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6-25 11:50:44

文档简介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5四下·天门期中)铜球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物体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即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间距增大,导致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缓,间距缩小,体积收缩。铜作为金属,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符合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因此,“铜球受热后体积增大” 的说法正确。
2.(2025四下·天门期中)温度计在液体中时间越长读数越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时,需手持温度计上端,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且不接触容器,视线与液面相平,在液柱稳定时读数,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在液体中时间越长越准确” 说法错误,因液柱稳定后温度已平衡,过长时间可能受环境影响,而非越准确。
3.(2025四下·天门期中)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经历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成虫)四个形态。其生命周期包括出生(卵孵化)、生长发育(幼虫期)、繁殖(成虫交配)、死亡四个阶段。刚孵化的蚕称 “蚁蚕”,身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多毛,形似蚂蚁。
4.(2025四下·天门期中)把温度计放入液体中,就可以直接读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的方法:① 手持温度计上端,避免手部温度影响测量;② 温度计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不接触容器底或壁;③ 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防止误差;④ 待液柱稳定(不再升降)时读数;⑤ 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液体。
5.(2025四下·天门期中)可以直接让蚁蚕食用刚采摘下来的大片桑叶。(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称蚁蚕,体色褐或赤褐,细小多毛,形似蚂蚁,体长约 2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孵化 2-3 小时后开始进食,因体型微小,喂食时需将桑叶剪成细条或细块。
6.(2025四下·天门期中)使用酒精灯时,不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没有焰心的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温度由高到低为外焰>内焰>焰心。加热时需用外焰,因其温度高于焰心,能更高效加热物体。
7.(2025四下·天门期中)酒精灯使用结束后一定要吹灭它。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时,需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再盖一次(防止灯帽因冷却气压降低而粘连),严禁用嘴吹灭。若酒精洒出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灭火,通过隔绝空气阻止燃烧。
8.(2025四下·天门期中)热气球升空是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胀冷缩是物体的基本性质,指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膨胀、受冷缩小,多数物体均具备此特性。其中,气体热胀冷缩现象最显著,液体次之,固体最不明显。例如:瘪乒乓球烫后鼓起、热气球升空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液柱升降则是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9.(2025四下·天门期中)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准确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用于精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由于仅凭感官判断物体温度具有模糊性和不准确性,因此需借助温度计等工具进行科学测量。
10.(2025四下·天门期中)云、雾、雨、雪、露都是由水凝结形成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水蒸气升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气流顶起形成。雾:清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如地面降温)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和尘埃上。雨:云中水滴经凝结碰撞变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托时降落雪:云中过冷却水滴与冰晶碰撞凝固成小冰晶后落地,并非水直接凝结。露:水蒸气遇冷空气凝结成小水珠。题干中 “雪由水凝结形成” 的说法错误。
11.(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卵是椭圆形的,呈(  ),中间凹陷。
A.白色 B.黑色 C.淡灰色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对应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蚕以卵繁殖,蚕卵似细粒芝麻,椭圆形、淡灰色,中间凹下。
12.(2025四下·天门期中)下面属于恒星的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恒星是由引力凝聚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能自身发光发热。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太阳系唯一恒星。
13.(2025四下·天门期中)冰变成水,这个过程物体的状态变化是(  )。
A.固态—液态 B.液态—固态 C.气态—液态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气态(水蒸气)、液态(水)、固态(冰),可相互转换。它们依赖温度变化,需吸热或放热。如冰变成水是固态向液态的转变。
14.(2025四下·天门期中)一天中物体的影子最短时是在(  )。
A.中午12:00 B.早晨8:00 C.傍晚6:00
【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位置与物体影子关系,太阳位置越高,物体影子越短。如正午时太阳位置最高,此时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
15.(2025四下·天门期中)准备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先将左手食指放入热水中、右手食指放入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两手指的感觉是(  )。
A.左手食指感觉热,右手食指感觉冷
B.右手食指感觉热,左手食指感觉冷
C.两手指都感觉热
【答案】B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感官是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触觉),大脑为感官中枢。左手食指浸热水、右手浸冷水,分别感知热与冷。5 秒后同时浸入温水,右手因先前接触冷水,会感觉温水热;左手因先前接触热水,会感觉温水冷。因此触觉对温度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受先前刺激的影响。
16.(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的一生主要经过(  )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答案】C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
17.(2025四下·天门期中)下列星体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 )。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考查月球的特征,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18.(2025四下·天门期中)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的天体,称为(  )。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主题海报
【解析】【分析】行星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转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自身不发光,属于行星。符合 “环绕恒星、不发光、质量足够大” 特征的天体(选项 C)即属于行星。
19.(2025四下·天门期中)(  )是卫星,地球是行星。
A.太阳 B.金星 C.月球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属于恒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20.(2025四下·天门期中)下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水温测量注意事项:(1)手持温度计上端,避免手部温度影响测量。(2)温度计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且不触碰容器底或壁,确保数据准确。(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防止读数偏差。(4)待液柱稳定(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水体。符合上述规范的操作(选项 B)为正确测量方式
21.(2025四下·天门期中)连连看。
温湿度计 用来测量工作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探针式电子温度计 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红外线温度计 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电子体温计 测温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方便快捷
