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知识清单
一、填空题
1. 《海岛冰轮初转腾》
(1)《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剧目《________》,此剧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盟誓,后杨贵妃被缢死马嵬坡,唐玄宗日夜思念,最终在仙境中与杨贵妃团圆的故事。
(2)该唱段属于京剧“”行当的唱腔,其特点是唱腔华丽、细腻,注重声音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剧中人物杨贵妃优雅、高贵的气质。
(3)在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时,常用到“________”的演唱技巧,使声音产生特殊的颤动效果,增添唱腔的韵味。
2.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出自京剧传统剧目《________》,此剧讲述了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大开城门,在城楼上抚琴,以空城之计吓退敌军的故事。
(2)该唱段由京剧“”行当演唱,此行当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以唱、念白为主,注重表演的稳重和儒雅。
(3)唱段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运用了________的节奏特点,通过节奏的变化,生动地表现出诸葛亮在城楼上镇定自若观察敌情的情景。
3. 《儿行千里母担忧》
(1)《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________的经典唱段,它以________的口吻,表达了母亲对远行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担忧之情。
(2)学唱该唱段时,要把握________的演唱风格特点,通过细腻的情感处理,展现出母亲温柔、慈爱又充满担忧的复杂情感。
(3)京剧的伴奏乐器中,________是主要的拉弦乐器,在该唱段的伴奏中起到引领旋律、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4. 《游园惊梦》
(1)《游园惊梦》是________的经典选段,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
(2)该选段通过细腻的唱词和优美的唱腔,描绘了________在花园中游玩时触景生情,感叹青春易逝、爱情难觅的情感。
(3)昆曲的音乐风格,其唱腔讲究________,注重声音的控制和韵味的表达,与京剧的音乐风格有明显区别。
5. 《智斗》
(1)《智斗》选自现代京剧________,该剧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的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为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与刁德一和胡传魁巧妙周旋的故事。
(2)唱段中阿庆嫂由________行当扮演,刁德一由________行当扮演,胡传魁由________行当扮演,三人通过精彩的对唱,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3)《智斗》的唱段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问答和对唱,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复杂关系。
6. 《打虎上山》
(1)《打虎上山》选自现代京剧________,剧中主人公________为消灭座山雕匪帮,装扮成土匪打入威虎山。
(2)该唱段以________的音乐风格为主,旋律激昂、节奏紧凑,充分展现了主人公杨子荣英勇无畏、机智果敢的英雄形象。
(3)在表演《打虎上山》时,演员常运用________等京剧表演程式,来表现杨子荣在雪山上骑马飞奔、与老虎搏斗等场景。
二、问答题
1. 京剧的行当主要有哪些?每个行当有什么特点?
2. 京剧的唱腔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3. 昆曲与京剧在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4. 以《智斗》为例,分析现代京剧如何通过唱段塑造人物形象?
5. 简述京剧的伴奏乐器及其在演奏中的作用。
6. 结合《儿行千里母担忧》,谈谈京剧唱段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7. 《海岛冰轮初转腾》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8. 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在题材、音乐和表演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9. 分析《游园惊梦》的唱词和唱腔是如何体现昆曲艺术特色的?
10. 京剧的表演程式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具体唱段说明。
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 《海岛冰轮初转腾》
(1)《长生殿》
(2)旦角
(3)颤音
2.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空城计》
(2)老生
(3)舒缓与紧凑相结合
3. 《儿行千里母担忧》
(1)《三家店》;母亲
(2)细腻深情
(3)京胡
4. 《游园惊梦》
(1)昆曲;昆曲
(2)杜丽娘
(3)清丽婉转;字正腔圆
5. 《智斗》
(1)《沙家浜》
(2)旦角;老生;花脸
(3)对唱
6. 《打虎上山》
(1)《智取威虎山》;杨子荣
(2)激昂豪迈
(3)身段动作
二、问答题答案
1. 京剧的行当主要有哪些?每个行当有什么特点?
