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盐城中学高三考前仿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率先扛起量子研究的大旗,在这片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发展还很贫瘠的土地上“开荒”“耕耘”,他就是郭光灿院士。下面是记者王卉对他的专访报道。
记者:作为中国量子领域的开拓者、发展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郭光灿院士:我于八十年代初开启了量子科学的研究征途,九十年代初跨进到量子信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量子精密测量、实用化量子密码、量子物理基本问题。
记者:如今“量子优盘”的概念非常火,您能简要向我们介绍一下它吗?
郭光灿院士:将欲传递的量子信息存储在优盘里,然后运用传统的运输工具,如高铁、汽车、飞机等将量子优盘运送到接收地点,取出其中的信息。这种远程传送量子信息的方法可以弥补光纤远程量子通信的不足,而且可以传送到无光纤端口的地方。进一步的发展应当是实现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将其中一个优盘传送到对方,这可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即使这个优盘被窃听者盗走,也无法取出所传输的任何信息。
记者:量子学现如今成为公认的重要学科,您觉得它为什么能够如此快速地发展?
郭光灿院士:“量子信息”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其性能远远超越当下的信息技术。一旦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生产力可以提升到新的水平。正是人类发展的重大需求促使量子信息迅速发展。
记者:但据我所知,您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您在探索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郭光灿院士:无论是开始的量子光学还是继后的量子信息研究,当时在国内学术界都属“冷门”,坐了多年“孤独无援”的冷板凳。当一门学科萌芽时,多数人不理解,提出质疑甚至反对,这属于正常现象。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一接触到“量子信息”就被深深吸引住,很快意识到这门新生学科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便毫无犹豫地全力投入进去。当我看到量子信息技术对提升国力和民族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量子计算必将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我有责任努力去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推动中国尽快投入到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竞争,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量子信息技术没有国家经费的支持是不可能获得重要进展的。2001年是中国量子信息发展的转折点。科技部一直关注和支持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我作为科技部第一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尽可能去团结国内相关学术队伍,之后越研究越感到其潜力巨大,并逐步地把握住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提前布局,迅速做出前沿性成果,形成当下实验室完整布局,我们的项目也先后培养了量子信息领域的五位院士。
记者:由您倡议并首次组织发起的量子光学会议从初建时的十几人到现在已经成为500人以上的科学大会,您如何看待它的发展?
郭光灿院士:我组织和发起这个会议,是因为我意识到“量子光学”是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光学领域甚至对整个物理学都极其重要,必须尽快介绍给国内学术界。1984年种下“量子光学”的种子,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量子光学队伍。尤其是量子信息诞生后,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各高校陆续开设“量子光学”课程。“量子光学”在国内很快生根结果,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前景。
记者:您曾培养了80余名博士生,您对学生的期待是什么?
郭光灿院士:科学研究要有积累和传承,我相信“量子信息”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非常注重学生培养。将“品味科学”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培养学生时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引导他们把科研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为学生选择国际前沿的课题,鼓励学生做出国际一流成果;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学术风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期望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
我与自己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联合创立了公司,将我们十多年量子计算研究的成果开发为可实用的工程化量子计算机。五年期间,开发了国内第一款司南操作系统、“本源天机”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量子器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某些有望实际应用的新原理和方法后,就应尽快向实用方向推进。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解决大量的技术和工程问题。建立公司可以培养大量量子工程师,与学校、科研单位两股力量有机结合,是推进新器件研发和应用的最好途径。
记者:您今年已入耄耋之年,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
