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14: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之中国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的成功是如此地惊人,如此地突兀,以致在几年前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质疑它的成功。其实,中国高铁的成功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经历了扎扎实实的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铁萌芽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的跟踪,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后面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要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工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除了将广深铁路改造成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外,并没有动工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所以这个阶段多被称为中国高铁的石器时代。
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为止,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青铜时代,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期间还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内燃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列;有46列在国内进行试验或交付运用,另外21列则出口到了国外。
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中国高铁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的基石,这就是黄金的真正成色。
第四个阶段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夏天截止,这是中国高铁的英雄时代。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在起伏中艰难前行。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
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夏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白银时代。这一阶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恢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摘编自高铁见闻《〈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序言》)
材料二: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高铁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促进了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也让更多地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不仅体现在硬件标准上,更体现在软件服务上。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高铁标准”被视为最高追求。在2016年9月召开的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近年来,“中国高铁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不过,在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高铁标准竞争激烈,以及东道国政府干预的风险、高铁标准的本土化适应等问题,这极大影响了中国高铁海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认识和充分发挥中国高铁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高铁标准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共识。
高铁标准本质属于知识,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变局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效能与中国产业全球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中国高铁产业及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是这种变局的一个特殊观察窗口,它不仅是一种交通技术国际转移扩散,更是一种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的全球推进过程。高速行驶的中国高铁在推进各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也在有力地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各参与方同生共荣的基本特征紧密契合,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高铁及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步伐将迈向更高层次。
(摘编自刘鸿武《〈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研究〉序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正式完成为起点,中国高铁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此阶段并未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
B.伴随着“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的确定,中国高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展现了黄金的真正成色。
C.对中国高铁产业及标准“走出去”过程的了解,可观察大变局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效能情况与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状况。
D.中国高铁产业以及中国高铁标准的“走出去”,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全球推进过程中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下的交通技术国际转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999至2002年中国高铁青铜时代,中国高铁的“走出去”步伐已悄然开启。
B.在经历降速降标、动车事故的艰难英雄时代,中国高铁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C.中国高铁在伴随着标准“走出去”的白银时代,获得了未曾有过的认可和赞誉。
D.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高铁及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将走向更高层次。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的一项是( )
A.经过与中国方面激烈竞争,2015年底,日本最终拿下印度首条高铁“阿默达巴德—孟买”高铁线建设合作项目。
B.2014年,中国和尼日利亚经过谈判后,签署了高铁线合作商务合同,该高铁线贯穿重要产油区,经济意义重大。
C.2018年2月,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宣布,出于环境评估、保护文物遗迹等方面的考虑,将终止中意高铁建设合约。
D.雅万高铁项目建设中,针对印尼的国情和实际,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4.材料一把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请简要分析这种划分的阅读效果。
5.为什么说中国高铁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战古洋河[注]
雪 克
东南方向响了几声清脆的枪声,紧接着枪声炮声越响越激烈,在滹沱河南北,古洋河两岸一齐轰响,大地震得直颤。逃难的群众扶老携幼,正急急地快步地向西北方向散开去。天色一会比一会亮,滹沱河堤上传来了敌人的坦克车的哈拉哈拉的叫声。突然,村东像大风暴卷起尘头,一支骑兵急急地从南面向村东冲过来,渐渐看清了,那是八路军的骑兵。战士们穿着草绿色军装,伏在马背上,在滚滚尘雾中向北疾奔,看看直冲到古洋河那边去了。
许凤一看骑兵团向敌人正在集中的地带奔去,急的出了一身冷汗,她是枣园区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忙向区小队队长朱大江喊:“他们应该向桑林据点方向插,那里是敌人包围圈的弱点。”眼看骑兵遭到了强大火力的阻击,在后边掩护的,从马上倒下十多个。许凤向朱大江喊一声:“我去带路!”不等朱大江答话,早已下了房跑向村外。她在村口截住了一匹大白马,一把揪住缰绳,飞身上马,向骑兵团追去。许凤伏在马鞍上,头发被风吹开了在脑后飘拂着。子弹在她周围啸叫,炮弹在前面不断爆炸,她好像一点也没感觉到,只顾往前冲。她冲过层层炸起的烟尘,追上了那滚滚狂涛般的骑兵队伍……
区委书记胡文玉见许凤往村外飞跑,便在后边喊着紧追。炮弹吱吱叫着落下来,他赶紧卧倒,弹片、土块、树枝从空中刷刷地落下来。胡文玉立起来,一回身,见朱大江巍然地立在街口,赶紧凑过去,听见侦察班长武小龙正向他报告:
“军区机关、部队和县大队正在渡河,敌人就包围上来了,伤亡不少。现在咱们部队已经冲过王村,正向这里撤。可是北面发现了大股敌人往这边涌,东面一股敌人往王村去了。趁这机会跑步往东冲,还可以冲出包围圈去。”武小龙一气说完,呼呼地直喘气。
胡文玉忙说:“不行,敌人是从东边来的,一定还有扫荡队截击。”
小龙急急地说:“要不就赶快在小宋村筑工事,坚持村落战。”
胡文玉摇头:“那怎么行,一会这个村就成了攻击目标啦!”
