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搭船的鸟》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搭船的鸟》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08: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14《搭船的鸟》课堂实录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运用:掌握“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蓑衣、船篷”等词语,在语境中体会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2.思维能力:梳理作者观察顺序(环境→人物→动物),分析外形描写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层次,理解动作描写中动词的连续性。
3.审美创造:通过品读描写翠鸟外形的色彩词(翠绿、蓝色、红色)和精准动词(冲、钻、衔、吞),感受语言的生动美与画面美。
4.文化自信:通过观察与描写动物,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理念,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生态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蓑衣、船篷”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学习从颜色、形态、动作等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3.模仿课文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式,完成小练笔,提升运用动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精准运用。
难点:迁移运用观察方法,完成外形与动作结合的描写片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翠鸟图片、捕鱼视频)、观察记录单
2.仿写支架(句式填空、动词库)
3.翠鸟外形对比阅读材料(《翠鸟》选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文本细读,感知观察与表达
(一)情境导入:发现“搭船的鸟”
师:(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同学们,视频里这只鸟捕鱼的样子太有趣了!如果它突然落在你们的书包上,跟着你们来学校,你们会怎么形容它呀?
生1:它飞得好快,像箭一样!
生2:它的羽毛颜色很漂亮,有绿色还有蓝色。
师:是啊,作者也遇到了一只“搭船”的鸟,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观察的。(板书课题)大家找找课文里哪个字最特别?
生3:是“搭”字,鸟怎么会“搭船”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结合生活说说,“搭车”“搭船”是什么意思?
生4:就是顺路坐上去,不用自己花钱买票!
师:对呀,作者觉得这只鸟像个调皮的小乘客,悄悄“搭”上了船。这种把动物当朋友的观察角度,是不是很有意思?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课件)
(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强调易错字,如“翠”的笔顺,“篷”的读音等)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5:课文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看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
师:概括得很准确!那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了哪些事物呢?
生6:观察到了下雨时的环境、划船的船夫,还有翠鸟。
师:真不错,一下子就找全了!
(三)精读文本:学观察·析写法
1.外形描写:按顺序抓特点
师:作者第一次看到翠鸟时,是怎么描写它的样子的?请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用波浪线画出写颜色的词。
生7:有“翠绿”“蓝色”“红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师:(出示鹦鹉图片)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鹦鹉?
生8:因为鹦鹉颜色也很鲜艳,但翠鸟比它还漂亮,这样写让我一下子就想象出来了!
师:没错,对比描写能突出特点。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呢?
生9:先写“彩色的鸟”,再写羽毛、翅膀,最后写嘴。
师:就像我们画小动物,先画轮廓,再添细节。现在请大家拿出“观察记录单”,用这种方法观察屏幕上的小鸭子(出示图片),先填“整体印象”,再分部位写颜色。
(学生动笔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2.动作描写:品动词悟敏捷
师:(播放翠鸟捕鱼慢动作视频)大家注意看,翠鸟捕鱼时做了哪些动作?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男生用“△”标出动词。
生10:有“冲”“飞”“衔”“站”“吞”!
师:(板书动词)如果把“冲”换成“飞”,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1:“冲”更快,像冲锋一样,说明它很着急捕鱼!
生12:“飞”太普通了,不能表现它的速度。
师:(演示动作)对呀,“冲”字让我们看到翠鸟像箭一样扎进水里。再看“吞”字,为什么不用“吃”?
生13:“吞”是一口咽下去,说明鱼很小,翠鸟吃得很快!
师:你们真是会品词的小专家!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下节课我们就来模仿作者的写法,自己尝试写一写。
第二课时:读写迁移,实践运用与拓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搭船的翠鸟,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翠鸟的?
生1:观察了翠鸟的外形和它捕鱼的动作。
师:那描写外形时按什么顺序,用了什么方法?描写动作时哪些动词用得特别好?
生2:外形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用了对比的方法;描写动作时“冲”“吞”等动词用得好,写出了翠鸟的敏捷。
师: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写法,进行读写迁移。
(二)读写迁移:仿句式·创片段
师:(出示对比阅读材料:《翠鸟》选段)请小组讨论,这两段话都写了翠鸟,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3:课文里写了翠鸟“搭船”的事,还有它的动作;另一篇主要写样子。
生4:课文里有作者的猜想,比如“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师:对呀,观察时加入自己的疑问和想象,能让文字更有趣。现在请大家选择任务卡:
任务A:用“……是……,……,比……还……”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任务B:用三个以上动词写小猫玩线团的样子;
任务C:想象你是翠鸟,会对船上的“我”说什么?
(学生选择任务写作,教师巡视时参与小组讨论)
师:(选取学生片段投影)这位同学写小狗:“它的毛是金黄色的,尾巴卷卷的,比太阳还温暖。”这里的“比太阳还温暖”特别有想象力!谁能说说他用了什么方法?
生5:用了对比,还写出了自己的感觉。
师:对!观察时不仅要看样子、动作,还要加入“感觉”和“想象”,这样写出来的片段才会“活”起来。大家再对照自己的习作,看看能不能再修改得更生动些。
(三)拓展延伸:联生活,护自然
师:(出示“点翠”工艺图片)古代有人用翠鸟羽毛做装饰品,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生6:不好,会伤害小鸟。
生7:我们可以画翠鸟,或者拍照,不要伤害它们。
师:大家说得对!课后请用今天学的观察方法,记录校园里的小鸟,明天我们开个“自然观察分享会”。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它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这只搭船的鸟,其实是大自然派来的小客人呀,我们都要好好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板书设计
14.搭船的鸟
羽毛-绿 观察方法
外形美 翅膀-蓝 有序的观察
长嘴-红 细致的观察
动作快 冲、飞、衔、吞 抓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