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押题预测卷(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押题预测卷(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6-25 16: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押题预测卷(人教版)
一、填空题
1.计算(13×125)×8时,可以先算(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
2.3.23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的“3”表示3个( ),小数部分的“3”表示3个( )。
3.要使480÷16×24-14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算式应改成( )。
4.在( )里填上“>”“<”或“=”。
4.072( )4.702 6.25km( )62.5m 0.2060m( )2.006dm
14+32÷2( )(14+32)÷2 480÷5÷8( )480÷(5×8)
5.某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是180000000人次,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人次,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人次。
6.龟和鹤共有100个头,360只脚。龟有( )只,鹤有( )只。
7.100张同样的纸叠起来厚0.94厘米,平均每张纸厚 毫米。
8.一个数由70个一,3个0.1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9.立体图形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
10.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都是60°,另一个角是( )°,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 )三角形。
11.如图,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面面相接),要保证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变,一共有( )种摆法。
12.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8.60秒,小丽8.06秒,小明8秒,小军8.66秒。(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1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4.100-(84÷14+34)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计算结果是( )。
15.63+120=183,80-19=61,183÷61=3把以上三个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
二、判断题
16.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 )
17.某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合0.4千米。( )
18.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
19.小敏3分钟跳绳180个,她每分钟一定跳60个。( )
20.如果A÷B=5……3那么B×5=A-3。( )
21.把2.6的小数点去掉,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23.4。( )
22.近似数3.6和3.60的精确程度是一样的。( )
23.46×99的简算方法是:46×(99+1)。( )
三、选择题
24.下面各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是一个相同的两位数)
A. ÷(12×4) B. ÷(12+4) C. ÷(12-4)
25.服装店出售一款套装,每件上衣198元,__________,买16套这样的套装需要多少元?如果列式为(198+139)×16,那么横线上的信息应该是( )。
A.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139元 B.每条裤子139元
C.每条裤子198元 D.裤子的价格比上衣贵139元
26.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结果是0.485,这个小数原来是( )。
A.48.5 B.4.85 C.0.485 D.0.0485
27.下面( )没有使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A.空调支架 B.塔吊 C.电线杆支架 D.伸缩门
28.工人叔叔修机器第一天修了3台,第二天修了4台,第三天上午修了3台,下午修了2台。平均每天修( )台。
A.2 B.3 C.4 D.12
29.下列的图形中,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0.下面关于小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5.07和5.0788保留一位小数都是5.1 B.近似数是8.33的三位小数只有一个
C.9.97精确到十分位是10.0
31.两个( )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3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3.5604精确到千分位是3.56。
②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③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
④25×48=(25×4)×1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33.一个物体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摆这个物体要用(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A.4 B.5 C.6
四、计算题
34.口算。
72×2= 120÷6= 6-1.6= 40-30÷5=
2500÷5= 2.3+0.8= 5.4-2.5= 8×5÷8×5=
35.列竖式计算。(带*的验算)
12.45+0.76= *40-0.83= 验算: 51.4-14.87= 5.2+2.82=
36.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4+127+476+573 15×23+15×78-15 1200÷25÷4
1462-369-631 125×32×25 76×99
37.看图求面积。
38.列式计算算出下面各个未知角的度数。
五、作图题
39.按要求填一填,画一画。
(1)在直线上,如果点A表示0.1,那么点B表示( )。
(2)如果B表示1,请在直线上标出1.2所在的位置。
40.操作。
(1)将图中的三角形①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可以移动至三角形②的位置。
(2)把图形③补成轴对称图形。
(3)将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绕D点顺时针旋转90°。
六、解答题
41.多读书,读好书,坚持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李悦读一本280页的书,她每天读15页,4个星期能读完这本书吗?
42.磷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榛子的含磷量是所有坚果之首,多吃榛子,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每100克榛子中磷的含量达0.556克。照这样计算,1千克榛子中含有多少克磷?
43.回收利用废纸能够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据专家指出,每10千克废纸可以制造出8.5千克再生纸,1吨的废纸可以制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
44.蓝莓富含花青素,可以强化视力,被称为“护眼水果”。蓝莓种植基地要将34吨蓝莓运到某地销售,怎样租车运费最低?需要多少钱?
