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16: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都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胸脯(pǔ)
虐(nüè)待
憎(zēnɡ)恶
金璧辉煌(bì)
B.
倜(tì)傥
殷(yīn)红
翘(qiáo)首
佳木葱笼(lónɡ)
C.
黝(yǒu)黑
薄(bó)暮
风糜(mí)
悬崖绝壁(yá)
D.
券(xuàn)门
牌坊(fānɡ)
摒(bìnɡ)弃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B.这里的反腐倡廉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C.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D.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大熊猫经过训练,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笑声。
C.来自世界各国近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D.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珍珠养殖场去参观。
4.对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解说:这句话有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B.“我在家。”“我在家学习。”(解说:前一句中的“在”是动词,后一句中的“在”是介词。)
C.“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请三、四组同学留下来扫地。”(解说:前一句话中的“三四”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后一句话中的“三、四”为确数,中间需要用顿号。)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解说:前一句话中的“狡猾”,在语境中为褒义;后一句话中的“顽强”,在语境中为贬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抒发了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英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渗透了作者对小昆虫的珍爱与人文关怀。
B.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抒情诗,抒发诗人对延安的母子深情,格式上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韵到底。
C.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的老师是蔡芸芝先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两篇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D.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按照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于园》一文,按照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来写。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你看:夏季,当白的、粉的、红的莲花凋谢散落时,便留下倒圆锥形的绿色花托,使人联想到:仙子已乘长风去,水上空留碧玉盘。
②莲子,它有着无比坚韧的品性和惊人的生命力。
③据说,一颗成熟的莲子,能够历时二百到五百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
④这绿色花托长大就成了莲蓬,里面有许多子房,子房内有胚珠,发育而成果实,京是莲子。
A.④①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7.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所给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夏天的夜晚总是那么静mì(

),你一定要平复下白天嘈杂的思绪,好好地听一听,让自己的耳朵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屋外虫子轻轻地yín(

)唱,柳叶沙沙,屋内妹妹的鼾声是那么细nì(

),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耳朵去静静地聆听夜,真可谓是人生一大hàn(

)事呢!
8.古诗文名句默写。
(每句1分,共9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⑵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⑷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
颢《黄鹤楼》

,长河落日圆。
——王
维《使至塞上》

,乾坤日夜浮。
——杜
甫《登岳阳楼》
⑺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⑻《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

。”
9.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9分)
江都××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拟开展一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希望你能积极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一:信息提取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0字)(2分)
记者9日从教育部获悉,各地各中小学校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活动二:材料探究
请仔细阅读下面关于“校园欺凌”调查的表格,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人员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大学生
职校生
所占比例
2.5%
42.5%
32.5%
15.0%
7.5%