答:京剧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行:主要扮演男性角色。又可细分为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以唱念为主,如《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中诸葛亮的老生形象,表演稳重、儒雅;小生,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唱腔尖细,动作轻盈;武生,擅长武艺,注重武打和身段表演。
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包括青衣,主要扮演端庄、娴静的中青年女性,以唱功见长,如《海岛冰轮初转腾》中杨贵妃的青衣形象,唱腔华丽细腻;花旦,多表现活泼、伶俐的年轻女子,表演注重动作和神态;武旦,擅长武打,扮演精通武艺的女性;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用本嗓演唱,声音苍劲。
净行:又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智斗》中胡传魁的花脸形象,通过夸张的脸谱和洪亮的唱腔展现人物性格。
丑行:俗称小花脸,多扮演滑稽、幽默或反面角色。表演上注重念白和动作的夸张,分为文丑和武丑,文丑以滑稽的语言和动作引人发笑,武丑则以敏捷的身手和幽默的表演见长。
2. 京剧的唱腔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京剧的唱腔主要有西皮和二黄两种。
西皮:其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明快、活泼、刚劲有力,适合表现欢快、激昂、愤怒等情绪。例如《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中部分唱段运用西皮唱腔,体现出诸葛亮在紧张局势下的镇定与智谋。西皮的板式较为丰富,有西皮导板、西皮慢板、西皮快板等,不同板式可根据剧情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
二黄:旋律相对平稳,节奏舒缓,唱腔深沉、凝重、抒情,常用于表现忧郁、悲伤、沉思等情感。如《儿行千里母担忧》采用二黄唱腔,更好地烘托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思念之情。二黄也有多种板式,如二黄慢板、二黄原板等。
3. 昆曲与京剧在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
音乐风格:
昆曲:音乐风格清丽婉转、细腻抒情,被誉为“水磨腔”。其旋律优美,节奏缓慢,注重声音的控制和韵味的表达,唱腔讲究字正腔圆,一字数转,通过悠长的拖腔和细腻的行腔,营造出含蓄、典雅的艺术氛围。如《游园惊梦》的唱腔,将杜丽娘的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
京剧:音乐风格较为明快、刚劲。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西皮旋律起伏大、节奏紧凑,二黄则相对平稳舒缓。京剧的音乐在节奏和旋律上更具张力,能够表现多种复杂的情感和场景,既可以展现激昂的战斗场面,也能表达细腻的情感。
表演特点:
昆曲:表演细腻入微,注重肢体语言的优美和韵律感,动作幅度较小但十分精致,强调“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将唱、念、做、打高度融合,表演风格优雅、含蓄。
京剧:表演程式化更为明显,动作幅度较大且夸张,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舞蹈性。在武打和身段表演上更加精彩激烈,同时也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脸谱、服饰等元素增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4. 以《智斗》为例,分析现代京剧如何通过唱段塑造人物形象?
