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真题突破练】热点专题:基础知识综合-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真题突破练】热点专题:基础知识综合-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4 20: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真题突破练】热点专题:基础知识综合-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3-24八年级下·福建泉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晋江的蓝色海岸线上,我震撼于那无边无际的海洋,感受着岁月①_____(fù)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②_____(liào)望远方,海浪在日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眼的光芒,与静谧的渔村构成了绚丽的风景。向海而生的晋江人选择主动拥抱海洋,渡海谋生。每逢开渔时节,上千艘渔船争相出海的场面,令人_____。通过这些生动的图景,使我们得以体悟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_____ 过往,一幕幕光辉与汗水交织的历史画面,如同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每个晋江人心中③_____(yíng)绕回响。正是这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_____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晋江人。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戛然而止 缅怀 相辅相成
B.戛然而止 追溯 各得其所
C.叹为观止 追溯 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缅怀 各得其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生动的图景,我们得以体悟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
B.通过这些生动的图景,我们得以体悟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精神。
C.这些生动的图景,使我们得以体悟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
D.通过这些生动的图景,使我们得以体悟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精神。
2.(23-24八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 (A.众目睽睽 B.举世瞩目)。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为此,他们着① (A.zhuó B.zhá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② (A.励 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 (A.承载 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2)为文中①、②处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者根据拼音选汉字。(只填序号)① ②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3.(23-24八年级下·广东广州·期末)2024年为龙年,学校将策划一场“龙年话龙”主题活动。
(1)【龙年知龙】为了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校团委设计了一份海报,其中有一段介绍龙文化的文字。请你仿照划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与前面的划线句构成排比。
龙是中华民族的徽章,“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名字。当我们伫立于恢弘的“九龙壁”前,漫步在庄重的紫禁城里,跳跃于欢乐的龙灯舞队列中, 。面对高傲、威严也不乏华美之感的龙的形象,或沉浸在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时,心中会油然生起一种强烈的寻根激情。龙寄托了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起源,象征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龙年释龙】活动组织方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两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请先写序号再作答)
①龙多搁起雨,子多搁起爷 ②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③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④龙头怎样摆,龙尾怎样用
(3)【龙年写龙】在书法活动中,有同学找来下图作品临摹,请你用简体行楷正确地将作品中的后两句诗写到田字格中。

4.(23-24八年级下·安徽亳州·期末)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②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道:“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③朱赫来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保尔惊chà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好,你就瞧着吧。”
④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朱赫来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⑤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朱赫来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奈心地学下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惊chà( ) 简明扼( )要 倒( )栽葱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正确写法是 。
(3)仔细揣摩文段关键语句,简单概括保尔有哪些优良品质。
(4)保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概括整本书中的一个情节佐证这句话。
(23-24八年级下·广东广州·期末)学校正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读准字音”“辨别错字”“了解传统文化”等环节。
5.下面是文佳从相关资料中整理出的易读错字,其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yì) 行辈(háng) 欺侮(rǔ) 风雪载途(zǎi)
B.脑畔(bàn) 缄默(zhēn) 龟裂(jūn) 强词夺理(qiǎng)
C.冗杂(rǒng) 两栖(qī) 狩猎(shòu) 挑拨离间(jiàn)
D.蛮横(héng) 襁褓(qiǎng) 寒噤(jīn) 瞬息万变(shùn)
6.小文同学负责整理了相关资料中的易错字,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恬静 帷幕 嘹望 轻歌漫舞 B.污蔑 推搡 卑鄙 怒不可遏
C.思穆 晦暗 驰骋 纷至杳来 D.潮汐 枯躁 喧腾 目炫神迷
7.小诗收集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其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粤剧《珠江泪》中演员的台词犹如震耳欲聋的钟声,唤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B.广州有“花城”之称,花市受市民深爱,也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接踵而至。
C.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不仅不矛盾,反而能够相辅相成,让彼此大放异彩。
D.广绣流传已有千年,每一幅作品都色彩鲜明,线条流畅自然,让人叹为观止。
8.以下是某场主题为“如何传承端午习俗”的研讨会会议记录,划线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主持人:①毋庸置疑,端午节在我国是一个影响广泛,非常受人们重视。那么在当今社会,如何让端午习俗得到更好的传承呢?
