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意境的创设、拓展资料的展示、用适合诗的情感的旋律唱古诗,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2、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理解重点词语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而且这首古诗是本课要学习的第三首古诗,经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总结、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解释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这些都为学习这篇古诗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1、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谁能背诵一下?是呀,远离家乡的游子,常常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首古诗,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学法,谁记住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习古诗。
活动2【讲授】讲授:
一、解释题、知诗人。
1、“泊”是什么意思?“泊船”呢?
“瓜州”指什么?
“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2、介绍诗人王安石
二、抓字眼、明诗意
正确流利读古诗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24页,自己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得正确流利。
师: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
(1)找出多音字(课件)
(2)提醒注意翘舌音,指名读古诗。
(3)强调“间”的读音
(4)同学们,读古诗除了要读的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它韵律和节拍,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你能有节奏的来读一读吗?
A、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有节奏的读一读,画出这首诗的节拍。
B、指名有节奏的读。
C、指名读、齐读。
师: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韵味来,当然,要想读得有味道,就必须先理解古诗的诗意以及它蕴含的感情。
理解诗句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先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你有好的方法吗?(查字典、查资料、结合注释和插图、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边读边想象等等)
(1)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小组内可以相互学习、讨论、交流。
(2)合作汇报
A指名读一二句古诗。
(一)学习一、二句
师:师:我们先来汇报前两句诗,说说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瓜州”“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以及钟山是作者的第二故乡。
(2)理解“一水”“一”指一条,“水”指长江水“一水”就是一条长江水。
(3)理解“间”是隔开的意思(京口和瓜州被长江隔开了)
(4)理解“数重山”“数”是几座的意思“重”是重重叠叠的意思。“数重山”就是几座重重叠叠的大山。
师: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师讲解“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交代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先读读这两句诗,在指着图示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总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再把这些重点词语融会贯通就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那现在,我们接着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两句诗。
(二)学习三、四句
B、指名读三、四句古诗
师:说说这两句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引导学生理解“又”是又一次,第二次的意思。“绿”是吹绿的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春风又把长江两岸吹绿了。
(2)引导理解“何时”就是什么时候。“还”就是回家的意思。“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家乡?
(三)完整的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四、入诗境,悟诗情
师小结:是呀,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谁来说一说?(思念家乡)对啊,这是一种思乡情。(板书思乡情)
师: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呢?请和同桌交流交流。
1、体会“一水““只隔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离家乡只隔着一条长江和几座大山,诗人离家很近,离家越近他就越思念自己的家乡。
师:同学们,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古代真路途很近吗?(不近)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要想回家得越过一条长江,还得翻过几座大山,那时候还没有火车汽车飞机,诗人得爬山涉水的,非常艰辛,其实,路途非常遥远。
师:是呀,真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诗人却为什么认为很近呢?只是一水和只隔呢?谁能谈谈你的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是诗人太思念家乡了,虽然身在旅途,但心系家乡。是这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差距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2、感情朗读:
(1)试着练读
(2)指名读
(3)范读指导“一水”重读,“只隔”重读语气上扬,数重山语气稍重慢一点,充满感情回味无穷
指名读,齐读。
3、体会“明月”
生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明月表达思念之情。
你能吟背用明月表达思念之情的的诗句吗?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明月千里寄相思!
4、体会
“绿”
(1)、播放江南春天美景的视频
江南的春天美吗?诗人用一个字就描绘了出来,哪个字?(绿)
(2)读小故事王安石改字
师:同学们王安石用了这么多字来描绘江南的春天,最后反复推敲用了“绿”字,你能用哪些字来替换绿?(吹、来、经、进)
师:大家觉得哪个字用得好?(绿)为什么?
引导生理解:
(1)“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一片碧绿、五彩缤纷的颜色,写出了色彩美
(2)江南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3)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是呀,一个“绿“字,既写出了江南春天的色彩美、动态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用词是多么巧妙啊,也正是由于这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也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千古佳句好吗?
5、体会“又”
引导学生理解“又”是第二次,又一次的意思,春风已经把长江两岸吹绿了一次又一次,说明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
师:是呀,你体会的多好,久别的人儿向家乡,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经历)
6、体会“何时”
引导理解
诗人伤感无奈的心情
7、指导感情朗读
(1)指名读、
(2)师范读、指导“又绿”重读,江南岸语调上扬,读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赞美。“何时”重读
语调挑上去“照我还”慢点,语气稍低沉,读出伤感无奈之情。
(3)指名读
(4)齐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想的期盼,齐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7、小结: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仅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家乡浓浓的思念和赞美,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有家不能回的伤感和无奈。
引导感情背诵古诗
1、练背
2、配乐背(配乐春江花月夜)
3、唱着背(引导学生把这首诗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唱出来帮助背诵)
(1)、练习唱
(2)、指名唱
(3)、选择适合古诗情感的旋律齐唱
八、总结:同学们,思乡的情是一首漂亮的诗,让人百读不厌;思乡的情是一个甜蜜的梦,让人回味无穷,回到家中,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并收集一些有关思乡的散文、诗歌、歌曲,下节课我们尽情展示。
活动3【练习】练习
练背古诗
活动4【测试】测试
用一个词、一句话、一首歌来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
你还能背诵哪些有关思乡的古诗。
活动5【作业】作业
回到家中,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并收集一些有关思乡的歌曲、散文、诗歌。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现就根据陈校长的评课意见和本人的反思谈谈我这一节课的亮点与不足吧。
《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作者是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时,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亮点是:
1.明确古诗的节奏
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我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七如言诗按“△△/△△/△△△/”形式;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确题意,落实知识点
1)由诗题引出“泊”的读音,并正确理解意思。【问“泊”怎样读?(多音字:bó与p 的区别)“泊”是什么意思?(泊:是船靠岸的意思。“泊船瓜洲”就是在瓜洲船靠岸的意思。)】
2)由“泊”
的读音,引出多个多音字,既明确多音字的读音,【“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又明确题意,还落实知识点。
3.注重学法指导,温故而知新
通过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1.解释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巩固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提醒学生要重点理解诗意,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习方法贯通教学,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汇报自己喜欢的理解诗句的方法,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诗意,在通过小组内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句。
5、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幻灯片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出示江南春景图片,视频,展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形象感受;教学完古诗,在学生了解了古诗的写作背景,充分理解诗意和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欣赏情境图,一边配乐背诵,并选用适合这首古诗情感的旋律唱古诗,使学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深刻感悟古诗的情感。
6、注重朗读,熟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之后,引导学生按诗的韵律节拍来读,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并采用指名读、齐读、比读、评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每读都有新的要求,最后达到有感情的背诵。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不足的是:
背景挖掘不够深入
由于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重点强调查阅诗人的写作背景,所以这方面让学生发言的时候,学生知道的很少,只知道王安石要实施新法,进行改革。而我在备课时遇到的疑惑还没解开,因此也不敢放得太开,所以挖掘诗人的写作背景这环节做得不够深入。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在研磨教材教法的经历中,常会有许多的灵感。通过备课、开课、研讨活动,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又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和同事与专家的讨论,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理念上的一个洗礼。我希望能把自己所积累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做一些课题研究,进一步升华,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自己的在历练中也不知不觉地促进了专业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一项缓慢而美好的事业,我将会在这条漫长的路上,争取去做一名有底蕴、有情怀、有思想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