【答案】
【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测量物体温度需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湿度计:专门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常见于家庭、实验室等环境监测。探针式电子温度计:通过探针插入液体测量温度,精度较高,适用于厨房、科研等场景。红外线温度计:利用红外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无需接触被测物体,适合测量高温物体、移动目标或难以接触的表面,操作便捷。电子体温计:针对人体体温测量设计,读数直观方便,部分具备记忆功能或快速测温功能,取代传统水银体温计。根据被测物体的状态(液体 / 气体 / 固体)、温度范围、是否需要接触等特性,匹配相应的温度计类型,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和便利性。
22.(2025四下·天门期中)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   。
【答案】高度角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零度,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23.(2025四下·天门期中)地球上蓝色的部分是   ,绿色的部分是    ,白色的部分是   ,咖啡色的部分是   。
【答案】海洋;草原森林;云层冰川;沙漠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约 70% 为海洋,30% 为陆地,因此从太空看地球,蓝色区域(海洋)面积最大。蓝色:海洋(覆盖地球大部分表面)。咖啡色:沙漠(干旱、植被稀少的陆地)。绿色:森林或草原(植被茂密的陆地生态系统)。白色:冰雪(极地或高海拔冰川)和云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24.(2025四下·天门期中)温度计液柱上升,是因为液泡中的液体体积   , 液柱下降是因为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增大;减小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测量温度。液柱上升:液泡内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推动液柱向上移动。液柱下降:液体遇冷体积收缩,液柱随之向下回落。
25.(2025四下·天门期中)使用温度计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   端。
【答案】上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用于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总称。用于测量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视线与液面相平,且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26.(2025四下·天门期中)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   ,在中国被称为   。
【答案】“太阳钟”;“日晷”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由晷面和晷针组成,西方称 “太阳钟”。依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导致地面物体影子相应变化的规律制成。
27.(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的一生要经历卵、   、   和蚕蛾四种形态。
【答案】幼虫;蛹
【知识点】蚕的一生;动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蛾科昆虫,原产中国,驯化后室内饲养,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事项。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约 56 天):蚕卵(出生)→ 蚕(幼虫,生长发育)→ 蚕蛹 → 蚕蛾(成虫,繁殖后死亡)。
28.(2025四下·天门期中)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   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答案】地平面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29.(2025四下·天门期中)温度计读数时需等待液柱   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   表面保持   。
【答案】不再上升或下降时;上表面;水平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上端。②下端浸入水中,不碰容器底和壁。③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取。④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⑤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水体。通过规范操作确保温度计液柱稳定,配合视线平视读数,避免外界干扰,保证水温测量准确。
30.(2025四下·天门期中)实验探究。
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的实验,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 0分钟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q温度 25℃ (     ) 4℃ (    ) 0℃
状态 水 水 水 冰水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2)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   )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
A. 仰视 B. 平视 C. 俯视
(3)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   。
(4)由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   。
(5)水在结冰过程中由   态变成    态。(填“固”或“液”)
【答案】10℃;0℃;B;制造更低的温度;0;保持不变;液;固
【知识点】温度计;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温降至 0℃时,水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结冰过程中,水向周围放出热量。(2)温度计读数规范:读数时需平视温度计液面:仰视会使读数偏低,俯视会使读数偏高,平视确保测量准确。
(3)碎冰中加食盐可降低冰水混合物的冰点,使温度降至 0℃以下,加速水的结冰过程。
(4)水结冰时温度保持 0℃不变,直至完全结冰。
(5)水结冰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但物质本质仍为水,属于物理变化。
31.(2025四下·天门期中)小明学习了《月球》后,为进一步了解月球有关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他通过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实验步骤如下:
a.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沙。
b.从不同的高度、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c.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根据模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盘子里细沙模拟的是   。
②石子模拟的是   。
③被石子撞击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沙坑模拟的是   。
(2)小明连续观察和拍摄了一个月的月相,其中4张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图中各月相的名称。
A   ;C   ;B   
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个月中月相变化的先后顺序为   。
(3)通过持续观测,小明发现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情况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由缺到圆再到缺 D.有圆到缺再到圆
【答案】(1)月球表面;流星;环形山
(2)满月;上弦月;下蛾眉月;DBAC
(3)B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月相
【解析】【分析】(1)月球环形山模拟实验:盘子里的细沙 → 模拟月球表面;石子 → 模拟陨石;石子撞击形成的沙坑 → 模拟环形山。
(2)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顺序:上蛾眉月→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顺序: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因此图中月相依次为满月、上弦月、下蛾眉月、上蛾眉月(依据亮面位置和盈亏变化)。
(3)月相亮面位置规律,上半月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在左,故选 B。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该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盘子里细沙模拟的是月球表面,石子模拟的是陨石,被石子撞击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沙坑模拟的是环形山。
(2)农历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月相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因为月相变化顺序是上蛾眉、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所以图中分别是满月、上弦月、下蛾眉月、上蛾眉月。
(3)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故选B。
32.(2025四下·天门期中)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雾,为什么?