学者1:②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端午民俗活动和举办相关文艺节目,让大家认识到端午习俗的人文价值。
学者2:文旅行业也可以发力。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③这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形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学者3:④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端午习俗的起源、意义等,激发传统习俗对学生的兴趣。
A.① B.② C.③ D.④
(23-24八年级下·湖南湘潭·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①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使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国大地。②歌曲悠扬宛转的曲调,歌手昂扬向上的风貌,扫去冬日的闭塞与枯燥,拉开了盎然春日的(wéi)幕。③花红柳绿,天蓝云澈,远山颜色渐绿,那是春的语言;草长莺飞,丝绦拂堤,销声匿迹的虫儿悄悄集会,那是春的呢喃。④春山缄默,但“春山”意象在中国诗词中却具有丰富的寓意□它代表着新生,萌发蓬勃的生机;它彰显着希望,带来磅(bó)的力量;它孕育着力量,勇创美好的明天。
9.文中注音、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幕 销声匿迹lì 缄默jiān 磅薄 B.惟幕 销声匿迹nì 缄默xián 磅礴
C.帷幕 销声匿迹lì 缄默xián 磅薄 D.帷幕 销声匿迹nì 缄默jiān 磅礴
10.文中□处正确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A.逗号 B.句号 C.冒号 D.省略号
11.文段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扬帆小组的同学们看了上文后发表了如下评论,其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曲真是好听,让人叹为观止。
B.春节联欢晚会上,歌与舞、动与静、舞台虚拟环境与演员真实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
C.春山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既代表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寓意着人类的朝气蓬勃和稳重威严,同时还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和春天的到来。
D.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在一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3-24八年级下·吉林长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古代有鸿雁传书,那么今天则有跨越大洋大洲的即时通话;【甲】如果说古代有“一日看尽长安花”,那么今天则有“坐着高铁看中国”……【乙】与古代诗词中“小桥流水人家”所体现的婉约诗意不同,今天的“一桥连三地”“天堑( )变通途”,呈现的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另一种宏阔的诗意。诗意在变化,然而,属于中国人的那份浪漫诗情却一直葆有。看看中国航天的命名:【丙】载人飞船叫“神舟”,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卫星叫“嫦娥”,火星探测器叫“天问”……这些命名被称为“宇宙级浪漫”【丁】。还有很多诗意,就在寻常生活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今天的生活是如此丰富精彩。无论是追星逐月的科技攻关,还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奔忙,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蕴藏着盎然的诗意。“诗意”的获取,需要我们心存一份超越功利的追求,一种huò( )达的态度,一份别样的情致。“诗意”不是难得之物,是对创造生活、懂得生活的人的精神回馈,是日常里的惊喜,是平凡中的奇迹。
1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天堑( ) (2)huò( )达
14.下面是给语段做的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古代有鸿雁传书,那么今天则有跨越大洋大洲的即时通话”一句为假设复句。
B.“诗意在变化,然而,属于中国人的那份浪漫诗情却一直葆有”中“葆有”的意思是“享有”。
C.“还有很多诗意,就在寻常生活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中“还有”“就”词性相同。
D.“无论是追星逐月的科技攻关,还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奔忙,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蕴藏着盎然的诗意”中“科技攻关”“辛苦奔忙”短语类型不同。
15.下列有关文中【甲】【乙】【丙】【丁】处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分号表并列,说明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给人们追求的诗意生活提供了不同的现实基础。
B.【乙】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古今人们都有对诗意生活的追求,突出科技在今人诗意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C.【丙】处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出后面列举的内容。体现中国航天命名的浪漫,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就。
D.【丁】处引号表特殊含义,“宇宙级浪漫”指人们对宇宙探索和敬畏的浪漫情感。
16.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17.(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______,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②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③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④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⑤因此,“提出问题”是______的重要前提。
(1)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上恰当的词语。(只填写序号)
A.前人 B.古人 C.创新 D.创造
(3)请在①句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3-24八年级下·湖北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赛博判官”断的案子,大多数是商品评论区里的“差评纠纷”——“判官”要根据商家与消费者的双方 ,判断是否 或撤销“差评”。但因为“判官”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我们仍要借功一些更官方的力量去对评判进行 ,这样才能 “判官”不迷路,评价不变味。但无论如何,这种把“法槌”交给用户的做法,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有人追捧,也有人质疑。①
先说追捧。看似唬人的“赛博判官”,其实所断之案大多数为鸡毛蒜皮甚至无厘头之事。比如,有顾客在生鲜店买了生菜,却质问商家为何不煮熟;有的商家明明货不对板,却拿“以实物为准”当挡箭牌……然而,正是这些需要“评评理”的锁事,在广大网友的聪明才智面前,立马成为二次创作的最佳素材。各种“神评论”由此而出,既怼得理亏者无话可说,又为“委屈者”主持公道,判官们既收获快乐,又能抱打不平,颇有“当代包青天”的快感。②