朱大江问小龙:“你看北面的敌人是不是要来抢占古洋河堤?”
“对,我想一定是这样!”
胡文玉插上去说:“那么我们闪在后面,敌人马上就会被军区部队吸引过去,我们就可以突围了。”
朱大江拦住胡文玉,用沉雷般的声音向小龙说:“等一等,如果让敌人占了河堤,正好拦住了军区部队的退路,那时军区的机关和部队就会完全暴露在开阔地里,被敌人四面包围,那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是不是这样?”
武小龙抹一把汗水:“对!”“集合!”朱大江向战士们一挥手,回头对胡文玉说:“咱们小队必须跑步抢占河堤,掩护军区机关部队突围!”
胡文玉干咳了一声,犹豫着。
敌人的车子队已经飞驰而来,步兵黄压压一片向南狂奔着,再犹豫下去就糟了。
朱大江嗖地举起驳壳枪喊道:“同志们,我们要抢占河堤,掩护军区部队突围!”
队员们刷地一声跑了过来。
胡文玉大声喊:“不行!我们要到后边去打击敌人!”
朱大江不理他,一挥他那粗壮的胳膊,高呼:“同志们,冲啊!”纵身跳出街口,战士们紧跟上他,像凶猛的虎群般向前冲去,胡文玉气得直搓手,也跟着冲了上去。
王村方向只听见稀疏的机枪响,我们的部队正在撤出战斗,敌人也在运动兵力追击下来。
这时,已经看得见北面敌人的散兵群,呀呀地吼叫着向古洋河堤扑去,兵力要比小队多几百倍。朱大江咬着牙,带着小队拼命地向前飞奔。敌人的枪弹啾啾地射过来,接连几颗炮弹落在小队中间,炸起的一阵尘土卷过,指导员赵青忽然倒下了。朱大江顾不得管他,带小队利用堤坡弯下身子一个劲地跑,不管敌人的枪弹。看看还有一百多米远,敌人的前哨就要抢到河堤上了。朱大江端起枪向冲上来的敌人打了一梭子,敌人都卧倒了。他刚喘一口气,换上弹梭,敌人又冲上来了,机枪弹射在河堤上,像密集的冰雹噗噗嘶嘶地直响。
朱大江回头一看,我们的主力还没有进入村庄,这边是撤不得的,必须继续吸住敌人。队员们紧跟着朱大江,机灵地换着地方,一面骂一面射击。可是,敌人越上越多,怎么也挡不住了。朱大江一看撤不出去了,狠狠地向敌人射出了最后的一梭子弹,爬了几步,从敌人死尸身边拉过一支上着刺刀的三八步枪。敌人也不打枪了,都端起刺刀呀呀地叫唤着冲上来。
太阳已经升上天空,阳光照着敌人的钢盔和刺刀,光芒闪闪。鬼子们从三面吼叫着压上来,河堤失守了。我们的战士和敌人搅成一团,展开了白刃战。朱大江迎着冲上来的敌人,挺着刺刀猛扑上去,大吼一声,敌人翻身倒下。突然,朱大江觉得头上、腿上挨了重重的几下打击,就失去了知觉,枪从手中掉下去,身体从堤顶上滚了下来……
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天黑以后,我们的部队突围了。古洋河边劫后的旷野里显得异常寂静,一弯淡白的月牙斜挂在天边,满天星斗默默地睒着眼。
(有删改)
[注]长篇小说《战斗的青春》写的是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故事。小说共十章,《血战古洋河》为第一章第四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东南方向“枪声炮声越响越激烈”“坦克车的哈拉哈拉的叫声”,营造出战事逼近的紧迫感,暗示日军布置疑兵,虚张声势。
B.“我们要抢占河堤,掩护军区部队突围!”这句话说明朱大江针对敌人意图,决定主动出击,抢占要点,凸显其大局意识和军事才干。
C.叙写与日寇殊死搏斗,从朱大江的视角切换到敌人的视角,再切换到旁观者视角,叙述角度灵活多样,战斗场面更加立体、真实。
D.结尾“一弯淡白的月牙斜挂在天边,满天星斗默默地睒着眼”,以自然环境宁静美好渲染军区机关部队惨烈突围后的喜悦氛围。
7.关于文中胡文玉这一人物的言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风骑着马往村外飞跑,胡文玉着急地在后边喊着紧追,他觉得许凤的行为鲁莽,不希望她作无谓的牺牲。
B.武小龙主张“坚持村落战”,而胡文玉认为这样小宋村会成为攻击目标,说明他对战事走向有一定的判断力。
C.胡文玉一心想着区小队的突围,极力主张“到后边去打击敌人”,不赞同朱大江的意见,缺乏大局意识。
D.朱大江下令冲锋时,胡文玉没有听令即行,而是“气得直搓手”,这一反常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复杂的心理。
8.下面这幅画是赵静东根据小说《战斗的青春》创作的连环画中的一页。请你根据文本第二段相关内容,为这幅画配写一段文字,方便孩子理解故事情节。
9.冯牧认为小说应“再现出那伟大而多彩的斗争生活的本来面貌”,他评价《战斗的青春》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是一部“动人的作品”。请从“伟大”“多彩”“动人”三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并围绕关键词写一段文学简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节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为无道A故B沛公得C至此D夫为天下E除残贼F宜G缟素H为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约为婚姻”中的“婚姻”一样,都是古今异义词。
B.善,交好。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远”字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C.降轵道旁,在轵道旁投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结构相同。
D.之,代词,他们。与《庖丁解牛》中“臣之所好者道也”一句中的“之”的词性和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项羽听到了曹无伤的告密之后,马上决定攻打刘邦,范增的话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B.材料二中,刘邦没有听从诸将的建议,杀掉投降的秦王子婴,而是把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员处置。