【答案】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挂在眼镜片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雾。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气态:水蒸气;液态:水;固态:冰。三种状态均为水的不同物理形态,物质本质不变。(2)水的三态转换的条件,依赖温度变化,伴随吸热或放热。凝结现象,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水,例如:从室外(低温)进入室内(高温)时,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白雾)。
(3)水的状态变化是可逆的,温度是驱动转换的主要因素,如:冰(固态)吸热熔化为水(液态),水(液态)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气态);反之,水蒸气(气态)放热凝结为水(液态),水(液态)放热凝固为冰(固态)。
33.(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的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请按顺序正确的写出来。
【答案】卵、幼虫、蛹、成虫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解答】蚕的一生要经历四阶段:蚕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蚕的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全程约两个月。蚕需通过蜕皮完成身体发育,每蜕皮一次体型增大。幼虫(蚕)与成虫(蚕蛾)形态差异显著,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完成生命周期闭环。
34.(2025四下·天门期中)太阳高度测量仪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案】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地面上,调节底座的水平螺丝,使仪器水平。转动观察架,使太阳光线从通光孔射入,让太阳光线的亮斑和投影屏上的圆完全重合。观察架上箭头所指刻度盘上的角度,即是太阳高度。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测量仪用于学生分组观测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测量仪由金属量角器、测量架、垂直线锤、底座等组成,零件固定于底座。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首先在测量地点调节底座水平螺丝,使重锤线与刻度盘竖直线重合,确保仪器水平。然后将重锤线置于量角器背后,让太阳光线穿过测量架十字线空隙,投影到对面指示片,使投影与十字完全重合。最后观察测量架箭头所指刻度盘度数,即太阳高度角。在多云天气可使用聚光透镜聚焦太阳光,便于观察投影。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可测量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也可记录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35.(2025四下·天门期中)说一说用水壶烧水时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答案】用水壶烧水时不能装得太满,主要是因为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同时水蒸气需要排出空间。如果装得太满,沸腾的水和蒸汽容易溢出,可能烫伤人、浇灭火焰或损坏电器,存在安全隐患。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水加热时体积会因热胀冷缩原理膨胀,若壶内水装太满,加热后液体易溢出,可能造成烫伤或弄湿周围环境。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若壶内水过满,蒸汽无法通过壶盖小孔顺利排出,可能导致:蒸汽压力顶开壶盖,引发液体飞溅;壶内气压升高,增加容器爆裂风险。
36.(2025四下·天门期中)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答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太空观测的历程。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后面内容说的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我国古代认为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或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将天地形状简单分为圆形天穹与方形大地。人们通过观察太阳、月球的圆形轮廓,推测地球可能为球体。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首次以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随科学发展,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稍鼓,并非正球体,而是椭球体。20 世纪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照片,证实地球因不同地区半径差异(如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不等),实为不规则球体。天圆地方说 → 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 椭球体(精确测量发现)→ 不规则球体(人造卫星影像证实),体现人类认知随技术进步不断深化的过程。
1 / 1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5四下·天门期中)铜球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2.(2025四下·天门期中)温度计在液体中时间越长读数越准。(  )
3.(2025四下·天门期中)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
4.(2025四下·天门期中)把温度计放入液体中,就可以直接读数。(  )
5.(2025四下·天门期中)可以直接让蚁蚕食用刚采摘下来的大片桑叶。(  )
6.(2025四下·天门期中)使用酒精灯时,不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没有焰心的高。(  )
7.(2025四下·天门期中)酒精灯使用结束后一定要吹灭它。 (  )
8.(2025四下·天门期中)热气球升空是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
9.(2025四下·天门期中)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准确的。(  )