再说质疑。正如有不少人是抱着猎奇的心态而来,那些过于奇葩的案件,其真实性或存疑。而且,各执一词的举证方式,也可能被人利用——靠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抖机灵”,便博得判官一笑与信任。这种客观不足且主观有余的评判机制,容易让人质疑仲裁结果的严肃性及合理性。此外,大多数目前的案件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销毁,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③不过,“赛博判官”隐隐有沦为引流新工具的趋势,这就背离其成立的初衷了。毕竟,再好看的热闹,也有看腻的时候。若“赛博判官”的法庭充斥着噱头做作、剧本安排的观感,那它离“休庭”也不远了。
④说到底,“赛博判官”重在“判”,并非“观”【A】无论是帮助消费者维权【B】还是为良心商家“仲冤”【C】在合理评判之下,“赛博判官”都能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D】从而有助于平台生态的良性发展。好好开发、优化不足,“赛博判官”将大有可为。
18.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锁事 B.猎奇 C.奇葩 D.仲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证据 展示 监督 确定 B.证词 展示 监督 确保
C.证词 呈现 管理 确保 D.证据 呈现 管理 确定
20.下列文中加序号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到底,“赛博判官”重在“判”,并非“观”【A】无论是帮助消费者维权【B】还是为良心商家“仲冤”【C】在合理评判之下,“赛博判官”都能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D】从而有功于平台生态的良性发展。
A., B., C., D.,
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此外,大多数目前的案件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销毁,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A.此外,大多数目前的案件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撤销,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B.此外,目前的案件大多数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销毁,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机会,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C.此外,大多数目前的案件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销毁,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D.此外,目前的案件大多数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撤销,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机会,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22.将“‘赛博判官’的出现,打破了‘平台独断’的传统,既弥补以往评价体系的缺陷,也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不失为创新之举。”这句话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24八年级下·湖南衡阳·期末)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通过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使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国大地。歌曲悠扬宛转的曲调,歌手昂扬向上的风貌,扫去冬日的闭塞与枯①(zào),拉开了盎然春日的帷幕。
花红柳绿,天蓝云激,看到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草长莺飞,丝绦拂堤,销声③匿迹的虫儿悄悄集会,那是春的呢喃。
农历三月初三登高赏春,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俗。春山④缄默,但“春山”意象在中国诗词中却具有丰富的寓意:它代表着新生,萌发蓬勃的生机:它彰显着希望,带来磅②(bó)的力量;
23.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24.上文中的画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5.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后面横线上续写一句,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26.扬帆小组的同学们看了上文后发表了如下评论,其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曲真是好听,让人叹为观止。
B.春节联欢晚会上,歌与舞、动与静、舞台虚拟环境与演员真实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
C.春山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既代表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寓意着人类的朝气蓬勃和稳重威严,同时还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和春天的到来。
D.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在一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3-24八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自青藏高原起程,跨越山麓,驰骋丘陵,尽管路途迂回,却摆脱束缚和枷琐,时而形成巨大漩涡,时而掀起万丈狂澜,总是勇往直前。①它在苍穹之下,滋养千里良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黄河情怀,是生生不息、敬畏自然的智者之魂。②从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到今日小浪底水利枢纽的现代壮举,黄河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一声号召,是对黄河情怀的最好诠释。黄河情怀,是包容并蓄、携手共进的团结之魂。黄河,被尊称为“江河之宗”。③这里是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点,中原与草原文化的汇流处。④我们震撼于黄河那如风云变幻、雷鸣震耳的壮观景象,这是黄河力量的直接展现。在这条漫长的征途上,无论沧海桑田,我们初心不改,共同书写黄河新篇章。
27.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 迂回(yú) B.枷琐 漩涡(xuán)
C.枢纽 苍穹(qiú) D.诠释 束缚(fù)
28.文中四个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包容并蓄 B.风云变幻 C.生生不息 D.沧海桑田
29.文中四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3-24八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关于彩虹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就在甲骨文里:有出虹自北,饮( )于河这句话说的是有一道彩虹出现在北边的天空中,一直___________到黄河里喝水。
