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课题:单元导读课——明确任务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选编了古今中外非常有特点的三篇文章,这些故事来源于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思辨与智慧。三个故事或从反面或从正面体现着人类思维所闪耀的光辉:《自相矛盾》描写了一位卖矛与盾者由于说话前后不对应,最后自相矛盾的尴尬故事。《田忌赛马》描写了孙膑通过巧妙安排帮助田忌在赛马比赛里转败为胜的故事。《跳水》描写了船长父亲在生死攸关的时候逼迫儿子跳水使之转危为安的故事。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单元目标: 1.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初读课文,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3.启动大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分工。
单元主题:风趣和幽默
单元内容 课题内容主旨写法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文言文寓言故事田忌赛马改编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通过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从而推演出获胜把握较高的布阵方式,帮助田忌特败为胜的故事。启发人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人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历史故事跳水《跳水》中的船长看到孩子身在高高的横木上,随时可能摔到甲板上,退速通过海面凤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等有利条件,判断出孩子只有跳到海里才有机会获款,于是果断举枪逼孩子跳水。情节起使跌宕,扣人心弦,寥寥数笔刻画出了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沉着、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 果断行为。小说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 方法进行了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思维重要性的认识;“词句段运用”通过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题目,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能力; “日积月累”安排了关于思维与智慧的古 代名言警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深对思维主题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 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发挥想象写故事”“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等经验,知道要根据所给的情境合理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次习作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引导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感受人文主题。
一、观看插图页。 请同学们打开新课本,翻到第83单元导语页,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分享给你的同桌。 任务驱动。 围绕你发现什么,说说通过从单元导语页中发现什么内容。 老师提问:你在篇章页上都看到了哪些内容? 单元名称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三、老师重点点明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翻开书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一遍。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 说一说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关注课文横向语文要素《自相矛盾》从卖者夸耀自己商品的语句中, 发现他的话里的矛盾之处, 从而推想出围观者质问卖者时的思维过程。《田忌赛马》结合孙膑观察到的情况,揣摩孙膑分析优劣、寻找对策的思维过程。《 跳水》找出说明天气、人员等条件的语句和描写孩子当时处境的语句,从而推想船长帮孩子脱离险境的思维过程。《交流平台》进一步强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梳理了课文中的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 要先分析具体情况, 再选择适合的办法解决问题。
1.认真观察图片内容。 2.畅谈自己的发现,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齐读单元主题和要素
活动意图: 单元导语页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明确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单元导语页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单元文章的主题内容,从而为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做好铺垫。
环节二:明确单元学习主题与活动,宣布大单元任务
确定任务群: 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及教材特点,本单元可依据“思辨 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主题及学习活动。 其合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单元人文主题上看,“思维的火花”连接的是故事中人物的智慧及对后世的影响,语文要素中的“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指向的是如何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契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其次,依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求,借助具体的任务和情境将“课文阅读”与"人物思维过程”相连接,可以让课堂所学逐渐内化为学生日常的思考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思辨性阅读的本质内涵。再次,思辨是学生随着年龄需要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让学生读智慧故事、讲智慧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综合性学习成果,便学生真切感受大智慧的魅力,同时获得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多重成长。 二、公布任务要求: 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相关要求为导向, 紧扣语文要素, 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学习主题, 统摄该单元学习全过程, 设置出发之前探险的准备和热身挑战等与之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参与。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和内容设计学习工具、补充学习资源。 教学活动简介: 1.趣味导入: “神奇的探险之旅”活动即将开启,在出发之前,我们要做好探险的准备和热身哦。小小探险家,快来挑战吧! 探险准备:谁的脑筋转得快? 探险热身:遇到危险怎么办? 探险之旅:谁的探险故事最有趣? 2.