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吟诵古诗。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之美和语言之美。
3.指导学生在吟诵中感悟诗的意境,在体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对本首诗的理解、感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习古诗重在诵读感悟。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本课教学中,我改变“逐句讲,逐首教”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使古诗学习理趣并存,从而感受古诗的韵味及魅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吟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
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吟诵中感悟诗的意境,在体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咏柳》《村居》《望庐山瀑布》。
2.一幅画能让我们想到一首诗。宋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张舜民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如画的美。
3.板书课题,释题(简介“洞庭”,结合“望”字甲骨文理解字义)。4.加上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用图片为学生创设一种氛围,铺陈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古诗的情境中。
活动2【讲授】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朗读——读正确
过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一诗中描绘了
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正音(重点指导多音字“磨”的读音。)
(二)诵读——读出节奏
长短
过渡:字音正确了,可是你们现在的读叫一字一顿。古人作诗先吟后写,反复吟诵,反复琢磨词句,反复推敲,直到把音,把形象,把情感表达得都特别满意了才写下来。诗是这样写的,诗也需要这样去吟诵。
1.想要学习吟诵,我们首先要认识古律诗中的平声、仄声和入声。依据发音规则,请同学们拿起笔,在诗句中标出平仄。
2.学生交流。
3.平仄除了用汉字,我们还可以用符号表示,你发现了吗?在这首诗里还藏着三个入声字,入声不像平仄那么有规律,现在老师送给你。认识平仄入声了,究竟该怎样诵读呢?请看吟诵规则。
4.教师示范,学生加手势来练习诵读。
5.指名读。
轻重
过渡:想诵读好一首诗,除了关注长短,还要有轻重。
1.学生加重音练读。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教学中最常见、最便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读准、读通、初步读出韵味、读懂古诗的目的,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打下基础。
活动3【讲授】三、读中入画,理解诗意
1.这样诵读不仅读出了诗的节奏,还能读出诗中的画呢,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生交流。
小结:“秋月”与“湖光”相互映照,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用声音再现画面。
3.指名诵读。
活动4【活动】四、读中悟美,品味语言
1.用心诵读,我们不仅能读出画,还能读出诗中的美,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
3.诗中除了画面美,语言也很美,你发现了吗?
预设:“白银盘里一青螺”
(1)“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指什么?此时,诗人登高望远,君山就成了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月色中,湖水更显清澈,君山更显苍翠,所以诗人把宽阔的洞庭湖面比作了盘子,把拥有七十二峰的君山比作了青螺。多么形象的比喻呀!
(2)其实,诗中的比喻还不止这一处,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潭面无风镜未磨)
小结:特殊的角度,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诗人仅用28个字就将洞庭的湖光山色跃然纸上。让我们加上理解再次诵读全诗,感受诗人的别具匠心和诗的语言之美。
【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简洁,但正是这样的语言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诗人的匠心独运。读中入画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诗文,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
活动5【活动】五、读中悟境,体会诗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相信在一遍遍的诵读中,你一定还读出了诗中的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2.作为朝廷中的一名官员,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多次受到执政者的打击迫害,二十年间,被贬六次。而《望洞庭》正是他被贬往和州,途径洞庭时所写。听着诗人如此的遭遇,读着诗人这样的诗句,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3.是啊!身陷危难,却是如此的平和开朗,波澜不惊,这首诗所表达的正是诗人豁达的情怀,乐观的精神,带上理解合作诵读全诗。
活动6【活动】六、吟唱古诗,感受韵味
1.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只这样诵读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习“吟诗”。吟诗不仅要做到平长仄短,有节奏,还要加上旋律,像唱歌一样,先听老师吟一遍。
2.学生跟老师吟唱。
3.其实一百多年前,人们都会吟诗、唱诗,理解不同,同一首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调,接下来,请你在诵读的基础上,吟一吟,唱一唱。
4.学生练习。
5.指名吟诵。
总结:这节课我们运用吟诵的方法学习了这首诗,通过吟诵,我们不仅读出诗中画,还读出诗中美,更读出诗中情。课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吟诵走进更多的诗中,去领略古诗无穷的魅力!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一组诗句及诗人创作背景的引入,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朗朗上口,学生在一遍遍的吟诵当中,不仅达到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境界,还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课件17张PPT。 望 洞 庭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李白《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张舜民(宋)
诗是无形画,
画是无形诗。望甲骨文楷书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古律诗:平声 仄声 入声
现代汉语:一声 二声
三声 四声
一声、二声为平声
三声、四声为仄声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吟诵规则:
平长仄短入声促,
韵字平仄要回还。
一三五字可随意,
二四六字要分明。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吟诵规则:
平长仄短入声促,
韵字平仄要回还。
一三五字可随意,
二四六字要分明。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