古人看见时隐时现的虹桥,于是浮想联piān( ),把它看作有灵性的龙蛇类的神物,能够低头喝河水。有人把它描述成两边各有一个头的神兽。“虹”字最原始的写法就是对这种神兽形象的描绘。后来,人们才把它改成了更容易读写的形声字,用“工”旁表音,用“虫”旁表意。
早期古文字里出现与岁时、天象有关的字有很多故事,这些字的形体特征和文化内hán( )向我们展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观察和认识。我们不仅能从中__________到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古人探索自然奥秘的恒心,以及__________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不懈努力。
30.文段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填入括号里的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yìn 翩 含 B.zǎi yǐn 翩 涵
C.zài yǐn 篇 涵 D.zài yìn 篇 含
31.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延续 领会 寻求 B.延续 领略 寻找
C.延伸 领会 寻找 D.延伸 领略 寻求
32.文段中划线句子是个病句,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B.搭配不当 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 D.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33.(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反省是人生中的理性的思考和非凡的智慧。②正像雨果所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③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觉、主动反省。④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⑤在痛苦中反省,就不会再孤独;在闲适中反省,我们不再空虚;在失败中反省,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省,我们不会停顿。⑥总之,反省是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一个长期过程。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②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作为青少年的你是选择停滞不前,还是在广阔的天地纵横驰chěng?历史告诉我们,一大批有志青年听从时代召唤,没有彷徨,信念如磐,在以奋斗为主旋律的百年征程上接zhǒng而至,砥砺前行,将青春镌刻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李大钊说:“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长成苍劲参天的大树,矗立在锦绣的山河。追溯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民族始终相信胸怀“国之大者”,应拾级而上,哪怕风雪载途也要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34.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1)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长成苍劲(A.jìng B.jìn)参天的大树。 ( )
(2)中华民族始终相信胸怀“国之大者”, 应拾(A.shè B.shí) 级而上。( )
35.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 驰 chěng (2) 接zhǒng而至
(23-24八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八年级组织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近日,习近平主席讲话时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zhōng)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dú)武的道路走不通。和平是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维护和争取。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坚持 ① ,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 ② ,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 ③ ,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 ④ ,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6.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和(zhōng)共济( ) ②穷兵(dú)武( ) ③摒弃( ) ④相悖( )
37.文中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共建共享 对话协商 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
B.合作共赢 共建共享 交流互鉴 对话协商
C.对话协商 共建共享 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
D.交流互鉴 合作共赢 共建共享 对话协商
38.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期末真题突破练】热点专题:基础知识综合-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1)赋 瞭 萦
(2)C
(3)B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写法。
赋予:fù yǔ,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瞭望:liào wàng,登高远望或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人。
萦绕:yíng rào,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使用。
第一空:描述“上千艘渔船争相出海的场面”令人赞叹,应选“叹为观止”,意为“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而“戛然而止”意为“突然停止”,不合语境。
第二空:后接“过往,一幕幕光辉与汗水交织的历史画面”,需表示“回顾历史”,应选“追溯”,意为“探索源头或回顾”。而“缅怀”侧重“怀念逝者或旧事”,与“历史画面”搭配不当。
第三空: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共同作用,应选“相辅相成”,意为“相互配合、相互促成”。而“各得其所”意为“各自得到适当安排”,与“成就一代又一代晋江人”的句意不符。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通过这些生动的图景,使我们得以体悟晋江人‘敢为人先,爱拼敢赢’”中,“通过……”是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使”导致句子缺失主语,且“体悟”后缺少宾语(如“精神”),表达不完整。故正确的改法是删去“透过”或“使”,并在句尾加“的精神”。
故选B。
2.(1) B A
(2) A B
(3)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甲处:“众目睽睽”侧重众人注视,多含审视、监督意味;“举世瞩目”强调全世界关注,体现影响大、受重视。C919首飞是重大成就,受全球关注,选B(举世瞩目)。
