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41分)
1 .( 4 分)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
2 .( 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5年春节,饺子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大放异彩,王兴兴的人形机器人在春晚 舞台翩翩起舞,梁文峰的 DcepSeck 在人工智能领域甲。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兴趣爱好对(zhù jiù) 人生辉煌的重要作用。饺子从小酷爱绘画,大学毕业后放弃医学专业的工作,辞职回家自学动画,在执着·· 的追求与不懈的坚持下,为全球动画电影史( pi xiě )出属于中国的华彩篇章;王兴兴自幼 热衷发明,为
研究机器人技术主动申请硕士延期毕业,历经无数次失败始终不改初心,最终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消费级 四足机器人;梁文锋痴迷于计算机,专注人工智能技术算法的探索,自建中文语料库,耗时两年打磨的 DeepSeek 模型,引起全球科技界震动。我们从这样的人生故事里,读出了坚持和乙的力量。
(1)( 2 分)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hù jiù) ②( pi xiě )
(2)( 4 分)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执着 ②热衷
(3)( 2 分)在文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甲 乙
(4)( 2 分)为进一步了解新科技知识,感受新科技魅力,班级要组织全体同学去市科技馆参观学习,班长 拟写了以下通知;
通知全体同学:
了解新科技知识,感受新科技魅力,我班将于 5月20日上午去市科技馆参观学习。请大家提前半小 时集合。
5月 18 日
九一班班委
①这则通知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5)( 2 分)参观结束后,一位同学写了如下总结文字:
①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新科技让我们大开 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③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中,第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3 .( 3 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铭”一种古代用于记述事实、功德的文体,如《陋室铭》。
B .普希金是俄国作家、诗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C .《孔乙己》《社戏》和《故乡》都选自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 “愚兄”“寒舍”是谦辞,“尊君”“令爱”“高见”都是敬辞。
4 .( 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捷报 天伦之乐 怠慢 戛然而止 B .嬉闹 长途跋涉 修茸 仰之弥高
C .奥秘 俯仰生资 妥帖 人声鼎沸 D .谒制 历历在目 旁骛 目不忍赌
5 .(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震耳欲聋 ,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
B .设计者们不修边幅 ,秉持师法自然的理念,精心地打造了拥有上千种神奇植物的云萝植物园。 C .修复后的平和大押如鹤立鸡群 ,其宏伟的外观及坚固的防御设施无不尽显先辈们卓越的智慧。 D .教育部门殚精竭虑 ,多措并举,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致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6 .( 2 分)名著导读。
下面文段选自清代作家 的《儒林外史》,选段中的【甲】指 。
【甲】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 叶包了回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 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逐日把牛拴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7 .( 7 分)综合性学习。
为使学生领略科技魅力,学校决定举办以“科技,引领未来,创造世界”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并完成相关任务。
(1)( 2 分)学校制作了“科学家精神”主题宣传展板,请根据下面“人物卡片”中的信息补全展板中相应的内 容。
人物卡片:钱学森:这位“中国航天之父”在旧楼住了 40 多年,别人想为他写传记。他坚决反对。
于敏:创造性地使用了“于敏结构”。为氢弹后续的小型化、实战化奠定坚实基础。“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为
完成任务,三位航天员不断磨合,协同配合,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展板栏目设计:
栏目名称 上榜人物
淡泊名利 ①
② 于敏
团结协作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
(2)( 2 分)小俊同学看到科技节的盛况,挥笔写下上联,下列最适合作为下联的是( ) 上联:科学普及实现强国梦
下联:
