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年核心素养小升初语文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年核心素养小升初语文卷(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13: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年核心素养小升初语文卷(三)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7分)
难忘啊,校园的一草一木:走廊上,那满墙的cǎi huì( )曾经迎来多少来自 wǔ hú sì hǎi( )的友人们驻足观赏;图书馆内,有我们热爱的shū jí( ),那是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操场两旁,树叶在wēi fēng
( )的吹拂下,轻轻晃(huàng huǎng)动,树上的鸟儿清脆(cuì chuì)地鸣叫着。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2、为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1分)
3、在教室的墙面上,“面对困难,不哭qì,不放qì,要有志qì,要以乐观勇敢为武 qì,这样才能成长”这句格言一直鼓励着我。与格言中的拼音所对应的汉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气 泣 弃 器 B.泣 弃 器 气 C.泣 弃 气 器 D.气 弃 泣 器
二、 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①独出( )( ) ②跃跃( )( ) ③自( )弗( )
④( )然不( ) ⑤追( )( )源 ⑥无( )有( )
⑦( )知非( ) ⑧( )手( )来 ⑨( )而不( )
1、一些词语中,有的有明显的构词特点,如词语“出生入死”中含有反义词,上面的词语中 (填序号)也是这样的词语;词语②的结构是AABC式,这种特点的词语还有 、 。
2、在学习文言文《学弈》的时候,我知道了“弗”有“ ”的意思,所以词语③的意思是 。
3、选词填空。(填序号)
(1)即使是在同一时间过同一节日,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可能 。
(2) ,其实诗歌最早不是文人创造的,而是伴随着人民的劳动产生的。
三、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正月(zhēng) 分外(fēn) 塞进(sāi)
B.桅杆(gān) 处境(chǔ) 呜咽(yè)
C.野菌(jùn) 勉强(qiǎng) 浣溪沙(huàn)
D.旋转(zhuàn) 栅栏(zà) 追悼会(dào)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为然 处士笑而然之
B.多多益善 通国之善弈者也
C.孰为汝多知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
D.今夜月明人尽望 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征文活动,同学们受到了启发。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我不知道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C.“哼!你不认识 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D.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
5、下列书籍中适合为整本书写作品梗概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神话故事集》 B.《十万个为什么》
C.《京剧常识手册》 D.《爱丽丝漫游奇境》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是词牌名。
B.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三门记》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C.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先后做了“建房定居→驯养牲畜、种植粮食→解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事。
D.在写文章抒发感情时,既可以直接把话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那个星期天》一课;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来,如《匆匆》一课。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他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
述句)
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
定句)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照样子,补写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4、照样子,根据开头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写一写结尾。
开头:风雨中,那把倾斜的伞遮在我的头顶,我们的友谊在风雨中织就。
结尾: 。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读大自然,大自然给我们以启迪。“百川东到海, ”,从浩瀚流水,人们读出时光易逝,应惜时奋进;“今夜月明人尽望, ”,从皎皎明月,人们读出诗人的思念之情;“盈盈一水间, ”,遥望银河,人们读出了有情人难相守的无奈。
2、读生活,生活给我们以智慧。“ , ”,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胜读十年书”,倾听,虚心请教,可以结交朋友,也可以收获经验。
3、送别,是古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像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势;而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用“若到江南赶上春, ”表达了诗人对鲍浩然的美好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青少年视力保护
材料一: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向来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实质上,不是只有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状况也很不乐观。
材料二: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动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聚集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材料三: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青少年视力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用眼距离 用眼时长 用眼角度 户外有效 暴露时长
现状 29.8cm 223.8 min ±5°至±35° 54.9min
标准 33cm 及以上 180 min 以内 ±5°以内 60min 及以上
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及习惯数据调查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斯①,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斯,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们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注释】①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
1、根据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近视率越来越高。( )
(2)即使是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也还是比室外环境低很多。( )
(3)用眼距离近,才能看得清楚,这种用眼习惯更健康。( )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中,只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视力问题十分不乐观。
B.引起近视的原因是角膜和晶状体的调焦动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聚集在视网膜上。
C.如果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近视。
3、飞行员对视力的要求非常严格,单眼裸眼远视力要达到0.7或以上,双眼远视力要达到1.0或以上。乐乐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他经常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关于飞行员的节目。外出坐车时,他也总在看关于飞行员的书。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劝说乐乐合理、健康用眼。(2分)
