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密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二卷)语文(PDF版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密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二卷)语文(PDF版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14:30:45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二卷)
语文
限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

字【】,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
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

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

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

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
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
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
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

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
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线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
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
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
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
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
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
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
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闸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闸述深刻的
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
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
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2025·参芳答案
理由:紧承问三的回答设置问题,问三的回答中对浇水量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多少才算合适解释得并不清晰,没有给出具体标准。
(全国一卷)
解析:判断问四可能提出的问题,应充分把握前后文的内
容(如问二、问三、问五及相应回答),依据前后文的结构脉
1BB项,本项对应问三和问十四提出的问题和回答的内
络和线索,推测作者的行文逻辑,找出相应的逻辑缺环。
容,问三中的“种拉花树以阴而天为宜,为何舍此不取,反
问三和问五均是围绕问二回答的第一句“第一须择天晴之
要选择天晴之日”、问十四中的“依理想而论,似乎相反,请
候,泥土干燥,深耕浅种”进行提问的。问三回答的主要是
问理由安在”都对上文回答者的观点表示不解并提出疑
种植的适宜天气一睛天,因此,问四可进一步对“天气的
问,回答者的解释“国为在雨天,泥土一经雨淋·是以种
树必得趁晴天”“因为…此其理之一…过湿过肥…
预判”进行追问,不断深入。另外,问三的回答最后捉到
补救已无及矣,此其理之二”都指出提问者原有认知的不
“然后灌之以水,则花树之根能与泥土融成一片”,但对浇
水量的解释并不清晰,因此,问四也可以是对“浇水量”的
合理之处。故本项分析正确。A项,“炙夏烈日时每日浇
进一步追问。
灌,这些情况往往容易导致植物的根部腐烂”曲解文意,根
据问十二的回答“浇灌必依天时的干湿而定:风和日暖,而
5.答案:第一问:①柳文认为应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让树木依
照本性生长,不再管它:②本文强调依法种植之后,还应依
水调畅之时,不必浇灌…炎夏烈日,每日浇灌,或晨夕各
常规进行养护。
一次浇灌”可知,“炎夏烈日时每日浇灌”是浇灌植物的正
第二问:①柳文的写作目的是借种树之道说明政令频出的
确做法,“容易导致植物的根部腐烂”的情况不包括这一做
危害,希望为官者不要打扰百姓的生产生活:②本文是希
法。C项,“这些内容可作为问六‘必须深耕之理由安在’这
望读者培育的植物可以枝叶茁发、花果丰饶。
一问题的补充”错误,问八的回答“尚有三端”以及问十五
解析:先分析两篇文章体现的养护理念。本文前几个问题
的回答“尚有一端”都是对“种植花树方法”的补充,而不是
都国绕“如何依法种植”展开,而后面几个问题,包括种拉
对问六“必须深耕之理由安在”这一问题的补充。D项,
后如何浇水、如何施肥,以及“须时时留意,有无害虫滋蔓,
“问八到问十五讨论的是花木移植到固定的地方后培育的
或风吹、雨打、日炙、霜侵,有则及时补救。切不可时常移
注意事项”曲解文意,其中问九、问十、问十一讨论的是花
植,攀折摇动”,这些说的都是依常规进行养护。因此本文
太移植的位置问题。
强调依法种植之后,还应依常规进行养护。而柳宗元《种
2.D“全面”错误,问十三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施用肥
树郭案驼传》中,“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
料之“时期”,二是苑用肥料之“浓淡”。而“作物之施肥,犹
其性得矣…他植者则不然。根奉而土易,其培之也,若
似人之饮食,饮不可过度…实则易为风雨吹倒”这句话
不过焉则不及…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通过正反两面对
只是形象地回答了施用肥料之“浓淡”的问题,并没有回答
举,强调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一道理。因此柳文认
施用肥料之“时期”的问题。
为应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让树木依照本性生长,不再管它。
3.答案:①地势比平地稍高②泥土与根系相和洽③不利
然后思考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文本体载、写作目
于植株的呼吸
的、写作意图等方面分析。本文选自《花经》,这是一本国
解析:首先需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种植理论知识,然后
艺学专著和花木种植实用指南,选文主要讲花木种植方法
将其与牡丹种植的实际相结合。题中所给材料可分为两
等园艺学知识,其写作目的就是传授经验,希望读者培育
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谈的是种植地点的选择:第二层是
的植物可以枝叶茁发、花果丰饶。而柳宗元的《种树郭囊
第二句到最后,谈的是种植的过程和方法。第①处,分析
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由种树的经
的是种植地,点选择的问题,原文问九至问十一即讨论了
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借种树讽喻“政令扰民”的社会现
“地位”(方向和高低)问题。材料中已经说到了“干嶸向
状,说明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娃
阳”,即方向的问题,那么第①处就应填“高低”的相关内
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摊派任务,只能适得其
容。根据牡丹忌积水的习性和问十一的回答中“种植花树
反,作者作此文是希望达到讽劝为官者不要打扰百姓的生
之地,必较平地为高,使大雨之后,无积水之意”的说法,可
产生活的目的。
推断出此处应填“地势比平地稍高”之类的语句。第②处,
6.AA项,涉及文本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简洁地
解释的是摇动植株的目的,对应原文问五的回答中“而旋
交代了时间和形势。第二段共四句话,作者敏锐地捕捉了
转一周,使泥土与根相和洽”的解释,故此处应填“泥土与
长江向东奔流与难民们朝着相反的方向(向西)奔逃的全
根系相和洽”之类的语句。第③处,分析的是栽植过深的危
景画面,以及日本飞机从上空扔下炸弹(向下)与炸弹落水
害,对应原文问七的回答中“使花与树之枝干,深陷土内,亦必
后溅起冲天水柱(向上)的特写画面,“富有镜头感”。第一
致室息”的解释,栽植过深会使枝千埋入土中,阻碍植株呼吸,
段和第二段写出环境的危险和难民的慌乱,真切而又形象
故此处应填“不利于植株的呼吸”之类的语句。
地呈现了“战局吃紧”的情况,故该项表述正确。B项,“江
4.答案:示例一问题:种植之前如何预判天气是晴天还是
水象征抗战的报辛曲折以及人们不屈不挠的意志”错误。
雨天?
把“江水”比喻为“怒龙”,是为了突出长江的湍急汹涌;“发
理由:问三和问五围绕问二回答的第一句话提问,因此问
狂地在两山之间扭来扭去”,实写长江在两山相夹的峡谷
四应针对问三的回答设置问题。问三回答的主要内容是
之间蜿蜒而又迅疾流淌之势。这里并没有象征意味,选项
雨天种植的弊端以及晴天种植的方法,而在种植之前预判
中的内容属过度解读。C项,“这里的阳光和彩虹都象征着
天气是至关重要的」
难民们的希望”错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环境描写是
示例二问题:为使花树之根与泥土融合凝结,浇水量具
实写。且根据原文“可是这些逃难的旅客已顾不得这些
体多少才算合适?
…都毫不动心”“难民们没闲心…所有乘客…都被
一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