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押题预测卷(北师大版)
一、填空题
1.小明和小勇在操场上练习跑步。小明2分钟跑了400米,小勇4分钟跑了790米,( )跑得更快些。
2.六(1)班有36人,的学生期末考试达到良好及以上,未达到良好的有( )人。
3.某学校科技小组仿照我国古代发明的水漏计时法,制作了一个长方体水漏计时器,该计时器长4分米、宽2分米、高3分米,加满水后全部漏完需6小时,一天中午12时,同学们往计时器里面加满水,当天下午5时放学时,计时器里面还剩下水( )升。
4.学校举办夏季广播操比赛,评委给五(3)班的打分依次为95分,92分,88分,95分,98分,按照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五(3)班的平均分是( )分。
5.学校跳蚤夜市上,淘气准备用一根长36dm的铁丝做成一个宽2dm,高是3dm的长方体彩灯箱框架,那么它的长是( )dm,要给灯箱每个面都覆盖上彩色丝绸,所用丝绸的面积是( )dm2。
6.小狗站在百米跑道的终点,看到起点有一个像是它主人的人向它走来。它盯着看了5秒,确定那就是主人,于是它以3米/秒的速度向主人跑去,若主人的行走速度是2米/秒,则小狗跑了( )秒和主人相遇。
7.看图填空。
9路公交车从阳光小学开往惠民小区的行驶路线是:先向( )行驶( )站到少年宫,再向( )偏( )行驶( )站到医院,接着向( )行驶( )站到惠民小区。
8.《西游记》是统编小学语文软材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笑笑已经读了90页,占这本书的,这本《西游记》共( )页。
9.如下图,如果点D表示的数是,则B点所表示的数用最简分数表示是( ),C点所表示的数用小数表示是( )。
10.用铁丝围一个长方体框架,使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5cm、6cm、9cm,则至少需要长( )cm的铁丝。
11.把一个正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正方体木块相比,增加了。原来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2.同学们在种植园耕种。五(1)班种植了平方米的青椒,黄瓜比青椒多种植了平方米。黄瓜种了( )平方米。
13.我校六年级去西湖坐船游玩,每船坐8人,则会余下6人;如果每船坐9人,则余1条船,该年级共有( )人,共有( )条船。
14.有一个长方体,从上面截下一个高是2cm的长方体后正好得到一个正方体(如图),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32cm2,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
15.一个长方体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把一个马铃薯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满了且没有溢出(如下图),这个马铃薯的体积是( )cm3。
二、判断题
16.分数加减法就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相加减。( )
17.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均不为0),则甲数大于乙数。( )
18.兄弟俩集邮,哥哥的邮票张数比弟弟多,弟弟的邮票张数比哥哥少。( )。
19.一块蛋糕,小红吃了全部的,小华吃了剩余部分的,两人吃的同样多。( )
20.带分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 )
21.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
22.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小于这个数。( )
23.图书馆在学校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学校就在图书馆西偏北60°方向500米处。( )
24.一个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可能相等。( )
25.一瓶油重千克,用去,正好用完。( )
三、选择题
26.工程队3天修完一条长3千米的路,第一天修了这条路的,第二天修了这条路的,第三天修了这条路的( )。
A. B. C. D.
27.两支粗细、长短都不同的蜡烛,长的可以点4时,短的可以点6时,将它们同时点燃,两时后,两支蜡烛所余下的部分长度正好相等,那么原来短蜡烛的长度是长蜡烛的( )。
A. B. C. D.
28.老师准备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希望大家在下图补上两个小正方形,你知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 D.
