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5 22: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选择题
1.(2025高一下·武强期末)在罗马帝国早期,皇帝经常在处理重大事务时,须同元老院成员进行讨论,决策过程相对谨慎;到了帝国晚期,皇帝更多依据身边近臣的建议作出决策,元老院很多时候成为皇帝政令的“橡皮图章”。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  )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B.社会性质的转型加速
C.近臣势力控制帝国政权 D.中枢决策机制的调整
2.(2025高一下·武强期末)如表所示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早期文明概况。由此可见,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
国家 形成年代 主要发源江 早期文明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尼罗河 象形文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印度 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恒河 梵文、阿拉伯数字
中国 公元前2070年 黄河、长江 甲骨文、长城、秦始皇兵马俑
A.广泛性和同步性 B.共融性和互补性
C.继承性和连续性 D.相似性和多元性
3.(2025高一下·武强期末)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有史学家所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4.(2024高一下·平阳期末)11—12世纪以来,在西欧,一边是城市为摆脱领主统治、争取自治而斗争;另一边是部分国王颁授特许状以吸引工商业者在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与商人成为了国王的长期盟友。这说明(  )
A.城市自治有利于巩固王权 B.商业革命打击了封建领主
C.资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庄园经济已走向全面衰败
5.(2024高一下·平阳期末)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亚述征服了古埃及。此后,埃及又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所征服。这反映出(  )
A.古埃及文明发展水平低下 B.欧亚游牧帝国争强好战
C.各不同文明区域联系加强 D.全球一体化已基本形成
6.(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末)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入侵意大利北部城市。16个城市结成联盟应战,迫使神圣罗马帝国签订条约,承认这些城市可以自行选举城市执政官。这反映出(  )
A.城市自治权得到了维护 B.宗教改革引起教派之间冲突
C.社会契约思想得以实践 D.意大利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
7.(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末)西班牙人本杰明在1165—1173年间的游记中记载,君士坦丁堡方圆18英里,形形色色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巴勒斯坦、俄罗斯、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罗马帝国境内商业贸易空前繁荣
B.经济发展导致西欧的城市兴起
C.拜占庭帝国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贸易
8.(2024高一下·城关期末)电影《征服1453》,讲述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的故事。拜占庭帝国的终结者是(  )
A.奥斯曼帝国 B.印加帝国 C.德里苏丹国 D.笈多帝国
9.(2024高一下·岳阳期末)《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一权力也逐渐丧失。由此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君主的权力受限 B.内阁是最高立法机构
C.议会对内阁负责 D.议会是最高行政机构
10.(2024高一下·唐山期末)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历时10年,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由此可知(  )
A.和平交往促进文明的发展 B.战争客观上促进文明交融
C.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暴力冲突导致文明的衰落
11.(2024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14世纪以来,体育锻炼被视为欧洲“绅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绅士教育”要求所培养的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认为“这些能使其身体强壮、敏捷,还能有助于其对危险保持警惕,从而为可能发生的战争或其他必要时候做好准备”。可见,“绅士教育”(  )
A.强化了贵族的政治地位 B.意在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大才
C.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摆脱了教会对世俗教育的束缚
12.(2024高一下·安化期末)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将“黑人”与“混血儿”分开统计:1920年,人口普查局取消了“黑白混血儿”的说法,把所有具有黑人血统的白人归入“黑人”;193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在分类中取消了“混血儿”一项,规定不论混血儿身上的黑人血统占多少,都按黑人统计。上述规定的变化(  )
A.得益于黑人民权运动开展 B.符合移民社会的发展需求
C.本质上是种族歧视的表现 D.有利于有色人种间的融合
13.(2024高一下·安化期末)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赢得民族独立后确立民主共和制
C.③经历艰难的制度反复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4.(2024高一下·安化期末)7世纪中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将贵族的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田地由国家收回。该措施(  )
A.推动了庄园经济发展 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强化了天皇专制统治 D.削弱了幕府的经济基础
15.(2024高一下·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期末)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一度呈现出文化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跨亚非欧三洲的辽阔区域 ②独特地理位置及发达的商业
③灵活开放的吸收、融合精神 ④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的推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2024高一下·成都期末)《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的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强调了神权至上 B.蕴含着人本观念
C.协调了社会矛盾 D.维护教会的权力
17.(2024高一下·宜春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皇帝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开始夺取政权的斗争。这种差异说明(  )
A.殖民体系形成引发民族解放运动
B.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政治斗争
C.无产阶级革命进入夺取政权阶段
D.世界历史发展进入全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
18.(2025高一下·武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城市的兴起,教士和贵族之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城市的财富引起了王侯的重视,在奠定法国强大王权的布维纳战役中,各城市派遣的军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门服务于市民子弟的世俗性的教育机构在城市出现,而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在教会学校学到知识。在城市的行政管理中逐渐用本国方言代替了拉丁语。尽管教会无法插手城市的管理,市民阶层却经常与教会当局发生冲突,表现出强烈的反教权倾向。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二 从11世纪开始,随着庄园之外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人脱离庄园而生活。为了将农奴留在庄园,庄园主不得不给农奴更多的自由,并尽量克制对农奴的盘剥。与此同时,无论是庄园主,还是农民,都不满足于自给自足,而是努力为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农产品不断流入城市。受到城市风气的影响,一些庄园主不再向农奴征收实物,而是以货币代之。
——摘编自赵立行《论中世纪后期西欧庄园的商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兴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庄园的变化。