成因
日常摩擦
钱财纠纷
情感纠葛
偏激心理
未提及
所占比例
55.0%
17.5%
15.0%
7.5%
5.0%
探究结果:
活动三:名著阅读
⑴在《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孙悟空不只单靠一根金箍棒,更是体现了他的有勇有谋,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2分)
⑵小文读了《西游记》之后,课间常常拿一根棍子到处追闹:“妖怪,哪里走!”假如你是班长,请结合《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劝说一下小文。(3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0题。(6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⑴这首词从语言风格来看,属于
派词作。上阕中的“秋”字,既点明
,又为将士出征增添
的气氛。(3分)
⑵这首词运用
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甲】黔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
【乙】螺蚌相语
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②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③,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④,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予口,见余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⑤,委曲⑥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选自《苏轼全集·杂记》)
【注】①中渚:水中一块小洲。②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③卑朴:谦卑朴拙,低下朴陋。
④云何:为何,为什么;珠玑:珍珠。⑤摩顶放踵:从头到脚。⑥委曲: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以为且噬己也
(3)启予口
(4)螺乃大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为神
以天下事为己任
B.尽其肉,乃去
螺乃大惭
C.如云之孤
主人处处款之
D.益习其声
其如内何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翻译:
⑵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
(《螺蚌相语》)
翻译:
⑶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
(《于园》)
翻译:
14.寓言,常常以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请研读两则寓言,完成填空。每空含标点不得超过10字。(4分)
【甲】文,从驴子的角度,告诫我们
的重要性。
【乙】文,告诉我们
的深刻道理。
(三)阅读文章《会爬树的鱼》,完成15~18题。(14分)
会爬树的鱼
雷炳新
⑴“缘木求鱼”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爬上树木去找鱼,比喻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那么,爬上树木真的就找不到鱼吗 在自然界,还真有这种“怪鱼”,能轻松地爬上树木,它就是攀木鱼。
⑵攀木鱼又名爬树鱼、过山鲫,学名攀鲈,属鲈形目、攀鲈科,为亚洲小型淡水鱼。攀鲈原产于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全球仅有两个品种,中国就有其中一种——龟壳攀鲈,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和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的湿地、稻田。
⑶而在2015年6月,与澳大利亚北部隔海相望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种奇特的“爬树鲈鱼”走红网络。这种能爬树、可以在陆地上存活数周之久并且能与天敌同归于尽的“怪鱼”再次引发了无数人的浓厚兴趣。
⑷攀木鱼身体扁长,略呈长方形,上下颌内有细齿,尾柄短而侧扁,尾鳍圆形。杂食,无须,有平行背缘中途断裂的侧线,吻两侧有强锯齿。体表有又硬又厚的栉鳞,背鳍及臀鳍各具锋锐硬棘,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体色会受生活环境影响,有银灰、金黄等色。
⑸科学家发现,攀木鱼的鳃内部上方有一个辅助呼吸的器官,科学家称之为鳃上器或迷路器。有了它,攀木鱼便成为鱼类中的“战斗机”——它不仅可以利用腮在水里呼吸,而且能够利用腮上器在空气中呼吸。也正是因为有了腮上器,攀木鱼便可以离开水在陆地上存活数星期之久,使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在陆地上爬行而闻名于世。
⑹丹麦博物学家达尔多尔夫是第一个对攀木鱼做出研究报道的科学家。l791年,达尔多尔夫在特兰奎巴探险的时候,竟然在一棵树上发现了鱼,而且还是活着的!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这种鱼会爬树,它们还经常爬上岸边高达5英尺的棕榈树上去吸食果汁。他在报道中详尽地描述了攀木鱼攀爬树木的情形:“一条攀木鱼正在一棵离水塘不远的树缝里向上爬。它用张开的鳃盖上的刺在缝隙的壁上托住自己,来回地摆动尾巴,用肛鳍上的刺支撑着缝壁,向前推进,然后再次用鳃盖托住自己,并以这种方式向上运动。”他还在报道中指出这种鱼确实可以在陆地上活动,而且在干旱季节的几近枯竭的水域,它们会藏身淤泥之中以求生存。达尔多尔夫的这个发现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当时西方社会的轰动。
⑺英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朗西斯·戴博士记录了一份攀木鱼成功地离水迁移的材料。在泰国暹[xiān]罗半岛的一个水塘旁,一名员工在清理池塘时把一条攀木鱼放在了筐子里,那名员工因为临时有事而暂时离开了。而这条趁机“越狱”的攀木鱼的行动被博士看到并记录了下来:首先它横穿了草地区域,然后进入了房屋间的坚实路面。当它到达花园之后,继续跋涉它通往天堂的路,在小小地转了个弯之后,它顽强地穿越了花池,然后让自己成功地再次落入了那个小池塘里。这段崎岖的归家之路长约100米,它用了大概30分钟。
⑻攀木鱼还有一个“杀手锏”:当它被鸟类或其他鱼类等天敌吞食后,它便会竖起自己坚硬的背鳍,卡在鸟类或其他鱼类的喉咙中,最终与天敌同归于尽。
⑼水枯时藏身淤泥,食尽时努力爬上树木,即使被天敌擒获,也毫不畏惧地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便是坚强的攀木鱼。攀木鱼的生存告诉我们:坚强是一种意志,可以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坚强是一种信念,能激发出生命中最大的潜能。
15.文章开头引用成语“缘木求鱼”有什么好处 (3分)
16.静心亲近文本、梳理文本,我们能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请仿照示例,梳理文章的说明思路,看看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攀木鱼。(4分)
第⑵⑶节:名称、类属、原产地、品种、地域分布;


