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向美而居》知识清单(含答案) 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向美而居》知识清单(含答案) 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6-24 21:2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向美而居》知识清单
1 独特的民居
填空题
1. 民居是人们为了适应______和______而建造的居住场所。
2. 福建土楼多为______或______,以______最为典型,其直径可达几十米,通常有______层。
3. 福建土楼以______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
4. 陕北窑洞一般分为______窑洞、______窑洞和______窑洞三种类型。
5. 傣族竹楼为______式建筑,底层架空,主要用于______、等。上层为,通过______上下。
6. 土家族吊脚楼多依山而建,房屋后部______,前部______,通过______支撑。
7.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在适应______、利用______、应对______。
8. 民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体现在反映______、传承______、体现______。
简答题
1.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2. 陕北窑洞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3. 傣族竹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4.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5. 请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请举例说明民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7. 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面临哪些挑战?传承传统民居有什么意义?有哪些发展途径?
2 和谐的环境
填空题
1. 苏州博物馆本馆位于______西侧,是当代建筑大师______晚年之作。
2. 苏州博物馆建筑群用现代______、______等元素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苏州博物馆本馆巧妙地将现代______与传统江南斜坡屋顶相结合,完美融入拙政园周边环境,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4. 苏州博物馆建筑以______为主色调,延续了苏州传统建筑的色彩风格,同时采用______、等现代材料替代木梁,不仅增强了建筑的通透性,还为传统建筑带来新的生命力,建筑布局更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1. 苏州博物馆本馆在建筑设计上是如何体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
2. 分析苏州博物馆本馆建筑的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3 宜人的设计
填空题
1. 宜人的设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2. 无障碍设计是为了满足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强调______、______、______。
4.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简答题
1. 举例说明宜人的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无障碍设计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 绿色建筑设计有哪些具体措施?
4. 如何设计一个宜人的公共空间?请阐述你的设计思路。
答案
独特的民居
填空题答案
1. 自然环境;社会生活
2. 圆形;方形;圆形土楼;二至四
3. 生土;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
4. 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
5. 干栏;饲养家畜;堆放杂物;居住空间;楼梯
6. 靠山;悬空;木柱
7. 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地形地貌
8. 社会结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
简答题答案
1. 福建土楼建筑特点:独特造型,多为圆形或方形,圆形土楼宛如巨大堡垒,直径可达几十米,通常有二至四层;坚固结构,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多种材料,墙体厚实,底层墙厚1 - 2米,向上逐渐收窄,稳定性和防御性良好;内部布局为内通廊式,各房间围绕中心庭院呈环形排列,庭院宽敞,有生活设施 ,形成相对独立小社会。文化内涵:体现家族聚居理念,反映客家人团结互助、家族观念浓厚的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利于抵御外敌和自然灾害。
2. 陕北窑洞建筑特点:因地制宜,利用黄土高原深厚黄土层,依山势挖掘,有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三种类型;冬暖夏凉,黄土墙壁保温隔热性能好,冬季阻挡寒冷,夏季凉爽;空间布局简单,一般为长方形,分前后两部分,顶部呈拱形,增加稳定性且符合力学原理。文化内涵:是陕北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反映当地人民朴实、勤劳的生活态度和黄土文化深厚底蕴。
3. 傣族竹楼建筑特点:材料选择以竹子为主,搭配木材和茅草,竹子生长迅速、材质坚韧、便于加工;干栏式结构,底层架空用于饲养家畜、堆放杂物,上层居住,通过楼梯上下,可防潮、防虫、防野兽、通风散热;造型美观,屋顶坡度较大,多为歇山顶或攒尖顶,有利于排水,外观轻盈通透,四周有走廊和栏杆。文化内涵:体现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反映傣族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