载质量 运费
6吨 90元/辆
4吨 80元/辆
45.优优老师计划租车带3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怎样租车最划算?最少需要多少钱?
46.某风景区的门票价有单人票价和团体票价两种,单人票价:成人每人100元,儿童每人70元;团体票价: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每人80元。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算一算怎样买票比较省钱?需要多少钱?
47.“帷幄”是古代行军必备的帐幕,底面是一个长方形,现要建一个帷幄,下图是把底面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后画出的示意图,那么该帷幄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8.光明小学6位老师带领184名学生去某基地参加研学旅行。该基地的门票价格如下:怎样购票最省钱?
成人:每人10元 儿童:每人5元 团体(10人及以上):每人6元
49.一个篮球场是一个长28米、宽15米的长方形,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17个这样的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一个足球场是一个长105米、宽68米的长方形,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
50.重庆海洋世界门票有两种出售方案?
方案一 成人每人100元,儿童半价。 方案二 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人80元。
如果小丽(儿童)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家去参观,选那种方案合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
125×8
乘法结合律
【分析】根据题意,乘法结合律指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结果相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或a×b×c=a×(b×c),在计算(13×125)×8时,观察到125与8相乘可得整千数,因此利用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先计算125×8,使计算简便。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3×125)×8
=13×(125×8)
=13×1000
=13000
计算(13×125)×8时,可以先算125×8,运用的运算定律是乘法结合律。
2.0.01 323 一 0.01
【分析】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或0.01);3.23是两位小数,所以3.23的计数单位是0.01,3.23里面有3个0.01,2个0.1和3个1,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3个1相当于300个0.01,2个0.1相当于20个0.01,所以3.23里面有323个0.01,所以它有323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一个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有几个相应的计数单位。
【解析】3.23的计数单位是0.01,它有323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的“3”表示3个一,小数部分的“3”表示3个0.01。
3.
480÷[16×(24-14)]
【分析】算式480÷16×24-14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现在题目要求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根据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因此要给减法部分添上小括号,乘法部分添上中括号,据此即可解决。
【解析】要使480÷16×24-14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算式应改成:480÷[16×(24-14)]。
4.





【分析】根据题意,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4.072<4.702
6.25×1000=6250,6250m>62.5m,6.25km>62.5m
0.2060×10=2.06,2.06dm>2.006dm,0.2060m>2.006dm
14+32÷2=14+16=30,(14+32)÷2=46÷2=23,30>23,14+32÷2>(14+32)÷2
480÷5÷8=480÷(5×8)
5.1.8 1.8
【分析】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就看百分位上的数字,百分位上是4或者比4小就舍去,如果大于或者等于5就向十分位进1,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某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是180000000人次,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1.8亿人次,保留一位小数是1.8亿人次。
6.80 20
【分析】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可通过假设法解决。假设全部是鹤,计算总脚数与实际脚数的差值,再根据每只龟比鹤多2只脚的特点,求出龟的数量,进而求出鹤的数量。
【解析】假设全部是鹤,总脚数为:
100×2=200(只)
实际脚数比假设多:
360-200=160(只)
每只龟比鹤多2只脚,龟的数量为:
160÷2=80(只)
鹤的数量为:
100-80=20(只)
验证:龟脚数 80×4=320(只),鹤脚数 20×2=40(只),总脚数 320+40=360(只),符合题意。
龟和鹤共有100个头,360只脚。龟有80只,鹤有20只。
7.0.094
【分析】100张纸的厚度除以100,可以算出平均每张纸厚(0.94÷100)厘米;1厘米=10毫米,平均每张纸的厚度乘10,即可算出平均每张纸厚(0.94÷100×10)毫米。
【解析】0.94÷100×10
=0.0094×10
=0.094(毫米)
100张同样的纸叠起来厚0.94厘米,平均每张纸厚0.094毫米。
8.70.38 70 70.4
【分析】根据题意,70个一即整数部分是70,3个0.1就是十分位上的3,8个百分之一也就是是百分位上的8,因此这个数是70.38。保留整数时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后再舍去,如果小于5则直接舍去;3<5,舍去小数部分得70;保留一位小数时看百分位,如果百分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后再舍去,如果小于5则直接舍去;8≥5,向十分位进1,得70.4。
【解析】一个数由70个一,3个0.1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70.38,保留整数是70,保留一位小数是70.4。
9.7 上 左
【分析】该立体图形是由7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从前面能看到5个小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左齐;从上面能看到5个小正方形,分两层,上层3个,下层2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小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从右面能看到3个小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据分析可得:
立体图形是由7个小正方体摆成的,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
10.
