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学情反馈(八年级下语文)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图文,完成14题。
材料一:
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打卡博物馆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新风尚。
参观者在博物馆里沉浸式观展,与文物“亲密接触”,购买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
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次统计表
2023年我国博物馆参观人群分布
(亿)
70后及以前
14
12
7%
10
80后
8
21%
90后
6
41%
4
2
00后
32%
0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去博物馆”问卷调查统计表
建筑/景观别致
情感共鸣后劲足
文创、互动活动丰富
文物比较吸引人
100
150
200
250(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材料二:
博物馆的新做法
个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升
博物馆联合学校,共
博物馆与各商家推出
级等创新策略,提升
同开发研学项目,通
联名产品,授权制造
观众体验感,如腾讯
过互动学习、旅行,
更多产品推向市场,
与敦煌研究院先后联
让学生感受文化。
为推动文物“活起来”
合推出“数字藏经
品黑热
注入了新动能。
洞”、“云游敦煌”小
将物知盐城
瓷夫由南酸的文化服务中心
程序。
朕打下的一瓶江山
从「艺术形式」开始深素
县曹应$盈
书从政国
“云游敦煌”小程序
盐小博Citywalk研学游
故宫文化特制水
第1页共8页
材料三:
走进博物馆,年轻人可以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探索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获得穿
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感。逛博物馆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和社
交方式,他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历史文化。“博物馆热”也反过来推动博物馆持续创
新,从而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物与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博物馆
也才有可能实现其传播、传承的功能。不仅如此,“博物馆热”还可以促进我国类型丰富、主
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的构建。除此之外,博物馆热度的提升还带动了相关文创产品的销
售,促进了周边旅游业的繁荣,为经济增添新动力。
材料四:
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令人欣慰。但博物馆的发展,不能止于一时的升温”,
更应追求持久的“保温”。
②博物馆创新文旅融合形式值得肯定,是博物馆功能、服务不断完善的体现,但尺度的
把握同样重要。事实上,一些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人只是来拍照留念、购
买文创,而忽略了文物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AR、VR等数字化手段,还是拍照
打卡的“高颜值”展区,抑或“剧本游夜宿博物馆等活动,种种创意策划要为展览的内容服
务,不应喧宾夺主。有些技术手段只求刺激眼球,对人们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并没有太多的
帮助。
③噱头”或许可以暂时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但真正触动人心的,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
感知。因此,在文物的活化利用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博物馆需要恰当平衡严肃性和娱
乐性。毕竟,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公共娱乐场所,其核心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与传承文明。
④文物藏品是博物馆长久发展的根基所在,应坚持保护第一、加强文物管理、合理开发
利用。有更多的游客关注和走进博物馆,让人深感欣慰。但参观博物馆也不是人越多越好。
如果观众过于拥挤,就很难在舒适的环境中欣赏展品,而且还可能导致展厅空气湿度等条件
的波动,对文物状态保持造成一定压力。
⑤博物馆需要加强对文物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构建核心
的文化内容。各类博物馆应根据其独特的收藏、研究方向和展示手段,打造各自的特色。大
型博物馆可以依托其丰富的藏品,打造特色展览,吸引观众,如敦煌博物馆通过展示精美的
壁画和雕塑吸引众多参观者;中小型博物馆则应挖掘并展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故事,全面
阐释文物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特色。
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应建立双向互动的关系。博物馆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应保持其教育
和文化传播的本色。年轻观众也应带着一颗求知的心走进博物馆。比如,在观展前提前做些
功课,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深度对话。
⑦“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只有冷静思考,坚持
守正创新,才能让博物馆成为架起过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
(摘编自网络)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