郭光灿院士:奇妙的量子世界,会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叹的新现象,让你回味无穷,无法释怀,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你的好奇心,欲罢不能!这种探索不受年龄限制,只要精神在,探索脚步就不会停。
记者:您对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郭光灿院士: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应当珍惜当前得来不易的科研环境,有追求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将个人目标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为人类为国家贡献出人生的价值。
(摘编自王卉《量子世界里的“牧羊人”——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科学是世界公认的重要学科,量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
B.中国高度重视量子科学研究,在经费、人才等多方面对相关项目进行扶持,成果斐然。
C.发展量子信息技术,既符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也助力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实力。
D.只有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才能将社会生产力提升到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新水平。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量子信息存储进优盘进行传输,实现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这样可以提高传输的灵活性。
B.要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出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一流人才,科研热情的激发起决定性作用。
C.培养量子工程师,实现从原理向实用方向的推进,这是量子科技新器件研发应用的最好途径。
D.郭院士的经历表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科学家超越年龄限制、坚持科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3.下列对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是一项是( )
A.记者在专访前做了大量专业领域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体现了采访者的专业素养。
B.在核心话题统摄下,记者的提问能针对具体问题,指向明确,语言表达简练扼要。
C.采访沿着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历程展开,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
D.郭院士在专访中所谈到的科研经历和深刻见解,展现了他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
4.郭光灿院士作为“中国量子领域的开拓者、发展人”,被记者称为量子世界的“牧羊人”,材料中哪些内容能支持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
5.作为新闻报道,专访往往具有独特的传播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怒目金刚
韩少功
老邱会砌墙,一把砌刀敲得当当响;他又会打猎,一枪放倒野猪。身手不凡,加上全乡在他整治下粮食增产,他这两年臭脾气见长,“你小子”“我老子”“他妈的”“老子崩了你”一类行伍京骂,动不动就遍地开花,大戳乡亲们的耳朵。
这一天,吴家村的玉和倒霉了。刚过大年初五,老邱召集村干部们学习。玉和来迟了,拍拍身上的雪花,笼着袖子往墙角里蛇行鼠窜。书记铁青着脸,“站住!怎么又迟到?你猪娘养的啊?要是在战场上,迟到半分钟也不行。妈的,贻误战机,军法从事,老子一枪崩了你!”
玉和读过私塾,算是知书识礼之士,还被尊为“吴先生”,吃酒席总是入上座,祭先人总是跪前排。堂堂君子今天成了茅厕板子说踩就踩?不就是迟到吗?他姓邱的凭什么狼心狗肺当众打脸?玉和抹了把脸,端坐一声不吭,休会时在门口拦住了邱书记,“你骂我对,骂我娘不对。你左一句‘猪娘养的’,右一句‘妈的’,这事与我娘到底有什么关系?你同我说清楚。”书记左看一眼,右看一眼,说不出话来,最后憋出了一个大红脸,呼啦啦甩下烟头拂袖而去。
“他姓邱的是树上结的?是土里长的?大年初六得讲个喜庆和睦,他指着鼻子骂娘,是不是欺人太甚?出门要尊贤,入门要敬长,他连这个道理也不懂?去年他来我们队蹲点,我娘为他煮过饭,烧过茶,洗过衣,做过鞋垫,亏了他吗?他不记恩也就算了,为何一转脸恩将仇报?我娘快七十的人了,一辈子没做过恶事。我要他到我家去坐一下,给我娘赔礼说声对不起。老邱的行伍脾气我也知道,只是士可杀不可辱也。”不愧是吴先生,果然条理分明,情理并茂,大义凛然,气壮山河。
几天过去了,玉和一心一意等着,等着老邱上门来的那一刻。谁知邱天保没多久接到调令,脚板下抹了油,已经去县里上任,你八抬大轿也接他不来了。天呵天,那家伙肇事逃逸,欠债不还,杀人不偿命,拉完臭屎屁股一撅就溜了?他邱天保得听好了:躲得了初一但躲不过十五,他就是躲进了蛇洞,吴玉和这辈子也要挖洞灌水凿洞灌烟;他就是逃到了台湾,中国人民也一定要解放台湾!
十多年的日子就这样过着,有晴有雨有暖有寒地过着。
又一年冬天到来了。村里遭遇一次山火。那天风太大,烈焰横窜,火团远跳。玉和的儿子在火场差点丢了小命,清创、消炎、植皮等费用两三万,女人几天来以泪洗面。玉和赶到医院时,女人告诉他邱天保都来看过了,还批了一张条子,要县民政局特事特办,给伤者家庭补助一万元。玉和愣了一下,接过纸条顺手撕成碎片。女人大惊,忙不迭地捡起碎片,“不就是一句话吗?那句话能吃?能穿?能生金子?”玉和气歪了脑袋,“我没得到这一句话,还算个人?还算我娘的儿?没有钱,我去卖血总可以吧?”吴玉和翻了翻医院账单,果然出门去卖血。
儿子出院后,身上虽有几块疤,但行走已无大碍。“君子不吃嗟来之食,饿死了吗?饿死了吗?”玉和对这种结局兴高采烈,冲着儿子问一句,冲着老婆问一句。不过从这天起,家里不开电灯,也不用肥皂。玉和戒了酒,不买烟,在务农之外寻找一切挣钱的生计。最后,他还跟着后生们上山倒树。年过半百的老汉,在陡坡上和密林里蹿上蹿下钻来钻去,被马蜂刺,被树刺扎,被毒草割,被风雨淋,一张沾有青苔和泥沙的脸落在水潭里,他手捧清水洗了几把,随口吟出:“人面兽心方可恨,兽面人心又何妨?”
