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框目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框目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 2025-06-26 22:35:04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框目(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任务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问题导航:某国有企业员工年收入主要包括工资(6万元)、奖金(3万元)和津贴(5 000元);某私营企业员工年收入主要包括工资(8万元)和入股分红(3万元)。上述员工的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体现了我国什么分配制度,有何意义?
1
2
1
2
1
2
任务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问题导航: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少数先富、暴富群体存在财富手段不规范现象,垄断经营、偷税漏税、通过资本运作收割中小投资者等问题屡屡出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意义可谓深远。如何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有何意义?
1
2
1
2
1
2
1
2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课下巩固训练(七)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课下巩固训练(七)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
【基础练】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
1.(2024·江苏常州·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指出:自2023年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都提高了1 000元。这一政策的调整(  )
①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工资水平
②可以直接减少居民的教育和养老支出
③能减轻工薪纳税人的税收压力
④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材料强调扣除政策使个人缴纳的个税减少,未涉及有效提高居民的工资水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扣除政策使个人缴纳的个税减少,并不会直接减少居民的教育和养老实际支出,②排除。材料中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能减轻工薪纳税人的税收压力,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③④符合题意。
2.(2024·江苏常州·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国家预算报告指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超10万亿元,增长3.6%;此外,一次性安排重点民生专项转移支付5 000亿元。该举措有利于(  )
A.通过初次分配促进公平
B.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C.通过再分配促进公平
D.通过初次分配提高效率
解析:选C。材料中的举措不属于初次分配,排除A、D。材料中的举措不涉及第三次分配,排除B。我国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一次性安排重点民生专项转移支付 5 000 亿元,这是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举措,C正确。
3.(2023·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各地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各地财政加大对民生领域倾斜的做法属于(  )
①扩大有效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各地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这不属于政府投资,①不符合题意。各地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属于再分配,不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不符合题意。各地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这属于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③④符合题意。
4.(2024·湖南岳阳·高一统考期末)某地探索农田“大托管”模式,农户每年缴纳一定的托管费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耕、种、收,田地产生的收入归农户所有。该模式有效解土地“没人种、种不完、劳动力出不去”等农村老大难问题。农田托管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农田“大托管”模式(  )
A.完善了农村再分配方式,保障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B.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C.能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引导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
D.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提高农户土地经营所得
解析:选C。农民通过土地种植获得收益属于初次分配,材料也未涉及农民财产性收入,A错误。专业合作社属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的出现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错误。托管土地便于规模化生产,能更好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的使用,引导农户和现代农业相衔接,C正确。土地托管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D错误。
5.(2024·江苏南京·高一统考期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需要(  )
A.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B.实现同步富裕
C.尽快打赢脱贫攻坚战
D.变革分配制度
解析:选A。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A符合题意。我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B说法错误。我国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脱贫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C排除。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变革分配制度”错误,D排除。
6.(2024·广东广州·高一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改革举措和政策取向。为此应该(  )
①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第三次分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再分配要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应该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②正确。再分配重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不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不选。第三次分配要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模式,再分配强调政府作用,④不选。
7.(2024·广东广州·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这一《规划》的出台有利于(  )
①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
②数据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
③使数据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
④使数据成为价值的唯一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有利于激发数据生产要素的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更好盘活各类数据资产,①②符合题意。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不是“首要”,③排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④说法错误。
8.(2024·重庆九龙坡·高一统考期末)第三次分配是基于道德信念的分配,是“看得见的道德之手”,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第三次分配有利于(  )
A.健全分配制度,调动要素活力
B.健全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C.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D.规范分配秩序,实现平均分配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第三次分配含义可以看出,第三次分配有利于健全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调动要素活力与按劳分配都属于初次分配,A、C排除。坚持公平分配,而不是平均分配,D说法错误。
【提升练】
9.(2023·云南·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现行每孩每月1 000元提高到2 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 000元提高到3 000元。其中,独生子女按照每月3 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 000元的扣除额度。上述措施(  )
①属于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②将替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进一步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③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发挥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相当于提高了全年个税起征点,可以缓解“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强调通过个税调节,缓解“上有老下有小”等人群的家庭压力,属于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①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不能替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该说法不符合现实,②表述错误。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③表述错误。材料强调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相当于提高了全年个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的税收负担,可以缓解“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压力,④符合题意。
10.(2024·广东中山·高一统考期末)登记、签字、发放分红……某地村民欢聚一堂,分享一年收获。村里通过“党支部+联合社”模式,盘活村里“沉睡的资源”,推动资产确权到户,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这一模式有利于(  )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②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④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劳动性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村里通过“党支部+联合社”模式,盘活村里“沉睡的资源”,推动资产确权到户,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这一模式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②③符合题意。通过“党支部+联合社”模式,推动资产确权到户,有利于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而不是改变,我国依然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①排除。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而不是劳动性收入,④排除。
11.(2024·河南南阳·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图为2018—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下列举措有利于促成该变化的是(  )
①减少社会养老金的财政转移支付
②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由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都有利于保持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③④符合题意。减少社会养老金的财政转移支付和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会影响到居民收入稳定增长,①②排除。
12.(2023·山东泰安·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鼓励各地采取措施,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支持小农户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开展生产,推广家庭联合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委托经营模式。以上改革措施有利于(  )
A.实现林地所有权归农民,激发农民积极性
B.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C.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D.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
解析:选B。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不归农民,A排除。支持小农户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开展生产,推广家庭联合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委托经营模式,有利于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B符合题意。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有利于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而不是转移性收入,C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社会化服务,D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
13.(2024·广东清远·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2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下图是广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探索: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知识,谈谈广东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启示。(9分)
(2)学校团委发起以“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征集活动,请你从不同角度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6分)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谈谈广东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启示。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可联系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关键词②:城镇低保从之前的847元提高到877元→可联系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
关键词③:广东省组织知名企业家粤东西北山区→可联系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关键词④:参加实训人员每人可按照2 800标准申请创业培训补贴→可联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
关键词⑤:综合各种措施→可联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角度并将教材知识与材料等有机结合。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为“共享发展,共同富裕”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可从正确理解收入分配公平角度具体分析。
答案:(1)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②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困难群体的收入。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④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示例:①先富带后富,共奔小康路。②坚持党的领导,共同富裕来得早。③依靠人民力量,实现共同富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