60
等边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都是60°,用180°减去两个60°,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是60°;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也相等,根据三角形按边的分类可知这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80°-60°-60°
=120°-60°
=60°
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都是60°,另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等边)三角形。
11.6
【分析】根据题意,仔细观察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要保证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在3个小正方体的前面各放1个小正方体,也可以在图形的后面的位置各放1个小正方体,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3+3=6(个)
如图,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面面相接),要保证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变,一共有6种摆法。
12.小明 小军
【分析】在50米跑测试中,用时越短则跑得越快,所以需要比较小红、小丽、小明和小军四人的跑步用时,根据小数大小的方法,找出用时最短和最长的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依次类推。
【解析】已知小红用时8.60秒,小丽用时8.06秒,小明用时8秒,小军用时8.66秒。将四人用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8.06<8.60<8.66。因为用时越短跑得越快,所以小明用时最短,跑得最快;小军用时最长,跑得最慢。
所以,小明跑得最快,小军跑得最慢。
13.见详解
【分析】根据分析,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1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0.1。如果平均分成100份,则每一小份表示0.01。再根据括号的指向进行填空即可。
【解析】从左往右第一个括号指向0-1之间的第6个小格,即表示0.6。
从左往右第二个括号指向1-2之间的第7个小格,即表示1.7。
从左往右第三个括号指向2-3之间的第1个小格,即表示2.1。
从左往右第四个括号指向2-3之间的第7个小格到第8个小格中间,即表示2.75。因此填空如下:
14.除 加 减 60
【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100-(84÷14+34),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再算括号里的加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减法,计算出结果,即可解答。
【解析】100-(84÷14+34)
=100-(6+34)
=100-40
=60
100-(84÷14+34)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计算结果是60。
15.(63+120)÷(80-1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最后算的是除法,同时运算的是加法和减法,由此顺序选择括号列出综合算式即可。
【解析】(63+120)÷(80-19)
=183÷61
=3
所以63+120=183,80﹣19=61,183÷61=3把以上三个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是(63+120)÷(80-19)。
16.√
【分析】锐角三角形的意义:三个角都小于90°的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由此可知,任意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加第3个角的度数和是180°,由于第3个角是锐角,所以第3个角的度数小于90°,那么任意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1千米=1000米,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解析】1千米=1000米,400÷1000=0.4,400米=0.4千米。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作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作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在锐角三角形中,60°+60°=120°。120°>60°,满足题意。在直角三角形中,60°+30°=90°。90°=90°,不满足题意。在钝角三角形中,30°+30°=60°。60°<120°,不满足题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
【解析】根据题意,小敏3分钟跳绳的总个数为180个,用180除以3,就是平均每分钟跳的个数。平均数仅表示整体的平均速度,并不能说明每分钟都恰好跳的个数。例如,可能存在1分钟跳60个,某分钟跳70个,另一分钟跳50个,但总和仍为180个。因此,题目中“每分钟一定跳60个”的结论不成立,应判断为错误。
【分析】根据分析可知:
180÷3=60(个)
题目中给出小敏3分钟跳绳180个,每分钟的平均数量60个。但题目中的“一定”表示每分钟都必须恰好跳60个,而平均数并不能保证每一分钟的实际数量都相等,因此结论不一定成立。原题说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知,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解析可知,A是被除数,B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所以可得A=B×5+3,可以变形为B×5=A-3,也就是如果A÷B=5……3,可以得出B×5=A-3,原题表达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去掉2.6的小数点后得到的新数是26,计算26与2.6的差值即可判断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原数是2.6,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新数是26,
26-2.6=23.4
把2.6的小数点去掉,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23.4,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近似数的精确程度是由其保留的位数决定的。3.6是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0.1。而3.60是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0.01。两者的精确度不同,因此它们的精确程度不一样。