10.(2025四下·天门期中)云、雾、雨、雪、露都是由水凝结形成的。(  )
11.(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卵是椭圆形的,呈(  ),中间凹陷。
A.白色 B.黑色 C.淡灰色
12.(2025四下·天门期中)下面属于恒星的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13.(2025四下·天门期中)冰变成水,这个过程物体的状态变化是(  )。
A.固态—液态 B.液态—固态 C.气态—液态
14.(2025四下·天门期中)一天中物体的影子最短时是在(  )。
A.中午12:00 B.早晨8:00 C.傍晚6:00
15.(2025四下·天门期中)准备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先将左手食指放入热水中、右手食指放入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两手指的感觉是(  )。
A.左手食指感觉热,右手食指感觉冷
B.右手食指感觉热,左手食指感觉冷
C.两手指都感觉热
16.(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的一生主要经过(  )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17.(2025四下·天门期中)下列星体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 )。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18.(2025四下·天门期中)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的天体,称为(  )。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19.(2025四下·天门期中)(  )是卫星,地球是行星。
A.太阳 B.金星 C.月球
20.(2025四下·天门期中)下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21.(2025四下·天门期中)连连看。
温湿度计 用来测量工作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探针式电子温度计 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红外线温度计 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电子体温计 测温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方便快捷
22.(2025四下·天门期中)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   。
23.(2025四下·天门期中)地球上蓝色的部分是   ,绿色的部分是    ,白色的部分是   ,咖啡色的部分是   。
24.(2025四下·天门期中)温度计液柱上升,是因为液泡中的液体体积   , 液柱下降是因为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
25.(2025四下·天门期中)使用温度计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   端。
26.(2025四下·天门期中)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   ,在中国被称为   。
27.(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的一生要经历卵、   、   和蚕蛾四种形态。
28.(2025四下·天门期中)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   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29.(2025四下·天门期中)温度计读数时需等待液柱   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   表面保持   。
30.(2025四下·天门期中)实验探究。
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的实验,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 0分钟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q温度 25℃ (     ) 4℃ (    ) 0℃
状态 水 水 水 冰水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2)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   )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
A. 仰视 B. 平视 C. 俯视
(3)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   。
(4)由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   。
(5)水在结冰过程中由   态变成    态。(填“固”或“液”)
31.(2025四下·天门期中)小明学习了《月球》后,为进一步了解月球有关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他通过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实验步骤如下:
a.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沙。
b.从不同的高度、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c.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根据模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盘子里细沙模拟的是   。
②石子模拟的是   。
③被石子撞击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沙坑模拟的是   。
(2)小明连续观察和拍摄了一个月的月相,其中4张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图中各月相的名称。
A   ;C   ;B   
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个月中月相变化的先后顺序为   。
(3)通过持续观测,小明发现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情况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由缺到圆再到缺 D.有圆到缺再到圆
32.(2025四下·天门期中)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雾,为什么?