他那干瘦如钉的两条腿越来越哆嗦晃荡了。终于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肩头重量消失,膝盖和腰身忽然舒坦,阳光明亮耀眼,山风鼓荡爽身,整个身体飘起来——他在村民们的大声惊呼中,一失足连人带树坠下山崖。在谷底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嘴巴、鼻孔、眼眶、耳穴里都流血,手腕已无脉跳,全身正在变冷。
遵照他以前有过的交代,丧事一切从简。但有些规矩则不得马虎:儿孙晚辈一定要跪着守灵,白豆腐和白粉条一定要上丧席,香烛一定要买花桥镇刘家的——那一家的质量最好;祭文一定要出自桃子湾彭先生的手笔——那是死者生前最为知心的文友;出殡的队伍还一定要绕行以前的两个老屋旧址——死者在那里度过几十年,必须向熟悉的土地和各类生灵最后一别。
入殓前,儿子发现父亲大睁双眼,目注苍天,让人想起佛庙门前的怒目金刚。家人最明白他的心事,赶忙到村部去打电话。邱天保在省城办事,从吱吱喳喳的电流声中知道事情原委,不免大吃一惊,依稀想起了十多年前。他连夜赶火车,换汽车,把慢腾腾的火车汽车骂了个狗血喷头,连跑带蹿赶到死者面前,已是天亮时分了。他跌跌撞撞扑向床前,一把抓住死者的手放声大叫:“玉和大哥,对不起对不起,我邱天保,在这里给你赔礼,给你娘赔礼!”
人们真真切切听清了这一句。这时,天上突然劈下一个惊雷,震得灵堂烛火慌慌地跳荡,在山谷里激起隆隆回声。顷刻之间大雨也狂泻而至,在门外拍过白花花的一浪浪雨雾,又把一团团雨雾送入门内。据说死者就是在这一刻牙关松弛,欣然闭目,隐隐呼出最后一丝气息,眼角还神奇地挂上了一滴泪。
(有删改)
6.小说中“十多年的日子就这样过着”一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上启下,既总结前文玉和与老邱的矛盾,又引出后文山火事件的转折。
B.以时间跳跃压缩叙事,突出玉和多年隐忍与老邱之后仕途顺遂的对比。
C.通过留白手法,暗示玉和始终未放弃对老邱的怨恨,为结局埋下伏笔。
D.以平淡叙述消解矛盾,体现乡土社会中人际冲突随时间流逝自然化解。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以“砌墙”“打猎”“粮食增产”等细节勾勒老邱的能人形象,为后文其倨傲的表现作铺垫。
B.玉和丧事“规矩不得马虎”的描写,通过对比其生前困窘与死后哀荣,深化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C.“人面兽心方可恨,兽面人心又何妨?”一句,暗含了玉和对世道人心的慨叹与道德原则的坚守。
D.结尾雷雨交加的描写,既烘托了灵堂肃穆悲怆的氛围,又隐喻人物内心积压多年的情感爆发。
8.怒目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通常被描绘为威猛且具有愤怒表情的形象,本文为何以“怒目金刚”为题?