节:



节:

第⑹⑺节:



节:

17.文章第⑷⑸两段分别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18.有人说,文章第⑼段是多余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3分)
(四)阅读文章《心上盛开的荷塘》,完成19~22题。(17分)
心上盛开的荷塘(节选)
查仕菊
⑴我的心里一直珍藏着一幅画:一塘的荷叶,翠绿如盖,几只淡粉色的荷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擎在荷叶之上,荷塘上面似乎有微风拂过……
⑵九月,秋风习习,田里泛着刚刚犁过的泥土的气息,栅栏上的喇叭花还在努力地支撑着,在微凉的阳光下打盹儿。我背着新发的书本,快乐地和伙伴们一起跑回家。
⑶“燕子,你发新书了吗?”奶奶一脸关切地问。“发了,很漂亮。我拿给您看!”
⑷“你现在上二年级了。那你一年级念过的书还要吗?”她那已刻有深深浅浅皱纹的额头微微抬起,眼神里写满了期望。“不要了,那些都已经学过了。”
⑸“那这些书可别扔了。给我吧。”奶奶满心欢喜、渴望与怜惜,甚至是恳求我把学过的语文书给她。
⑹“奶奶,您要这些书干什么?夹鞋样儿,还是当卫生纸?”“这么好的书,夹鞋样儿,扔茅厕,多可惜呀!”奶奶一声叹息。“我是想学习,想认字儿。”听了奶奶的话,我疑惑不解,“奶奶,您早已过了上学的年龄了。”“唉!我小时候,看到你舅爷他们那些男孩子上私塾,学文化,我就很羡慕。可是那时候,家里的女孩子都不让上进学堂,所以我就成了文盲,两眼瞎。唉……”奶奶的目光遥望着窗外,树木正郁郁葱葱,荷塘中荷花开得正盛,而她的青春早已不再。
⑺从此,奶奶便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学生,最认真最用功的学生。我是一个不够认真的老师,学生什么时候问,我什么时候才教。奶奶却是世界上最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学生。她念得很慢,一字一顿,但是念得很稳,很准。落日的余晖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斜斜地射进来,洒在泛黄的席子上,落在奶奶那梳得利利落落的灰白色的发髻上,那浅灰色的大襟衣衫上,嵌在那深深浅浅的皱纹里,那画着插图的书页里,融在那读书时的一呼一吸里,一字一顿里……长长的课文,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她竟然一字不错地念到了头。“这次全念对了!”“真的?”奶奶的眼睛里充满了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时的欣喜与激动,眼神里只有孩童的天真。
⑻其实她也不是很清闲,白天要帮叔叔婶婶们带孩子,孩子多时达到同时带三个年龄相仿的孙儿。有时她还要帮忙做做饭,洗洗衣服,看婶子们的脸色,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可是就在这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她往往会拿起已经翻得略厚却依然完好无缺的课本,一字一句地大声朗读。奶奶从不出去张家长李家短,她有一个异常宽阔的心胸,一个善良宽厚的性格,有一个消化一切委屈与不快的气度。
⑼奶奶是一个艺术家,是会帮助我这个老师完成某些特殊作业的好“学生”。我读初二的时候,学校举行全校绘画大赛,于是,我想到了奶奶,当天晚上又停了电,她就点上蜡烛,高高地立在旁边的柜子上。昏弱的烛光照在画纸上,奶奶弓着身子,谨慎地一笔一画地布局、勾勒、描画……不知什么时候,我竟睡着了。“来,看看行吗?”我揉揉睡眼惺忪的眼睛,震惊了:一塘的荷叶,翠绿如盖,或舒展,或卷曲,遮遮掩掩,清晰的叶脉,细小的茎刺,几只淡粉色的荷花,或是羞答答地含苞待放,或是热情浓烈地正在盛开,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擎在荷叶之上,荷塘上面似乎有微风拂过,墨墨荷香似乎从画纸上跃出……这幅画获得了校美术大赛的二等奖,这是我求学生涯中,获得的唯一一次艺术上的奖项。奶奶的心上有一片盛开的荷塘,被时代压制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气质,对学堂求知的向往,对更高精神生活的渴望,只能在她质朴的心底默默绽放。
⑽十八年前,奶奶离世。那一年,她已经能流畅地朗读小学五年级的课文了。她的床头上珍藏的,是一摞整整齐齐的读旧了的课本。
⑾那个勤奋好学,善良宽容,就着夕阳余晖默默读书,深夜在烛光下专心致志作画的影像经常入梦。奶奶,希望西天极乐世界里有一个学堂,实现你在人世间少女时美好的愿望。那里,你一定是个出色的女生,最有才情的女生;那时,你定是坐在荷塘边上,手里捧着心爱的课本,读书、赏荷、作画,一塘的荷叶,翠绿如盖,几只淡粉色的荷花,高低错落,荷塘上面微风拂过……
19.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4分)
20.阅读句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可是就在这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她往往会拿起已经翻得略厚却依然完好无缺的课本,一字一句地大声朗读。(要求:结合加点的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3分)
②昏弱的烛光照在画纸上,奶奶弓着身子,谨慎地一笔一画地布局、勾勒、描画……(要求:试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21.结合文章内容,仿写句子。(2分)
无数默默守护自己理想的平凡人如同满池的荷花,装点着这个世界,奶奶就是这样的一朵,默默绽放,馨香永远。奶奶,你是艺术家,你谨慎认真画出墨荷飘香;奶奶,你是
,你

