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21 孔 子孔子是我国伟大的( )( )是( )的创始人。
从事整理了《 》《 》《 》等古代文献工作,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编成了一部书 —《 》.温故知新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春秋 尚书 诗经 论 语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至八自然段,思考:课文讲述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试着给每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故事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故事二:不喝盗泉之水
故事三:君子与小人 识人不易
故事四:晚年读《周易》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盗泉思考:孔子口渴厉害,为什么不喝盗泉之水呢?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五至七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画出孔子和弟子对话的语句。
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因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孔子装假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祭祀他。”
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晚年读《周易》
古
代
竹
简
书《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都是刻在竹片上,称为简。一部《周易》就有几十斤重,里面文字非常难懂,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串在竹简上的绳子被磨断了,后来,一共换了三次绳子,孔子才把这部书读懂。学海无涯
小组探究:
孔子还有很多名言名句,都能给人启发,你收集了哪些?一起和同学分享吧!孔子论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乐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1、推荐阅读《孔子的故事》
2、阅读于丹教授《论语心得》谢谢指导!21、孔 子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S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学情分析:
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受到中外人民崇敬。教学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些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但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比较浅薄,要全面地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并不容易。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上一节课我们就认识一位受到世人景仰,也是古代最有名的老师,他就是——孔子。
复习第一部分内容(第1、2自然段)
出示填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 )、( )是( )的创始人。从事整理了《 》、《 》、《 》等古代文献工作,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编成了一部书——《 》。
引导: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被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备受中外人民崇敬。这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形象风貌。
深入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故事归纳
1、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课文讲述了孔子的哪些几个故事?试着给每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
学习第一个故事
理解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试着举例说说
孔子通过这个小故事教育我们做怎样的人?(关爱别人)板书
教师小结:关爱别人,体谅别人,这是儒家思想最精髓,最宝贵的东西。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能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好孩子。
学习第二个故事
指名读第四段,思考:为什么孔么子口渴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的水?
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盗”就是偷窃,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行为。
这个故事赞扬了孔子什么精神?(厌恶盗窃)板书
学习第三个故事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五至七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画出孔子和弟子对话的语句。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弟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理解“君子”“小人”,哪些品行是君子所为,哪些品行是小人所为?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教师谈话过渡:后来,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煮好时,孔子却看到弟子抓了一把米饭送入口中,这是怎么回事?
分角色扮演孔子和弟子
从孔子和弟子的一问一答中,你明白了什么?
孔子发出了什么感叹?并谈谈你的收获。
从孔子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圣人?(敢于自省)板书
学习第四个故事
1、齐读最后一个段落
孔子晚年是如何读《周易》?
3、哪些词语说明了这本书不容易读懂?理解“艰涩”“隐晦”。
4、出示相关资料,教师简介春秋时期的“简”。
5、你能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吗?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几个小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高尚的品质,也教育了我们怎样的为人处世。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把孔子的思想传承和发扬下去。
小组探究
孔子的故事蕴含的意义深刻,他的名言名句也能给人启发。以四人为一小组,把你收集到的名言名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吧!
六、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孔子的故事》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论语心得》
板书设计:
21、孔 子
关爱别人
厌恶偷盗
安守节操
敢于自省
学而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