9.读书小组认为韩少功的小说语言别具特色,邀请你结合本文中的实例,精选角度,写出你语言鉴赏札记的要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①,刖跪②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公曰:“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卑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忍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奸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景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 ”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 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大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大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欲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王珪对曰:“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诸官随入,预闻政事。
贞观二年,大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宋曰:“公言是也。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注]①正闺:宫中的小门。②刖跪:断足的人。古代受刖刑的人多被役看守宫门,文中即指守门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治A天下者B非用C一士之言也D固有E受F而不用G恶有拒H而不入者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文中指坚持,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相同。
B.藉,文中指凭借。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藉”意思不同。
C.刍荛,指割草砍柴或割草砍柴的人,多用于自谦,文中指粗浅鄙陋的意见。
D.矜,文中指夸耀,与李密《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行为不当,刖跪规劝,景公感到差惭而不去上朝,晏子却认为刖跪敢于直言是国君的福分。于是景公下令加倍赏赐刖跪,并免除了他的赋税。
B.在晏子看来,国君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臣下就不进言,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位的不说话,在上位的听不到,上聋下哑,会妨害国家治理。
C.王珪认为,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现在太宗广开言路,他愿意竭尽所能。太宗赞同,下令以后宰相进宫商量国家大事,让谏官跟随,参与政事。
D.隋炀帝昏庸,虞世甚身为宰相,不敢直言进谏,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太宗始终认为,虞世基罪恶深重,应该和隋炀帝一同被处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
(2)每见人奏事,必欲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14.如何“进谏”和“纳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①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②。老子个中不浅③,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④。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⑤?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②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③老子个中不浅: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④空敝黑貂裘: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⑤沧洲:归隐之地,此指故乡。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子个中不浅”一句,词人以庾亮作比,表达了“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自豪感。
B.“星汉淡无色”呈现出星月交辉的场面,不仅描写了月色,同时也体现出了词人的怡情。
C.词人在“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中,巧用比拟,视野开阔,使人想起江流的平滑之状。
D.“想见姮娥冷眼”虚写嫦娥冷眼相看,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与“多情应笑我”情思相同。
16.词人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借此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宫殿建筑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阿房宫赋》中以“ ”写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与宫殿建筑有关的句子是“ ”。
(2)侧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李凭箜篌引》中,李贺借“ ”写玉兔全神贯注聆听箜篌演奏,从侧面烘托了音乐的感染力。《琵琶行并序》中“ ”一句以主客忽听琵琶声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音乐的吸引力。
(3)“坐”和“空”均有“徒然”的意思。《蜀道难》中的“ ”和《书愤》中的“ ”就是很好的例子。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听吕叔湘先生说了个比喻,他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 )。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吕先生这个比喻说得好极了,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①办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②全都是有生命的,③能自己成长自己发育的;④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⑤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
办教育决不类似办工业,因为受教育的人绝对不是工业原料。唯有没有生命的工业原料可以随你怎么制造,有生命的可不成。记得半个世纪以前,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漫画,标题是《教育》。他画一个做泥人的师傅, A 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模子里脱出来的泥人个个 B 。我现在想起那幅漫画,因为做泥人虽然非常简单,也算得上工业;原料是泥团,往模子里一按就成了产品——预先设计好的泥人。可是受教育的人决非没有生命的泥团,谁要是像那个师傅一样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他的失败是肯定无疑的。
但是比喻究竟是比喻,把办教育跟种庄稼相比,( )。相同的是工作的对象都有生命,都能自己成长,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不同的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理上生长的需要就成,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对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让他们各自发挥能动作用,当然比把他们往模子里按难得多。但是既然要办教育,就不怕什么难,就必得把这副难的担子挑起来。
18.下列句子中的“究竟”与文中加点的“究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B.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
C.教士听了诧异,急急同著刘伯骥奔进城门,意思想见知府问个究竟。
D.世兄究竟到那里去的,以后出门总得在柜上留个字,省得要先生操心。
19.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以“庄稼”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不超过3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说“不破不立,先破后立”,但现在也有人说“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D 3.C 4.①前瞻性的科学眼光,能在量子科学尚处于冷门期时认识到它巨大的潜力,精准把握发展脉搏,提前布局。
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量子科学发展对国家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中国量子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③提携后进的格局追求,尽心打造科研团队,给年轻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与科研氛围,努力为国家培养国际一流的科学人才。 5.①专访针对特定人物展开,受访者郭光灿院士是量子科技的领军人物,事迹正面、典型,具有榜样引领的社会价值。
②聚焦社会热点,量子科学是全球重要的科学领域,与当下及未来科技发展高度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③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科技,利于信息传播与宣传,具有科学普及的教育价值。
6.C 7.B 8.①吴玉和去世时面如怒目金刚,以此为题,既突出他反抗者、守护者的形象,又能吸引读者;
②全文围绕“反抗与守护”展开,以此为题,使情节更加紧凑、有序;
③吴玉和坚持等一声道歉,既是守护自身尊严,也是维护传统伦理文化,以此为题,体现了作者对于坚守传统文化秩序、价值观的思索。 9.①方言口语与典雅文辞交织,既突出地方特色,又彰显人物性格。如“堂堂君子今天成了茅厕板子说踩就踩”“人面兽心方可恨,兽面人心又何妨?”
