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掩耳盗铃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30 掩耳盗铃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9:34:14

文档简介

掩耳盗铃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朗读、表演、想象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自己悟出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新知,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儿难度,寓意的揭示也不是很难。为此,本堂课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只是引导他们抓关键词、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地品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偷铃人的愚蠢可笑。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偷铃人被发觉后的情景,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在阵阵欢笑声中领会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接着,我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类似于掩耳盗铃的现象,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最后,我让学生当堂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偷铃人被发觉后的情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掩耳盗铃》
一、找共性,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
师:同学们,从二年级开始,我们就接触过寓言。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示寓言共性:通过描写一个小故事,揭示一个大道理。
师:这些寓言故事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描写一个——,揭示一个——。
3、直接导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掩耳盗铃》。
活动2【讲授】《掩耳盗铃》
二、设疑问,凸显目标
1、板书课题,重点强调“盗”字的笔顺、字形及意思。
师:看老师写“盗”字。它是一个会意字,左上角的两点水表示口水,旁边的“欠”字代表一个人张大了口,下面的“皿”字底代表器皿。合起来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贵重器皿垂涎欲滴,想把它窃为己有。这就是“盗”字本来的意思,现在大多指偷窃别人的财物。有意思吧,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盗”字!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故事中的人想把别人的什么东西窃为己有呢?
3、出示铃铛图片,介绍《掩耳盗铃》这则寓言的由来。
师:没错,就是铃铛!看,这大的是古代的钟,小的就是铃铛。不难看出,这些铃铛其实就是钟的缩小版,就是由古代的钟演变而来。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里就说了:钟,铃也。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寓言也是由古代的一则文言文寓言《掩耳盗钟》改编而来。古代民间的一些百姓喜欢将这些铜钟或铜铃悬挂于大门口或是屋檐下,据说可以驱邪、避邪,还可以祈福呢!
4、解释课题,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师:为了将这么精美的铃铛窃为己有,那个人是怎么做的?
师:其实,你已经完整地说出了课题的意思。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掩耳盗铃”的意思就是——
师:课文中也有一句话给我们解释了课题的意思。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42页,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是哪一句话!
师:请大家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横线,大家一起读一读!我们再来找找看,这句话里面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你们在这些动词下面画上三角形,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些动作!
师: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害怕的语气读一读!
师:全班同学齐读这一句话,在你的心里面产生了哪些疑问?
三、重朗读,揭示寓意
1、师配乐朗读。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就来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2、生交流:
师:听完故事,你脑海中的哪些疑问已得到了解决?
师:同学们课真会倾听!那么,课文中的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生自由读文,体会偷铃人的愚蠢、可笑。
师:大家都这么觉得呀,的确如此!赶紧拿起课本,走进课文,大声读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人到底有多愚蠢、多可笑!
5、指名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6、交流:
师:那么,你们从哪里体会到了偷铃人的愚蠢?
(1)他的做法很愚蠢:抓住“明明”、“只要······就······”等关键词,指导读出可恨、可气的语气。)指导书写:铛、零。
(2)他的想法很愚蠢:抓住关联词:“如果······就······”,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语气更为强烈的特点。
7、想象故事结尾
师:看来,他的确是很愚蠢、很可笑啊!所以,他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这个人被发觉后,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同桌两个互相交流一下,可以想象那个偷铃人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也可以想象一下发觉他的那个人的动作、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都可以!
生:上台表演。
8、揭示寓意
师:反正就是没有好结果,是吧?是啊,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的结果往往是自己害自己。
9、齐读寓意。
活动3【练习】《掩耳盗铃》
四、比创新,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现象。
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同学不会写作文,为了完成任务,随便从作文书上抄一篇交给老师。大家想象一下,结果会怎样啊?
师:你们还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
师:有这些现象的同学们可要引起重视了,要马上改正,不然别人就会用“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来笑话你的!
2、复述故事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了解了这则寓言的内容,领悟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如果要你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回家后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听,你会怎么讲呢?请大家对照大屏幕上的要求,先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3、布置作业
4、小结下课
活动4【作业】掩耳盗铃
一、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二、展开想象,续编《掩耳盗铃》这则语言的结尾,写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三、自由阅读《掩耳盗钟》这则文言文寓言。
课件22张PPT。掩耳盗铃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寓言二则》 滥 竽 充 数 郑 人 买 履 自 相 矛 盾掩耳盗铃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寓言二则》 古代 铃钟,铃也。
——《广雅·释器》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很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掩伸偷1、那个人为什么要偷铃铛?
2、那个人为什么要掩住耳朵去偷铃铛?
3、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
4、那个偷铃铛的人是谁呀?
我的疑问:1、那个人为什么要偷铃铛?
2、那个人为什么要掩住耳朵去偷铃铛?
3、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
4、那个偷铃铛的人是谁呀?
我的疑问: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很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掩耳盗铃 他 知道,那个铃铛 用手一碰,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明明 只要就 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他捂住了( )的耳朵,( )是听不见了,可( )还是能听见。他这种行为是( )的行为。自己自己别人自欺欺人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展开想象,续编结尾:那个偷铃人被人发觉后······寓意: 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其愚蠢、可笑的。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掩耳盗铃”的现象呢?总结拓展: 1、先自己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2、为了让故事内容更生动,可以适当地“添枝加叶”。(小组内交流偷铃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3、为了让故事更有吸引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动作与表情。
4、小组内轮流讲故事。小组合作讲故事: 1、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2、展开想象,续编《掩耳盗铃》这则寓言的结尾,在作文本上写下来。
3、推荐阅读《掩耳盗钟》。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