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生性多疑、诡计多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像误杀吕伯奢一家后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尽显其奸诈,故称“奸绝”。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忠义无双,桃园结义后生死与共,身处曹营仍心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寻兄,华容道义释曹操,其重情重义令人钦佩,是为“义绝”。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慧超群,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赤壁之战巧借东风、草船借箭,治理国家、发明创造也颇有建树,七擒孟获更显其智谋,堪称“智绝”。
11. 童年是一首歌 歌里有我们欢畅的音符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中把童年比作一幅画,形象地描绘了童年的多彩和丰富,每一个孩子都在用他们的童真和好奇,绘制着自己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续写句子时可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童年分别比作画、歌和书等等,以此展现童年的多彩、欢快和故事丰富。
如: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纯真的梦想;童年是一本书,书里有我们丰富的故事。
12.这位工匠掌握了精湛的木雕技术,他雕刻出的作品件件精美绝伦。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造句。
例句“精湛”用来形容古埃及人造船技术高超,说明其造船水平厉害。“精湛”表示技艺高超、精深。用加点词语“精湛”造句,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这位工匠有着精湛的木雕技艺,雕刻的花鸟栩栩如生。
13.洁白如雪的云朵在广阔无垠的天空悠闲地飘荡。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扩写句子。
扩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添加修饰语,在主语、谓语、宾语前添加恰当的形容词、副词、定语等。添加补充成分,如补语等进一步说明动作或状态。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句子更生动。
本题把句子写具体,可从添加“洁白、轻盈等形容词”修饰云朵、“湛蓝、广阔等形容词”修饰天空,用“像棉花糖、羊群等”比喻云朵形态,或用“飘荡、变幻等动词”描述动态来扩写。
示例:洁白的云朵像蓬松的棉花糖,在湛蓝的天空中慢悠悠地飘荡,时而聚成羊群般的团簇,时而被风扯成丝丝缕缕的轻纱。
14. 独木舟 天边的新月 田沟里的水蛇 又窄又深 两头翘起 轻快灵活 15.D 16.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导语】这篇短文生动描绘了威尼斯小艇的形态与神韵,通过三个精妙的比喻(独木舟、新月、水蛇)勾勒出小艇的造型美与动态美。作者以乘客视角展开叙述,船舱的舒适体验与两岸风光的流动感形成空间叙事,而船夫驾驶技术的特写镜头则赋予文本强烈的运动张力。文中明快的节奏感与细腻的感官描写相得益彰,既展现了威尼斯的水城特色,又通过“不知看哪一处好”的视觉盛宴,巧妙传递出异域风情带来的审美愉悦。
14.本题考查比喻的掌握。
从第①段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可知作者将威尼斯的小艇先后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
结合第①段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可知作者将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特点;作者将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1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A.选文中对威尼斯小艇以及其行驶环境的描写,如“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等,体现出威尼斯独特的风光在字里行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该选项理解正确。
B.作者运用“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等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威尼斯小艇和风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该选项理解正确。
C.选文中既描写了小艇在河道中穿梭行驶等动态场景,又有对两岸古建筑等静态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小艇为威尼斯生活带来的情趣,该选项理解正确。
D.写人们看戏和城市安静下来等内容,如“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些内容通过描写不同时段小艇在威尼斯生活中的状态,从侧面烘托出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与威尼斯的小艇没有太大关系,是不能删去的,该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D。
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
原文第③段提到“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这表明船夫在船只众多、速度要求快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熟练、自如地操控小艇,体现了其驾驶技术高超,速度快且操控稳。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说明即使在河道拥挤的情况下,船夫也能巧妙地驾驶小艇通过,展现出其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进一步强调了船夫在面对极窄河道这种极端情况时,不仅能让小艇平稳通过,还能保持速度并完成急转弯动作,充分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示例: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速度极快;在非常狭窄、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17. 借助影视 编演课本剧(查阅资料) 18.孙悟空 猪八戒
鹰愁涧 流沙河 19. 长安 印度 真假美猴王 故事里的情节让我心惊胆战,“假孙悟空”的行为让我愤怒不已,真假孙悟空的打斗描写让我印象深刻 20. 语言 外貌 机智过人 知恩图报 21.第二十七回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设计精当,以《西游记》为核心构建了多维度的文本分析框架。材料一通过目录摘选呈现经典回目,展现小说叙事结构;材料二用路线图辅助理解时空逻辑;材料三选取“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凸显人物矛盾冲突。三则材料形成互补关系,既考查学生对名著宏观架构的把握,又训练微观文本分析能力。题目设计由浅入深,从阅读方法、情节梳理到人物形象分析,符合认知规律,能有效检测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深度理解。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建立文本互证意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理念。
17.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根据日常积累,结合实际情况,写出解决办法或者将常用解决办法背诵后解答。例如本题要求写出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可以根据平时阅读的方法,结合上下文来帮助理解古典名著。 读古典名著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遇到难理解的字词可粗知大意,适当跳读、查阅资料、借助影视、编演课本剧等方法。
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仔细阅读材料一的内容,从《西游记》目录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可知,孙大圣逃出八卦炉,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唐僧在经过五行山的时候救出大圣孙悟空,并收孙悟空为徒,故五行山收“孙悟空”;
从《西游记》目录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可知,云栈洞收“猪八戒”;