4.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特点:依山就势,利用山坡地形,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形式,后部靠山,前部悬空,通过木柱支撑;干栏与井院结合,正屋一般一明两暗三开间,以龛子作为横屋,从“一字屋”到“三合水”“四合水”形式多样;装饰精美,栏杆、门窗等部位雕刻精美图案,檐口、腰檐等部位线条流畅。文化内涵:不仅是居住场所,还承载土家族文化习俗和民族情感,反映其适应自然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和能力,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5. 福建土楼厚实的墙体和较小的窗户有利于抵御南方的炎热和潮湿;陕北窑洞的冬暖夏凉特性适应了黄土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傣族竹楼的干栏式结构和大坡度屋顶便于通风散热和排水,适合热带雨林气候 。福建土楼用生土建造,陕北窑洞利用黄土,傣族竹楼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土家族吊脚楼则大量使用木材等,都是利用自然资源。土家族吊脚楼依山就势而建,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下沉式窑洞则是针对黄土高原平坦但缺水的地形特点而创造的居住形式。
6. 福建土楼的大家族聚居模式体现了客家人重视家族血缘关系、强调家族凝聚力的社会结构;傣族竹楼中不同房间的功能划分,反映了傣族社会中男女分工等家庭观念。土家族吊脚楼的雕刻图案反映了土家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文化内容;在建造民居时,各地往往都有特定的仪式,如祭梁等,这些仪式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一些地区的民居在朝向、布局等方面遵循着宗教的要求和传统,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7. 面临挑战: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广泛应用,传统民居建造工艺被忽视,面临失传危险;传统民居居住功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如缺乏现代化卫生设施、网络设施等,导致被废弃或拆除。传承意义: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重要载体,见证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蕴含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对现代建筑设计和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发展途径:保护与修缮,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保护和修缮,政府和社会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保护政策和法规,提高保护意识;功能改造与更新,在保留建筑特色基础上,对内部功能改造更新,添加现代化设施,改善居住条件,还可改造为特色民宿、文化展示馆、创意工作室等。
和谐的环境
填空题答案
1. 拙政园;贝聿铭
2. 几何形;坡顶
3. 几何形屋顶
4. 黑白灰;玻璃;钢铁;自由;明亮;通透
简答题答案
1. 苏州博物馆建筑群用现代几何形、坡顶等元素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巧妙地将现代几何形屋顶与传统江南斜坡屋顶相结合,完美融入拙政园周边环境 ,从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2. 色彩运用特点及意义: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延续了苏州传统建筑的色彩风格,这种色彩搭配给人简洁、素雅、宁静的感觉,与江南水乡的整体氛围相契合,营造出独特的文化韵味 。材料选择特点及意义:采用玻璃、钢铁等现代材料替代木梁,玻璃增强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外空间有更好的视觉交流;钢铁增加了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同时为传统建筑带来新的生命力,让建筑布局更自由、明亮、通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宜人的设计
填空题答案
1. 人体工程学;美学;环境因素
2. 残疾人;老年人;儿童
3.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
4. 舒适性;开放性;功能性
简答题答案
1. 例如公园中的长椅设计,高度和宽度符合人体工程学,让人坐着舒适;外观造型优美,与公园整体环境相融合,具有美学价值;位置设置考虑了周边的景观和人流量,方便人们休息和欣赏风景 ,体现了宜人的设计。再如一些商场的入口设计,有宽敞的通道和缓坡,方便轮椅和婴儿车通行,同时入口的装饰美观,吸引顾客,也是宜人设计的体现。
2. 包括方面及举例:在建筑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使用者进出;公共卫生间设置无障碍隔间,空间较大,方便残疾人使用卫生器具;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引导盲人安全行走。
3. 采用节能设备,如节能灯具、节能空调等,降低能源消耗;使用环保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例如设计大面积的窗户和合理的通风口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用于灌溉等。
4. 设计思路:首先要考虑舒适性,选择舒适的座椅、地面材料等,保证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感;注重开放性,空间布局要开阔,避免有过多的遮挡,方便人们交流和通行;功能性方面,根据公共空间的定位,设置相应的设施,如休息区、娱乐区、健身区等 ;还要考虑美学因素,通过景观设计、建筑小品等,营造出美观的环境氛围;同时要考虑环境因素,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相融合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公共空间,要与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协调搭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