33.(2025四下·天门期中)蚕的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请按顺序正确的写出来。
34.(2025四下·天门期中)太阳高度测量仪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5.(2025四下·天门期中)说一说用水壶烧水时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36.(2025四下·天门期中)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物体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即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间距增大,导致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缓,间距缩小,体积收缩。铜作为金属,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符合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因此,“铜球受热后体积增大” 的说法正确。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时,需手持温度计上端,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且不接触容器,视线与液面相平,在液柱稳定时读数,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在液体中时间越长越准确” 说法错误,因液柱稳定后温度已平衡,过长时间可能受环境影响,而非越准确。
3.【答案】正确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经历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成虫)四个形态。其生命周期包括出生(卵孵化)、生长发育(幼虫期)、繁殖(成虫交配)、死亡四个阶段。刚孵化的蚕称 “蚁蚕”,身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多毛,形似蚂蚁。
4.【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的方法:① 手持温度计上端,避免手部温度影响测量;② 温度计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不接触容器底或壁;③ 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防止误差;④ 待液柱稳定(不再升降)时读数;⑤ 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液体。
5.【答案】错误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称蚁蚕,体色褐或赤褐,细小多毛,形似蚂蚁,体长约 2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孵化 2-3 小时后开始进食,因体型微小,喂食时需将桑叶剪成细条或细块。
6.【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温度由高到低为外焰>内焰>焰心。加热时需用外焰,因其温度高于焰心,能更高效加热物体。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时,需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再盖一次(防止灯帽因冷却气压降低而粘连),严禁用嘴吹灭。若酒精洒出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灭火,通过隔绝空气阻止燃烧。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胀冷缩是物体的基本性质,指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膨胀、受冷缩小,多数物体均具备此特性。其中,气体热胀冷缩现象最显著,液体次之,固体最不明显。例如:瘪乒乓球烫后鼓起、热气球升空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液柱升降则是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用于精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由于仅凭感官判断物体温度具有模糊性和不准确性,因此需借助温度计等工具进行科学测量。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水蒸气升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气流顶起形成。雾:清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如地面降温)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和尘埃上。雨:云中水滴经凝结碰撞变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托时降落雪:云中过冷却水滴与冰晶碰撞凝固成小冰晶后落地,并非水直接凝结。露:水蒸气遇冷空气凝结成小水珠。题干中 “雪由水凝结形成” 的说法错误。
11.【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对应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蚕以卵繁殖,蚕卵似细粒芝麻,椭圆形、淡灰色,中间凹下。
12.【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恒星是由引力凝聚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能自身发光发热。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太阳系唯一恒星。
13.【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气态(水蒸气)、液态(水)、固态(冰),可相互转换。它们依赖温度变化,需吸热或放热。如冰变成水是固态向液态的转变。
14.【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位置与物体影子关系,太阳位置越高,物体影子越短。如正午时太阳位置最高,此时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
15.【答案】B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感官是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触觉),大脑为感官中枢。左手食指浸热水、右手浸冷水,分别感知热与冷。5 秒后同时浸入温水,右手因先前接触冷水,会感觉温水热;左手因先前接触热水,会感觉温水冷。因此触觉对温度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受先前刺激的影响。
16.【答案】C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
17.【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考查月球的特征,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18.【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主题海报
【解析】【分析】行星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转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自身不发光,属于行星。符合 “环绕恒星、不发光、质量足够大” 特征的天体(选项 C)即属于行星。
19.【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属于恒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20.【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水温测量注意事项:(1)手持温度计上端,避免手部温度影响测量。(2)温度计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且不触碰容器底或壁,确保数据准确。(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防止读数偏差。(4)待液柱稳定(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水体。符合上述规范的操作(选项 B)为正确测量方式
21.【答案】
【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测量物体温度需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湿度计:专门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常见于家庭、实验室等环境监测。探针式电子温度计:通过探针插入液体测量温度,精度较高,适用于厨房、科研等场景。红外线温度计:利用红外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无需接触被测物体,适合测量高温物体、移动目标或难以接触的表面,操作便捷。电子体温计:针对人体体温测量设计,读数直观方便,部分具备记忆功能或快速测温功能,取代传统水银体温计。根据被测物体的状态(液体 / 气体 / 固体)、温度范围、是否需要接触等特性,匹配相应的温度计类型,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和便利性。
22.【答案】高度角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零度,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23.【答案】海洋;草原森林;云层冰川;沙漠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约 70% 为海洋,30% 为陆地,因此从太空看地球,蓝色区域(海洋)面积最大。蓝色:海洋(覆盖地球大部分表面)。咖啡色:沙漠(干旱、植被稀少的陆地)。绿色:森林或草原(植被茂密的陆地生态系统)。白色:冰雪(极地或高海拔冰川)和云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24.【答案】增大;减小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测量温度。液柱上升:液泡内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推动液柱向上移动。液柱下降:液体遇冷体积收缩,液柱随之向下回落。