乙处:“承载”指承受装载,常搭配抽象事物(如梦想、意志);“承接”侧重接住、接续,多搭配具体任务、项目。“国家意志、民族理想”是抽象内容,选A(承载)。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着(zhuó)力”指用力、致力于;“着(zháo)”多表示接触、感受(如着凉)等。这里是科研人员致力于培育队伍,选A(zhuó)。
②处(再接再____):“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先磨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励”是鼓励,不符合语境。选B(厉)。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原句“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缺少主语,“经过……”是状语,导致句子主语缺失。让“科研人员”作主语,改为: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3.(1)示例一:陶醉于精彩的《西游记》龙宫世界里
示例二:呐喊于激烈的龙舟赛河岸边
(2)①“龙多搁起雨,子多搁起爷”指一件事若多个人或多个部门管,结果一人一个意见,谁也管不好。②“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指要在对的地方才能做对的事,或指做事要讲究源头,不要蛮干,找对方法。③“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指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④“龙头怎样摆,龙尾怎样甩”指一个队伍中,领头的决定着其他队员的行动。
(3)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本题要求仿照划横线句子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因此,续写的句子需要在结构、语气和表意风格上与原句保持一致。
“伫立于恢弘的‘九龙壁’前”“漫步在庄重的紫禁城里”“跳跃于欢乐的龙灯舞队列中”,这三个句子结构均为“动词+于+形容词修饰的+与龙相关的事物+中(前)”。其中,“伫立”“漫步”“跳跃”是不同的动词,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动作状态;“恢弘”“庄重”“欢乐”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后面的事物;“九龙壁”“紫禁城”“龙灯舞队列”都是与龙文化相关的事物。根据上述结构,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与龙文化相关的事物,并为其搭配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和动词。
例如,可以选择“龙舟”这一与龙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龙舟比赛时场面热烈,可以用“飞驰”来形容龙舟的速度,动词则选择“穿梭”,描述在龙舟比赛中人们划动龙舟的动作状态。按照原句结构,将确定的内容组织成句子即可。
示例:穿梭于热烈的龙舟竞赛中。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每句谚语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普遍认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
①“龙多搁起雨,子多搁起爷”的字面意思是:传说中龙掌管降雨,但龙多了却反而导致雨下不起来;孩子多了,父亲反而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句谚语揭示了当责任主体过多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职责不清的情况,最终导致事情无法顺利完成。就像在一个项目中,如果参与的人过多,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会去做,自己就可以偷懒,结果可能整个项目都无法推进。
②“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的字面意思是:想要抓住龙,就必须到海里去;想要打老虎,就必须到山上去。它强调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其特点和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行动方向。就像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如果想要掌握它,就需要深入到相关的领域和环境中去实践和学习。
③“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的字面意思是:龙没有云就无法飞行,鱼没有水就无法生存。它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支持。
④“龙头怎样摆,龙尾怎样用”的字面意思是:龙在舞动时,龙头怎么摆动,龙尾就跟着怎么动作。它强调了领导者的引领作用和团队成员的跟随配合。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就像龙头,他的决策和行动方向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而团队成员则需要像龙尾一样,积极配合领导者的指挥,共同推动团队前进。
示例一:①人多时责任分散,易出现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情况,导致事情无法顺利推进,就像龙多了反而不下雨,儿子多了反而没人赡养老人一样。
示例二: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关键,找准方向,要达到目标就得去相应的环境、付出相应的努力,就像擒龙要到海里去,打虎要上山去。
示例三: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合适的条件和依托,龙离开云就无法施展本领,鱼离开水就无法生存。
示例四:④在一个集体或组织中,领导者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下面的人要听从领导者的指挥和安排,龙头怎么摆动,龙尾就要跟着怎么行动。
(3)本题考查汉字临摹书写。
①用楷书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
诗句后两句内容是,但使龙(龍)城飞(飛)将在,不教胡马(馬)度阴(陰)山。
注意“但、胡、阴”等易错字的书写。
4.(1) 诧 è dào
(2) 奈心 耐心
(3)①有正义感,讲原则(勇敢) ②勤奋耐心(好学,坚持不懈)。
(4)示例1:革命者朱赫来被捕后,保尔痛打押送朱赫来的彼得留拉押送兵,救出朱赫来。
示例2:在火车上,几个投机商人欺负保尔和丽达,保尔将他们痛打一顿,并协助铁路肃反委员会检查车厢。
示例3:在党委宣传鼓动部办公室,保尔痛打下流无耻的法伊洛。
示例4:保尔在车站食堂工作时,一个男孩要他六点换班,他拒绝了男孩的无理要求,并回应如若打架,他会奉陪。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惊诧(jīng chà):指惊讶诧异,形容对某事感到意外、吃惊。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形容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不繁琐。
倒栽葱(dào zāi cōng):指栽跟斗时头先着地,即栽得很重、很厉害的样子,也比喻一次惨重的失败。
(2)本题考查字形。
“奈”读“nài”,常见义项如“奈何”(怎么办、如何) ;“耐”读“nài”,有忍受、经受之意。“耐心”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符合语境中保尔学拳击时不急躁、持续努力的状态,所以是“耐”字,奈心——耐心。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②段“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可知,保尔打架并非无端生事,而是基于“有理”的前提,说明他在面对冲突时,会秉持正义、坚守原则,不是盲目冲动地使用武力,体现出他富有正义感、讲原则且勇敢的一面,不会随意欺负他人,只在自身有理可依时采取行动。