从《西游记》目录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可知鹰愁涧收白龙马;
从《西游记》目录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可知,“流沙河”收沙悟净。
19.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
材料二的路线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西天取经的出发地(长安)、途经的地方(白虎岭、平顶山莲花洞、西梁国琵琶洞、火焰山、盘丝洞)以及终点(印度),那可以知道唐僧是从长安出发,到达印度去取经。 西游记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例如:女儿国、三借芭蕉扇、大闹天宫、大战二郎神等等。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并说明理由。
例如:我还对图中没有画出来的大闹天宫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我欣赏孙悟空的勇气和智慧,他不仅拥有超凡的能力,还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20.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
材料三中的画线句A: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是孙行者说的话,材料C行“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可知也是孙行者说的话,故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孙悟空机智过人、思维敏捷、有情有义的特点。
画线句B“弱体瘦伶什,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描写了妖精体型瘦、脸枯黄、颧骨翘、嘴唇下别,属于外貌描写。
2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从第①段的“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数,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知是《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指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主要情节。文章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达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干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决、机智和勇敢。
22. 聚集、会合。 让、派。 23.A 24.诸葛恪是个机智聪慧、善于应对的人。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诸葛恪的机智与才思。孙权以驴戏谑诸葛瑾面长,而年幼的诸葛恪巧妙续写“之驴”二字,不仅化解尴尬,更赢得众人欢笑与赏赐。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对话描写传神,通过“举坐欢笑”等细节渲染了现场氛围。注释补充了背景知识,使读者更易理解人物关系。故事虽短,却成功塑造了诸葛恪聪慧敏捷的形象,体现了古人“随机应变”的智慧,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
2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孙权大会群臣”意思是孙权大规模地召集大臣们(聚会)。会:聚集、会合。
(2)“使人牵一驴入”意思是(孙权)派人牵一头驴进来。使:派、让的意思。
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因: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C.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故选A。
2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仔细阅读文章,在面对孙权在驴脸题字调侃父亲脸长,诸葛恪迅速请求添字,以“之驴”续写,巧妙化解尴尬,还让众人欢笑并获赐驴,由此可见他聪慧机敏、善于应变,在朝堂情境中,凭借急智与巧言,既维护了父亲尊严,又展现出过人的情商与才思,是个极具智慧和应对能力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很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聚会,派人牵一头驴进来,拿了一张狭长的标签贴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说:“我请求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了他,给了他笔。诸葛恪在标签下面添上了“之驴”两个字。在座的人都大笑起来。于是孙权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25.例文: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极了
记忆的长河中,许多往事如流星般划过,而那一次的经历,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的心头,每每想起,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动。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因发烧独自在家。烧得迷迷糊糊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强撑着身子打开门,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小雨。她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脸蛋冻得通红,手里还提着一袋东西。没等我开口,她就急切地说:“听说你生病了,我来看看你,还给你带了复习资料和你最爱吃的草莓蛋糕。”
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小心翼翼地扶我到床上躺下,又贴心地倒了一杯温水,还从袋子里拿出复习资料,耐心地给我讲解当天落下的课程。她讲得细致入微,时不时还停下来询问我是否听懂。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我心里满是感动。
临走时,小雨还不忘叮嘱我要按时吃药,好好休息。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她放下自己的事情,冒着严寒前来关心我、帮助我,这份真挚的友情,怎能不让我感动呢?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极了。这份感动,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也如同一股力量,激励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珍惜友情,传递温暖。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需先补充表示情绪的词语(如难过、幸福、恐惧、感动等),以“那一次”限定叙事为单次具体事件,核心在于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真实情绪及内心感受。需注意:补充词语应与内容紧密贴合,避免空泛;叙事需融入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且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字数需达400字以上。
二、立意。
围绕所填情绪词,选取成长中触动内心的事件,聚焦单一情感(如委屈、惊喜、愧疚等),挖掘情绪背后的意义。立意可侧重个人成长(如从失败中学会坚韧)、情感体验(如友情的温暖、亲情的珍贵)或价值观感悟(如理解包容、懂得感恩),通过情绪表达传递积极向上的主题,体现成长中的心灵蜕变。
三、写作思路。
开头:以简洁语言快速切入情绪氛围,可采用环境烘托、感官描写或直接点题,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按事件发展顺序叙述,先交代时间、背景及事件起因,再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展开情节,重点刻画情绪触发的关键细节(如人物神态、环境变化)。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情绪起伏,详写情绪高潮瞬间,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情感波动。
结尾:总结情绪体验对自身的影响,升华主题。可直抒胸臆表达感悟,或用哲理化语言延伸思考,也可通过环境描写呼应开头,强化情感共鸣,收束全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