4、结合三则材料,请你写一则关于青少年保护视力的宣传语。(1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7分)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huái huí)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luǒ guǒ)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横线画出选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分)
2、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几个表示时间短的词语。(2分)
转眼间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
,被 。(续写句子)(2分)
4、“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思考的结果怎样 (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麦田里
我在南方长大成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食物都是大米,由于很少吃包子和饺子,这类食物就经常和节日有点关系了。
那时候,我家在一个名叫武原的小镇上。我在窗前可以看到一片片的稻田,同时也能够看到一小片的麦田,它处在稻田的包围中。这是我小时候见到的 的一片麦田,也是我最热爱的地方。
我曾经在这片麦田的中央做过一张床,是将正在生长中的麦子踩倒后做成的。夏天的时候,我时常独自一人躺在那里。我没有在稻田的中央做一张床,是因为稻田里有水,就是没有水,也是泥泞不堪,而麦田的地上总是干的。
那地方同时也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乐园。不知为何,我经常会在午饭前犯一点小错,父亲总会做出要教训我的样子。我便夺门而逃,跑到我的麦田。此时的父亲非常生气。我却躺在麦子之上,忍受着饥饿去想象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那些咬一口就会流出肉汁的包子和饺子,就是我身旁的麦子做成的。这些
我平时很少能够吃到的,在我饥饿时的想象里成了 的食物。而不远处的稻田里的稻子,我知道它们会成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虽然饥肠辘辘,我对它们仍然不屑一顾。
我一直那么躺着,并且会渐入梦乡。等我睡一觉醒来时,经常是傍晚了,我就会听到父亲的喊叫,父亲在到处寻找我。他喊叫的声音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焦急。这时候,我才偷偷爬出麦田,站在田埂上放声大哭,让父亲听到我和看到我。
然后等父亲走到我身旁,我确定他不再生气后,就会伤心欲绝地提出要求,我说我不想吃米饭,想吃包子。
父亲每一次都满足了我的要求,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任凭我把眼泪流在他的脖子上。当饥饿使我胃里有一种空洞的疼痛时,父亲将我背到了镇上的点心店,让我饱尝了包子或者饺子的美味。
1、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最适合的,分别填入文中的两处横线上。(2分)
无中生有 绝无仅有 信手拈来 遥不可及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情节图。(5分)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说麦田“也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乐园”,侧面批评父亲教育方式很粗鲁。
B.“我”在饥饿时想象包子和饺子,是因为“我”恰好躺在麦田里。
C.在作者心目中,“麦田”不仅仅是麦田,也是自己的“精神乐园”。
D.作者之所以要躲到麦田里,并不是怕父亲追打,而是想趁机吃到包子和饺子。
4、短文第一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很少吃包子和饺子,最后一段写父亲让“我”饱尝了包子或者饺子的美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写下来。(2分)
5、你认为文中“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原因,写下你的看法。(2分)
综合实践
九、口语交际。(4分)
当下,智能生活已在潜移默化中纷然而至:无人驾驶公交车在郑州、苏州、重庆、无锡等多地开始试运行;AI智能对话机器人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对话,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针对人工智能这一热点话题,六年级(3)班的同学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弊大于利。
你支持哪一方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我支持 方的观点,因为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是和谐的人文场景;无论是来自遥远天际的空间站,还是地球的某一个小角落;无论是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身影,还是孩子纯真甜美的笑容……请以“风景”为题,选取生活中的典型镜头,定格那份你眼中独特的风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彩绘,五湖四海,书籍,微风,huàng,cuì,C
二、①心裁 ②欲试 ③愧如 ④截同 ⑤根求 ⑥独偶
⑦焉福 ⑧信拈 ⑨锲舍 1、⑥ 谆谆教诲 欣欣向荣
2、不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3、④⑤
三、1、B
2、A
3、C
4、A
5、D
6、D
四、1、他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2、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3、写字 笔尖上过去 跑步 双脚上过去
4、就这样,我们的友谊始于一场风雨、一把伞。
五、1、何时复西归 不知秋思落谁家 脉脉不得语;
2、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听君一席话。
3、海内存知己 千万和春住
六、1、B
2、×√×
3、①周末看电视节目要适度,不能连续看一天。②坐车、走路时不能看书。③户外活动时多看向远方,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4、明亮的眼睛,明亮的世界。
七、1、huái luǒ
2、刹那间 转瞬间 霎时间 眨眼间
3、露珠 阳光 蒸发了
4、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不甘于时光白白流走,要执着地追求,奋发向上。
八、1、绝无仅有 信手拈来;
2、寻找“我” 焦急 夺门而逃 躺在麦田里进入梦乡 提出要求;
3、C;
4、这样安排升华了主旨,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也表现了父亲为满足“我”的需求而做出的让步,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5、文中的父亲很严厉,“我”犯错后会教训“我”,也很慈爱,“我”逃跑后会寻找“我”,找不到会着急,还满足“我”的要求,让“我”饱尝包子或者饺子的美味。
九、正 人工智能是必然趋势,在大势到来之时,我们要做好准备,拥抱新技术,不能故步自封。人工智能可以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捷,一些琐碎重复的事情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帮助人类不断进步
十、 风景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而我眼中那独特的风景,是清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
天刚蒙蒙亮,公园就热闹起来了。老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瞧,那边的空地上,有一群人在打太极。他们身着宽松的练功服,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般舒缓自如。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旁边还有人在慢跑,脚步轻盈,呼吸均匀,那坚定的步伐似乎在诉说着他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还有几位老人在树下打着太极剑,剑在晨光中闪烁着银光,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他们的笑容是那么和蔼,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面。这风景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着他们,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那股蓬勃的生命力,这就是我眼中独特的风景,充满着正能量,令人心生温暖与敬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