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学时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3学时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活动
音乐游戏:音乐停你就说。(你最想去哪里玩?为什么?)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玩得开心吗?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课堂,上课!今天,我请来一位导游,她说我们四(1)班的孩子上课特别认真,要带我们去游山玩水哦!看,这是谁?(课件)黄老师,哈,我去年刚去了一趟桂林,(板书)忍不住想和你们分享一下,行吗?不过,游山玩水有条件,有胆拍手来闯关!哟,小勇士们,士气十足!请看(课件)听一听,写一写。完成了吗?(幻灯展示后出示正确答案)
活动3【讲授】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小勇士们,真不错!出发咯!翻开书26页,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美的桂林山水。(板书)我相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一定知道作者是按什么结构来写这篇文章的?(引出板书:总、分、总)
真不错!总起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带上我们愉快地心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孩子们,坐上木船你觉得第一眼会先看到什么?(水)对,那就让我们先欣赏水(板书)再观赏山(板书)。
自由探究,小组合作: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1)、从哪句话看出作者在赞美漓江的水?(2)、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找三个字概括)(3)、你发现作者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课件)
好,孩子们看懂了吗?哪个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第一句话),对,用美丽的大海和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突出漓江的美(侧:对比的方法)
漓江水有什么特点?(板书:静、清、绿)
我想听听同学们来读读它的静、清、绿(小组读)
(指导朗读)
同学们,作者描写水的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侧板书:排比、比喻)“船浆…….”进一步写了水的静。
我们一起听着伴奏将第二自然段美美地读一遍,音乐起、声音起!
(三)孩子们,欣赏完漓江的水,我们一定得好好观赏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太……我的文采没作者好,还是先看看文中描写的山吧。聪明的你们发现没有,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一样的),那么就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
对了,先用什么方法来写山的美?(对比)
再写山的特点是什么?(板书:奇、秀、险)
写作手法是一样的吗?
你们真棒!真细心!越来越会读书了!谁能读读山的奇、秀、险
文章用了那么多好的写作方法,今后在写作上你也可以用上哦!
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山的奇、秀、险。(课件)
(四)这样美的山围绕着这样美的水,这样美的水倒映着这样美的山,我们早已被这美景深深陶醉了,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最后是怎样抒发他的情感的?(请个同学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谁能?)
作者将桂林的山、水比作什么啦?(画卷)
是啊!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船,真是美如画卷!(板书:美如画卷)
怪不得作者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跟着音乐齐读全文。
活动4【练习】随堂小练笔。
如此美的山水,如此美的句子!同学们读了那么美的文章,我想你们也能写出那么美的句子,一起看看我为大家准备的小练笔(课件出示):
校门口的木棉花开了,开的真_啊,_得_
;开的真_啊,_得_
;开的真_啊,_得_
。
活动5【讲授】升华情感,总结扩展。
美丽的桂林山水,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有机会一定要去游一游。你们最喜欢桂林的什么啊?(山、水),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桂林山水真美呀!……)
嗯,美好的东西谁都希望能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你们说这样的山水最怕遭到什么?(污染、人为破坏)对,如果以后我们有机会身临其境,我想你们一定会好好的保护它!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
2、模仿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家乡美景。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桂
总:甲天下
美
写作方法:
林
水:静、清、绿
对比
山
分
排比
水
山:奇、秀、险
比喻
总:美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