教学活动开展过程: 任务一:举办“神奇的探险之旅”活动—任务启动课 活动一:激趣导入,诱发探险欲望 导语:同学们,你们刚刚阅读的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那须正干所著的《探险记》的内容介绍。同学们,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同学们可不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小说或作家。 2.导语: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探险故事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那么还没来得及阅读这些作品的同学们也不要着急,跟着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片段,满足一下大家对于探险的兴趣。 活动二:启发思路,引导选材 1.选择人物,组成团队 导语:孩子们,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探险家,要想完成这次探险,离不开团队合作,首先来看看哪些人将成为你的探险团队伙伴。 任务二:探险准备一:全面考虑有智慧 活动一 用自己的话讲《自相矛盾》 1.看图猜故事,读读小古文 (1)出示“守株待兔、囊萤夜读、精卫填海、铁杵成针”等图片,让学生猜故事,试着背背曾经学过的小古文。 (2)了解其体裁(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2. 出示“自相矛盾”的图片,揭题,简介矛与盾 (1)了解汉字“矛“与”盾”演变,并学写生字 书写提示:“矛”的第二笔点不要漏写;”盾“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2)说说矛和盾的功能 矛和盾分别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3. 初读课文《自相矛盾》 (1)读准字音 生字:鬻、誉、吾、弗、 多音字:夫 (2)读出节奏韵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如去标点读)。 (4)全班齐读。 4.小组合作,了解课文大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 猜一猜等 (2)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新方法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用上学过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了解文言文大意 (4)交流文言文大意,重点关注以下字词的意思 四个否定词:莫、无、不、弗 5.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可结合课文插图等展开想象。 (2)讲述故事并点评 6.现场评论会 (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 (你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一致,做生意要实事求是,讲诚信) 让我们把围观者看不见的思维具体化,来一场“盾VS矛大战”吧! 盾VS矛大战战况如何战况分析第一种可能盾碎说明盾不是最坚固的第二种可能矛断说明矛不是最锋利的第三种可能盾碎矛断说明盾不是最坚固的,矛也不是最锋利的
(2)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指名学生说) (3)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很多,为了避免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4)人物点评时刻:谁你来谈一谈对发问围观者的认识。 7.日积月累 (1)背诵课文《自相矛盾》 (2)背诵《语文园地六》之日积月累 活动二 画对阵图讲《田忌赛马》 1.揭示课题,谈话交流 (1)板书课题,聊聊田忌和赛马 田忌:战国初期齐国名将,曾率兵先后在桂陵、马陵大败魏国军队,封于徐州,深受齐威王的信赖和喜爱。他和孙膑军事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好朋友。 赛马,我国古代贵族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 (2)简介出处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信息,制作一张简明的孙膑人物名片,现在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人物名片姓名孙膑原名孙伯灵朝代战国时期国籍齐国身份地位孙武后代,著名军事家主要成就著有《孙膑兵法》典型事迹田忌赛马、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减灶之计)
(3)围绕课题质疑: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样?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田忌、孙膑、齐威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①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田忌赢得比赛 教学生字“赢” 后鼻音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较多,宜紧凑,上部稍扁,第二笔横稍长。 ②追问:齐威王和田忌的马实力相当,为什么田忌会赢得比赛呢? 因为有孙膑为他出谋划策 简介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除去膝盖骨),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3.聊聊孙膑的谋略 (1)孙膑让田忌获胜的策略是什么?读读课文找一找。 课文第11到16自然段写了孙膑的策略——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 相机教学生字词:出谋划策 引荐 遥遥领先 (2)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策略?读课文第1到2自然段思考 。 因为孙膑仔细观察,发现了规律——齐威王和田忌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所以孙膑向田忌献策。 (3)读课文第3到第10自然段 ①生字词学习: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②积累与兴致勃勃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③把第3到第10自然段读正确流利 (4)小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赛马”为线索,具体写了孙膑观赛, 发现策略;孙膑献策, 准备赛马;调换顺序, 以智取胜,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4.再次研究孙膑的策略 (1)为什么田忌如此相信孙膑的策略就能赢呢?再读第1到8自然段想一想。 (2)孙膑的策略,文章有没有直接写出来?为什么? (3)试着完成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说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因为孙膑经过认真观察,发现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这是取胜的前提。经过分析,田忌的上等马是无法战胜齐威王的上等马的,所以放弃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这一场,也就是采用马匹不对等的出场策略进行比赛,即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4)找出三场比赛时描写田忌神态的语句,说说体会。 第一场:“不动声色“”不着急“说明田忌对这一场赛马的输赢早就知晓。 第二场:“微微一笑“是获胜的笑,是因孙膑办法高明而得意的笑。 第三场:“满意地笑“饱含胜利的喜悦,蕴含对孙膑的赏识。 三次描写进一步写出了田忌对孙膑的常识、信任,与开头相呼应,同时也进一步写出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5.借助对阵图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1)讲述要求:能借助对阵图条理清楚地讲故事,如果能关注人物说话的神态、动作等就更好了。 (2)学生准备并讲述。 把讲述故事的视频上传,同学点评,评出冠、亚、季军。 活动三 架情节梯讲《跳水》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跳水运动 (2)揭示课题:今天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 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相信你读了课文以后, 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 (3)简介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他在青年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时间长达60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主要作品有《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4)读题质疑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2.自读课文,完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问题。 3.指导学习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一艘船 桅杆 船舱 海鸥 帽子 钩住 瞄准 扭身 “艘”注意书写的笔顺 第二组:放肆 吓唬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读准字音,理解其意思 4.交流问题 (1)交流上述质疑问题 孩子跳水 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 孩子获救 (2)课文里还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水手逗猴子;船长孩命令孩子跳水。 (3)按以上四个阶段梳理课文故事情节。 水手逗猴子;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命令跳水 (4)把每一个情节读正确、流利。 5.走进故事情节 情节一:水手逗猴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画出这一段中所描述的事物,所提供的情况,哪些事情,哪些情况和后面将要发生的故事有联系? (2)交流 ①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甲上。” 甲板上有人,不然开不起玩笑来。 因为风平浪静,后面船长才敢叫孩子跳水;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站在甲板上, 要不然船长就要叫他们去干活,去抢险,他们就没有那个闲心跑到甲板上逗一只猴子了。 ②“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理解“放肆”——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 这猴子与大家也较熟悉,相处也久了,要不是这样,它不会那么放肆跳到孩子面前。 ③ “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在往回航行。”只因为“往回航行”,他们的任务已完成了,心情才那么轻松。因为他们“环游了世界”,时间一定很长,多烦闷呀。现在快要回家了,一高兴,轻松了,想寻点开心,就去逗猴子。无事就容易生非,生非就是要出事了。正是这种环境、这种条件,还有水手们和大家的心情,才能产生后面的这些情况。 (3)为什么要写第一段?现在你明白了吗? 为下面做铺垫,给后面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所,活动环境,人们的心理状态等。 情节二: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边思考:猴子气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 (2)交流 ①“水手们都笑了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尴尬、无奈 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水手们的笑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孩子一心想制服猴子。 (3)由此孩子怎么做了 (4)抓关键处讲好这个情节 情节三:孩子遇险 (1)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交流: ①从水手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关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直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3)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4)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处境的危险。 情节四:命令跳水 (1)在这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2)“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并说说自己类似的体验。 6.思考交流课文哪部分最惊险,为什么? 7.画情节梯讲《跳水》的故事 把自己画好的故事情节梯上传与同学分享,讲好《跳水》的故事 任务二 辩辩谁的办法好 活动一 怎样赛马才能赢 1.请获得冠军的小组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2.探讨交流:是不是随意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取胜?田忌如果想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没有其他方式?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说一说。 齐威王 田 忌 齐威王 田 忌 上 中 上 下 中 下 中 中 下 上 下 上 3.辩一辩怎样赛马才能赢 如果不按孙膑的计策,你还有其他可以取胜的方法吗?是否可行合理?分两组开展“头脑风暴”。 4.真正的赢家是谁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真正的赢家是孙膑。在孙膑的眼里,取得胜利的法宝就是“变”。他让我们懂得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向对立面转化。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5.分享故事: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围魏救赵》《晏子使楚》《退避三舍》《完璧归赵》《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 活动二 要不要跳水 1.品读“三笑” (1)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笑”的语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2)交流“笑”的语句及作用 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猴子顽皮引起水手们大笑,水手们大笑默许了猴子的放肆。 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 水手们的大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却纵容了猴子,使它更加有恃无恐。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猴子放肆程度的加深,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使孩子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强烈,从而发展到了铤而走险的地步。 (3)小结作用:在整个故事中,水手们的“笑”对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与船长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3.