22.我们学过的课文《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文中的奶奶是一位朴素的艺术家,生活中你的奶奶在你眼中是什么家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80~100字)(5分)
三、写作表达
(60分+卷面分3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是上文中的奶奶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许是一首歌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许是一首诗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许是一片风景打动了我们的心……请你细细回味一下,能够打动你的心的是什么呢?
【题目】请以“你打动了我的心”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①语言流畅,抒发真情实感,严禁抄袭、套写。
②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等泄露身份的信息。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34分)
1.(2分)D
2.(2分)A
3.(2分)B
4.(2分)A
5.(2分)C
6.(2分)B
7.(4分)谧



8.
(每句1分,共9分)
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非是藉秋风
⑶已是悬崖百丈冰
⑷芳草萋萋鹦鹉洲
⑸大漠孤烟直
⑹吴楚东南坼
⑺带月荷锄归
⑻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9.
(9分)
活动一:信息提取(含标点不超过20字)(2分)
示例一:我国将专项治理(1分)中小学“校园欺凌”(1分)
示例二:我国出台措施应对(1分)“校园欺凌”(1分)
示例三:教育部高度关注(1分)“校园欺凌”事件(1分)
活动二:材料探究(2分)
探究结果:校园暴力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学生之间(1分),成因以“日常生活摩擦”为主(1分)。
活动三:名著阅读
⑴(2分)他先向灵吉菩萨借得“定风丹”,这样就不怕铁扇公主用扇子扇他,这是防御性措施(1分),然后他又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逼她交出芭蕉扇,这是很巧妙的进攻(1分)。
⑵(3分)小文,看来你的偶像是孙悟空,(1分)可《西游记》中的悟空是惩恶扬善、执着追求人生目标的典范,(1分)你下课拿着棍子追闹,对别人的自尊、安全和你偶像的形象,会不会有影响呢?(1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10题(6分)
⑴(3分)第一空:豪放(1分)
第二空:战争爆发的季节(1分)
第三空:肃杀(1分)
⑵(3分)第一空:想像/虚实结合/用典/对比/对照(任写一种)(1分)
第二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1分)
第三空: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悲愤(1分)
(二)11~14题(16分)
11.(4分)
⑴用船
⑵将要
⑶打开
⑷非常,十分,很
(每题1分)
12.(2分)
A
13.(6分)
⑴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2分)
⑵(但是)为什么珍珠一样的宝贝,老天不赏赐给我,反而授予(给了)你呢?(2分)
⑶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2分)
14.(4分)第一空:掌握真本领、真才干(或:拥有真才实学)(2分)
第二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或:内在品德重于外在形象)(2分)
【乙文参考译文】在水中的一块陆地上,一个田螺和一个河蚌相遇在小岛上。河蚌对田螺说:“你的身形像秀丽的凤凰,像孤傲的云彩,纵使你处境卑下朴陋,也足以让人敬仰你的品德。”田螺说:“你说得对。(但是)为什么珍珠一样的宝贝,老天不赏赐给我,反而授予(给了)你呢?”河蚌说:“老天授予内心美好的人,而不授予外表漂亮(外形好看)的人。打开我的嘴,就能看到我的心。你虽然外形美丽,可内在又怎么样呢?从头到脚,只是弯弯曲曲成一团罢了。”田螺于是十分惭愧,掩面钻入水里去了。
(三)15~18题。(14分)
15.(3分)①引出说明对象——“攀木鱼”;(1分)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③突出说明对象“攀木鱼”会爬树的特征(或:指出在自然界还真有这种会爬树的“怪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分)
16.(4分)第