29.小新有一块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他想从这块木料中削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他想知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
A.192立方厘米 B.64立方厘米 C.216立方厘米 D.322立法厘米
30.下图是五年级三个班同学参加机器人比赛人数的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班和二班参赛人数几乎相等
B.每个班参加的男生人数都比女生人数多
C.三班同学参加比赛的人数最多
D.因为不知道具体人数,所以无法比较哪个班男生参赛人数最多
31.一个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右面分别编号为①②③(如图),其中与①相对的面是④,与②相对的面是⑤,与③相对的面是⑥。已知( )的面积就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A.①和② B.①②和④ C.④⑤和⑥ D.任意三个面
32.两家超市都对原价相同的某品牌牛奶做促销活动。甲超市的促销方案是:买4盒送1盒;乙超市的促销方案是:打八折。如果买30盒这种品牌的牛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不知道牛奶的原价,所以无法判断哪家便宜 B.甲超市便宜
C.乙超市便宜 D.甲超市和乙超市一样便宜
33.如图,把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装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里,直到装满,还需要装入( )个小正方体。
A.90 B.900 C.990 D.992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在班35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50kg,小明的体重不可能是60kg
B.班里同学身高最高151cm,最矮134cm,那么全班同学平均身高一定比151cm低,比134cm高
C.全班只剩小勇一人没有测试跳绳了,小勇的测试结果一定不会对全班跳绳的平均成绩产生影响
35.端午节,笑笑和妈妈计划合作包90个肉粽送给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妈妈平均每分包3个,笑笑平均每分包2个。下面观点错误的是:( )。
A.包完所有肉粽至少用时18分钟
B.二人同时开始包,包完时笑笑比妈妈少包18个
C.二人同时开始包,妈妈比笑笑先包完
四、计算题
36.直接写出得数。
3.2×75%=
37.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8.解方程。
(1) (2) (3)
39.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五、作图题
40.以中心雕塑为观测点,量一量,填一填,画一画。
(1)玫瑰园在中心雕塑( )( )°方向上,距离中心雕塑( )m。
(2)月季园在中心雕塑( )( )°方向上,距离中心雕塑( )m。
(3)菊花园在中心雕塑南偏东30°方向上,距离中心雕塑30m处,在图中画出菊花园的位置。
六、解答题
41.经典作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经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五(3)班开展“人人阅读经典图书”活动,每人至少选择1本书,选择1本书的占,选择2本书的占,其余选择3本及以上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42.爸爸早上开车从深圳市市民中心出发去往深山合作区,全程大约120千米。中午12时,爸爸已经行驶了全程的,爸爸已经行驶了多少千米?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43.小亮做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他先将一块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体水槽中,然后取出正方体铁块,水槽里边的水面下降了2厘米。接着,他把要测量的一个石块浸没在水槽中,这时,水槽里的水面上升了1.5厘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
44.张老师为了让同学们通过手工活动,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举办了以“创意无限,乐趣无穷”的手工活动。如图是明明用硬纸板制作的一个长方体抽纸盒,上面有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抽口,制作这个抽纸盒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接头、耗损忽略不计)
45.如图是强叔叔购买的一张从盐城站到上海虹桥站的D2145次动车一等座车票,票价为231元,比二等座票价的1.6倍少1元,这列动车的二等座票价是多少元?
46.甲、乙两地相距84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经过6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4千米,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用方程解)
47.小玲学了体积后,决定自己动手测量一个红薯的体积。她找来一个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是17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往里面倒入一些水,此时水面距离玻璃缸口1厘米,小玲把红薯放入水中,再把红薯取出,这时水面高12厘米。
(1)小玲根据课堂经验认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红薯的体积,请你做出判断,小玲说的对吗?为什么?
(2)根据你的思考,算一算红薯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8.A、B两地相距395千米,甲开货车从A地出发,1小时后乙开小轿车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时行驶50千米,乙每时行驶65千米。乙出发后多长时间甲乙相遇?