【解析】由分析得,近似数3.6和3.60的精确程度不一样。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乘法分配律指一个数乘两数之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数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观察题干中的算式46×99,99应变为100-1,据此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判断即可。
【解析】46×99
=46×(100-1)
=46×100-46×1
=4600-46
=4554
46×99的简算方法是:46×(99-1)。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C
【分析】根据题意,在除法计算中,被除数(0除外)相同,除数越大,商越小,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A. ÷(12×4)= ÷48。
B. ÷(12+4)= ÷16。
C. ÷(12-4)= ÷8。
48>16>8
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12-4)。( 是一个相同的两位数)
故答案为:C
25.B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已知服装店出售一款套装,每件上衣198元,求购买16套这样的套装需要多少元,需要知道每条裤子多少元,即用每件上衣的单价加上每条裤子的单价,求出每套套装的钱数,再用每套套装的钱数乘购买套装的数量,即可求出购买16套这样的套装需要多少元,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98+139)×16
=337×16
=5392(元)
因此,如果列式为(198+139)×16,那么横线上的信息应该是每条裤子139元。
故答案为:B
26.B
【分析】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最终是把原数向左移动了一位,结果是0.485,所以把0.485向右移动一位是原数。
【解析】由分析可知:0.485向右移动一位是4.85,这个小数原来是4.85。
故答案为:B
27.D
【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的特点,生活中需要制作支撑重量的支架时常做成与三角形相关的形状;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的特点,生活中需要制作容易伸缩的物体时常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据此解答。
【解析】A.空调支架为了支撑空调的重量,常做成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B.塔吊为了吊起更重的物体,常做成许多三角形的组合,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C.电线杆支架为了支撑电线重量,常做成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D.伸缩门为了方便伸缩,常做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组合,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没有使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所以,没有使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伸缩门。
故答案为:D
28.C
【分析】根据题意,把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修的台数相加,求出3天修的总台数,再用3天修的总台数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每天修多少台。
【解析】(3+4+3+2)÷3
=12÷3
=4(台)
平均每天修4台。
故答案为:C
29.A
【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A.图形任何方向对折后直线两旁都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
B.图形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C.图形上下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D.图形左右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30.B
【分析】根据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则看百分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则舍去,大于或等于5则向十分位进1;近似数是8.33的三位小数可以千分位上的数大于5或等于5向百分位进1,也可以千分位上的数小于5舍去;精确到十分位则看百分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则舍去,大于或等于5则向十分位进1,据此分析每个选项,选出错误的即可。
【解析】A.5.07≈5.1,5.0788≈5.1,5.07和5.0788保留一位小数都是5.1,选项表述正确;
B.8.334≈8.33,8.329≈8.33, 近似数是8.33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选项表示错误;
C.9.97≈10.0,9.97精确到十分位是10.0,选项表述正确。
表述错误的是近似数是8.33的三位小数只有一个。
故答案为:B
31.C
【分析】根据题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形状都一样,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水平翻转,再垂直翻转,平移,刚好和原来的三角形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C
32.C
【分析】①一个小数,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小于5直接舍去,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
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90°的三角形;