A .蛇年大吉尽展新春福 B .技术振兴迎来盛世春
C .深入研究知识多创造 D .学知识增才干长见识
(3)( 3 分)中国计划于 2030 年前后发射载人登月飞船,有同学打算用“婵娟”和“飞月”为飞船命名,请任选 其一 ,阐述理由。
8 .( 6 分)默写。
( 1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 2 )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 3 )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 4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5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雁门太守行》中 “ , ”两句诗显示 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国家的气概。
二、阅读(共 49分)
(一)(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繁花
①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记忆中,我那虽不富裕却十分爱花的外婆,总在老屋的天井里,翠竹织 篱,种花植草,让春兰秋菊,以及不同的盆花点缀其间,把大自然的美色迎入家中,为原本平淡的岁月, 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外婆家一步一景,随处见花,满屋花香,让我感受到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 卖杏花” 的诗性意境。
②童年的我最喜见花开,见花落。外婆最善以花美容。她总是将自己一头乌黑锃亮的头发梳理得柔顺 光滑,然后盘成发髻,并在发髻上佩戴一朵灵动的鲜花。春天的蔷薇、杜鹃、玫瑰,夏天的栀子、茉莉、 珠兰,秋天的木樨、建兰、菊花,冬天的芙蓉、山茶、蜡梅, 一年四季,应有尽有,仿佛在外婆的发髻上
开起了“花博会·· ”。外婆的发髻,又犹如二十四节气,成了繁花物候的创意,别具一格。待到农历六月,古 镇的山野里,那一簇簇风仙花挨线挨挤挤,肆意绽放,外婆总会带着我一同上山采撷。她抓取一捧新鲜的 风仙,加入明矾,用木槌捣烂成泥状,然后用银簪挑上少许,涂于指甲根部,并小心翼翼地用绿叶包裹住。 两三天后除去包裹的叶子,指甲上就会出现半轮朱印,似新月弯弯,如晓星灿然,数月不褪色,胜似现在 流行的“美甲” ,在那时却是一种不花钱的审美享受。擅长女红的外婆,平时不仅会把自己打扮得光彩靓丽, 而且会把山野的鲜花,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缝绣在自己的衣衫、布鞋上,让自己的形象融于鲜花,呈现 出一种“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垂髻淡淡妆” 的自然朴素之美。
③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外婆经常摘采江南的四时花卉作为食材,烹制出千姿百态的 盘中餐。外婆自己酿酒、制酱,并以花浸酒、酿酱,使美酒更加香醇可口,花酱更有天然的味道。外婆的 这些私人创制的特产,既可祛病健身,又能延年益寿。外婆酿制出的桂花酒、玫瑰酒、菊花酒以及桂花酱、 玫瑰酱等,引得左邻右舍争相前来品尝。每逢节庆日,外婆总是提前准备好各色鲜花,给我制作花馔。桂 花汤圆、桂花年糕、桂花糖芋芎等美味甜品,以及氽玉兰花、莲花豆腐、菊花鱼圈等精美菜肴,更是我的 心头爱,让我有了舌尖上的享受。
④每年春节到来之际,外婆都会早早地开始用鲜花装点家里,被牡丹、碧桃、蝴蝶兰等鲜花点缀的老 屋,处处充满喜庆和魔力,留下了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经典场面。到了农历的百花生日,嗜花如命的外 婆总是虔诚地给家中的花朵剪贴上七色彩缯,并让我扎上红绸带,插上小红旗,向百花表示庆贺。 她告诉 我,这是在给花卉“ 赏红” ,若是这天不赏红,花树就会被气死,这就像年三十夜里小朋友收取 “压岁包” 一 样。最后,她会意味深长地说一句:“待花如待人。”
⑤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花开的日子里,外婆的花俗却渐渐消泯和失传了。但是,令人开心 的是,自然界的“繁花”依然盛开。江南的街巷里坊,也陈列着鲜艳的花卉盆景,人们对花的喜爱和迷恋程 度只增不减,寄情于花,让生命的四季皆染花香。现代农村更是顺势而为,不少花卉基地大力发展特色花 卉种植产业,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
⑥外婆的繁花习俗和“花文化” 的创意,确实是一笔新时代文商农旅融合的“好生意” ,这乡愁值得留存 和发扬光大。每一个花开的世界,生活永远精彩,我愿外婆喜爱的繁花,永远繁华。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9 .(3 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开篇写外婆家随处见花的布局,为下文写外婆与花的事作铺垫。
B .选文多处引用古诗词,给文章增添典雅的气息,古诗词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 .选文第②段的加点字“花博会” ,生动地体现了外婆戴花之丰富多样。
D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待花如待人” ,意思是要爱护他人,真诚待人。
10 .(3 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她抓取一捧新鲜的凤仙,加入明矾,用木槌捣烂成泥状,然后用银簪挑上少许,涂于指甲根部,并小心翼 翼地用绿叶包裹住。
11 .(3 分)文章以花写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的人物形象特点。
12 .(3 分)小语认为文章主要写外婆与花的故事,但第⑤⑥段着重写了别处的“繁花” ,属于偏题,你认可吗?