49.笑笑和爸爸去登山,用20分走完了全程的,又用了25分走了全程的一半,最后用5分登上了山顶。请你先画图表示笑笑和爸爸登山的过程,再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他们前45分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最后5分走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小明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小明2分钟跑了400米,用400÷2计算出小明1分钟跑的路程,再乘4,计算出小明4分钟跑的路程。时间相同,谁跑的路程多谁就跑得快,据此解答。
【解析】400÷2×4
=200×4
=800(米)
800>790
所以,小明跑的更快一些。
2.24
【分析】把六(1)的学生总人数看作单位“1”,学生期末考试达到良好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那么未达到良好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单位“1”已知,用总人数乘(1-),求出未达到良好的学生人数。
【解析】36×(1-)
=36×
=24(人)
未达到良好的有24人。
3.4
【分析】下午5时即17时,从12时到17时经过了5小时。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求出水的体积。用水的体积÷6=1小时漏水量,到放学时,已经漏了5小时,还有6-5=1小时的漏水量,结果换算成升。
【解析】下午5时即17时。17时-12时=5小时。
4×2×3÷6×(6-5)
=4×2×3÷6×1
=4(立方分米)
4立方分米=4升
计时器里面还剩下水4升。
4.94
【分析】先找出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出剩下的5-2=3人的总分,再除以人数3,就可以得出所求的平均分。
【解析】去掉一个最高分98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8分。
(95+92+95)÷3
=282÷3
=94(分)
五(3)班的平均分是94分。
5.4 52
【分析】长36dm的铁丝就是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根据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代入数据计算,求出长方体的长。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所用丝绸的面积。
【解析】36÷4-2-3
=9-2-3
=4(dm)
(4×3+4×2+3×2)×2
=(12+8+6)×2
=26×2
=52(dm2)
它的长是4dm,要给灯箱每个面都覆盖上彩色丝绸,所用丝绸的面积是52dm2。
6.18
【分析】设小狗跑了秒和主人相遇。根据等量关系:100米=小狗秒跑的路程+主人秒行的路程+主人5秒行的路程,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析】解:设小狗跑了秒和主人相遇。
3+2+2×5=100
3+2+10=100
5+10=100
5+10-10=100-10
5=90
5÷5=90÷5
=18
小狗跑了18秒和主人相遇。
7.南 2 北 西60° 3 西 2
【分析】先确定观测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描述角度先读正边方向再读斜边方向,再读角度,据此解答。
【解析】据分析可知,9路公交车从阳光小学开往惠民小区的行驶路线是:先向南行驶2站到少年宫,再向北偏西60°行驶3站到医院,接着向西行驶2站到惠民小区。
8.120
【分析】把《西游记》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已经读了90页,占这本书的,单位“1”未知,用已读的页数除以,求出这本《西游记》的总页数。
【解析】90÷
=90×
=120(页)
这本《西游记》共120页。
9. 0.15
【分析】从图中可知,0至点D平均分成5小格,如果点D表示的数是,那么每小格表示的数是÷5=,用分子除以分母,即可化成小数;
B点与0相距2小格,用每小格表示的分数乘2,即可求出B点表示的最简分数;
C点与0相距3小格,用每小格表示的小数乘3,即可求出C点表示的小数。
【解析】每小格表示:
÷5
=×
=
=1÷20=0.05
B点表示:×2=
C点表示:0.05×3=0.15
填空如下:
则B点所表示的数用最简分数表示是(),C点所表示的数用小数表示是(0.15)。
10.80
【分析】题目中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
(cm)
用铁丝围一个长方体框架,使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5cm、6cm、9cm,则至少需要长80cm的铁丝。
11.216 216
【分析】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正方体木块相比,增加了两个正方体木块的两个面的面积,用增加的面积除以2求出正方体木块一个面的面积,即72÷2=36(),用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乘6就是原来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因为6×6=36(),所以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6cm,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代入数据即可求出正方体木块的体积。
【解析】72÷2=36()
6×6=36()
36×6=216()
6×6×6
=36×6
=216()
所以原来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216,体积是216。
12.