从⑤段“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朱赫来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可知,学习英国拳击过程中,保尔面临朱赫来一次次将他打飞、摔倒的困难情况,可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学习,突出他在学习新技能时的勤奋努力,以及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被困难打倒,持续追求进步。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需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保尔因“有理”而主动冲突的事件,体现其“不无故打架”的原则性。重点关注保尔为反抗压迫、保护他人或坚守正义而动手的情节(如对抗欺凌、反击敌人等)。情节需明确“冲突原因”“保尔的理据”及“行动结果”,突出其行为的正当性。
示例: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曾目睹师兄谢廖沙被富家子弟维克多刁难,维克多不仅辱骂工人,还故意破坏机器零件,试图嫁祸给谢廖沙。保尔发现维克多的阴谋后,趁其单独在车间时拦住他,怒斥:“你凭什么欺负人?谢廖沙没做错任何事!”维克多轻蔑地嘲讽保尔是“穷小子”,还推搡他。保尔忍无可忍,挥拳将维克多打倒在地,警告他“别再做龌龊事”。
5.C 6.B 7.A 8.C
【解析】5.本题考查字音。
A.欺侮(rǔ)——wǔ,风雪载途(zǎi)——zài;
B.脑畔(bàn)——pàn,缄默(zhēn)——jiān;
D.蛮横(héng)——hèng,寒噤(jīn)——jìn;
故选C。
6.本题考查字形。
A.嘹望——瞭望,轻歌漫舞——轻歌曼舞;
C.思穆——思慕,纷至杳来——纷至沓来;
D.枯躁——枯燥,目炫神迷——目眩神迷;
故选B。
7.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几乎要震聋耳朵。这里是要“唤醒关注社会问题”,“震耳欲聋”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这里应使用“振聋发聩”;
B.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务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这里用来形容广州花市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体现了广州花市深受市民喜爱,符合语境;
C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用在这里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彼此促进,符合语境;
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务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体现了广绣作品的精美,吸引人的眼球,符合语境;
故选A。
8.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成分残缺,缺宾语,应该在“非常受人们重视”的后面加上“的节日”;
B.搭配不当,“通过制作端午民俗活动和举办相关文艺节目”中,“制作”与“民俗活动”搭配不当,“活动”不能“制作”,可将“制作”改为“开展”;
D.“激发传统习俗对学生的兴趣”主客体倒置,应改成“激发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
故选C。
9.D 10.C 11.A 12.A
【解析】9.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帷幕,wéi 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也可喻指事物的开端;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说话;
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故选D。
1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C.冒号用于引出下文的解释或说明。在此处,“它代表着新生,萌发蓬勃的生机;它彰显着希望,带来磅礴的力量;它孕育着力量,勇创美好的明天”是对“春山”意象的进一步解释,因此使用冒号;
故选C。
11.本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A.句子①“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使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国大地”存在主语残缺问题。“使”字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使”,改为“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国大地”;
故选A。
12.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多用于形容视觉体验(如表演、景观等),而歌曲是听觉体验,此处搭配不当;
B.天衣无缝:形容事物配合紧密,没有破绽。符合“歌与舞、动与静”配合默契的语境;
C.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用于“春山的象征意义”恰当;
D.源远流长:形容文化历史悠久。符合“中华文化”的特点;
故选A。
13. qiàn 豁 14.B 15.D 16.语序错误,将“创造”和“懂得”调换位置。
【解析】13.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天堑,tiān qiàn,指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壕沟。
豁达,huò dá,指性格开朗,气量大。
14.本题考查做批注。
B.“葆有”意为“保持、保留”(如“葆有初心”),而“享有”更侧重“拥有、享受”(如“享有权利”)。二者语义不完全相同。批注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这里的“宇宙级浪漫”并不是指人们对宇宙的敬畏,而是指中国航天命名的浪漫风格(如“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等),因此这个批注不准确。故选D。
16.本题考查病句。
语序不当,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应该先“懂得”再“创造”,将“创造”和“懂得”调换位置。
17.(1)这是精神,是萌芽/勇于提出问题是精神,是萌芽
(2)A.前人 C.创新
(3)“、”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成分。
第③句“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中,“这”为指示代词,指代前文“勇于提出问题”这一行为,“这”和“勇于提出问题都”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是复指主语;“是”为谓语动词;“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是用来修饰“精神”的定语,“创造的”是修饰“萌芽”的定语,去掉这些定语后,句子的主干就是“这是精神,是萌芽”或“勇于提出问题是精神,是萌芽”。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个空:
①句中“善于思考、敢于否定”是培养提问能力的手段,②句补充说明“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这里的“老师”和“书本”代表知识的传递者与载体,而“前人”泛指前代的人(包括老师、学者等),更能涵盖“老师”所代表的知识传授者群体,以及“书本”背后的知识创造者,与“否定知识传递主体”的语境更契合。“古人”侧重指古代的人,时间维度较局限,而语段未特别强调“古代”,“前人”的范围更广泛,可包含近代、现代的知识传承者,与“老师”这一当代角色的关联性更强。故选A.前人。
第二个空:
④句明确指出“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将“提出问题”与“创新”直接关联;⑤句以“因此”总结,需体现“提出问题”对“创新”的前提作用。第③句已提及“提出问题是……创造的萌芽”,此处若填“创造”,与前文“萌芽”的表述重复,且④句核心论述为“创新的最初冲动”,“创新”更贴合中心表达。故选C.创新。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①句“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______”中,“善于思考”与“敢于否定”是两个并列的动词短语,共同作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前提条件。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此处连接两个并列的行为,符合顿号的使用规则。故填入顿号。
18.A 19.B 20.A 21.D 22.C
【解析】18.本题考查字形。
A.锁事——琐事。
故选A。
19.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判官要根据商家与消费者的双方____”,“证词”指证人证言,强调双方陈述内容;“证据”侧重客观材料。这里说双方的陈述,用“证词”更合适,因为是商家和消费者表述的内容,像证人陈述,所以第一空选“证词”。
第二空:“判断是否____或撤销‘差评’”,“展示”有主动呈现、显露出的意思;“呈现”侧重自然显出。这里“差评”是一种结果呈现,用“展示”更贴合语境,强调判断是否要把“差评”呈现出来,所以第二空选“展示”。
第三空:“借助一些更官方的力量去对评判进行____”,“监督”指查看并督促,“管理”侧重管控、治理。这里官方力量对评判是监督其是否合理,并非直接管控评判,“监督”更合适,所以第三空选“监督”。
第四空:“这样才能____‘判官’不迷路,评价不变味”,“确保”强调切实保证,“确定”侧重明确、断定。这里是要保证“判官”不迷路等结果,用“确保”更能体现目的是切实保障,所以第四空选“确保”。
故选B。
2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说到底,‘赛博判官’重在‘判’,并非‘观’”与后面“无论是帮助消费者维权……”是总分关系,“观”后的内容是对前文“重在‘判’,并非‘观’”的具体阐释,所以【A】处应用“:”来引出下文,而不是“,”,标点使用错误。
故选A。
2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原句存在以下语病:
语序不当,原句“大多数目前的案件”语序有误,多项定语排列时,表时间的“目前”应在表范围的“大多数”之前,应改为“目前的案件大多数”。
成分残缺,原句“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缺少宾语中心语,“上诉”是动作,后面需明确“上诉”的对象或内容,应加上“机会”,即“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机会”。
用词错误,原句中“若商家差评被销毁”存在用词错误,结合语境,这里应是“差评被撤销”,“销毁”指烧掉、毁掉,不符合“差评”处理的语境,“撤销”指取消,更合适。
答案D修改了语序(“目前的案件大多数”)、补充了成分(“二次上诉机会”)、纠正了词语(“被撤销”),解决了原句的语病问题,所以最恰当。
故选D。
22.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要判断语句插入位置,需分析语句内容与原文各段落逻辑关系。
A.原文①处前文是“这种把‘法槌’交给用户的做法,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有人追捧,也有人质疑”,后文开启“先说追捧”“再说质疑”的论述。插入语句强调“赛博判官”打破传统、弥补缺陷等创新点,①处前后逻辑是对“赛博判官”现象的整体态度(追捧与质疑),未到深入分析其创新价值的环节,插入此处会打乱“态度—分述态度”的逻辑,所以A处不合适;
B.②处前文围绕“追捧”,讲“赛博判官”断案成为创作素材、判官收获快乐等内容;后文“再说质疑”开启新的论述方向。插入语句重点在“赛博判官”的创新意义(打破传统、弥补缺陷),与②处“追捧”层面的“断案有趣、收获快乐”话题不一致,插入后会使“追捧”部分的论述逻辑断裂,所以B处不合适;
C.③处前文讲“赛博判官”有沦为引流工具的趋势,背离初衷;插入语句讲“赛博判官”打破传统、弥补缺陷等创新点,可作为对“赛博判官”积极意义的总结,与后文“沦为引流工具背离初衷”形成“先肯定价值—再指出问题”的对比逻辑,使论述更全面、有层次,所以C处合适;
D.④处前文是对“赛博判官”重在“判”而非“观”的总结,以及合理评判的积极作用;后文是对其发展的展望。插入语句的“创新之举”等内容,与④处“重在‘判’的积极作用、大有可为”话题重复,且会打乱“总结—展望”的逻辑,所以D处不合适;
故选C。
23.①燥 ② 礴 ③ nì ④ jiān 24.去掉“通过”或“使”。 25.示例:它孕育着未来,勇创美好的明天。 26.A
【解析】23.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枯燥,kū zào,单调,没有趣味。
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雄伟;(气势)充满。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说话。
2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既有“通过”又有“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
25.本题考查续写仿写句子。解答时,首先,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结构和内容,句子围绕“春山”的寓意展开,使用了“它+动词+着+名词,动宾短语”的句式结构,且前后句都强调了“春山”所带来的正面影响。然后,根据语境,需要填写的句子应继续阐述“春山”寓意的积极方面,保持与前两句的逻辑关系和修辞风格一致。最后,考虑填入的句子既要符合“春山”的特点,又要富有诗意和寓意,可以是关于未来、希望、活力等方面的正面描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它昭示着复苏,唤醒沉睡的大地。
26.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的整体水平或某个令人惊叹的细节,而非单纯指歌曲好听,使用对象错误:
B.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用在这里形容春晚节目配合的完美,非常恰当;
C.朝气蓬勃:形容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人类的活力和春天的生机,是非常合适的;
D.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这里用来形容中华文化,使用恰当;
故选A。
27.D 28.B 29.A
【解析】27.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A.迂回(yú)——yū;
B.枷琐——枷锁;
C.苍穹(qiú)——qióng;
故选D。
28.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理解使用。
A.包容并蓄:指一个事物或一个人能够容纳和包容各种不同的事物、观点或意见,而能够和谐共存。在文段中意为黄河情怀包容和吸收不同元素,形容黄河的团结精神,使用正确;
B.风云变幻:形容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在文段中来形容黄河景象变化无常,使用对象错误;
C.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在文段中意为生命延续不断,形容黄河的智慧精神,使用正确;
D.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在文段中强调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会“初心不改”,一路向前。使用正确;
故选B。
29.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
A.①句成分残缺,“展示了”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补充“的精神”等,如“展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故选A。
30.B 31.D 32.A