25.【答案】上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用于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总称。用于测量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视线与液面相平,且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26.【答案】“太阳钟”;“日晷”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由晷面和晷针组成,西方称 “太阳钟”。依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导致地面物体影子相应变化的规律制成。
27.【答案】幼虫;蛹
【知识点】蚕的一生;动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蛾科昆虫,原产中国,驯化后室内饲养,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事项。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约 56 天):蚕卵(出生)→ 蚕(幼虫,生长发育)→ 蚕蛹 → 蚕蛾(成虫,繁殖后死亡)。
28.【答案】地平面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29.【答案】不再上升或下降时;上表面;水平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上端。②下端浸入水中,不碰容器底和壁。③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取。④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⑤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水体。通过规范操作确保温度计液柱稳定,配合视线平视读数,避免外界干扰,保证水温测量准确。
30.【答案】10℃;0℃;B;制造更低的温度;0;保持不变;液;固
【知识点】温度计;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温降至 0℃时,水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结冰过程中,水向周围放出热量。(2)温度计读数规范:读数时需平视温度计液面:仰视会使读数偏低,俯视会使读数偏高,平视确保测量准确。
(3)碎冰中加食盐可降低冰水混合物的冰点,使温度降至 0℃以下,加速水的结冰过程。
(4)水结冰时温度保持 0℃不变,直至完全结冰。
(5)水结冰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但物质本质仍为水,属于物理变化。
31.【答案】(1)月球表面;流星;环形山
(2)满月;上弦月;下蛾眉月;DBAC
(3)B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月相
【解析】【分析】(1)月球环形山模拟实验:盘子里的细沙 → 模拟月球表面;石子 → 模拟陨石;石子撞击形成的沙坑 → 模拟环形山。
(2)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顺序:上蛾眉月→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顺序: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因此图中月相依次为满月、上弦月、下蛾眉月、上蛾眉月(依据亮面位置和盈亏变化)。
(3)月相亮面位置规律,上半月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在左,故选 B。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该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盘子里细沙模拟的是月球表面,石子模拟的是陨石,被石子撞击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沙坑模拟的是环形山。
(2)农历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月相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因为月相变化顺序是上蛾眉、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所以图中分别是满月、上弦月、下蛾眉月、上蛾眉月。
(3)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故选B。
32.【答案】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挂在眼镜片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雾。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气态:水蒸气;液态:水;固态:冰。三种状态均为水的不同物理形态,物质本质不变。(2)水的三态转换的条件,依赖温度变化,伴随吸热或放热。凝结现象,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水,例如:从室外(低温)进入室内(高温)时,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白雾)。
(3)水的状态变化是可逆的,温度是驱动转换的主要因素,如:冰(固态)吸热熔化为水(液态),水(液态)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气态);反之,水蒸气(气态)放热凝结为水(液态),水(液态)放热凝固为冰(固态)。
33.【答案】卵、幼虫、蛹、成虫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解答】蚕的一生要经历四阶段:蚕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蚕的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全程约两个月。蚕需通过蜕皮完成身体发育,每蜕皮一次体型增大。幼虫(蚕)与成虫(蚕蛾)形态差异显著,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完成生命周期闭环。
34.【答案】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地面上,调节底座的水平螺丝,使仪器水平。转动观察架,使太阳光线从通光孔射入,让太阳光线的亮斑和投影屏上的圆完全重合。观察架上箭头所指刻度盘上的角度,即是太阳高度。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测量仪用于学生分组观测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测量仪由金属量角器、测量架、垂直线锤、底座等组成,零件固定于底座。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首先在测量地点调节底座水平螺丝,使重锤线与刻度盘竖直线重合,确保仪器水平。然后将重锤线置于量角器背后,让太阳光线穿过测量架十字线空隙,投影到对面指示片,使投影与十字完全重合。最后观察测量架箭头所指刻度盘度数,即太阳高度角。在多云天气可使用聚光透镜聚焦太阳光,便于观察投影。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可测量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也可记录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35.【答案】用水壶烧水时不能装得太满,主要是因为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同时水蒸气需要排出空间。如果装得太满,沸腾的水和蒸汽容易溢出,可能烫伤人、浇灭火焰或损坏电器,存在安全隐患。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水加热时体积会因热胀冷缩原理膨胀,若壶内水装太满,加热后液体易溢出,可能造成烫伤或弄湿周围环境。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若壶内水过满,蒸汽无法通过壶盖小孔顺利排出,可能导致:蒸汽压力顶开壶盖,引发液体飞溅;壶内气压升高,增加容器爆裂风险。
36.【答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太空观测的历程。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后面内容说的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我国古代认为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或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将天地形状简单分为圆形天穹与方形大地。人们通过观察太阳、月球的圆形轮廓,推测地球可能为球体。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首次以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随科学发展,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稍鼓,并非正球体,而是椭球体。20 世纪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照片,证实地球因不同地区半径差异(如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不等),实为不规则球体。天圆地方说 → 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 椭球体(精确测量发现)→ 不规则球体(人造卫星影像证实),体现人类认知随技术进步不断深化的过程。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