②同构连用,巧用排比,彰显语言的整齐、繁丰之美,如“挖洞灌水凿洞灌烟”“有晴有雨有暖有寒的过着”。
③善用叠词,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如“吱吱喳喳”“慢腾腾”等。
10.BDG 11.A 12.D 13.(1)明智的人揣测君王权衡时势,调和那缓急处置适宜,向上不敢危害君主,向下不危害自身。
(2)每当见到有人陈述事情,一定给予和悦的脸色,希望听到直言规劝,了解政治教化的得失。 14.①臣子权衡时势,敢于直言; ②君主营造宽松的环境,反省短处,虚心纳谏。
15.B 16.①“忽到黄鹤旧山头”的喜悦之情;
②“老子个中不浅”,抒发了历史沧桑感以及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
③“空敝黑貂裘”,借苏秦典故,抒发自己年华老大,功业无就的叹惋以及倦于风尘游宦的心境;
④“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抒发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17. 钩心斗角 雕栏玉砌应犹在 露脚斜飞湿寒兔 主人忘归客不发 以手抚膺坐长叹 塞上长城空自许
18.A 19.A.一本正经 B.一模一样 20.甲:而绝对不像工业 乙:有相同也有不相同 21.序号①修改为: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
序号③修改为: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 22.示例一:大风吹过,庄稼成了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生机盎然。
示例二:庄稼是广袤田野上的金子,闪烁着丰收的光芒。
23.例文:
破立之间,寻发展之道
“不破不立,先破后立”与“先立后破,不可未立先破”,这两种看似相悖的观点,实则如两面镜子,映照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破”与“立”的复杂关系。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如何精准把握破立的时机与方式,成为解锁进步密码的关键。
“不破不立,先破后立”,彰显的是一种果敢决绝的革新勇气。唐朝天文学家张遂,在当时传统天文观念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冲破旧有星象认知的藩篱。他不满于前人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片面解读,历经艰苦观测与复杂运算,编制出《大衍历》。其过程中,打破诸多陈旧计算方法和错误天象论断,重新构建起更为精准的天文历法体系,为后世天文研究开辟新径。
然而,“先立后破,不可未立先破”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合理性与价值。近代高僧李叔同,本已在艺术、教育等领域颇有建树,但当他决定投身佛门时,并非贸然放弃一切世俗事务。而是先在心中确立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仰,逐步构建起全新的精神世界。在筹备出家期间,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个人事务、交接教学工作,而后才剃度为僧,开启全新修行生涯,实现从弘一法师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身份转变与精神升华。
于社会发展而言,面临陈旧腐朽制度严重阻碍进步时,“先破后立”是一剂猛药,直击病灶。如封建王朝末期,腐朽的政治体制、严苛的等级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只有先推翻旧制度,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新社会秩序。而在关乎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的领域,“先立后破”则是稳健前行的保障。像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先构建起更全面、合理的保障框架,如拓展保险覆盖范围、提升救助标准等,再逐步调整旧有不合理政策,确保民众生活平稳过渡。
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若深受不良习惯、狭隘思维禁锢,应果断先打破这些枷锁。比如长期拖延的人,先打破拖延惯性,再树立高效行动的新习惯与时间管理体系。但当探索新职业方向、人生道路时,不能冲动放弃现有积累,而要先学习新技能、积累新资源,在新领域站稳脚跟后,再考虑逐步脱离旧有轨道。“破”与“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我们需以敏锐洞察力,依据不同情境,精准抉择“先破后立”还是“先立后破”,在破立的动态平衡中,不断推动个人与社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