【解析】30.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记载:jì zǎi,把事情写下来,也指记录事情的文字。
饮:yǐn,喝;也指可以喝的东西;还可表示含着、心里存着(如“饮恨”)。
浮想联翩:fú xiǎng lián piān,众多的想象或感想接连不断地涌出。
内涵:nèi hán,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指内在的修养。
故选B。
3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延续:着重体现事物依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强调时间或状态的连贯性,比如“延续传统”。
延伸:侧重于表示事物在空间或范围上的伸展、延长,像“道路延伸”。
在“一直___________到黄河里喝水”语境里,彩虹是在空间上伸展至黄河,所以此处用“延伸”合适。
第二空:
领会:侧重对抽象概念、道理、意图的理性理解,强调内心的领悟,常用于“领会精神”“领会意图”等语境,更偏向于逻辑层面的把握。
领略:强调通过体验、感受来认知事物的本质或特色,侧重感性层面的认知,常用于“领略风光”“领略文化魅力”等语境,突出对事物整体特质的体会。
文中“从中__________到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慧”并非单一的道理或意图,而是蕴含在文字、文化中的整体认知成果,需要通过对古文字形体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感受来体会。这种认知过程更依赖感性体验和整体把握,而非单纯的逻辑推导。因此,用“领略”更能准确体现“通过观察古文字去感受智慧”的语境。
第三空:
寻找:就是去查找、探求,比较口语化、宽泛,如“寻找东西”。
寻求:有追求、探求且带有一定目的性、主动性地去寻找,更正式,如“寻求真理”。
“__________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不懈努力”,“和谐相处之道”是需要主动追求的,用“寻求”更能体现这种积极态度。
故选D。
32.本题考查病句。
“早期古文字里出现与岁时、天象有关的字有很多故事”存在句式杂糅的语病,“出现”与“有” 杂糅,可删去“出现”;
“早期古文字里出现与岁时、天象有关的字有很多故事”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天象: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中的运行现象(如日食、彩虹、星象等),属于自然现象的直接呈现。岁时:指岁月时节,通常与季节更替、节气变化、历法时间相关,本质上是古人根据天象(如太阳运行、星辰位置)总结出的时间规律。逻辑上,“天象”是“岁时”形成的基础——先观察天象,再归纳出岁时体系。故应该把“天象”和“岁时”交换位置。
改句:早期古文字里与天象、岁时有关的字身上有很多故事。
故选A。
33.(1)反省是思考和智慧。
(2)正像雨果所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3)总之,反省是一个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长期过程。
【详解】(1)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
第①句“反省是人生中的理性的思考和非凡的智慧”,句子中“反省”是主语,“是”为谓语,“思考和智慧”是宾语(“人生中的理性的”“非凡的”是定语,起修饰作用,提取主干时删去)。所以主干为:反省是思考和智慧。
(2)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原句“正像雨果所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属于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这是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直接引用时,句末标点归属于引用内容)。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原句“反省是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一个长期过程”存在语序不当问题。多层定语一般遵循“领属/时间/处所+数量+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名词/名词短语”的排序规则。
在“一个长期的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过程”中:“一个”是数量词,表数量;“长期”是形容词,描述性质;“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是动词短语,说明动作状态;“过程”是中心名词。按照多层定语“数量词+形容词+动词短语+名词”的合理顺序,需调整为“一个长期的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过程”。修改后的句子:总之,反省是一个长期的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过程。
34. A A 35. 骋 踵
【解析】34.本题考查字音。
(1)苍劲:cāng jìng,(艺术风格)老练而雄健有力;故选A。
(2)拾级而上:shè jí ér shàng,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故选A。
35.本题考查字形。
(1)驰骋:chí chěng,本义指骑马快速奔跑。语段中形容青年在广阔天地中自由拼搏、积极进取。
(2)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本义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语段中指有志青年一批接一批地响应时代召唤,投身奋斗征程。
36. 衷 黩 bìng bèi 37.C 38.把“维护”和“争取”互换位置。
【解析】36.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穷兵黩武(qióng bīng dú wǔ):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摒弃(bìng qì):舍弃、放弃,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秉持某种理念,主动丢掉(思想、事情、东西等)。
相悖(xiāng bèi):相互违背、相反。
37.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①空: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需要各国通过平等沟通、商讨协调来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对话协商”强调不同主体间通过交流对话、平等协商解决问题,契合营造和平环境的需求,所以①处填对话协商。
第②空:对于“普遍安全的世界”,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安全体系,“共建共享”突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安全成果,体现安全领域的协同合作,故②处填共建共享。
第③空:“共同繁荣的世界”离不开各国在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共赢”强调通过合作让各方都获得利益、实现繁荣,与建设共同繁荣世界的目标一致,因此③处填合作共赢。
第④空:“开放包容的世界”需要各国加强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互鉴”指不同文化、思想等之间交流并相互借鉴,符合建设开放包容世界的内涵,所以④处填交流互鉴。
故选C。
38.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
语序不当,在实际行动中,对于和平,应先“争取”,通过努力去获取和平的态势、机遇等;在有了和平基础后,才是“维护”和平,保障和平状态持续。原句中“维护”和“争取”顺序不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流程,所以需要互换位置,改为“和平是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