③圆柱从上面看是圆形,从侧面看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方体从哪面看都是正方形,所以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④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用简便方法计算25×48时,把48先写成(4×12),再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解析】①3.5604≈3.560,即3.5604精确到千分位是3.560,故原题说法错误;
②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时,这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故原题说法错误;
③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如球体与圆柱体),此说法正确;
④25×48=25×(4×12)=(25×4)×12=100×12=1200,故原题正确;
综上述可知,上面说法正确的是③④。
故答案为:C
33.B
【分析】
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说明有两层,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说明有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后面一行有1个右对齐,下层共3+1=4(个),上层有1个,在前面一行最右边的上面摆1个,所以共有4+1=5(个)
【解析】4+1=5(个)
摆这个物体要用(5)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34.144;20;4.4;34;
500;3.1;2.9;25
【解析】略
35.13.21;39.17;
36.53;8.02
【分析】小数加、减法运算法则: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即可(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减法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解析】12.45+0.76=13.21 40-0.83=39.17
验算:
51.4-14.87=36.53 5.2+2.82=8.02

36.1200;1500;12
462;100000;7524
【分析】(1)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将原式转化为(24+476)+(127+573)可使计算简便。
(2)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原式转化为15×(23+78-1)可使计算简便。
(3)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利用除法的性质:a÷b÷c=a÷(b×c)将原式转化为1200÷(25×4)可使计算简便。
(4)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利用减法的性质:a-b-c=a-(b+c)将原式转化为1462-(369+631)可使计算简便。
(5)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把32转化为8×4,然后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将原式转化为(125×8)×(4×25)可使计算简便。
(6)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把99转化为100-1, 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原式转化为76×100-76可使计算简便。
【解析】24+127+476+573
=24+476+127+573
=(24+476)+(127+573)
=500+700
=1200
15×23+15×78-15
=15×(23+78-1)
=15×(101-1)
=15×100
=1500
1200÷25÷4
=1200÷(25×4)
=1200÷100
=12
1462-369-631
=1462-(369+631)
=1462-1000
=462
125×32×25
=125×(8×4)×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76×99
=76×(100-1)
=76×100-76
=7600-76
=7524
37.800cm2
【分析】首先用分割法把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10=30厘米,宽是20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计算出所分割的图形的面积,再把分割图形的面积相加,即可解答。
【解析】20×10+(20+10)×20
=20×10+30×20
=200+30×20
=200+600
=800(cm2)
38.78°;60°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图中给出的度数,用180°减去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度,可以求得未知角的度数。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80°-(65°+37°)
=180°-102°
= 78°
图一的未知角的度数是 78°。
180°-(90°+30°)
=180°-120°
= 60°
图二的未知角的度数是 60°。
39.(1)0.5
(2)画图见详解。
【分析】(1)根据“点A表示0.1”可知,图上的一格表示0.1,从0到B点有5格,也就是5个0.1是0.5。
(2)如果B表示1,就是从0到B点的5格,一格表示0.2,1.2里面有6个0.2,1.2的位置就要从0开始数6格的位置。
【解析】(1)在直线上,如果点A表示0.1,那么点B表示0.5。
(2)
40.(1)下;6;右;5
(2)(3)见详解
【分析】(1)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形的平移是整体的平移,平移后的大小形状不发生改变,故实际解答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三角形①图形上某一个对应点来判断平移。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3)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解析】(1)找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据此判断可得:将图中的三角形①先向下平移6格(或向右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5格(或向下平移6格)即可移动至三角形②的位置。
(2)(3)如图所示:
41.能
【分析】每天读15页×7天=一星期读的页数,再乘4是4个星期能读的页数,列式为15×7×4,交换7和4的位置,再根据乘法结合律(a×b)×c=a×(b×c)把15与4结合,变为(15×4)×7进行简算,最后与280页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
(页)
420>280
答:4个星期能读完这本书。
42.