答:在《智斗》中,通过精彩的唱段和对唱形式,成功塑造了阿庆嫂、刁德一和胡传魁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阿庆嫂:由旦角扮演,其唱段展现出她的机智、沉着和善于周旋的特点。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通过这几句唱词,以茶馆为喻,暗示自己广结八方朋友,同时也为下文巧妙应对刁德一的刁难埋下伏笔。在与刁德一的对唱中,阿庆嫂言辞委婉却暗藏机锋,不卑不亢,以巧妙的语言回应刁德一的试探,体现出她作为地下共产党员的智慧和冷静。
刁德一:老生扮演,其唱段突出了他的阴险狡诈和老谋深算。从他的唱词中,如“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表面上是夸赞阿庆嫂,实则是在试探和怀疑,语气中充满了试探和算计,通过唱腔和念白的处理,将刁德一的狡猾刻画得入木三分。
胡传魁:花脸扮演,他的唱段表现出其粗鲁、愚蠢又带有江湖义气的性格。在唱段中,胡传魁常常被阿庆嫂和刁德一的对话弄得一头雾水,他的唱词和表现显得较为直白和简单,与阿庆嫂和刁德一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他头脑简单、易被人利用的特点。
5. 简述京剧的伴奏乐器及其在演奏中的作用。
答:京剧的伴奏乐器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乐器:
京胡:是京剧文场中最重要的拉弦乐器,在伴奏中起引领旋律的作用,其音色明亮、高亢,能够突出京剧唱腔的特色,为演员的演唱伴奏,增强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很多经典唱段中,京胡都紧密跟随演员的演唱,起到托腔保调的作用。
京二胡:辅助京胡,丰富伴奏的音色和音响层次,使伴奏更加丰满,与京胡相互配合,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月琴:弹拨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在伴奏中主要起到节奏和和声的作用,为唱腔和表演增添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弦:也是重要的弹拨乐器,在伴奏中可以演奏旋律、和声和节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丰富音乐的织体。
武场乐器:
鼓板:包括单皮鼓和檀板,是武场的指挥乐器,鼓师通过击鼓和敲板来控制整个乐队的节奏和速度,引领演员的表演,根据剧情和表演的需要,打出不同的鼓点,如慢板、快板等不同节奏。
大锣:音色宏亮、低沉,常用于营造紧张、激烈的气氛,配合演员的动作和表演,如在武打场面、角色出场等场景中使用,增强舞台的气势。
小锣:音色清脆、明亮,声音较尖,与大锣配合使用,在表演中起到丰富节奏和提示演员动作的作用,例如用于表现轻快的场景或角色的细微动作。
铙钹:音色浑厚、响亮,主要用于制造强烈的音响效果,在一些激烈的场面,如战争、打斗等场景中,铙钹的使用可以增强紧张感和震撼力。
6. 结合《儿行千里母担忧》,谈谈京剧唱段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答:在《儿行千里母担忧》中,京剧唱段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情感:
唱腔:该唱段采用二黄唱腔,其旋律平稳、节奏舒缓,适合表达深沉、忧郁的情感。缓慢的节奏和婉转的旋律,将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和思念之情缓缓道来,如泣如诉,让听众深刻感受到母亲内心的牵挂。
唱词:唱词直接抒发了母亲的情感,如“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简洁而又充满深情的唱词,直接点明主题,将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其他唱词也围绕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叮嘱等内容展开,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情感。
演唱技巧:演员在演唱时,运用细腻的发声、行腔和润色技巧,如在一些字上运用颤音、滑音等,增强情感的表达。在演唱关键语句时,通过控制音量和速度,突出情感的重点,使听众更能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母亲温柔、慈爱又担忧的复杂情感。
伴奏:京胡等伴奏乐器的旋律与唱腔紧密配合,烘托气氛。在情感深沉时,伴奏也随之舒缓、低沉,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在情感有所起伏时,伴奏的节奏和力度也相应变化,进一步强化情感的表达。
7. 《海岛冰轮初转腾》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答:
演唱风格不同点:
《海岛冰轮初转腾》:属于旦角唱腔,演唱风格华丽、细腻、柔美。唱腔注重声音的控制和情感的委婉表达,通过悠长的拖腔和细腻的行腔,展现出杨贵妃优雅、高贵的气质,在演唱时多用颤音等技巧增添韵味,整体风格较为抒情、婉转。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由老生行当演唱,演唱风格稳重、大气、儒雅。以唱念为主,声音洪亮、苍劲,节奏上舒缓与紧凑相结合,通过沉稳的唱腔和念白,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镇定自若,在演唱时更强调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突出稳重感。
原因:
人物角色:《海岛冰轮初转腾》中的杨贵妃是女性角色,且身份高贵,性格优雅,旦角的演唱风格能够更好地展现其形象特点;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中的诸葛亮是中年男性,具有智慧和谋略,老生稳重的演唱风格符合其人物设定。
剧情场景:《海岛冰轮初转腾》描绘的是杨贵妃在宫中赏月时的情景,氛围较为抒情、浪漫,因此演唱风格偏向柔美细腻;《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展现的是诸葛亮在城楼上面对敌军时运用空城计的紧张场景,需要通过稳重、大气的演唱风格表现出诸葛亮的镇定和智谋。
