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5、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故事背景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著有《三国演义》等。《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北魏(曹操)
西蜀(刘备、诸葛亮)
东吴(周瑜、鲁肃)
打败
攻打
联合
派诸葛亮
一:创设情境,引起探求欲
播放音频,揭示课题《草船借箭》
初读课文
阅读要求:
1、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
周瑜
课文讲解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
开头点明故事的起因。
按事情发展
整体感知
起因(1-3):
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准备(4-5):
诸葛亮准备造箭。
经过(6-9):
诸葛亮借箭。
结果(10):
诸葛亮借箭成功。
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
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表面起因:
实际起因:
周瑜借战事紧急,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于他。
故事起因
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揣摩。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齐读周瑜说的话,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阴险、狡诈、心胸狭窄。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
“用弓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
知道
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
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心胸开阔的人。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起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周瑜( )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说:“十天造得好吗?”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迫不及待
心中暗喜
明知故问
威胁
说服
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 )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根据看内容填空
脱口而出
笑了笑
胸有成竹
将计就计
态度坚决
课后拓展
《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