C.刘邦成功的过程中,谋士起了重要作用,如萧何入咸阳后的行为有助于刘邦全面了解关中情况。
D.沛公刚入咸阳时,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没有禁受住诱惑,居留在了宫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14.材料一中范增认为刘邦“志不在小”,材料二中刘邦的哪些行为印证了范增的判断?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中用杜工部江村韵
敖陶孙
早岁纵横论九流①,中年往往爱清幽。
细观梦境皆争鹿,静遣机心欲狎鸥。
池上贪闲临晋帖,灯前抱病看吴钩。
山林钟鼎从天赋,言志俱惭点与求。
【注】①九流:指先秦时期九大学术流派,泛指各种学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诗人心境的变化,由早年的胸怀壮志转变为中年的宁静淡泊。
B.颔联虚实结合,写梦中的“争鹿”和现实的“欲狎鸥”,表明诗人矛盾的心理。
C.“池上贪闲临晋帖”句既照应题目“江村”,又表现诗人对杜甫闲逸生活的向往。
D.诗歌多处运用典故,如“机心”“吴钩”“钟鼎”等,使诗歌语言凝练,意蕴丰富。
16.结句写“言志俱惭点与求”,请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相关内容,分析“惭”的原因。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最先发言,孔子却因“ , ”而笑他。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洞庭湖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3)扁舟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说文解字》中,“木”是作为木本植物的专用字。
在小篆中,“木”可以直接生成不同的汉字(见图表):“木”加上一笔,可以变成“本”“末”“朱”。加在下面是“本”,“本”的本义是树根,用一横标示出树根的位置。( 甲 )。在中间加一横是“朱”,标示出树木的主干,如果“朱”再加上木字旁,就成了“株”,它的本义为露出地面的树根部,即树桩、树干。如“___①___”中的“株”指的就是树桩。我们再来看“片”字,它实际上是( 乙 ),表示是木头的一半;把“木”右面去掉一笔,就是“才”,也就是“材”的古字,树木劈开后就成为木材。此外,汉字构形中,双木为林;三木为森。在汉语中,“林”和“森”也是有区别的:林是树林,森则是树木更多、更为密集的树林,因此森有茂密之意,如杜甫歌颂诸葛亮的诗《蜀相》的名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即是此义。
在《说文解字 木部》中还介绍了树木的各种功用。其中,树木最高的使用价值是用于建筑材料。由于中国古代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无论是地基、支撑,还是打板、夯墙,因而都离不开木头。所谓“建材贵直”,建筑房屋的木材以直为贵。而在种种建筑材料中,栋梁的价值和重要性仍是最高的。在房屋结构中,栋梁指的房屋的大梁,承担了整个房屋的主结构,要选用上好的木材制成。后来,我们把能够支撑起事业、能派上大用场的人,也称“___②___”。木材的第二种重要功用是做车轮。古代没有橡胶,车轮是以木材制成的。具体的办法就是荀子所说的“糅以为轮”,即把木头一边烤,一边搿弯,经过工匠慢长而细心的制作,最终将原本直的木材,加工成园形的车轮。因此,做车轮的木头就需要有韧性,能够达到弯曲而且还不断的标准,这就是所谓“轮贵材韧”。
18.依据图表所示,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增笔”与“减笔”的表述,在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填写句子,分别解释“末”与“片”两字的构形。
19.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21.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词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22.文佳同学看到一副有趣的对联,“□森淼焱垚五行俱全,□羴骉猋麤万物祥和”,但上联和下联首字都模糊不清了,请你运用汉字构形中“重笔”的知识,帮她补写出这两字,并简要说说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不攀登高峰,无以知晓苍穹之辽阔;不深入低谷,无从明白大地之深沉。
材料二:
在科技革命的新浪潮中,各国都在竞相寻求通过科技创新来赢得未来的发展优势。中国科学院紧盯科技的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推动了我国在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等关键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两段材料激发了你对哪些方面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①内容上:读者可以从整体上全面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起伏变化和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
②结构上:读者可以更清晰、快速地把握按时间顺序表述的文本逻辑和结构;
③心理上:读者可以获得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体验。 5.①中国高铁在硬件标准和软件服务上领跑世界;