【分析】根据求比一个数多多少,用加法解答,用种植的青椒的面积加上黄瓜比青椒多种植的面积即可解答。
【解析】+
=+
=(平方米)
所以黄瓜种了平方米。
13.126 15
【分析】根据题意,设共有条船;如果每船坐8人,则会余下6人,那么一共有(8+6)人;如果每船坐9人,则余1条船,即少了9人,那么一共有(9-9)人;两种坐船方式不同,但总人数不变,据此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也就是船的总数量;然后用每船坐的8人乘船的数量,再加上余下的6人,即是该年级的总人数。
【解析】解:设共有条船。
8+6=9-9
8+6-8=9-9-8
6=-9
-9+9=6+9
=15
15×8+6
=120+6
=126(人)
该年级共有126人,共有15条船。
14.96立方厘米/96cm3
【分析】根据题意,截下高是2cm的长方体就变成一个正方体,则原来的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即长和宽是相等的。表面积减少32cm2,就是减少四个宽是2cm的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则除以4即可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长是4cm,即原来长方体的长是4cm,宽也是4cm,高是用4cm加上截掉的2cm,最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得出体积。
【解析】32÷4=8(cm2)
8÷2=4(cm)
原来长方体的高:4+2=6(cm)
4×4×6=96(cm3)
则原来长方体的体积96立方厘米或96cm3。
15.360
【分析】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水满了且没有溢出,左图容器空余部分的容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马铃薯的体积=长方体容器的长×宽×空余部分的高,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5×8×(10-7)
=15×8×3
=360(cm3)
这个马铃薯的体积是360cm3。
16.×
【分析】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其分数单位不变,所以同分母相加减的是分数单位的个数。所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计算。
【解析】由分析可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把乙数看作“1”,则此时甲数的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运用分数除法计算得出甲数;再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哪个数大。
【解析】设乙数为“1”,则乙数的为:。
甲数=÷=×=,<1,即甲数<乙数。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弟弟的邮票张数看作单位“1”,哥哥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再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少的除以另一个数,代入数据计算再判断。
【解析】
弟弟的邮票张数比哥哥少,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把这块蛋糕看作单位“1”,小红吃了全部的,则剩下全部的(1-);
已知小华吃了剩余部分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知小华吃了全部的(1-)×;
比较两人分别吃了全部的几分之几,得出结论。
【解析】小华吃了全部的:
(1-)×
=×
=
=
两人吃的同样多。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0.√
【分析】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据此判断。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可。
【解析】如:=,的倒数是,是真分数;
所以,带分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解析】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数大;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数小。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4÷=4×=6、6>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小于这个数,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根据位置的相对性可知,它们的方向相反,角度相等,距离相等,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位置的相对性可知:书馆在学校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学校就在图书馆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通常情况下,相邻的面面积不同,但当长方体的长、宽、高中,有其中两个量相等时,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可能相等。例如长和宽相等,长方体的两个底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侧面大小形状都有相同,即四个侧面面积也相等,因此一个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可能相等,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得:
一个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可能相等。
故答案为:√
25.×
【分析】将这瓶油看作单位“1”,用单位“1”减去,求出剩下的分率。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区分千克和,带单位的分数表示具体的量,不带单位的分数表示分率,两种形式不能混淆。
【解析】1-=
所以,一瓶油重千克,用去,还剩下。
故答案为:×
26.A
【分析】把这条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1减第一天修这条路的分率,再减第二天修这条路的分率即可求出第三天修这条路的分率。
【解析】1--
=-
=-
=
所以第三天修了这条路的。
故答案为:A
27.C
【分析】分别将两支蜡烛的长度看作单位“1”,长蜡烛、短蜡烛每小时各燃烧全长的和,同时点燃两时后,各自余下原来长度的1-×2和1-×2,余下的部分长度正好相等,假设余下的长度是1米,根据余下长度÷对应分率=原来长度,分别计算出原来长度。将原来长蜡烛的长度看作单位“1”,原来短蜡烛的长度÷原来长蜡烛的长度=原来短蜡烛的长度是长蜡烛的几分之几。
【解析】1-×2
=1-
=
1-×2
=1-
=
假设余下的长度都是1米。
1÷=1×2=2(米)
1÷=1×=(米)
÷2=×=
原来短蜡烛的长度是长蜡烛的。
故答案为:C
28.C
【分析】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据此逐项分析,进行判断解答。
【解析】
A.,符合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正确;
B.,符合正方体展开图的“1-3-2”结构,正确;
C.,不符合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不正确;
D.,符合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正确。
不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C
