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课时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发生频率,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特征。
对比不同地区在相同或不同类型自然灾害下的影响程度,探讨区域地理环境对灾害影响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区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区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区域认知
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和人为因素(如人类活动强度)对灾害发生的影响。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评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灾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系统的防灾减灾策略,包括监测预报、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综合思维
通过学习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的成因,理解这些灾害往往是自然因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共同作用的结果。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地理实践力
组织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模拟演练,如地震逃生、火灾疏散等,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防灾减灾教育基地或实地考察自然灾害现场,了解灾害发生后的实际情况和应对措施。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目录
自然灾害严重
除害兴利并举
自救互救
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我国自然灾害特征
中国与主要受灾国家灾情比较(1990—2019年)
知识拓展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定义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气象灾害具有以下特征: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旱涝等灾害持续特征明显;群发性突出,常常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发生频率高、季节性强;种类多,易引发次生灾害。气象灾害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两类。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寒潮等类型,季节性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01
干旱
02
洪涝
03
台风
04
寒潮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的现象
影响
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干旱
图为2022年夏季因长江流域持续干旱,水面严重萎缩的洞庭湖。
2022-7-11
2022-8-13
洪涝
图为1998年8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积水严重的江西九江城内。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影响
造成江河泛滥,导致土地、房屋受淹等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旱灾、洪涝灾害与降水异常有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成因
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在东南季风较强时期,由于季风前进速度过快,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干旱,而北方地区由于过早降水和降水过量易形成洪涝灾害。 在东南季风较弱,则暖湿的云雨则停留在南方地区,导致南涝北旱。 另外,热带季风由于在热带地区,只有干季和湿季的区分,在干季,有长时间未下雨,加上热带地区高温作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
台风
图为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过后,一片狼藉的广东深圳城区。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夏秋季节,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
伴随狂风、暴雨、海水暴涨等
影响
侵袭我国沿海地区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成因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气旋,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录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寒潮
图为2008年1月强寒潮期间我国南方被冰雪损坏的输电设施。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
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
影响
造成沿途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冰冻等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成因
源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大震动
影响
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
地震
图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毁坏的楼房。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
影响
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滑坡
图为2010年4月台湾基隆附近山体滑坡,阻断高速公路。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概念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影响
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泥石流
图为 2010 年8月遭受泥石流重创的甘肃舟曲县城。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
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活动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其相对集中的分布区。阅读自然灾害分布图,可以了解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环境特点,能进一步分析自然灾害成因。
1. 阅读图5.3和图5.5,将我国台风、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线。
台风灾害
洪涝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山地丘陵区
东南沿海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
活动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其相对集中的分布区。阅读自然灾害分布图,可以了解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环境特点,能进一步分析自然灾害成因。
2.参考对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区的成因解释,解释我国洪涝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区:台风发源于低纬度海洋,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
东部平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沛且多暴雨,易引发河流水位暴涨;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河流流速缓慢,容易积水成涝;河流众多;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河下游汇流,水量大时易泛滥。
山地丘陵坡度大,岩土体稳定性差,易滑动或崩塌;多地震带或松散沉积层(如黄土高原),岩层易破碎;暴雨渗透后增加土体重量并润滑滑动面,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变迁及特征,明确科技是如何促进工业低碳发展的,明确人地协调观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堂小练
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截至2025年2月20日,累计票房已达124.80亿。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电影《哪吒》中的陈塘关位于中国古代沿海地区,常年面临洪水威胁。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分析,陈塘关最可能位于______地理区域(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历史上是洪涝灾害多发区,与电影中“陈塘关”的设定(沿海、洪水威胁)高度吻合,A正确;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无洪水威胁,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以冰川地貌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降水稀少,以草原和沙漠为主,D错误。故选A。
A
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截至2025年2月20日,累计票房已达124.80亿。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2.该区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冰川融水量大
D.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河流水位上涨。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加上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综上,B正确、A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C错误;过度开垦属于人为原因,D错误。故选B。
B
2024年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如下:以低温雨雪冰冻、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干旱、风雹、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26省区市一千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完成下面小题。
3.从材料和地图中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 )
①种类多
②分布广
③受灾严重
④不易治理
⑤持续时间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受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影响,从材料和地图中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种类多、分布广、受灾严重,①②③正确。不易治理、持续时间长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④⑤错误。故选A。
A
2024年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如下:以低温雨雪冰冻、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干旱、风雹、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26省区市一千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完成下面小题。
4.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
A.冻害——跨流域调水
B.干旱——建温室大棚
C.沙尘暴——多植树种草
D.森林火灾——在森林烧纸放鞭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跨流域调水主要是为了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与冻害并无直接关系,A错误:温室大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B错误;植树和种草是减少沙尘暴的有效措施之一,C正确;在森林中烧纸放鞭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高风险行为,而不是预防措施,D错误。故选C。
C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滑坡 D.洪涝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地区林业资源遭到破坏将会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甚至产生滑坡、泥石流,C正确;台风在沿海地区易发,该地区是我国西南山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地势落差大,寒潮和洪涝不是该区域多发的自然灾害,排除ABD;故选C。
C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有( )
①开垦山林
②加强监测
③开采矿产
④植树造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滑坡、泥石流是由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产生的自然灾害,应该加强对灾害的监测、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才能有效进行防治,②④正确;开垦山林和开采矿产会加快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防治滑坡灾害,①③错误;故选B。
B
谢谢观看
复古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