(二)(8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 放 线菌 ”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 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 果实 ” ;有的 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 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 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 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 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 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 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 灰色链线菌 ” 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 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3 .(3 分)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B .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C “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
D .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14 .(3 分)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5 .(2 分)文章依次介绍了放线菌的以下四种作用,请你将①③两处放线菌作用补充完整。
① → ②生产抗生素→ ③ → 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三)( 12 分)阅读《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回答问题。
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丁雅诵
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总书记强调,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
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 。
②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 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把青春融入祖国 的科技事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邓宇皓在“ 九章 ”和“ 九章二号 ”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研制中做出突 出贡献 ……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立大志、担大任,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 神风貌。
③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如何探索有利于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培养机制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 重要课题。
④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 选苗 ”上下功夫。近年来,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对科 学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 强基计划 ”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选拔 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拔尖计划 ”依托多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拔尖学 生培养基地,致力于打破培养定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 ……一大批具备创新潜质和科学素养 的青年学生,秉持兴趣,茁壮成长。
⑤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进一步厚植人才培养的“ 土壤 ” ,让好苗子“ 冒 ”出来,一方面,要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深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 定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本硕 博衔接培养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等,同时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任务,为学 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更多机会,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帮助青年学子获得更好成长。
⑥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还需要更多“ 阳光雨露 ”的滋润,赋予青年学生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 当主角的机会。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正是旨在培 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应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 扩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并投身科技创新,为我国高水平科 技自立自强积蓄人才力量。
⑦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责任重大,期待广大青年学子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向 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 .(3 分)根据全文,选择恰 当的句子填入第①段横线处( )
A .打好劳动底色,铸就为民本色,方能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
B .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勇攀科学高峰,绽放青春光彩。 C .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正是学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D .坚定文化自信,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17 .(3 分)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哪种类型的论据?放入第④段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英才计划 ”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选拔中学生走进大学、感受科研魅力。
18 .(3 分)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3 分)结合文意,谈谈你在学习中应如何激发自己的科技创新精神。
(四)( 11分)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 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 缘城至北海 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① ,卧舟 中看月,小傒② 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③ 睡去。歌终忽寤,含糊赞之,寻复鼾齣