19.(2024高一下·长春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摘编自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1)“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交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该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20.(2024高一下·吉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至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至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材料二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传入欧洲后,经过欧洲人的开发利用,它由饮料又发展成一种代表欧洲饮食文化特色的食品。
时间 主要史事
1492年 哥伦布把从美洲带回的可可豆作为礼物献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1527年 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从阿兹特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巧克力的饮用方法并带到西班牙,巧克力在贵族中倍受推崇。此后,西班牙人开始在新大陆广袤的殖民地发展可可种植业
1606年 西班牙人安东尼奥·克来提将巧克力传入意大利,此后巧克力制造工艺的秘密开始传往欧洲其他国家。这时巧克力价格不菲,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1828年 荷兰人科恩瑞德·凡·胡登发明了一种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
1847年 发明家通过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
1876年 牛奶巧克力问世。巧克力由奢侈的饮料变成了一种高能量食物,在西方被人们大量购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并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产生的历史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16至19世纪巧克力在欧洲传播的特点。
21.(2024高一下·毕节期末)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葡萄牙人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先锋,他们最初是把非洲人卖到西班牙、意火利和葡萄牙做家务和农活、然而,其数量和不久后被运到美洲大陆种植园工作的大批奴隶相比微不足道。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佣欧洲的契约工人,但他们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于是改用了非洲奴隶。第一批奴隶是在哥伦布首次远航后不久运来的。在16世纪20年代在秘鲁发现银矿和40年代在巴西建立甘蔗种植园以后,奴隶的数量激增。而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群岛建立起生产烟草、大米和咖啡等作物的新的种植园以后,奴隶的数量更是进一步增加。有关奴隶总数的估计相差很大,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运离非洲。结果,到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奴隶的人数是白人的3-4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的影响。
22.(2024高一下·定安期末)【大国博弈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就核问题愈加频繁地接触,开始着手建立关于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国际秩序。1963年出台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围绕核利益的博弈,首次达成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军备控制协议。《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不限制美、苏、英三国继续核试验,也不禁止地下核试验。条约把停止核试验同全面禁止核武器完全分开,并且使三个核大国继续制造、储存和使用核武器合法化。同时,美、苏两国不仅可以随意对本条约提出符合本国要求的修正案,而且能随时退出此条约。很明显,条约并不妨碍美苏进行核扩散、扩充核军备、实行核威胁,也无法约束美苏核讹诈行为。
——摘编自王仲春、夏立平《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
材料二 中国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但是,面临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发展核武器是实现自身独立自主的重要举措。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研究了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1957年7月28日,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成立了原子能事业部。1958年,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在十年内发展核武器,将制造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1961年7月,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原子能基础产业的若干决定》,宣布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支持核力量,积极从人力、物力以及工作安排上优先支援核工业建设。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耀眼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的沙漠中腾空升起,“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核武器研发的特点,并分析“东方巨响”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1)影响:冲击了中世纪原有的社会结构(市民阶层兴起);有利于王权的强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教会;推动了世俗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2)变化:农奴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减轻;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逐渐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
19.【答案】(1)特点:交换内容多样;范围广;欧洲主导;推动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打破文明相对孤立状态(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发展);具有不公正性。
(2)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贸易的枢纽。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航海技术的进步;传统商路不通畅。
20.【答案】(1)历史条件:新航路开辟(必须写)世界联系加强;欧洲殖民者殖民活动,美洲物种外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里斯本—果阿—澳门航线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形成。
影响: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和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菲律宾逐渐成为东南亚的贸易中心,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特点:从西班牙一国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消费对象由社会上层扩展到普通民众;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销售价格由高到低;产品种类由单一到多样。
21.【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印第安人染病灭亡,美洲种植园缺乏劳动力;欧洲工人工资高且自由散漫。
(2)影响:对欧洲: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非洲:大批非洲人被贩卖成为奴隶,中断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美洲: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客观上加速了美洲地区的开发。
22.【答案】(1)实质:《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体现了“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图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垄断地位,剥夺他国进行核试验的权利,建立一个以美苏核垄断为主导的核秩序。
影响: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资本主义阵营进一步分化;直接推动了中法建交。
(2)特点: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为目的;从依赖苏联援助到独立自主研发;政府高度重视核武器研发;计划经济体制为研发提供了物质保障;从海外回国的科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义:打破了美苏核垄断;保障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