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桂林山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学生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把描写的对象写生动写具体,并掌握词语的运用与积累的方法。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合理运用。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板块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神奇秀丽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你们去广西桂林看看吧!
配乐读:桂林位于我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兀立,怪石嶙峋。它的山水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卷,沿途风光,令人目不暇接,它以雄奇秀丽的风采,让每一位来此游览的人,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与西来的阳江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像玉带般旋绕桂林城区。唐代大诗人韩愈就这样写到“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绿簪”。这就是桂林山水。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活动2【讲授】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录像,你们觉得桂林山水美吗?那就赶紧读读去课文吧!边读边把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那谁能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得呢?(总
分
总)
活动3【讲授】板块三 :美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特点。(指名读)
漓江水都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了漓江水的静呢?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你能说说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吗?
生:静读的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
师:你能试一试吗?(指明生读)
师:听你读完了,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哪个词语读的轻一些,哪里读的缓慢些?老师示范读。
生谈体会。
师:还有谁想再来试一试?
生再读。
师:你读的真美,老师仿佛感觉到漓江的水在老师眼前缓缓地流过。那同学们,漓江的水真的没有流动吗?
生:在流动,只是感觉不到而已。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生: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导朗读)
师:从这句话更能让人感受到漓江水的静。那文中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了漓江的水清呢?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你竟然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你此刻的心情怎样?(高兴,惊讶)你能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吗?指明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你觉得他读的好吗?好在哪里呢?
你来试一试?像他一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假设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 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 (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
师:这个句子不光写出了水清,还好有意境。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
师:可以看见谁的倒影
生:自己的倒影。
生:山的倒影。
生:山上的树的倒影。
师:哦,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再低头看看水中,你又看到了谁的倒影
生:蓝天白云的倒影。
师:要是天空中偶尔飞过美丽的鸟呢
生:那就可以看见美丽的鸟的倒影。
师:这时候你再往水里仔细看,你又有发现了——
生: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
师:它们随着微波轻轻地摇着,那是在干什么呢
生:跳舞。
生:和游人打招呼呢!
师:现在谁能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万事万物交相辉映在一起,就显得漓江的水更清了,更美了,清得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再来读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你的字音读的真准确,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哪些词语读的重一些,哪些地方声音延长并注意停顿。
生讨论交流。
师:那你们能试一试吗?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这句话。
全班学生齐读。
师:谁知道“无瑕”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斑点,没有瑕疵。
师:请你们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能够把漓江水三个特点连起来读 让我们随着你的朗读去感受漓江的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刚刚咱们在学习漓江水的时候,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漓江水写得这么神奇?
排比、比喻
你能用排比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刚刚咱们体会了漓江的水,你能说说桂林山的特点吗?
初读:找出漓江水的特点;再读:找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咱们把学习漓江水的方法,放在学习桂林的山,可以吗?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桂林的山。
生读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描写山的四字成语;
说说你最喜欢桂林山的哪个特点?
活动4【活动】板块四: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全班齐读描写山的词语。
师:在这些词语当中,老师有两个词语不太理解,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奇峰罗列: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两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能用这两个词语来造个句吗?
(我攀登过奇峰罗列的黄山。)(山峡两岸,危峰兀立,白云环绕,我们在此游赏如临仙境,)
师:同学们,谁来汇报一下你最喜欢桂林山的哪个特点?
生: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词语优美,山好像有很多种形态。
师:都有哪些形态呢?咱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师: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既读出山的形状,又读出自己的感受呢 (通过和学生对比读,引导学生要读出个性的理解,既可以读出看到多姿多态的山的一种惊喜,也可以读出边看边回味边思考的悠然的感觉。)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桂林山的什么特点?
生:秀。因为作者说桂林的山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这既写出了桂林山的形状,也写除了山的颜色。
师:你说的真是太棒了。那结合你说的这句话,回过头来看刚才的问题:“秀”指什么美呢
生:色彩美。
师:说得好!谁还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验证他说的是对的。
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请一位同学完整朗读这句话,体会桂林山的色彩美。)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山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学生读得人情人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感受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那老师想听你们把这一段话美美的读给老师听,行吗?
男女生比赛读。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生:不是。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
师: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作对比呢
生: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板块四:创编传说,感受文化
师:同学们学习得真投入,为了奖励大家,我再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师:人们为什么要创编这样的故事啊
生:为了更加突出山水的神奇。
师: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性的美好!
师: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它还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师:记得刚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就说这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那么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们来看看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生: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师:说得对,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你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吗?
生: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江水上,船山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玩、观赏。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在文中还发现过这样的例子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同学们,这句话,最早是宋朝王正功所说。那你们学完课文后,会这样说吗?(会)不光咱们这样说,连当代大诗人贺敬之来到了桂林,也被它深深的折服了,写了首《桂林山水歌》,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瞧,咱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美,诗人通过写诗来记录桂林山水的美。所以作者才会写道: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生齐声说)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活动5【活动】板块五:课堂小结,抒发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课题明明是桂林山水,那为什么要先写水再写山呢?作者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师: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幅画卷,你能用一句话去赞美一下桂林吗?
生:桂林真是太美了,桂林的山水真是太迷人了。
师: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这节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那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美,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是这篇文章的难点也是亮点。在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我便出示”美在桂林“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桂林山水美如画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主张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老师示范,师生合作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将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那么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具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联合生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真正学好了语文。比如,我引导学生选择: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练习说话,学生们思维敏捷,说得头头是道,这样也就教会了他们如何学会将句子写具体。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想一想这么奇的山除了像老人、巨象、骆驼还可以像什么呢?在这里也就尊重了学生个性化体会并注意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当然,在这堂课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若在时间上把握得更好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谈谈自己的体会,我想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