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4课时 《我是什么》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4课时 《我是什么》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我是什么
内容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中多处运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充满情趣。比如“有时候……有时候……”“落”“打”“飘”体现了用词准确、严谨的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 语言运用:学会本课生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思维能力:信息提取与整合: 提取水形态变化的条件(太阳晒、遇冷)和结果(汽、云、雨等),梳理水循环的简单过程(从变化到去处)。 审美创造: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关键词、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过程。
活动流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情境小主题活动“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各位小探秘员们还记得我们的大任务是什么吗?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自然探秘趣发现》。 小任务一:深入探秘营,解锁语言宝藏。 小小探秘家们,欢迎继续我们的“大自然探秘营”之旅!上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解锁了动物变形的秘密。今天,我们要追踪一位会变魔术的神秘朋友, 它是谁呢?——快,跟上,我们一起跟着小水滴去旅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探秘启程,激趣导入
1.任务驱动: “这位神秘朋友会变成哪些模样?它去了哪些地方?快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归类识字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冲、毁、屋、灾、猜”。 (1)口诀识字 对于一些较难记忆的生字,编出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比如“灾”字:“家中起火就是灾”。 (2)图文识字 展示与生字相关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生字。例如,出示“晒”字的图片,画面是太阳下晾晒的衣物,让学生理解“晒”与太阳有关。展示“屋”的图片,是一间房子,强调人居止息的功能性。帮助学生记住“屋”的字形和意思。 4.交流识字方法。 (1)课件呈现第一组生词:“水滴、小溪、海洋、淹没”,提问: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下面这些词,你们发现这组词中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归纳:它们都有三点水,都与水有关。 * 图片辅助:“溪”“海洋”“水滴”“冰雹”(出示图片)。这些字都和水有关。一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就成了小溪,小溪汇聚成河流,流向广阔的海洋。“水滴、小溪、海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谁知道“淹没”是什么意思吗?(大水漫过,盖过) (2)出示第二组生词:“太阳一晒、奔跑、冲毁、猜猜”,提问:读一读,看看这一组中的生字又与什么有关? 学生归纳:都与动作有关。 动作演示:“晒”(做晒太阳动作)、“奔”“跑”“冲”(做动作)。* 生活联系:“傍晚”“坏事”。 * 字理/结构:“极”(木+及,本义房屋正梁,引申为顶点)、“傍”(亻+旁,靠近)。 学生活动: 进入情境;齐读课题;准备记录卡。 由朗读圈生字;分段朗读正音;多方法识字(动作/图片/组词);游戏巩固。
设计意图:激活兴趣;明确探秘主题与任务。落实识字目标(侧重)趣味化巩固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第二节:聚焦变术,圈画动词
1. 锁定探秘点: “探秘家们,水最神奇的本领是什么?(会变)它都变成了什么?快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水变成了什么。” 汽、云、雨、冰雹、雪。 2. 图片演示,理解过程: * 播放动画或出示图片:太阳晒 → 水变成汽 → 升到天空 → 汽变成云(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片)→ 云遇到冷风 → 变成雨(落) / 变成冰雹(打) / 变成雪(飘)。 * 初步体会动词: * 出示雨、冰雹、雪图片。问:“为什么雨点用‘落’?冰雹用‘打’?雪花用‘飘’?”(引导感受重量、速度:冰雹重、速度快→打;雪花轻、慢→飘;雨点居中→落)。 3.尝试朗读: 指导朗读带动作词的句子(如“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注意读出不同的感觉(落-自然,打-有力,飘-轻柔)。 学生活动: 默读圈画水形态(汽/云/雨/雹/雪);默读圈画动词(变/落/打/飘);看图理解过程;初步体会动词差异;尝试朗读。
设计意图:训练提取关键信息;初步理解水变化过程;直观化解科学难点;感知动词准确性;为朗读和运用打基础;落实“追踪水足迹”探秘点。
第四节: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1.观察比较,学习生字。 (1)在田字格中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有“变”,上中下结构的字有“带”,左右结构的字有“极、傍、海、洋、作、坏、给”。 2.指导书写重点生字。 “带”: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最后一笔竖稍长,和第三笔竖上下对齐在竖中线上。 “变”:第四笔竖紧靠竖中线,“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 “极”: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及”的撇收笔穿插在“木”的点的下方,横折折撇一笔写成,起笔盖住撇,收笔在竖中线上,捺舒展。 “海”:左窄右宽,“每”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画短,折向下时稍向左斜再出钩,竖折和横折钩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左右出头。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结构笔顺;书空描红临写(变/极/片/傍);认读书写词语。
第五节:课堂小结,激发探究兴趣
1. 小结收获: “今天的小探秘家们真棒!我们认识了水字卫兵,初步追踪了水的足迹,知道水会变成(生接:汽、云、雨、冰雹、雪),还发现了它变身时有趣的动词‘落、打、飘’。” 2. 预告任务: “水的旅行还没结束呢!它还会去哪里?它脾气怎么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水的世界,聆听它的声音,完成我们的探秘记录卡!别忘了把今天认识的生字朋友和水的初步变化记在记录卡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