。小僕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 ④ ,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 一枕黑甜⑤ ,高舂 ⑥ 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张岱《庞公池》)
【注】①凉簟( diàn ):凉席。②小傒:奴仆。 ③嗒( tà )然:忘怀的样子。 ④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 ⑤ 黑甜:酣睡。⑥高舂( chōng):傍晚时分。
20 .(4 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 )余拏一小舟拏: ( 2 )及下船及:
( 3 )缘城至北海坂缘: ( 4 )高舂始起始:
21 .(2 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
22 .(2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歌终忽寤,含糊赞之,寻复鼾齣。
23 .(3 分)【甲】【乙】两文中主人公的表现可谓“特立独行”。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五)( 6 分)诗歌鉴赏,完成小题。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24 .(3 分)下列对这首词鉴赏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驻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写得极为豪壮。 B .下片前两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满腔热血无处施展,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 C “望秦关何处”写祖国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失落之感。
D .全词基调昂扬,始终洋溢着作者青年时代飞扬的意气和爱国的情怀,以及气吞天下的气魄。
25 .(3 分)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三、作文(共 60分)
26 .( 10 分)初中三年,弹指挥间,转瞬即逝,学校准备举行主题为“青春逐梦,行远思恩”的毕业纪念典 礼。同学推荐小丽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你以小丽名义写一段发言稿( 100 字左右)。
27 .( 50 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陶渊明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 祥的选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的选择。
人生无处不存在选择,请你以“我选择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3 ) 不少于 600 字 ;( 4 )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1 .图片上的字选自: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 .(1) 铸就 谱写 (2) zhí zhuó rè zhōng (3)崭露头角 热爱
(4) 加上集合的具体时间、地点。 署名和日期调换一下位置
(5) 第①句有语病 修改意见:去掉“让”字 3-5 BAD
6 .吴敬梓 王冕
7 .(1)钱学森 勇于创新 (2)B
(3)示例一 :婵娟。“婵娟”在古代是月亮的别称,用“婵娟”命名,既切合奔月的主题,又表达了对中国登月 事业的美好祝愿。
示例二:飞月。“飞月”是中国人的梦想,用“飞月”命名,既切合奔月的主题,又是“飞跃”的谐音,表达了希 望祖国的航天事业飞跃发展的美好愿望。
8 .( 1 )似曾相识燕归来 ( 2 )荡胸生曾云 ( 3 )佳木秀而繁阴 ( 4 )伤心秦汉经行处
( 5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9 .B
10 .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外婆小心地自制材料“美甲”的行为,体现出外婆爱美、爱生活的特点。
11 . ①富有生活情趣:外婆爱花、养花,又善以花美容和以花饰屋;
②心灵手巧:外婆可以以花卉为食材,烹制出各种食物,且能自己酿制花酒和花酱;
③尊重和重视传统习俗文化:外婆每年都虔诚地庆贺花俗;
④爱孩子,富有教育智慧:外婆用“待花如待人”教育我。
12 .我认为不偏题。选文第⑤段叙写现代的人们喜欢花的表现,自然界的“繁花”依然受到人们的热捧,农 村中发展了花卉基地,这些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姿彩,让人们的生活富有情趣;第⑥段通过外婆的繁花 习俗和当代“花文化” ,来表现花的意义。在作者看来繁花习俗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美好习俗文化,“花文化” 象征当下美好的生活,表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之情,是对主题的升华。因此⑤⑥ 段内容不属于偏题。
13 .D
14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例子,能够更具体地说明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 宝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15 .散发清香 制造味精
16 .B
17 .示例:链接材料是事实论据,放入第@段合适。链接材料讲的是“英才计划”选拔人才方式,能够证明 第@段“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选苗’上下功夫”的观点。
18 .示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 前移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还需要更多‘阳光雨露’的滋润,赋予青年学生 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当主角的机会”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19 .示例:我们要有勇于探索、勇于突破的精神。在学习中,我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在科学实验课堂上,我要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树立科研理想,不断激发自己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20 . 撑(船) 等到 沿着,顺着 才,刚
21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
22 .歌声终结以后,我忽然睡醒了,含含糊糊地赞扬他的歌唱,不久又响起了鼾声。
23 .甲文主人公的“特立独行”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与金陵人在亭中铺毡饮酒赏雪,闲情雅趣异 于常人。乙文主人公夜游庞公池,躺在船中看月亮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24 .D
25 .这首词上片回忆早年军旅生活的慷慨激昂,下片描写如今泛舟吴楚的闲淡无奈,两者构成了对比,突 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苦、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现实的失望之情。
26 .示例: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三年光阴,如流水般匆匆。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是你们照亮我们的道路;感谢同学们的友 情,我们一起笑过、哭过;感谢母校,是这里种下了我们的梦想种子。从这里出发,我们将带着感恩,逐 梦远方。愿我们不忘初心,勇敢追梦,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27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