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爬山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做事要尽力,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掌握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掌握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S版四年下册
4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凡事要有信心,重过程尽全力去做。
5.2.1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做事要尽力,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掌握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掌握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5.2.2学时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凡事要有信心,重过程尽全力去做。
5.2.3学时难点
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5.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爬山
教学过程:
一、师: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爬山》,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是作者和父亲一起爬山的领悟。
师:看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我最想知道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与父子俩体验爬山的过程。
二、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共有几处?
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边思考。
师:谁找到了?有几处?
从父亲的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呢?(板书:语言描写)
父亲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生:
<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生:辛苦、征服。有信心。
师: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征服)你很会学习,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此处出现两个征服,你怎么理解征服山的?征服自己呢?在爬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辛苦)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去找一找,从哪可以看出爬山的“辛苦”。既然爬山这样辛苦,人们会产生那些想法?(放弃)所以征服自己就是要克服困难,征服自己的心里,不放弃有信心。
师: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有毅力,努力征服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这就是父亲的智慧,师:那就让我们带上信心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你能把征服换个词再来读一读吗?(战胜)那就让我们换成“战胜”来读一读。生读。
(板书:征服
信心)
2、父子俩真的征服了自己,凭着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爬到了山顶,这时父亲又说了什么?
生:
<课件出示: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师:请同学们抓住句子中关键的词语,体会父亲的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从父亲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找到的关键词是“过程”和“尽了力”,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爬山的过程和在过程中尽力。
师:仅仅是爬山这一件事要重过程、尽全力吗?
生:不管做什么事,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和你是否尽了力。师:在生活中,你有重过程、尽全力的事吗?谁来谈一谈!
生:去年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参加百米赛跑,本来我处于领先,结果摔倒了,我知道对于百米比赛,摔倒了即使再爬起来,也不会取上名次,但我看见老师那鼓励的目光,同学那期望的眼神,我还是爬了起来,向终点冲去。虽然我没能拿到好成绩,但是我在过程中尽了力,我也感到很快乐。生:班级图书角的书坏了,我主动用透明胶去粘,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它粘成原样,但是我确实尽了力。生:…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最棒的,都能在过程中尽力。
师:在作者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6、7自然段。
师:作者在考试中是否尽了力呢?你从哪看出的?
生:我是从“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作者当时感觉怎么样?生:惭愧。生:羞愧。
师:同学们,你们看,抓住神态描写,就能很好的体会人物的内心。希望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重神态描写。(板书:神态描写)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凡事不计较结果,做到重过程,真正尽力。其实,这又是一种智慧。(板书:过程
尽力)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耐人寻味的句子吧。
3、师:对于为了征服山而爬山的人来说,爬到了山顶,爬山的过程也许已经结束。但是对于为了征服自己而爬山的人来说,在下山时也能学到智慧。谁愿意读一读
生: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师:从父亲的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
师:大自然的美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师:谁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么美的大自然,仅仅一句话还不足以表法他的美轮美奂,你们想不想亲自去体验一下?生: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眼睛尽情的欣赏吧。(用双眼欣赏美景)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双眼。用你的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
<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和视频>
师:引导:(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风儿轻轻地走进了树林。她摇动树叶,树叶沙沙沙,她震落了花儿上的露珠,滴答滴答……那声音真美!晶莹的露珠打在泥土上,悄悄地渗入,去滋润大地……
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雨儿淅淅沥沥的声音,她给花草树木带来了甘露。花草树木大口大口地喝着,就像喝着母亲甘甜的乳汁……
)闭着双眼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拿起笔把你体会到的写下来吧!
生:写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美妙感受?
生: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闭着双眼,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在野外播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啊!师:你写得真美啊!生: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小鸟、青蛙、知了正在为大自然奏响美妙的乐章,春雨滴答滴答地去唤醒熟睡的蜗牛,去滋润漂亮的小花。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生:……
师:学会享受大自然的美,用心体会。这又是一种智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意味深长的句子吧。(板书:欣赏、用心体会)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师: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间,夕阳为天边披上了艳丽的色彩,随后……
师配乐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请学生们自己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学生自由朗读,找喜欢的句子,背诵。)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喜欢的句子?生:我喜欢这一句,“转眼间,夕阳为天边披上了艳丽的色彩,随后,星星河月亮也为黑夜燃起了光明。”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生:因为这一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很美。
师:拟人的修辞方法能让句子更生动,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会这种写法。师:还有谁愿意说一说?生:我喜欢这一句,“父亲一手拿着手电筒,另一只手牵着我。”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生:因为在这一句中我能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师:是啊,父爱如山!生:我喜欢这一句,“长夜漫漫,山路崎岖,我们父子俩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终于走出了黑暗而宁静的山林,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生:因为这一句非常美,而且“黑暗而宁静的山林”和“
灯火辉煌的都市”形成了对比。生:我喜欢这一句,“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生:因为这一句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师:从父亲身上你学到了哪些智慧呢?谁来说一说?总结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的人生路上,只要你能够征服自己,有信心、有毅力,不言放弃,凡事重过程,尽全力,用心体会,定能收获“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
三、同学们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明白了父亲的话的道理,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这种写法。
四、板书
21、爬山
征服
信心
语言描写
过程
尽全力
神态描写
欣赏
用心体会
活动2【活动】爬山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爬山》这篇课文,我感受颇多。《爬山》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如何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任何事最重要的是有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教学难点是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父亲说的话,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理清主要内容,进而层层深入,组织学生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
首先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第一次是“我们”爬山时,走的是又弯又窄的山路,不觉浑身是汗,父亲说:“……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理解“征服山”和“征服自己”。。那时只有十岁的“我”,对父亲这些富有哲理的话,只是“似懂非懂地听着”。让学生理解“似懂非懂”后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练读父亲的这段话,多种形式读。
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
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在“我”又跑又跳急着下山时说的。在这一环节,我提示学生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他说的话。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在学生理解了大自然的美景该如何欣赏后,出示一组美景,让学生试着用眼、耳、心、脑并用的方法欣赏,谈谈自己的体会。遗憾的是,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声音的效果没有出来,我只有口头给学生做讲解,可结果适得其反。
在理解了父亲的三次富有哲理的话后,理解“我”的感受:“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中的“沉静”是指山坚定,不动摇。“智慧”是指父亲教给“我”的做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及明白了欣赏大自然的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将词语放在原文中理解,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随着学生的朗读和发问,他们的思维、想象、朗读、表达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在我努力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教育学生“事情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尽力”这个深刻的哲理时也增长了。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很努力,尽力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但忽然发现自己却很难做到不在意结果,也许课堂要求教师融入其中,这也是一部分吧!每一次经历都是一个成长过程,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