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4 21: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3.《桥》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这次专门编排的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生虽然对小说并不陌生,但由于本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专门接触小说单元,对于小说的概念性知识了解相对困难,所以把握好教学的适切度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核心概念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核心问题 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形象。
学科概念 人物形象、小说三要素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2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深刻理解老汉同时作为老支书和父亲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
教学重点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深刻理解老汉同时作为老支书和父亲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
教 法 1.在单元项目主题“如何成为一个小说家”下展开教学任务; 2.在朗读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感悟。
学 法 小组合作,自主研究,以生为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旧知,链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读了《桥》这篇微型小说,知道了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2.师:一波三折的情节、充满危机感的环境,最终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桥》,感受人物的形象。 1.学生整体回答。预设:情节、环境和人物预设:塑造人物形象 巩固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感悟老支书的人物形象(8分钟) 过渡:如果你是一位小说家,你会如何塑造老支书这个人物呢?师:这篇小说的作者和你想的完全一样,他也是运用了大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去丰富老支书的人物形象,你有成为一位小说家的潜质!在上节课最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请你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画出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一说你的理解,批注在课本旁边。2.教师相机引导、总结(1)3-8段突遇山洪村民们的表现: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老汉的表现: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师: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2)29-13段疏导撤离有的人: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的表现: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3)14-21段桥塌遇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在前文中不管是对待人民群众还是其他党员都是一个威严的、沉稳的、冷静理智的形象,为什么独独对这个年轻人这么凶,还凶得像只豹子?师:所以老汉才会吼道——(引读)朗读指导:个别读、齐读、(4)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个丰满、立体、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他是老汉,他是党支部书记,他还是一位父亲和丈夫。3.走进人物内心,产生共鸣师:在生死抉择面前,他作为党员——师:在生死抉择面前,他这位父亲——4.指名学生板书,形成桥的两个桥墩。内容的歌词 预设: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1.小组合作结合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悟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画出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本旁边。2.汇报学习成果。预设:沉着冷静,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预设:老汉对待同为党员的儿子,要求他和其他人一样,排在后面。学生个别读、齐读。预设: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揪出儿子,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预设:作为父亲,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在本环节,对老汉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进行揣摩,通过对比、抓关键词、想象补白等方法,再次关注短句这一表达形式,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感受老支书这一高大的人物形象,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和敬意。
三、情感升华,思政育人 1.挽联追忆老汉师:就是这样一位老汉,这样一位老党员,这样一位父亲,虽然他的肉体不再,但精神是——永存的。3.教师感情引读24-27段(配乐)师:在桥的废墟边,这位老太太,这位妻子,这位母亲,久久凝视着远方,这“桥”是她的丈夫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这“桥”是丈夫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这“桥”还是丈夫对儿子的父爱之桥,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师:(PPT出示单元页)小说虽然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着生活的影子。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共产党员也像老支书一样,认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4.补充共产党员视频《桥》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更是传递给我们真善美的主旨。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与美好,走入小说大门。 生书写板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板 书设 计 桥环境 情节
爱父
性党
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