5.56克
【分析】先用除法计算出每克榛子中磷的含量;再根据1千克=1000克,用每克榛子中磷的含量乘1000,计算出1千克榛子中含有多少克磷。计算过程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如果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10倍(或)、100倍(或)、1000倍(或)……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解析】(克)
1千克=1000克
(克)
答:1千克榛子中含有5.56克磷。
43.850千克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先用1000÷10求出1吨废纸里面有多少个10千克的废纸,再乘每10千克废纸可以制造出的再生纸重量,即可求出1吨的废纸可以制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
【解析】1吨=1000千克
1000÷10×8.5
=100×8.5
=850(千克)
答:1吨的废纸可以制造出850千克再生纸。
44.租5辆载重6吨的车和1辆载重4吨的车;530元
【分析】租载重6吨的车,每吨费用90÷6=15(元),租载重4吨的车,每吨费用80÷4=20(元),尽量租载重6吨的车便宜,34÷6=5(辆)……4(吨),剩余4吨正好租载重4吨的车即可。运费为(5×90+80)元。
【解析】90÷6=15(元)
80÷4=20(元)
15<20
34÷6=5(辆)……4(吨)
5×90+80
=450+80
=530(元)
答:租5辆载重6吨的车和1辆载重4吨的车,需要530元。
45.租5辆面包车和2辆出租车最划算,最少需要320元。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面包车的租金除以限载客人数,求出每人需要的钱数,再用出租车的租金除以限载客人数,求出每人需要的钱数,比较哪种车每人需要的钱数少,就尽量租用哪种车,且没有空位时最划算;
面包车每人钱数48÷6为8元,出租车每人钱数40÷4为10元,那么尽可能租面包车,老师加学生共37+1为38人,38÷6结果为6辆,剩余2人,如果租6辆面包车和1辆出租车的价钱为6×48+40为328元;假设租5辆面包车和2辆出租车人数正好坐满,价钱为5×48+2×40为320元,320元<328元;据此解答。
【解析】48÷6=8(元)
40÷4=10(元)
37+1=38(人)
38÷6=6(辆)……2(人)
6×48+40
=288+40
=328(元)
5×6+2×4
=30+8
=38(人)
5×48+2×40
=240+80
=320(元)
320元<328元
答:租5辆面包车和2辆出租车最划算,最少需要320元。
46.
全部按团体票价买票最省钱;800元
【分析】根据题意,考虑两种购票方案:成人4人买成人票,儿童6人买儿童票;全部购买团体票。计算两种方案的总费用,比较后选择更省钱的方案。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方案一:成人4人买成人票,儿童6人买儿童票
4×100+6×70
=400+420
=820(元)
4+6=10(人)
方案二:总人数为10人,满足团体票条件,全部购买团体票。
10×80=800(元)
800<820
答:全部按团体票价买票最省钱,需要800元。
47.54平方米
【分析】0.06米和0.09米是缩小到原数的后的结果,也就是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那么实际长和宽就要分别乘100,即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即可;求实际占地面积要用实际长×实际宽,据此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
【解析】0.06×100=6(米)
0.09×100=9(米)
6×9=54(平方米)
答:该帷幄的实际占地面积是54平方米。
48.6位老师和4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其余学生购买儿童票
【分析】有三种购票方案:单独购买成人票和儿童票;全部购买团体票;6位老师和4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余学生购买儿童票;比较不同购票方案的总费用即可解答。
【解析】方案一:老师买成人票,学生买儿童票
6×10=60(元)
184×5=920(元)
60+920=980(元)
方案二:全部购买团体票
6+184=190(人)
190×6=1140(元)
方案三:6位老师和4名学生买团体票,剩余学生买儿童票
10×6=60元
184-4=180(人)
180×5=900(元)
60+900=960(元)
比较三种方案,组合购票总费用最低,为960元。
答:6位老师和4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其余学生购买儿童票。
49.420平方米;7140平方米;7140平方米;
我发现: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等于17个篮球场的面积。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先计算出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再乘17算出17个篮球场的面积。同理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出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计算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最后比较17个篮球场的面积和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得出结论。
【解析】28×15=420(平方米)
答: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20平方米。
420×7=7140(平方米)
答:17个这样的篮球场的面积是7140平方米。
105×68
=(100+5)×68
=100×68+5×68
=6800+340
=7140(平方米)
答: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140平方米。
7140平方米=7140平方米
答:我发现: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等于17个篮球场的面积。
50.方案二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小丽买儿童票,剩下4人买成人票。用各自的人数乘各自票价,再相加,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元。也可以合起来刚好是5人,购买团体票。用团体票每人的价格乘人数,就是一共需要多少元。最后比较看哪个方案合算即可。
【解析】方案一:100÷2=50(元)
100×4+50
=400+50
=450(元)
方案二:5×80=400(元)
450>400
答:方案二合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