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5 09: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 深圳市的医务人员为儿童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是现代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计划免疫是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导入
第15课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结合生活体验描述,在现代医疗体系下,一个人从生病到恢复健康,一般会经历哪些环节呢?这分别对应医疗卫生体系的哪些方面呢?
医院
预约挂号
分级诊疗
接受治疗,药品
医保缴费
基层医疗单位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等
医疗服务体系
规范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规范药品采购和收费标准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医院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体系构成: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二)建立概况
——西方
1、原因
材料1: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细胞病理学、细菌理论、遗传学、实验生理学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的建立,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
——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二)建立概况
——西方
1、原因
①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科技:医学科技的进步;
③社会:二战后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④现实: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各国政府重视疾病防治;
⑤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国家。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内容
(二)建立概况
——西方
(1)医疗卫生体系
①医疗机构建立:
②公共卫生监督:
③公共疾病防控:
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二)建立概况
——西方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内容
(2)医疗服务体系:
日益完善,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3)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4)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③欧洲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①二战后,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
②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概况
——中国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内容
(1)医疗卫生体系
①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②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2)医疗服务体系:
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3)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赤脚医生
(二)建立概况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
1、内容
(4)医疗保障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
②改革开放后:
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知识总结1: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二)建立概况
——中国
①政府主导 ②起步晚,发展快、成就显著 ③以人民为中心,使全民病有所医④全民医疗,全方位,普惠性。
知识总结1: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②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二)建立概况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先后消灭了天花、沙眼、丝虫病和新生儿破伤风、霍乱、疟疾、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同时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医疗服务人才。在科技上,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医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二)建立概况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
(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
(4)借鉴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问题探究: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
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同:
异:
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医疗保障制度在二战后推广,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
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
原因:
措施:
效果: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
①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
②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城市、乡村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
(2)中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
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卫生意识:
(2)精神卫生:
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材料: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谈一谈你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看法。
1、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3、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课堂总结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的建立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与社会生活
1、体系构成
2、建立概况
1、促进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西方
中国
课堂检测
1、(2021·辽宁高考·15)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A
2、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这项工作
A.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 B.顺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利于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 D.体现了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
C
课堂检测
1、历史上,西南地区的疟疾疫情十分严重,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C
2、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
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调整了福利国家的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