29.B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块长方体木料削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那么这个正方体的棱长等于长方体最短的棱;再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代入数据计算求出正方体的体积。
【解析】4<6<8
所以这个最大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
4×4×4
=16×4
=64(立方厘米)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B
30.A
【分析】A.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直条长度相差越小,表示的数量越接近;
B.黑色表示男生人数,白色表示女生人数,直条越长表示的数据越大,直条越短表示的数据越小;
C.根据直条长度进行分析;
D.条形统计图相对于统计表要直观,不用通过具体数据,观察直条的长短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A.一班男生人数和二班女生人数接近,一班女生人数和二班男生人数接近,一班和二班参赛人数几乎相等,说法正确;
B.二班参加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选项说法错误;
C.从统计图直条长短来看,三班的男生人数虽然最多,但是女生人数最少,三个班同学参加比赛的人数都差不多,选项说法错误;
D.从直条长度可知,三班的男生参赛人数最多,选项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是一班和二班参赛人数几乎相等。
故答案为:A
31.C
【分析】根据长方体特征,相对的面完全一样,前后面相对,左右面相对,上下面相对,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只要知道前后面中的1个面积,左右面中的1个面积,上下面中的1个面积,即可求出长方体表面积,据此分析。
【解析】A.①和②,还缺少左右面中的1个面积,无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B.①②和④,①是前面,②是上面,④是后面,缺少左右面中的1个面积,无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C.④⑤和⑥,④是后面,⑤是下面,⑥是左面,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D.任意三个面不可以,如图中必须是不同的三个面,排除。
已知④⑤和⑥的面积就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故答案为:C
32.D
【分析】假设每盒1元,甲超市买4盒送1盒,即付4盒的钱可以得到4+1=5盒,买30盒就送30÷5=6盒,买30盒就只要付30-6=24盒的价钱,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计算出24盒的总价。乙超市打八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以原价为单位“1”,用30盒的总价×,即可求出求出乙超市的折后价,再与甲超市比较即可判断。
【解析】甲:30-30÷(4+1)
=30-30÷5
=30-6
=24(盒)
1×24=24(元)
乙:1×30=30(元)
30×=24(元)
甲超市和乙超市都是24元,所以一样便宜。
故答案为:D
33.C
【分析】从图中可知:1分米=10厘米,即正方体的每条棱上要放10÷1=10个小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即可求出这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减去已有个数(10个),即可求出还需要的个数。
【解析】1分米=10厘米 10÷1=10(个)
10×10×10=1000(个)
1000-10=990(个)
直到装满,还需要装入990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C
34.B
【分析】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据此逐项分析。
【解析】A.平均数比最大数小,则小明所在班35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50kg,小明的体重可能是60kg,此选项说法错误;
B.平均数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则全班同学平均身高一定比151cm低,比134cm高,此选项说法正确;
C.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则小勇的测试结果可能会对全班跳绳的平均成绩产生影响,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35.C
【分析】A.根据,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B.根据,求出工作时间,再根据,分别计算笑笑和妈妈包的数量,最后相减即可得解。
C.两人是合作同时开始包肉粽的工作,根据,所以工作时间是相同的。
【解析】A.
(分)
包完所有肉粽至少用时18分钟,该选项说法正确。
B.
(个)
二人同时开始包,包完时笑笑比妈妈少包18个,该选项说法正确。
C.据分析可知,二人合作同时开始包,应该同时完成。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36.;;;;
;;2.4;6.28
【解析】略
37.
;;1
【分析】(1)根据带符号搬家,把算式转化为,再从左往右计算。
(2)先通分,再从左往右计算。
(3)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把算式转化为,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从左往右计算。
【解析】
38.(1);(2);(3)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
(3)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再同时除以即可。
【解析】(1)
解:
(2)
解:
(3)
解:
39.224cm2;208cm3
【分析】通过平移的知识可以发现,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比棱长为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多了2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计算即可;立体图形的体积=大正方体的体积-小正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即可解答。
【解析】6×6×6+2×2×2
=36×6+4×2
=216+8
=224(cm2)
6×6×6-2×2×2
=36×6-4×2
=216-8
=208(cm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224cm2,体积是208cm3。
40.(1)西偏北;40;20
(2)东偏北;30;15
(3)见详解
【分析】(1)以中心雕塑为观测点,玫瑰园在西偏北40°方向上(或北偏西方向上,角度是90°-40°),距离中心雕塑(2×10)m;
(2)月季园在中心雕塑东偏北30°方向上(或北偏东方向上,角度是90°-30°),距离中心雕塑(1.5×10)m;
(3)菊花园在中心雕塑南偏东30°方向上,距离中心雕塑30m处,也就是(30÷10)cm,据此标出菊花园的位置。
【解析】(1)90°-40°=50°
2×10=20(m)
以中心雕塑为观测点,玫瑰园在西偏北40°方向上(或北偏西50°方向上),距离中心雕塑20m。
(2)90°-30°=60°
1.5×10=15(m)
月季园在中心雕塑东偏北30°方向上(或北偏东60°方向上),距离中心雕塑15m。
(3)30÷10=3(cm)
如图所示:
41.