齐动脑,想办法——要不要跳水 (1)如果当时 你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救他呢?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 (找充气垫,张开大布接;找人上去救,抛长绳给孩子……) (2)辩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分析的过程中,与船长的办法作比较,让学生明白到当时的情况紧急,这些办法都行不通。) (3)读中感悟船长形象 ①研究讨论: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真的开枪呢? ②你想对船长说什么? 4.探讨交流:为什么以“跳水”为题? 小说采用以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跳水”——让孩子跳入浩瀚的大海,这出乎意料的命令,突显出船长这一人物的睿智,而他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又显示了他的刚毅和果断。超人的智慧,源自丰富的生活经验,源自对生命的呵护,更源自一个父亲的伟大情怀。 任务三 编写我的探险故事 活动一 绘制我的探险地图 1.聊聊探险故事 如《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地心历险记》等,请学生说说故事中让人难忘的地方。 2.激发探险欲望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探险梦,今天我们一起来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探险故事。 3.想象我的探险地图 (1)确定人员组成 要去探险,首先要成立一个探险小队,你准备和谁一起去探险呢?读读书上的要求,想一想你的选择是谁。 (2)确定探险场所及装备 ①确定探险的目的地,你想去哪里探险?请确定自己探险的地方。 ②要成功探险,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己选择的探险地点想一想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3)创设情境,想象探险之旅 ①让我们带好行囊,前往各个探险地 ②音乐渲染,想象险情及克服的办法 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探险之地的深处,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往里走……更危险的,也许是在更深的地方…… ③交流:刚才的假想探险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危险,你又是怎么想办法解决的呢?先与同桌交流一下。 4.绘制我的探险地图 活动二 编一编 讲一讲 1.编一编我的探险故事 结合自己绘制的探险地图,拿起笔,记录下探险过程中的难忘时光。 2.写作小贴士 (1)巧妙开篇 采用顺叙开篇,交代清楚探险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也可在开篇就进入故事情节之中,交代故事的背景、起因、自然引出探险地点和主要人物;还可采用倒叙法开篇,即开头先写故事的结尾或最惊险的情节,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开始叙述整个探险故事,解开悬念。 示例1:采用顺叙法,自然交代故事的主要信息及起因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跳水》 示例2:采用倒叙法,先说出故事的结果,更有吸引力。 幽暗的山洞被几只强光手电筒照得通亮,叔叔拉着我和同桌于亮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眼前的几个看起来很旧的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宝石、黄金……你要问我们这是在哪里,是怎么找到这些宝贝的,请听我慢慢讲来。 (2)创编曲折情节 根据所选择的探险地点的自然环境和具体条件,基于生活实际,想象出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险情”,并将如何遇险、遇险时的情景及脱险求生的过程写清楚,让情节变得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做到情节具体、生动,要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 (3)气氛烘托创造“险”境 在写探险故事时,可以运用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来渲染“惊险刺激”的紧张气氛,烘托人物当时的心情,从而达到更生动的表达效果。如怪异可怕的声音、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人物惊慌失措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示例:海和天都变成了黑色,飓风卷起的海浪有几层楼那么高,大雨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喘不上气来。船好像被巨人一手抓了起来,又狠狠地扔下去一样剧烈颠簸。我和妹妹拼命地抱住一根柱子,我想我们这次可能要死了。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动作和心理等描写,营造出了故事紧张刺激的气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探险地图编写神奇的探险故事。 4.交流赏评,重温探险时刻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点评:你比较欣赏什么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学会修改作文 (1)默读语文园地中“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 ①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②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③把长句断成短句 ④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 6.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习作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修改好后的习作发平台一起分享。 7.课外延伸,激励探险志向 (1)大家可以一起合作写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神奇的探险之旅》 (2)课后可以去看看有关探险的书 经典推荐: 法国 凡尔纳《气球上的五星期》《神秘岛》《大木筏》《两年假期》 英国 史蒂文森《金银岛》 英国 詹姆斯 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 评价类型活动内 容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探险准备1.能借助提示,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4.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5.阅读古今中外的智慧故事时, 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探险热身探险之旅
评价类型活动内容“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活动评价量表综合性评价探险准备自我评价( )星 同学评价( )星探险热身自我评价( )星 同学评价( )星探险之旅自我评价( )星 同学评价( )星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群归属。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积极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自由结组,讨论并安排好分工。 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合作方案。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分享自己的评价标准 小组汇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