8. 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在题材、音乐和表演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答:
题材:
传统京剧:题材多取自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典小说等,如《长生殿》《空城计》等,内容以古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
现代京剧:题材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主要反映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革命斗争等内容,如《沙家浜》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智取威虎山》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剿匪的情节,以现代人物和事件为表现对象。
音乐:
传统京剧: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旋律和节奏遵循传统的程式化模式,伴奏乐器以传统的文场和武场乐器为主。
现代京剧:在保持西皮、二黄等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如交响乐的配器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音响效果;在节奏上也有所创新,根据剧情需要进行灵活变化,使音乐更能适应现代题材的表现。
表演:
传统京剧:表演程式化严格,动作、身段、服饰、脸谱等都有固定的规范和模式,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展示。
现代京剧:在保留京剧表演程式的基础上,适当吸收了一些话剧、舞蹈等现代艺术的表演手法,使表演更加生活化、真实化,同时在服饰和化妆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以符合现代人物的形象特点。
9. 分析《游园惊梦》的唱词和唱腔是如何体现昆曲艺术特色的?
答:
唱词:《游园惊梦》的唱词优美典雅,充满诗意。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词句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花园中繁花盛开却无人欣赏,园景破败的景象,将杜丽娘青春虚度、美好年华无人赏识的落寞与哀怨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唱词的文学性极高,引用了众多典故和诗词名句,充满古典韵味,体现了昆曲作为“百戏之祖”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唱词内容往往是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非简单叙述情节,符合昆曲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
唱腔:昆曲的唱腔具有“水磨腔”的特点,在《游园惊梦》中体现为唱腔细腻婉转,旋律优美悠长。每一个字的发音都经过精心雕琢,讲究字正腔圆,注重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使字音清晰且富有韵味。例如在演唱过程中,一字数转,通过悠长的拖腔将情感缓缓抒发,让听众能够沉浸在悠长的旋律中感受人物情感的起伏。同时,唱腔的节奏舒缓,与唱词的诗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含蓄、抒情的氛围,将杜丽娘触景生情后的复杂情感,如对青春的感慨、对爱情的渴望等,以一种委婉、细腻的方式传递出来,充分展现了昆曲清丽婉转、注重韵味表达的艺术特色。
10. 京剧的表演程式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具体唱段说明。
答:京剧的表演程式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具有关键意义。
规范表演动作:京剧表演程式为演员的动作提供了明确规范。以《打虎上山》为例,演员在表现杨子荣骑马飞奔时,运用“趟马”这一程式化动作。演员通过一系列协调的身段,如手持马鞭的姿势、身体的起伏晃动、步伐的移动等,配合锣鼓节奏,无需真实的马匹,就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杨子荣在雪山上策马疾驰的场景,简洁而生动地展现剧情中的关键情节,使观众快速理解剧情发展。
突出人物性格:不同的表演程式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在《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中,诸葛亮属于老生行当,其表演程式强调稳重、儒雅。演员在演唱时,配合缓慢而沉稳的台步、端庄的手势和神情,通过“捋髯”“甩袖”等程式化动作,展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与临危不惧。又如《智斗》中,阿庆嫂的旦角程式化动作,如轻盈的手势、灵活的眼神运用,体现出她的机智和善于周旋;刁德一的老生动作则多了些阴险的眼神和试探性的手势,凸显其狡猾性格,通过这些程式化动作,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增强艺术美感:京剧表演程式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和提炼,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在《海岛冰轮初转腾》中,杨贵妃的旦角表演程式包括优美的身段、细腻的眼神以及优雅的手势。演员通过“云手”“兰花指”等程式化动作,配合唱腔,将杨贵妃的优雅高贵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丰富了舞台视觉效果,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京剧艺术独特的美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