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观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 观潮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16:09: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6
观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盐、据、昂、鼎、沸、崩;要求会写的字有:盐、据、卧、塔、沸、震、吼、涨;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盐官镇、据说、横卧、古塔、沸腾、风号浪吼。
2学情分析
四年二班共有学生40名,多数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较强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少数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课堂参与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知识,并有所感悟。好在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并不陌生,作为滨海城市的孩子,到海边看潮是很平常不过的事,只是我们家乡的浪潮的气势不及钱塘江罢了。因此,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我力求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4.1.2学时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4.1.3学时难点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初步谈话,导入新课
1.引入情境,理解课题
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兴城,地处渤海岸边,你们喜欢到海边拾贝、挖蚶子、抓小蟹吗?(学生:喜欢)什么时候海边拾贝的人最多呢?(落潮的时候)潮涨潮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潮的相关知识。
课前预习的同学介绍:“潮”亦称潮汐,指海水的一种涨落现象。海水到了一定时间,迅猛上涨,涌向岸边,然后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这种有规律的现象就是潮。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浪淘沙》中这样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出自他的《十七日观潮》。(教师PPT出示配图诗词,并声情并茂地朗诵。)
这两位古代文学家的诗句是描写和赞美什么的?(赞美潮)潮来潮去能够让文人墨客争相赞美,一定有他的可赞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观潮》(教师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所写的是哪里的潮吗?(钱塘江大潮)现在请把你搜集到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进行交流。
活动2【讲授】听读课文,交流识字
1.同学们去过钱塘江观潮吗?(多数没有)那么请跟随老师的视频走近钱塘江,亲自看一看。(播放视频)学生说说自己的视听感受。
2.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强调多音字“号”,“薄”,“称”;难写的生字:笼罩,蒙,昂

(2)写字练习,重点指导“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3)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解决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活动3【活动】读通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A、(据说;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江边(文中的第一幅图);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B、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写声音)
C、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写形状和声音)
D、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号,恢复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按照“潮来前,超来时,潮来后”的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
(4)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总领全文)比较“天下奇观”和题目“观潮”中的“观”的意思。
活动4【活动】品析潮来前的景色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概况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教师帮助梳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上;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3.指导朗读。
活动5【练习】练习
看意思填词语(见课件)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流利,有感情。
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课文读流畅。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2.2学时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感受潮来时的气势。
4.2.3学时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听读词语 
听写两组词语,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写。
A
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B
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两组词语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1组表声音: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组表形状: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小组再读词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词语分类等能力。
活动2【讲授】精读课文,研读重点语句。
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全班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内容)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闷雷滚动,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可见气势之大;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最后一句写出了大潮声音变化,样子变化,人群变化。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重点指导学生体会: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感受浪潮移动的速度和气势。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比喻的手法写出浪潮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蕴含无穷的力量。
最后一句,写出了浪潮的样子,声音,雄伟壮观。
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指导朗读。例如指导描写声音大的词“山崩地裂”可以一字一顿地读来表现。
活动3【讲授】读中品悟。理清写作顺序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中的句子,学生排序,说说为什么这么排?学生理解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2.填空练习
3.再读从大潮来时到潮头西去这一部分,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活动4【练习】拓展延伸小练笔
作者就是如此由远及近地观察,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形态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这一壮观景象,使我们心潮澎湃。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等,你可以写一种自然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及恰当的表达方式写清楚、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