【分析】将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1-选择1本书的占全班的几分之几-选择2本书的占全班的几分之几=选择3本及以上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解析】1--
=-
=-
=
=
答:选择3本及以上的人数占全班的。
42.80千米;40千米
【分析】把全程120千米看作单位“1”,已经行驶了全程的,单位“1”已知,用全程乘,求出已经行驶的路程;再用全程减去已行驶的路程,即是距离目的地的路程。
【解析】(千米)
(千米)
答:爸爸已经行驶了80千米,距离目的地还有40千米。
43.162立方厘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下降的水的体积等于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的体积,用正方体铁块的体积除以水面下降的高度,求出水槽的底面积,石块的体积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用水槽的底面积乘上升的高度即可求出石块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据此代入相关数据解答。
【解析】(6×6×6÷2)×1.5
=(36×6÷2)×1.5
=(216÷2)×1.5
=108×1.5
=162(立方厘米)
答:这个石块的体积是162立方厘米。
44.868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完整长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抽口的面积即可。
【解析】(20×10+20×8+10×8)×2-12
=(200+160+80)×2-12
=440×2-12
=880-12
=868(平方厘米)
答:制作这个抽纸盒至少需要硬纸板868平方厘米。
45.145元
【分析】分析题目,设这列动车的二等座票价是x元,根据等量关系:二等座票价×1.6-1元=一等座票价,列出方程1.6x-1=231,再进一步解出方程即可。
【解析】解:设这列动车的二等座票价是x元。
1.6x-1=231
1.6x-1+1=231+1
1.6x=232
1.6x÷1.6=232÷1.6
x=145
答:这列动车的二等座票价是145元。
46.货车的速度是63千米/时;客车的速度是77千米/时
【分析】已知路程和相遇时间,以及两车速度差,通过设货车速度为x千米/时,利用客车与货车速度关系表示出客车速度;再依据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一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解析】解:设货车速度为x千米/时,则客车速度为(x+14)千米/时。
(x+x+14)×6=840
(2x+14)×6=840
(2x+14)×6÷6=840÷6
2x+14=140
2x+14-14=140-14
2x=126
2x÷2=126÷2
x=63
x+14=63+14=77
答:货车的速度是63千米/时,客车的速度是77千米/时。
47.(1)不对;红薯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加上上升1厘米高水的体积
(2)320立方厘米
【分析】(1)由题意可知,往里面倒入一些水,此时水面距离玻璃缸口1厘米,即水面高度为17-1=16厘米,说明水没有倒满,小玲把红薯放入水中,再把红薯取出,这时水面高12厘米,这时水的高度少了(16-12)厘米,因此,红薯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上升1厘米高水的体积。
(2)由(1)可知,红薯的体积溢出的水的体积+上升1厘米高水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可知,底面积是8×8=64平方厘米,高为(16-12+1),把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红薯的体积。
【解析】(1)由分析可知:
小玲根据课堂经验认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红薯的体积,此说法不正确,红薯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加上上升1厘米高水的体积。
(2)17-1=16(厘米)
8×8×(16-12+1)
=64×(4+1)
=64×5
=320(立方厘米)
答:红薯的体积是320立方厘米。
48.3小时
【分析】设乙出发后x小时甲乙相遇,根据等量关系,甲先1小时行驶的路程+甲相遇时行驶的路程+乙相遇时行驶的路程=A、B两地相距的路程,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析】解:设乙出发后x小时甲乙相遇。
50×1+50x+65x=395
50+50x+65x=395
50+115x=395
50+115x-50=395-50
115x=345
115x÷115=345÷115
x=3(小时)
答:乙出发后3小时甲乙相遇。
49.画图见详解
(1)
(2)
【分析】画一条线段表示全程,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走的份数,选取线段的表示20分走完的路程,全程的一半是,再选取线段的表示25分走的路程,剩下的是5分走的路程,据此作图。
(1)将全程看作单位“1”,20分走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25分走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前45分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1-前45分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最后5分走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解析】
(1)+=+=
答:他们前45分共走了全程的。
(2)1-=
答:最后5分走的路程是全程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