②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③中国高铁推进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6.B 7.A 8.许凤高喊:“同志们,跟我来,那边危险!”骑兵团的同志便跟上她,向敌人包围圈弱点桑林据点方向穿插过去。 9.示例一:关于“伟大”
①时代主题:小说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伟大民族精神,歌颂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②英雄人物:小说塑造了抗战英雄人物朱大江、许凤,他们具有伟大的革命人格和革命精神,出生入死,血战古洋河,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示例二:关于“多彩”
①人物多姿多彩:小队长朱大江果敢善战、不怕牺牲,妇救会主任许凤聪慧勇敢、不让须眉,胡文玉拘于本位、格局狭小。
②情节跌宕起伏:冲突紧张激烈,危情连续不断,场面惊心动魄,故事扣人心弦。
③叙事视角多变:小说综合使用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立体、精彩地呈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三:关于“动人”
①英雄人物感人至深:朱大江当机立断、自我牺牲的果决,许凤出入枪林弹雨、舍生忘死的英勇,令人掩卷难忘。
②血战场面令人动容:面对数百倍于自己的敌人,朱大江和他的战友们毫不退缩,与敌人白刃相见,血战到底。
③语言朴素引发共鸣:小说多用白描,语言本色,读者容易突破时空阻隔,自然产生代入感和参与感。
10.ADF 11.B 12.D 13.(1)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2)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是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 14.①没有诛杀子婴,博取宽容的好名声;
②听从部下的建议,回军霸上,防止消磨意志;
③与百姓约法三章,拒绝百姓犒劳,取得关中百姓支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珍宝全部占有它。”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恋女色,这样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节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冬季,十月,沛公刘邦率军抵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颈上系着绳子以示自己该服罪自杀,手捧封好的皇帝玉玺和符节,伏在轵道亭旁向刘邦投降。众将领中有人主张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之所以派我前来,原本就是因为认定我能宽容人。何况人家已经降服了,还要杀人家,如此做是不吉利的。”于是便将秦王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员处置。
刘邦领兵向西进入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宝,唯独萧何率先入宫取秦朝丞相府的地理图册、文书、户籍簿等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刘邦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帷帐、名种狗马、贵重宝器和宫女数以千计,便想留下来在皇宫中居住。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和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人为王。据此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了。如今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况且我所以领兵回驻霸上,不过是为了等各路诸侯到来后订立一个约束大家行为的规章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城镇,向人们讲明道理。秦地的百姓都欢喜异常,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问款待刘邦的官兵。刘邦又辞让不肯接受,说道:“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于是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5.C 16.①冉有和曾皙都理想坚定,积极入世,希望能使百姓富足、社会和乐;
②诗人早年壮志满怀,但中年后只能梦中逐鹿、病中看吴钩,想过“狎鸥”“临帖”的清幽生活。对照先贤,心中感到惭愧。
17.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8.甲处:“木”加在上面一横是“末”,“末”的本义是树梢,用一横标示出树梢的位置。
乙处:把“木”从中间砍掉一半
19.①守株待兔;②栋梁之材 20.“糅”应改为“”;
“搿”应改为“掰”;
“慢”应改为“漫”;
“园”应改为“圆”。 21.修改:删去“因而”;
修改:“仍”改为“也”。 22.上联补写:鑫。理由:上联前五字均应为重笔构形,且缺五行中的“金”。
下联补写:犇。理由:下联前五字均应为重笔构形,且应填入与“羊马犬鹿”相类似的驯养动物。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