节:外形特点、食性、体色;(1分)


节:辅助呼吸器官——腮上器的功能;(1分)
第⑹⑺节:爬树和离水迁移的过程;(1分)


节:“杀手锏”——能与天敌同归于尽。(1分)
17.(4分)第⑷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1分)的说明方法,列出具体的数字,科学、具体地说明了攀木鱼的体长(1分),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第⑸段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攀木鱼比作“战斗机”(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攀木鱼能力超群,它不仅可在水中生存,也能在陆地上呼吸(1分)。
18.(3分)
示例一:不对。理由:本段既总结了全文(结构上)(1分),又点出了攀木鱼的生存方式带给人的启迪(1分),同时还强调了攀木鱼的重要特点——坚强(1分)(内容上)。
示例二:对。理由:本段再次点出攀木鱼的特点,特点在文章的前八段已经说明,此段略显多余(1分)。同时交代了攀木鱼的生存方式带给人的启示(1分),启示内容又与说明文文体不符(1分)。
(四)19~22题。(17分)
19.(4分)(★任写以下两点,大意对即可,每点2分。)
①这是指奶奶画的那幅留在我的记忆里的画和奶奶作画的情景(2分);
②奶奶的被时代压制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气质,对学堂求知的向往,对更高精神生活的渴望(2分);③奶奶勤奋好学,有着异常宽阔的心胸,善良宽厚的性格,像荷花一样高洁优美(2分)。
20.(6分)
①(3分)从“略厚”可以知道奶奶读书非常认真,因为书翻多了才会变厚(1分)。从“依然完好”可以看出奶奶非常珍惜书,珍惜可以读书的机会(1分)。这句话了表现出奶奶对学堂求知的向往,对更高精神生活的渴望,以及追求的坚定决心(1分)。
②(3分)这是对奶奶的动作描写(1分),具体描写了奶奶画画时的认真、一丝不苟(1分),生动再现了奶奶被时代压制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气质,对学堂求知的向往,对更高精神生活的渴望(1分)。
21.(2分)
示例一:大海(1分),用宽阔胸襟包容世间冷暖(1分)。
示例二:明灯(1分),无声地指引我幼小的心灵(1分)。
22.(5分)示例:我的奶奶是一位淳朴的哲学家(1分)。邻居王奶奶是一位空巢老人,我奶奶经常陪她拉家常,还常常把家里好吃的跟她分享,她总乐呵呵地说:“邻居好,赛金宝。”(叙事,2分)奶奶朴实的话语(1分),告诉我一个深刻的哲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1分)”(评述,2分,扣住“淳朴”“哲学家”,分别占1分)
三、写作表达
(60分+卷面分3分)
23.【评分标准】
⑴内容健康向上,主题(中心)基本(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较完整,即可以45分为切入口。
⑵作文如果被确认为超过1/2是抄袭的,不超过36分。作文阅卷老师要浏览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以防个别考生抄写阅读材料。如果抄写阅读材料达1/2以上篇幅,视字迹10分以下给分。
⑶卷面分3分,以作文部分为主要打分依据。
书写情况
美观得体
规范工整
能够辨认
难以辨认
评分标准
3分
2分
1分
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