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泊船瓜洲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5 泊船瓜洲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0:22:31

文档简介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及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设计理念
《泊船瓜洲》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之情。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悟。
3设计特色
激发主体情趣,读中感悟,启发想象,引导学生入境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泊船瓜洲
一、师生对诗,激趣导入。
1、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我们来对诗好吗?我出诗的上句,你们来对下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细叶谁裁出—— 现在你们来出诗的上句,我对诗的下句,好吗?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题:泊船瓜洲)
2、联系上册学过的《枫桥夜泊》,理解“泊”的意思并释题。
(设计意图:由对诗开启诗意课堂,注重检测学生平时积累的运用。“泊”意思的教学为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灵活掌握。)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纠正“间、还”等字的读音)
2、师范读,引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尽量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读出节奏,接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屏显前两句)请大家默读前两句古诗,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师随机板画长江,标出瓜洲,引导学生弄清京口、钟山的位置)
2、看简图再读诗句。同学们,这样看来,哪里才是诗人的家乡?(钟山)那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呢?说说你的理由。(相机板书:近)
3、引导学生读出思念、急切的语气。
4、屏显“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有一个词用得最为传神,历来为后人称道,这个词是——绿。由这个绿字,我们仿佛看到春风一到,就像刘谦变魔术一样吹绿了——吹绿了——(生自由想象发言)
5、由这个“绿”字,你又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 多美的春天呀!让我们把这份赞美送进去读一读吧。生读。
(设计意图:板画能更直观地让学生弄清诗人家乡的位置。教学“绿”时启发想象,通过读和悟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精妙。)
四、创设情境,切身再悟。
1、同学们,家乡离得这么近,家乡又是这么美,而你又这么想家,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做?(生:回家)那么这一江水能不能阻挡你回家的脚步?(不能)这几座大山会不会阻止你回家的进程?(不会)再想想啊,古代交通很不便的,没有飞机,没有火车,要想回家舟车劳顿的,你还想回吗?确定回?一定回?(回)看来大家都是归心似箭啊,什么也动摇不了你们回家的决心。用诗中的一个词概括那就是一定要(还)板书:还。
2、那么王安石有没有像你们一样回家呢?(没有)他只是独自一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对着月亮轻轻地问——(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引读: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再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屏显“我仿佛看到了……”(背景音乐起)学生想象说话。
4、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想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不能)眼前只见(屏显)—— 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想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惬意无比还能吗?(不能) 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5、尽管他归心似箭,可他并没有顺着自己的心意把家还,尽管他思乡若渴,但他终究没有停下离家的脚步。此时时刻,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学情预设:诗人你既然那么想家,为什么不回?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设计意图:一句“如果是你怎么做”让学生转换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切身为诗人着想,音乐和画面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进一步体悟思乡情并引导其大胆质疑。)
五、联系背景,深悟思乡情。
1、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诗人王安石(出示王安石图片及简介)再看看这则资料,相信你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出示王安石与《泊船瓜洲》的故事)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
(学情预设:其实王安石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回不得啊!)
2、引读: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是呀,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向明月诉苦。读出这份无奈吧。(出示课件)——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1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这一去吉凶难料,前途堪忧啊!带着你的担心再读(出示课件)——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越想越忧愁,越愁就越发(想家),咱们一起读。
(出示课件)——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齐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会?是啊,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其实一开始我们就读出了诗人的思乡。可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这思乡的背后有着千般的无奈,万般的哀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的思乡愁绪就像这长江水一般绵延不绝啊。(板书:思乡。)让我们把这思乡愁绪送进全诗再次感受吧。(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背景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走近历史走近作者,而一次次的引读则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
六、凸显“明月”,升华思乡情。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因为思乡而感怀的不止王安石一人呢,大家看(引读)
因为思乡,李白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为思乡,杜甫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因为思乡,张九龄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同样因为思乡,苏轼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所有的诗句都跟一种景物联系起来了,是什么?(明月)(舒缓音乐起)正所谓,明月千里奇相思。古往今来,明月已成了思乡的代名词。孩子们,等你们长大成人,也许有一天也会远离家乡,但不管你身在何处,老师相信,只要你抬头望见天上这轮明月,心头就会涌起一阵温暖。因为,它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可爱的家乡,这不仅是一种亲情的牵绊,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课件相继出示:亲情、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其明白“明月千里寄相思”这一永恒的思乡主题折射出的不仅是情感,也是一种文化。)
课件14张PPT。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瓜洲一间,
钟山只隔数山。
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和长江北岸的瓜洲隔水相望。
瓜洲:地名,今江苏省境内。
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家乡,诗人会和他的亲人、朋友们做些什么呢?
我仿佛看到了……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做宰相,积极推行变法革新。 王安石与《泊船瓜洲》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却遭到有些大官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向皇帝说王安石的坏话,使他丢掉了宰相职位。
一年后,皇帝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黑暗,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做官产生了强烈的厌倦,他两次推辞都不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55岁的王安石勉强赴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亲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